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8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挖掘書中的隱含資訊,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意圖,讀後感也是一個表達情感的途徑,我們可以分享我們對書籍的喜愛或反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8篇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1

我有一套讓我百讀不厭的書——《昆蟲記》,這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得。最讓我喜歡的是第10本中的一個故事《霸王鐮刀手》螳螂“阿郎”。螳螂“阿郎”有著鋒利的“鐮刀”,有力的四肢,輕盈的身體,還有著非常非常大的胃口。在比賽時,他不僅僅把所有的選手打得落花流水,還把強大的蝗蟲也吃掉了,無論蝗蟲怎樣死死掙扎,依然無法逃出阿棠的魔爪。最後連裁判竹節蟲也不例外。

而凶猛無比的螳螂“阿郎”卻被一個弱小的螳螂小姐“阿棠”吃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法布林繼續觀察,只見“阿某”小姐爬到“阿郎”的身上,慢慢地把他吃掉。原來,“阿棠”小姐生小寶寶時,要充分的營養,所以她只能把他的丈夫吃了,給她補充營養。我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學家,這麼細密的東西也會被他發現,真厲害!

俗話說:“好書就是好朋友。”我已經和這本書交上朋友了,你呢?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2

今天我閱讀了昆蟲記之螳螂撲食的內容部分,通過仔細閱讀其中對於螳螂的描寫,較為全面的瞭解了螳螂的習性與它的所作所為。

簡單來講,《昆蟲記之螳螂撲食》先是從螳螂的外形部分加以描寫,指出了螳螂身體各個部分的形態特徵,尤其是那對前腿就是一對可怕的鐮爪,假如螳螂看到經過的小昆蟲就會用這對前腿夾住昆蟲然後捧到面前一口一口地咀嚼吃掉。除了對螳螂外形加以描寫以為,《昆蟲記之螳螂撲食》還從螳螂的生活習性入手,指出了螳螂為了生存可能吃掉同類,是非常可怕的動物。

讀完《昆蟲記之螳螂撲食》,我對於螳螂的瞭解又增加了很多。結合實際生活我感受到,生活當中我們不應該受到一些外表美麗事物的誘惑,一些外表看似非常美麗的東西往往是最具威脅、最叫人可怕的。

總的來說,《昆蟲記之螳螂撲食》是很值得我們多去觀察的,因為人類從昆蟲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我們最終目的還是學習知識以應用生活。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3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名揚四海的名著,它就是由法國昆蟲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活靈活現的描寫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生動的將一個個昆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螳螂》這篇描寫昆蟲的的文章。

這篇文章講了螳螂的生活習性和樣子,還向我們介紹了螳螂的凶惡與能幹,讓我明白了許多關於螳螂的知識。

螳螂看起來像一個溫柔的婦女,但是,它真正的性格,卻是一個凶惡的暴君。他在平常,會把雙手放在胸前,警告那些想要打它的注意的動物,它可不是好惹的。可是當他進攻時,它會張開雙臂,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這時,他會趁著獵物發呆時,一個猛撲,把獵物送入自己的口中。

螳螂的性格也很古怪,說它凶惡吧,的確是呀,要不,它怎麼會連自己的丈夫都吃,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說它溫柔吧,也是呀,它會為造一個巢而幾天不捕獵,細心地照顧它的巢,但是,又說它無情吧,也對呀,要不,它怎麼會一產完卵,就一聲不吭地飛走了呢?說它膽大吧,也不錯呀,如果不是那樣,那他怎麼連凶惡的黃蜂都敢抓,說它膽小吧,也是呀,要不,它怎麼會在出生之後要小心翼翼的,不想被別的昆蟲發現呢?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理解了一個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詞來形容螳螂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凶惡的螳螂,在小時候是那麼軟弱無力,連幾隻小螞蟻都能吃掉它,但是,在螳螂長大後,它就所有的昆蟲都不怕了,這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4

田園風光,有山有水,體現出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美好畫卷?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很多,比如上公車不讓坐,不看紅綠燈,還有些人想少走路,直接從草坪裡走。時尚有一個人最值得我們回報,那就是母親。這一次,媽媽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地“嘩嘩”的掉了下來,媽媽用袖子擦乾了眼淚,用顫抖的聲音對我說:“你終於長大了”;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等等。

?昆蟲記》裡有一篇文章是專門講講螳螂的,使我對螳螂這種昆蟲有了全新的認識。古人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螳螂卻是個強者。

首先,螳螂很聰明。它築的巢穴洞口都是朝南的,這樣便於卵寶寶們吸收陽光,快快成長。而且,螳螂媽媽會把卵放在最接近洞口的地方,便於螳螂寶寶能夠快速地離開巢穴,離開生死線。

其次,螳螂很勇猛。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的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任何昆蟲甚至是個頭比自己大得多的灰蝗蟲,它也毫不畏懼,勇敢戰鬥,直到吃掉對方。

最後,螳螂還是個生態平衡系統的捍衛者。剛出生的小螳螂一律成了螞蟻、壁虎、野蜂等動物營養美餐,為他們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母螳螂產卵上千,最終只能存活一到兩隻,所以,年復一年,螳螂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瞭解了螳螂之後,讓我感觸很深。我們人類既要學習螳螂的聰明、勇敢,更要向螳螂學習,做一個對自然環境有用的人,而不是破壞生態平衡的人。我們要保護綠化,愛惜水源,而不能亂砍亂伐,人為地去破壞壞境。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5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著書中的描寫,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在法布林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裡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裡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卻發現了?後來我才知道,法布林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林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6

看了《昆蟲記》深有感觸。

它的作者法布林,他是19世紀末的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和文學家,他的這部作品是不朽的世界名著。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昆蟲,這個地球上最旺盛的家族。雖然身體迷你,卻有著奇妙的習性和特別的生機。我從小喜愛動物,尤其是昆蟲,跟它們有著特殊的感情。通過法布林這個“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眼睛,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習性特徵。這些昆蟲成千上萬的生活在我們周圍,他們是成功的生存者。但是人們總是發現大動物的特別,卻觀察不到小昆蟲的奇異。其實從溼漉漉的熱帶雨林到一望無際的沙漠,從不起眼的水塘到地下黑暗的洞穴,你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六腳族的身影,他們是不容輕視的。

六千五百年前他們與恐龍共存,現在恐龍都遠遠的成為了歷史,而他們頑強的生存下來一直到至今,並繁衍成世界最大的家族。如果地球被核彈轟炸,世界受到核汙染,那能存活的可能也就只剩昆蟲了。他們強大的生命力是不能忽視的。也許昆蟲在人們眼裡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不值一提的。牛和羊因為種種原因死了,它們的主人,也許會為之動容而哭泣,可沒有聽說過誰踩死了幾隻螞蟻而傷心的。但是通過法布林生動具體的描寫,我們彷彿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王國,也因此知道了昆蟲這些弱小的生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命是美好的,說明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和熱愛。由於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作者處處流露出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因此給這部描寫昆蟲生活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以微小生命為主角的書成為了人類獲得知識、美感、趣味和思想的鴻篇鉅作。啊,昆蟲,生命!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7

科學,並不只是一篇卓有成就的論文,一本富有哲理的書,有時僅僅只是一個小小池塘,一個陰暗角落,一隻微不足道昆蟲。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我就認為是一本關於昆蟲且枯燥乏味的書。可媽媽堅持讓我讀完。

我被迫走進了圖書館,經過詢問,從書架上抽出了它。無可奈何地坐下,翻開第一頁,不久,我便沉醉在故事中。文字的清涼,沖走了我內心的燥熱。指尖輕輕掠過文字,隨著目光,我彷彿看見了小時的法布林輕輕蹲在池塘邊,凝視者池塘,盯著小昆蟲,生怕錯過哪一個細節;我看見了法布林聽說要養鴨子時的興奮以及照顧鴨子的無微不至;我看到了父親責罵法布林時的沮喪……

時間快速的流逝,我仍沉浸在故事中,轉眼間,我已讀完兩章,讀到了正文部分。出乎我的意料,它並不索然無味。法布林描寫地十分詳細嚴謹又不失幽默感。從中我瞭解到了衣冠整齊的毛蟲、聰明卻又愚笨的的黃蜂、“為民除害”的赤條蜂、凶狠的狼蛛等等。

讀著這一個個科普性的文章,我一點兒也感受不到厭倦,法布林不解剖昆蟲還可以將昆蟲描寫地那麼細緻,描述地一清二楚,這一點還是讓我驚訝得。

法布林不僅僅只是在書上記錄了昆蟲的習性,細讀起來,還可以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被管蟲母親想盡一切方法將子孫照顧地好好得,甚至還將自己的皮奉獻出來,這難道不是天下父母的真實寫照麼?黃蜂被困於玻璃罩中,不去挖地道,只是一味地衝向太陽。結果便是撞在玻璃上,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來,這不就是說明了懂得變通的重要性嗎?對於寄生蟲的惡劣行為的描述,不也是對於那些自己不勞動,靠別人養活、依附別人來生活的懶漢的批判嗎?

我也知道了許多知識,許多的事情並不是像我們瞭解的那樣,比如蟬和螞蟻。讀完蟬與螞蟻這一章節,我才知道蟬並不是如寓言所說的那樣:整日只知道唱歌,到了冬日卻一無所有。相反,寓言中兢兢業業的螞蟻才是真正的掠奪者。它們憑藉著人數眾多的優勢來把蟬從蟬自己辛辛苦苦“挖”出的“井”上趕走,掠奪過來的源泉很快便乾涸,於是它們便去搶奪另一個。我也深有感觸:螞蟻憑藉著自己的野蠻得來的利益是不長久的,它們還得費勁心思去搶奪另一個。這也就宛如我們的學習,一時走的運並不能利用到下一次,運用到一生。我們還應努力學習,將“地基”打牢,這樣才能使“樓房”建得踏實。

隨著時間的流逝,落日的餘暉漸漸地消失在地平線,窗外的樹木漸漸穿上了青黛色的外衣。耳邊響起蟬的叫聲,原來喧鬧的聲音在我的耳中變成了優美的歌聲,它彷彿在呼喚我:“快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吧!”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篇8

他,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進行超多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他,就是法布林,一位把自己的一生都撲在昆蟲研究上的“瘋子”。有人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有人說他是“昆蟲的荷馬”,但我覺得他是我們人生的老師,人生的楷模,他的種.種偉大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

我們要學習他的獻身科學一絲不苟。法布林為了探求毛蟲使人癢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在表皮上的這種說法,不惜把自己作為實驗品。他從外面捉回來了幾隻毛蟲,從他們的血液中取下了幾滴血,滴在了一張吸墨紙上,然後再用一根不透水的繃帶將這一小片紙固定在了他的手臂上。深夜,一陣劇烈的疼痛使他從睡夢中驚醒,他既高興又興奮,因為他證明了自己的推論是正確的,他又繼續推測,血液中的毒素是哪裡來的呢會不會是在尿素中的呢為此,他又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從毛蟲中的糞便中將尿素提煉、濃縮成幾小滴,又像原先一樣滴在吸墨紙上,再用繃帶固定在手臂上2個小時,晚上奇癢難熬,但他很高興,因為他最後用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但是,他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手臂上出現了潰瘍,又癢又疼整晚不能安睡,之後,為了晚上能安睡一會兒,不得不在傷口處敷上了凡士林。第三天,腫痛得更加厲害,並延伸到了一大塊肌肉裡面,用手指輕輕敲一下,就顫動,不久,又有超多的夜體像小水滴一樣滲出,瘙癢在不斷增加。五天之內,傷口處的皮已經完全掉了,露出了裡面鮮紅的肌肉,以至於早晚兩次為他換藥的人都噁心得要吐。這一大片的傷口直到四五個月後才完全恢復了正常。

我們要學習他對待科學嚴謹認真。在《昆蟲記》中,他利用許多實驗證明了他一個又一個的猜想和推論,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許許多多很難甚至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應對這些問題,他沒有隨便將自己的猜想、推論變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寫入書中,而是坦誠的告訴讀者這些問題他也沒弄清楚,依然要去探討答案,應對科學,他總是一個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學習者。

我們要學習他的觀察生活細緻入微。昆蟲是整個生物界中較為細小的生物,它們不如大象、長頸鹿體形巨大適於觀察,它們不如家禽動物好飼養方便長時間觀察,,它們也不如樹木、花草不移動便於研究,但法布林卻獨獨選取了研究它們用那雙閃亮的眼睛在大自然中的任何一個角落發現了它們,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它們的婚俗、習性或者任何一個方面,為它們編寫一部個性的傳記,讓人們去認識它們,去了解它們。

法布林,這位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昆蟲世界的科學家,如今早已在自己鍾愛的昆蟲的陪伴下靜靜地沉睡在了地下,但他卻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偉大的科學精神,他是我們人生的老師,我們要向他學習,對待自己的工作嚴謹認真,把自己的一生獻給自己所熱衷的事業,不放下,勇於追求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