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是可以把人生經歷中進行的思考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表達,心得體會是我們的內心有了很多的收穫之後寫的文章,怎麼寫才會吸引人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青年風采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5篇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篇1

一、敬佩

第一個讓我敬佩的是邱學華老師,他是全國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嘗試教學法的創始人。這位老人已經74歲高齡了,站在講臺上,儘管有點老態龍鍾,可是老人敬業的精神感動了我,他講了一節計算教學課,這節課他以教材為藍本,讓孩子小組合作,讓孩子當小老師,這節課儘管感覺教法比較老,可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一點就是這節課孩子們計算題目達到30道左右,可以說練習的數量很大,應該說教學的課堂效果是不錯的。但是裡面的創新不是很多,不能吸引學生和聽課老師的興趣,感覺比較枯燥。可是老人這麼大年紀,仍然站在講臺上,正如他所說國小數學界站到講臺上上課的他是年紀最大的,這也是一種魄力,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也是讓我們所敬佩的。

第二個讓我敬佩的是吳正憲老師,每次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從她的課上孩子們不僅學到知識,還能讓孩子品嚐喜悅,正如孩子們在課後所反映的: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很有能力啊;老師我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老師數學很有趣;數學很簡單……這些話語讓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她上的是一節複習課,數學老師們都知道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概念比較多,而且易混淆。上課伊始吳老師把一大堆概念放到黑板上,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是讓老師幫大家整理呢還是同學們自己整理呢?孩子們主動要求自己探索,老師及時引導方法,你們小組認為有關聯的把它放到一起,孩子們開始小組交流討論,孩子們剛開始的整理有一定的混亂,在老師們不經意的指點中孩子們豁然開朗,逐步整理的有條有理。在這節課上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組概念整理完畢,另一個小組也用到了這個概念,這時候需要連線,老師引導前一個組怎麼辦呢?孩子們說讓一讓它,把線從另一個方向連過來,這時老師很巧妙的一句話,你看這個孩子多好啊,退一步,孩子們都接著說海闊天空,老師接著說是啊生活中何嘗不是呢!很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悟到的不僅僅是點滴的知識,更讓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真是潤物細無聲啊!

第三個讓我敬佩的老師是上海特級教師潘曉明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節解決問題,在這節課上,隨著潘老師的引導,課堂上的孩子們,包括我們下面聽課的老師都在認真的思考著,探索著,當在潘老師引導之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時,孩子們驚呼,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也在驚歎,這節課我們大家都入神了,當下課鈴聲想起來的時候,我們還沉浸在收穫成功的喜悅之中,潘老師的功底不得不讓我們折服。還有其他的老師讓我也敬佩不已。從他們每個人的課例中,每個人的課例反思中,我無不為他們精益求精,嚴謹治學的精神所感動。

二、反思

我一直在想這些名家的教案拿過來我們為什麼上不出味道,不僅上不出味道,有時還會變味兒,甚至出現很多問題,在這次學習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問題的答案。記得黃愛華老師說他的這節課,課堂上生成的東西那麼多,就是三個遊戲貫穿了整個一堂課,可是讓我們拿過來根本把握不了,為什麼,對於孩子們在課堂上會怎樣我們無法預設,可是黃老師說這節課a4紙他整整備了6頁,對於孩子們出現的各種情況他都作了精心預設,孩子們怎麼出現狀況,黃老師瞭如指掌,所以一節課感覺是那麼輕鬆,孩子們學的是那麼有興趣,可是老師是真的很累,他下課後就說自己是最累的,中間的串詞引導是多麼的到位。從這兒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真正想孩子所想,為孩子服務。華應龍老師在課後為我們展示了為這一節課他在課前做實驗,就是為了真正去探索可能性,它展示的實驗次數我無法記清楚,只記得他說他扔啤酒瓶蓋累了,他老婆繼續,他的學生繼續,就是為了追求知識的精確度,用事實說話,這種求實的精神也讓我反思自我。總覺得人家名家的一節課那麼好,可是人家背後付出的.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我想如果我們一學期真正的去研究一節課,這樣日積月累,我們也會收穫多多。我還記得馬剛老師說過他負責國小數學教研,很多老師準備出課,首先說的是這節課我準備怎麼上,準備哪幾個環節,至於對這節課你準備達到什麼目標,你對這節課的理解是什麼,很多老師都不是很明白,從這一點上我也有所反思。所以我們老師備教材備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句話,而要真正的落實是很難的。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就真正的學到了很多。

總之通過兩天的學習,感受多多,收穫多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把自己的所學充分運用起來,豐富自我,提升自我!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我們學校為了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組織了一次“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上週我校六位教育前輩做了六節示範課,無論是教師的課前備課、課上對知識點的講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對課堂各方面的把握等都讓自己佩服敬畏他們的同時,也從中汲取能量,查缺補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完。

1、我覺得,聽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聽課並不是簡單的聽老師的教學內容而是教學意圖、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更要認真觀察並做適當記錄。聽課不僅要聽,還要看,捕捉授課者和聽課者每一個動作、語言和表情,記下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方法。在聽課之後更要及時積極的思考,準確客觀的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劣,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取長補短。

在聽課過程中,這些老師的教學生動,學生求知強烈。楊文娟老師講的是《坐井觀天》一課,在起初老師用繪圖的形式讓學生清楚井的樣子,同時讓學生貼“青蛙”、“小鳥”來體會哪裡是井沿和井底,這個過程直接讓學生參與並快速地理解了井的構造,對以後的講解起到很好的鋪墊。李春傑老師講的是數學《梯形的認識》讓學生看題目說一說自己本節課想學的內容,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用學生的語言把教學目標變為學習目標,導課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其他的老師也從學生需要、課堂需要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興趣高漲。一堂課內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操練和交際活動。這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聽了這麼多堂課,我覺得要上好一堂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2、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富老師的示範課,學生預習,課上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從生字、近反義詞、示意圖、課文中心思想等方面讓學生板演,老師也不是完全的防守,而是根據課堂需要適時地引導或提問。富老師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課堂教學要努力達到主體與主導的和諧統一。竭力迴避那種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陳舊講課方式,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努力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從而點燃他們對所學的興趣,激發出由衷的熱情。

3、必須要有一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在我聽的這麼多課中,但凡是成功的課堂,上課內容皆豐富、現實,教師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面,更重要的是這些老師都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一進課堂便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自然事半功倍。

通過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任重而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篇4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幾年的師範專業學習和研究生學習生涯,讓自己漸漸走近了教育,漸漸明白了怎樣去做一名老師,怎樣去做好一名老師,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這些理論知識要更好的發揮作用必須要回歸到教學實踐中去。從走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做到“愛課堂,愛教育,愛學生”,一年的從教經驗使我明白,做到“愛課堂,愛教育,愛學生”只是一種起碼的教育情懷,對於一個渴望在教育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的青年教師來說,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就我們青年教師而言,要想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就必須學習,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向老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為人師表的高尚風貌,刻苦的工作風格,精湛的教學技藝,崇高的敬業精神和博大的愛生情懷。同時,學習還包括我們自己內功的修煉。眾所周知,教師應該讀書,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讀書人,作為青年教師就更需要讀書,但是,有一個問題就需要我們思考:青年教師應讀哪些書?

有人認為,教師應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也有人認為,開卷有益,不論讀什麼,只要讀就行了。亦或是如一些學者所說,教師不同於一般的讀者,讀書不能完全憑興趣,隨心所欲,而應有明確的“功利”目的,即通過閱讀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大量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表明,知識的寬度將最終決定所能達到的高度,真正的優秀教師一般應具備3個板塊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缺乏任何一個板塊的知識,也許都將限制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所能達到的深度與廣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最終決定教師在教育這條路上能夠走多遠。美學家朱光潛認為,讀書“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如果只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勢必會造成自己知識結構的欠缺,出現大片的知識空白,使教育教學成為一門“孤立絕緣的學問”:在知識容量上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在思維方法上便沒有受到應有的“訓練”。這樣我們站在講臺上,就會缺乏底氣。

廣博而有計劃的閱讀是一種長遠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聯絡與巨集觀綜合的視野下的自我錘鍊。縱觀真正在教育教學領域內取得成就的教師和學者,無不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正是完善的知識結構開闊了一個人的思維與視野,打破了封閉,學會了貫通,避免了單一,關照了多種生長的可能性。

不論我們原有的知識背景如何,完善知識結構都應是我們青年教師基本的讀書方向。總之,我堅信“閱讀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通過讀書來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實現教育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我們的生命因讀書而美麗,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

青年風采心得體會篇5

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摯友,和書交流就是同大師對話。《致青年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很多,感觸頗深。“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才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讀吳非老師的文章,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讚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教學中,我很容易“急”,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吳非老師的文章,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標籤:心得體會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