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學習的感悟——讓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對學習的感悟——讓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位病號淡定的躺在床上看書的照片刷爆網路,網友紛紛稱他為“清流讀書哥”。功以學成,業由學廣。學習是我們需要始終面對的人生大課題,知識智慧來自於學習積累的滋養,道德涵養源自於詩書傳統的浸潤,工作能力根植於知行合一的薪火相傳。特別是今天置身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新業態、新事物層出不窮,新趨勢、新機遇轉瞬即逝,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必須崇尚學習、加強學習,學懂弄通新思想、引領帶動新實踐,在學習中加滿能力的蓄電池,厚植本領的肥沃土壤,以過硬的本領在強軍興軍的時代征程中昂首前行。

對學習的感悟——讓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一、什麼是學習

學習,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活動,廣義上講,是指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就個人而言,學習是人們獲取知識、陶冶性情、培養和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

(一)學習是一項認知能力。把“學習”這個詞拆開來講,“學”是一個接納和認知未知事物的過程,是知新;“習”是不斷重複,是溫故。在教育學中,對學習的分類有很多種,從學習結果來說,學習分為五種型別。一是言語資訊:即掌握以言語資訊傳遞的內容,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二是智慧技能: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階規則(解決問題)等,解決“怎麼做”的問題,如怎樣把分數轉換為小數。三是認知策略:用以支配個體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才能,如記憶的方法、思維的技巧等。四是態度:指對人、事物及事件所採取的行動。包括對家庭、社會關係的認識,對某個人、某種活動產生的情感等。五是動作技能:又稱運動技能,如佇列動作、寫字畫畫等。近年來,在AI研究領域裡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元學習(Meta Learning),或者叫“學會學習”(Learning to learn),即為“學會如何學習”,是指利用以往的知識經驗來指導新任務的學習,具有學會學習的能力,目的是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更加高效。為什麼要“學會學習”呢?一個個體從降生之初的自然人,成長為擁有獨立思維意志、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成年人,在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史前文明進化到工業時代、資訊時代,特別是在資訊大爆炸的今天,我們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學會全部的技能。面對如此大的衝擊與挑戰,我們必須依仗自己對社會、對自我的認知作出抉擇,優先選擇學習與個體生存、成長髮展密切相關的科目,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總結、掌握、反思、提煉如何更好、更快地學習,對那些高權重的課目投入一定量的時間、精力和意志認真學習。可以說,沒有學習,人類就不會發展、社會就不會進步。

(二)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當今世界,人類知識總量正在以幾何級數遞增,讀幾年書用上一輩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每天堅持學習,不斷充電加油,才能及時補充知識、開闊視野。習主席指出: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他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在陝北插隊時留給樑家河村老鄉們的印象之一就是:愛看書,帶著一箱子書下鄉,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為了看《浮士德》,他不惜走30裡地去借書。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上,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奪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央視主持人陳瀅解說道:容顏如玉,身姿如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而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憋出一句:哇塞,這小哥哥長得真好看,滑得更好看……前些天流傳一個段子,甲送朋友乙坐高鐵時說,“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乙楞了一下:“你什麼時候都不忘佔我便宜!”熟悉的人會心一笑,心裡默唸五個字:朱自清《背影》。可見,不好好學習,不多讀點書,不但夸人沒水平,被人白白佔了便宜都不知道。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好好學習。為什麼反覆強調好好學習呢?因為學習應該是這個世界上,門檻最低的改變自己的方法。唯有學習,才能遇到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找到更好的自己;唯有通過學習,才能降低人生試錯的成本,提高成功的概率。面對轉型時代、紛繁世事、生活煩惱,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的視野才會變得開闊,心靈才能找到方向,境界才能不斷昇華,生命的光彩才能不斷綻放。

(三)學習是一種價值追求。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古往今來,在學問和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讀書學習的。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沒有隨身攜帶書籍,在簡陋的草棚裡,和兒子一起默書抄書,樂此不疲。王陽明被貶龍場,本是毒瘴之地掙扎求生,他卻依然不忘研習《易經》。曾國藩半生戎馬,行軍途中哪怕再忙,他也會抽時間看書。“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臨池學書”等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們也都耳熟能詳。有的同志會說:“我就是因為學習不好才來當兵的。當了兵還需要學習嗎?”殊不知你踏進軍營的那一刻開始,從軍容儀表到禮節禮貌,從單兵佇列動作到站崗執勤上哨,無時不刻不在學習。那麼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呢?知乎上有一個高票回答:我們吃過的食物和讀過的書大部分都忘記了。但我們吃過的每一頓飯,被消化吸收後,成為了我們的骨骼和血肉;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潛在你的氣質裡、談吐上、胸懷中,融進了我們的靈魂和血脈。眼界決定高度,心胸決定寬度。要想有眼界有格局,少不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是眼界的拔高,讀書是頭腦的修煉。不讀書只能活一次,讀書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在忙碌時,書是無盡的知識,不聲不響,卻能春風化雨;在閒暇時,書是最好的伴侶,不言不語,卻又引人入勝。讀書學習如同和許多有思想見地的人對話,多讀好書就如同多交集“友直、友諍、友諒”於一身的良師益友,終會“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與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更瞭解自己的內心,更接近人生的真相,也才更有可能活出自己的詩與遠方。

二、為什麼學習

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古訓,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的感悟,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明示,再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功效,無不印證著學習的價值。通過學習,可以鑑古知今、認知世界、躍升能力,拓展延伸一個人的視野、見識和生命。

(一)學習是實現強國夢的時代要求。“今天你在‘學習強國’上學了多少分?”如今,這句話成為不少黨員幹部見面的問候語。作為重要的網路思想理論陣地和學xxx臺,“學習強國”因其內容權威、領域豐富、形式新穎,在社會上形成學習熱潮。每天到“學習強國”平臺上打卡,成了許多年輕幹部奉行的一種時尚乃至習慣。最近試執行的軍事職業教育,也給官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xxx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的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歷久彌新。而寫就《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的馬克思,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潛心學習研究,以至於大英博物館圖書室的地面上都留下了他的足印。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列寧一生讀書無數,寫作無數,據不完全統計,他看過的書籍資料共有22種文字,6000本圖書以及定期的出版物、檔案等等。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是一個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毛澤東同志題寫過家喻戶曉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江澤民同志為中央黨校主辦的報刊題名《學習時報》,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形成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並指出,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在2019年春季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習總書記再次指出,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年輕幹部必須加強理論武裝。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習,過早地步入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區”,缺乏“危機感”,就難以形成駕馭複雜局面的“本領”,久而久之,就會陷入“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門,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習。

(二)學習是實現強軍夢的本質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人民軍隊建立伊始,就十分重視軍隊文化教育,井岡山時期就開始設立培訓基層軍官的紅軍教導隊。1929年12月,毛澤東在起草古田會議決議時,對紅四軍的文化教育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由“各縱隊政治部負責編制青年士兵識字課本”,“每個縱隊內設立青年士兵學習一所,分為三班至四班”,“每班以授足九十小時為一學期”,對士兵進行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的文化教育。1950年8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在軍隊中開展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軍隊在今後一個時期內,以學習文化為主要任務,制定開展“速成的、聯絡實際的但又是正規的”文化教育方針。到1953年上半年,部隊中基本消除文盲。我軍素有“軍神”之稱的劉伯承元帥,在解放戰爭勝利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但不可能依靠小米加步槍保持常勝不敗。為此,畢業於著名的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劉伯承元帥,毅然於1950年6月辭去一切職務,創辦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楊得志、陳錫聯、秦基偉等一大批將軍,就是從這裡走上了更高的領導崗位。習主席明確要求軍隊各級幹部不要做蘇聯話劇《前線》中的戈爾洛夫,他是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的常勝將軍,後來忽視學習、不思變革,二戰中,當一位年輕軍長提出“今天沒有真正的無線電聯絡,就不能指揮作戰”時,戈爾洛夫講了段經典臺詞:“戰勝任何敵人,不是靠無線電通訊聯絡,而是憑英勇、果敢。”最終,戈爾洛夫因為“無知者無畏”而吞下失敗的苦果。在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各式各樣的新裝備“燃”爆天安門廣場,“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一躍而成網路最紅口號。其中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所採用的“乘波體”設計,美俄兩國現在都還未掌握。這種導彈的助推-滑翔式彈道基本設計思想,源於錢學森彈道,是錢學森教授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就提出的。這款武器超越西方、獨步天下,是500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波瀾壯闊的強軍實踐中,帶領全軍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學習強軍思想、幹好強軍事業已經成為部隊建設的主旋律,成為全軍上下的共同意志和不懈追求。

(三)學習是實現個人夢的內在要求。讀書,對古人而言,既是為了改變命運、飛黃騰達、光宗耀祖,更是為了修身立德、陶冶情操、開拓眼界。范仲淹在南郡求學五年,稀粥餬口,合衣而眠;蘇東坡,讀經典總是邊抄邊背,直到爛熟於心;漢代大儒董仲舒,一生埋頭苦讀,三載不窺園,十年磨一劍;韓愈終生手不釋卷,但凡能借到的書,都認真研讀。讀書,對今人而言,則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毛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青年時就發下“讀書要為天下奇”的巨集願,曾連續七年堅持到鬧市讀書,鍛鍊自己的意志,晚年視力不好,還堅持讓身邊的祕書唸書給他聽。在目睹了舊中國種種落後捱打的悲慘現狀後,面對修身課上老師提出的 “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少年周恩來堅毅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常常告誡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鄧小平晚年在南方談話時說:“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讓人們誤以為,他不怎麼讀書。其實,鄧小平一生酷愛讀書,並且博覽群書。江澤民喜歡古典文學,國學功底深厚,被同學們稱作“江博士”,1994年,年近七旬的他還曾在南開大學背誦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胡錦濤16歲就考上清華大學,大學6年期間除一門功課外全是滿分,40歲時就擔任了全國青年讀書活動辦公室主任。2015年10月,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市長晚宴演講時感言:“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他號召“領導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增強“八個本領”,其中第一條就是“增強學習本領”。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戰軍隊的專業技術種類僅有20餘種,二戰時發展到160多種,目前一些發達國家軍隊的專業技術種類已猛增到5000多種,專業分工十分精細,必須好好學習、履職盡責,才能勝任本職崗位要求。

三、怎麼樣學習

當前,我們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口是心非,對於學習表態快、行動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坐不下來、靜不下心、鑽不進去。寧可看抖音、刷朋友圈、打王者榮耀,也很少看書學習;二是自以為是,學了一點皮毛就盲目陶醉、自我滿足,沒有把學習當成自己成長進步的階梯,增長知識和本領的必由之路,而是把學習當作負擔,不用不學,不壓不學,不催不學,不查不學,缺乏狠勁、鑽勁、韌勁、恆勁;三是學用脫節,憑經驗辦事、憑感覺行事,把學習與工作對立起來,沒有把學習當作政治任務來要求,陷於事務性工作,總把工作太忙作“擋箭牌”,認為“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沒有時間學習。習主席指出:“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以增智、學以立德、學以強能,為推動部隊現代化建設提供知識和能力儲備。

(一)向書本學。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和改造靈魂的工具,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古人讀書前要焚香沐浴、淨手正衣,把讀書視為不同尋常的事情。通過讀書,我們得以站在智者的肩膀眺望未來的風景,得以踏著經驗的階梯進入智慧的殿堂,得以藉助知識的繩索攀登文明的高峰。那麼,究竟選擇哪些書,才能做到開卷有益呢?讀經典史記,可以為鏡,可知興衰。當我們回首將目光投向過往的歷史,50億年前的黑洞發生坍塌,5億年前奇蝦向三葉蟲舉起了大鰲,6500萬年前霸王龍在草原上悠閒踱步,5萬年前人類艱難地跋涉在冰河紀的阿爾卑斯山上,8千年前第一顆小麥種子在新月沃土上生根發芽,5千年前尼羅河畔緩緩建成的金字塔……可謂滄海桑田、白駒過隙,此時心中的敬畏之情猶如夜深時舉頭望向漫天的璀璨星空。習主席說過,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鑑》,毛主席讀了17遍之多,在遍覽歷史興衰、朝代更迭後,他寫下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不朽詩篇,以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豪邁氣概,將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舊中國,脫了舊貌換新顏。歷史是民族的記憶,只有學習歷史、通古知今,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過去、把握現在、判斷未來,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標記和基因血脈。讀馬哲經典,可長智慧,可冶操守。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而從馬哲開始,哲學不再作為一種處於絕對支配地位的思想,而是完全基於客觀實在出發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是黨員幹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俄國的十月革命,正是在列寧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下取得成功的。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理論創新每發展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既要學馬哲經典著作,更要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理解其時代意義、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用以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方向、推動全面建設。讀科學專籍,剖解難題,駕馭未來;英國作家培根在《論讀書》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週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社會、科技、生物等等方面的知識,都要博聞強記、廣泛涉獵,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本職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業務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裡手、崗位標兵。讀人文名著,開闊視野,修身養性。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無論是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還是隋唐佛學、儒釋道學、宋明理學,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品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責任擔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等。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匯聚成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不竭動力,是華夏兒女亙古積澱的精神核心。此外,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土壤,孕育了群星璀璨、豐富多彩的世界文明,通過閱讀中外名著,培厚學識才氣、感悟人生真諦、拓寬心胸視野、培養健康情趣,這是讓“靈魂和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的最靈便最有效的途徑。

(二)向群眾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群眾長期的生活和生產都在基層一線,在日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見,只有真正尊重人民,自覺向實踐學習,共產黨才會獲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執政根基。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深刻認識到“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反覆指出:必須虛心向群眾學習,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與“放下臭架子、甘當國小生的精神”,才能正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習近平強調,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向群眾學習呢?關鍵是要在“看、問、聽、記”四個字上下功夫。“看”,就是眼觀六路。《紅樓夢》裡有一句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繁雜,只有深入地、全方位地去看、去分析、去研究,才能洞悉明瞭世事背後藏著的事理。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善觀者,入木三分,明察秋毫。同一事物,有的人通過觀察就能受益,而有的則熟視無睹,常使真理從眼前溜過去。在倫琴發現X射線之前,布魯克斯、古茲皮德、勒納德等科學家都觀察到了放電管附近出現的冷光現象;約里奧·居里夫婦因發現原子核的人工放射性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曾經錯過了中子、正電子和核裂變的科學發現。“問”,就是虛心請教。學問學問,學離不開問,既要學又要問,更要不恥下問。知識有如浩瀚無際的大海,誰也不可能通曉所有知識,因此沒有疑難問題是不可能的。常言道,眼勤皆學問,口勤皆老師;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問的目的是學習知識,解疑釋惑,至於物件是誰則無關緊要。“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問的方法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能一知半解、半途而廢,而是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要善問,就一定會有所收穫。“聽”,就是博採眾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兼聽則明,虛懷若谷,劉邦納言得天下;偏聽則暗,剛愎自用,項羽拒賢失霸業。人生沉浮,世事滄桑,切不可閉耳塞聽,孤陋寡聞。聽多家之言,集思廣益,變他人之閱歷為自己之見識,可以辨真偽、明虛實、知進退。“記”,就是做好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不可能把所學過的知識和所見所聞的事情都記住,尤其是一時一事的靈感,可能瞬間就會忘掉,如果不記錄下來,有時將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因此要隨身帶個小本子,以備不時之用。習近平在中央軍委工作時,時任軍委祕書長的耿飈對他要求很嚴格,開會不能做筆記,他就只好先記到腦子裡,然後見縫插針地寫在紙條上。

(三)向實踐學。實踐出真知,實踐出能力。毛澤東同志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這裡所說的使用就是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南史》記載,陸澄讀《易》三年,倒背如流,俱不明其義,被人譏為“書櫥”;晉朝的傅迪、唐朝的李善,都是藏書、讀書的熱心人,但學不能用,被人嘲為“書簏”。王明熟讀《資本論》,在黨內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自詡,大肆推行教條主義,堅持“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給革命事業造成極大損失和危害。《苦難輝煌》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征程是在“學然後能知過,知過篤然能改”——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坎坷道路上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的。習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每一次實踐大突破,無不是伴隨著理論大學習、能力大進步。現在的美軍,毋庸置疑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軍隊,無論從裝備技術、戰術素養、戰場經驗、戰鬥意識都讓別國軍隊望塵莫及。美軍之所以強大的一大原因,就在於他們始終能夠居安思危,針對假想敵想打仗謀打仗,把打仗當訓練,像打仗那樣去訓練,不間斷在全球各地執行軍事任務,始終堅持先發制人,讓軍隊在實戰實踐中得到檢驗提高。

我們以毛澤東所作《尋烏調查》為例,說明如何從實踐中得到真知。為認清中國農村和小城市的經濟狀況,開展土地革命,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於1930年5月在江西省尋烏縣,利用20多天時間,對尋烏的政治區劃、地理交通、商業活動、土地關係、土地鬥爭的狀況作了詳實瞭解後,整理出8萬1千餘字的《尋烏調查》。《尋烏調查》是毛澤東農村調查的經典之作,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對新時代我們開展調查研究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2011年11月,習近平同志曾這樣評價道:“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要堅持問題導向。《尋烏調查》前言中指出:“關於中國的富農問題,我還沒有全般瞭解,對於商業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通過調查,毛澤東掌握了城市商業情況,掌握了分配土地的各種情況,為制定正確對待城市貧民和商業資產階級的政策,為確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農的“抽肥補瘦”原則,提供了實際依據。要掌握方法技巧。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樣本,關係調查的可靠性與科學性。尋烏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周邊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調查前先擬定調查綱目,共列出5個大目,之下列出幾個至十幾個細目,再列出作討論式調查的具體問題。要深入細緻全面。關於交通,具體分析了水路、陸路、電報、郵政、交通器具;關於商業,調查了各種貨物的種類、店鋪分佈、經營品種、專賣經營、成色來源、價格波動、年銷售額、榮枯演變、店員制度等情況;關於舊有土地關係,從成分、分配、地主、富農、貧農、山林制度、剝削狀況、尋烏文化等方面進行調查。要堅持實事求是。調查過程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具體分析了地租剝削、高利剝削、稅捐剝削三種類型共23種剝削方式。此外,調查還承認沒有分析中農、僱農與流氓,客觀說明調查研究存在的不足。此後,毛澤東寫下了《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首次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瞭解中國情況”等著名論斷。毛澤東同志早在青年學生時代就開始調查研究,其中1925年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1927年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都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文獻,也正是在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才孕育出了毛澤東思想,並且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可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學習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學習中靜下心學懂弄通,把知識轉化為動能,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真抓實幹、做實幹家,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同志們,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讓我們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境界、一種政治責任,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接過接力棒,走好長征路,奮力譜寫強軍興軍偉大征程的壯麗篇章。

 

標籤:學習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