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6篇

讀後感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角色在情感衝突中的表現和反應,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文學作品,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6篇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1

拳打鎮關西

魯官居經略府的提轄,官位算是不大不小,人卻長得魁偉壯實,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鴨綠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直口方,肋邊一部長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疾惡如仇”是這一章節的高潮部分,文中想要表達的重點則是魯達三拳打死鄭關西,可謂拳拳凶狠。如果說第一、二拳是為金家父女及全村受過鄭屠欺的老百姓打的話,那麼第三拳就是為魯達心目中的正義而打的!這種感情愈深,下手也就愈重,性格也就愈暴躁,愈發在情理之中。

大鬧五臺山

魯達而且還為逃避追捕,入了文殊院,剃髮為僧,法名智深,但是這次的.結果又如何呢?他卻喝得爛醉,又是打人,又是吃肉,又是毀廟,活脫脫一個不守戒律的花和尚,無奈又被趕到了東京。

野豬林救林沖

“野豬林救林沖”這一章節想必說的就是“義”字了。一個“義”字,貫穿水滸全書,像靈魂一般。

宋江不義,然而魯達卻一直義字當頭。自從林沖吃了官司,他就一直惦記著,卻又無法相救。後來,打聽得發配滄州,怕高俅在路上暗害林沖,在野豬林埋伏了半宿,終於救出林沖。

是什麼讓這個桀驁不馴的大花和尚廢盡心機地去就林沖呢?這無疑就是一個“義”的體現嗎?我想誰也不能否認。

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已然沒有了沉重的戰爭,但是梁山泊英雄好漢這些美好的品質卻會一直留在我們的心中,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及效仿。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2

?水滸傳》寫林沖的性格轉變,寫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據。他為什麼要變化?什麼時候變化?都是從生活出發,這是《水滸傳》的現實主義。

?水滸傳》中,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說,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寫一個正面人物,往往一開始就要寫他的優點。但是《水滸傳》不一樣,林沖在《水滸傳》裡邊是個響噹噹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熱烈地歌頌他的。可是一出場就寫他的弱點,寫他性格里邊的弱點,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林沖走的道路是非常艱苦,林沖走了一個很漫長的、很艱苦的道路。作者寫林沖的轉變,它是有很多伏筆,譬如說他和陸謙是好朋友、結義兄弟,但是後來陸謙害他了,那麼他就曾經跟陸謙講:“賢弟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也就說,就是他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之下,滿腔不平之氣。這個滿腔不平之氣,就是林沖能夠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最後實現了思想轉變,造反上山的基矗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中級軍官,但是他一出場就是被壓迫的。所以雖然是統治階級裡邊的人物,但是他所處的地位和廣大被壓迫的人民群眾有相通之處,這是他能夠轉變的一個基矗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個社會的黑暗勢力、罪惡勢力,不斷地向他緊逼而來,所以他非常不滿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氣的。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3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了劉歡的好漢歌。梁山好漢他們個個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這本書中以大量的筆墨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說中智取生晨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寫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在《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被人稱為“及時雨宋江”,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官史,為人好義疏財,並且非常孝順父親。因為他樂於幫助窮困的人,所以各地方的人們,都景仰他的德望。他受了小人的陷害,蒙上了不白的冤罪,被判了死刑。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梁山伯的英雄趕來劫法場,把他救上山去。後來,宋江當了他們的首領,大破高太尉所率領的軍隊。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樑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

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了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4

“盧某生於北京,長在豪富之家;祖宗無犯法之男,親族無再婚之女;更兼俊義作事謹慎,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其人家世清白,為人謹慎,世居大名府。盧俊義,綽號“玉麒麟”,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原為一員外大戶,浪子燕青是其家僕。

連大名鼎鼎的宋江都慕其名,為壯大梁山聲勢,欲將其誆上山。軍師吳用與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與啞童子,前往盧府為其算命。聞其生於“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吳用大驚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傢俬不能保守,死於刀劍之下”,勸其前往東南千里之外避災,並在牆上題下“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黃昏獨自遊。義士手提三尺劍,反時須斬逆臣頭。”的.藏頭反詩。

而後,盧俊義中計,欲前往泰安州避禍。途經梁山時中埋伏,與梁山英雄大戰,盧俊義不敵,乘船逃走時被浪裡白條張順活捉。盧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宋江也未強迫,將其放回。待其回到家中,其妻賈氏已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誣陷其勾結叛匪,盧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眾好漢等先後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忠義堂前亦豎起了“山東呼保義,河北玉麒麟”的大旗。

招安之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參與指揮了徵遼、討方臘等戰。後被高俅毒酒所傷,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一代英雄就此隕落,心裡空落落的,我不知該哀嘆還是心酸,之能感嘆天意弄人,世事無常,若盧俊義能生在現代,想必也是一個不凡的人物吧。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5

一踏施耐庵的筆下的江湖便被深深吸引,“亂世出英雄”可謂是對背景最好的概括,在這樣充滿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的社會,魯智深似一顆耀眼的明星閃爍。

人們說一百零八將中好像有一個結合了多人的優點,但仔細分析,兩人卻截然不同,沒錯,這話評價魯達最為合適。

他像李逵,卻又比其的勇猛魯莽中多了一絲精明細緻,在幫助金氏父女逃離時,考慮到了店小二定不會讓他們走,於是早早地守在門口,一坐就是兩個時辰,可他之前請柴進喝酒時路上都不願有任何耽擱,直言“誰耐煩等你”。這般粗魯的人卻為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等了兩個時辰,只為了心中的正義,這般細緻溫柔無不讓人心頭一暖。

再看他拳打鎮關西一段,看似粗暴蠻不講理的他其實只為激怒鎮關西,因為他知道先動手的便理虧,而且在打鬥的過程中特意大聲地將自己打人的原因喊出,為的就是讓他人明白事情的起因,告訴他人自己的正義之舉,相較於李逵口下無遮攔的一句又一句“殺了你便快活”,魯達的機制精明又讓人深深佩服。

她的身上又帶著與林沖的幾分相似,但當你用心體會就會發現,他比林沖又多了幾分豪爽暢快。

在林沖看見自己的妻子被調戲時怒上心頭,但又看到對方是達官貴人後便“手自軟之”。因為對方的勢力大而服軟,但當魯達到達後卻說“灑家怕他甚烏!”言罷便要上前替他打三百禪杖,相較於林沖的唯唯諾諾,小心謹慎,魯達的暢快豪爽更讓我深深吸引,甚至是羨慕。

魯達身上又著梁山好漢慣有的仗義疏財、有情有義,又帶有旁人沒有的粗中有細,暢快與豪爽,我向往他活得暢快,沒有任何束縛,我喜歡他身上特有的那一份溫柔,我傾佩他路見不平的行俠仗義,如果一入江湖,我願像魯達一般,活個肆意妄為的人生。

人們總用一個人形容江湖,而我想用江湖形容魯達,到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獨特的江湖,一個名為“魯智深”的充滿鐵漢柔情的江湖。

水滸傳寫人物的讀後感篇6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經久不息的閱讀,終將施耐庵的水滸傳讀完了,深受古典名著的薰陶,使我步入古典文學的殿堂。

其實對《水滸傳》中的不少故事我們早就知道,如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山東快書《武松打虎》,俗話說得好: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作者有超群的塑造人物的能力,把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魯迅曾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的。施耐庵的祖籍蘇州,後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是一名元末明初的傑出文學家。元至順年間,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為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政治,不願對當道權貴逢迎拍馬,因此棄官回鄉,從事論著。

王倫,這個人物,作者對於他的描寫不多,不過兩三回,連外貌和例來的附詩也沒有,可他卻是讓我最有感觸的人物。王倫,人送外號白衣秀士,一聽就是花拳繡腿,文武不精。王倫還妒才、自私,見有人來,只會說山寨太小,房舍不夠啦,小地方容不下你這尊大佛……他說來說去就是要你走。記得林沖進寨時,他就萬般阻擋,萬般暗示,最後還要林沖討個投名狀,實在是小心眼,沒有綠林好漢的豪爽。當日林沖殺了他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的不容人,這讓我不勝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這點上,我覺得漢代劉邦最為出色。老劉自個兒啥都不行,但人家有優點,不恥下問。他沒辦法時,他旁邊就會有一大群謀士上來說這說那,給他出上一大堆的主意,而他也能擇其善者,從善如流。不會因為自己不行就妒忌別人。所以張良啊,陳平啊,蕭何啊,韓信啊……那一時期最優秀的人才都樂意聚集在他身邊,為他所用。可項羽就不同了,14歲就可舉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武藝超群,夠厲害的吧。但到了最後怎麼樣,還是兵敗垓下,自刎烏江,被無才的劉邦奪了霸業。這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邦有容人之量,項羽卻剛愎自用,不能識人容人,最後連唯一的謀士范增也被趕跑了。

再看看王倫,這王倫的身上可就連“剛愎自用”都用不上了,文才武略樣樣疏。你說你沒本事吧其實不要緊,劉邦不也啥都不會嗎,宋江不也文不如人武不精嗎,得會容人啊!守著偌大的山寨,自己無能還容不下人,這不輸定了嗎?最後被殺,真是咎由自取呀。

所以任何時代要想有所成就,不僅要自己有才,更是要能容別人的才,會用別人的才。因為海納百川,有容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