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昆蟲記讀後感6篇 “觸動心靈的昆蟲世界: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藉助昆蟲的形象,深入探討了人性、愛情時間的等主題。小說從多個角度切入,生動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態和生命的脆弱,讓人們深切意識到物種多樣性的珍貴性和生命的可貴性。

昆蟲記讀後感6篇 “觸動心靈的昆蟲世界:讀《昆蟲記》有感”

第1篇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1823—1915)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尼爾,是一位名人,是我們的榜樣。他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古希臘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如今活到了92歲,根據自己40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30年寫出了這本書,喜歡昆蟲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儘管小時候捉小昆蟲經常被父母罵,一次次扔掉自己心愛的寶貝,但他還是一直堅持不懈。他的代表作還有《牧歌》、《農事詩》……本書中運用了很多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也被稱為傳世佳作,受眾人歡迎,我也非常喜歡,裡面有很多個小故事,主要介紹了不同昆蟲的習性,如:推糞球的屎克螂,埋肉的食屍蟲,吃路的天牛,經過漫長經歷的幼蟬,執著的雌狼蛛,備餐的螢火蟲,不吃蜜的蜜蜂嬰兒雄性西緒福斯蟲……我最喜歡的是《三種壘築蜂》這篇文章,從題目看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三種不同的壘築蜂生活習性。

不光人會建造泥石屋,在昆蟲界也有會建造泥石屋的昆蟲,人們把它叫做壘築蜂。壘築蜂分為三種。稱為卵石壘築蜂,灌木壘築蜂和棚簷壘築蜂。雌性卵石壘築蜂渾身裹著華麗的黑天鵝絨,翅膀呈偏暗的紫色,雄性壘築蜂穿著色彩鮮豔的鐵紅套服,另外兩種都是紅色、褐色、灰色、三種顏色混色。他們喜歡把巢築在一塊兒滾圓的石頭上。那塊石頭還沒有拳頭大小,而且它們更喜歡被利用激流沖刷過的碎石頭,主要採取的石頭是羅訥河岸邊的石頭,選擇建巢的範圍較寬,讓他最喜歡的是施工場地的屋簷瓦片下面,我也覺得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樹葉、樹枝和泥土遮擋。到了夏天,他們會嗡嗡的連成一片。

記得有一次回農村老家,老房子的屋簷下有個大的物體,爸爸告訴我是一個壘築蜂的巢穴,我仔細觀察高高的屋簷下有一個大大的巢穴,周邊有許多小昆蟲,撲著亂飛的翅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壘築蜂。

昆蟲是否和人一樣,有機智的大腦,有咚咚響的心臟和發達的肌肉呢?昆蟲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寶寶嗎?昆蟲也會不顧一切的保護家人嗎?法布林能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讓我自己去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6篇 “觸動心靈的昆蟲世界:讀《昆蟲記》有感” 第2張

第2篇

俯瞰這個世界,有無數生靈,它們渺小,卻有著人性的貪婪、善妒、活潑……他一直都在這個地方追尋,那些小傢伙們的祕密,甚至《昆蟲記》也因法布林誕生。

固執而又鍥而不捨搬運儲備糧的聖甲蟲;無奈殘忍依據家族規則啃食丈夫的母螳螂,隨性演奏盛世之曲的蟋蟀。

這一切被他記錄,在這個領域中,除昆蟲外,法布林還看到了人性。或許是這個趣味使他堅持在旅程中不斷髮現,使這些素來被我們踩於腳底的生命得到了一份尊重。

它們擁有自己的情感,雖被“窺視”,卻告訴我們它們可以左右自己的靈魂。他同它們一樣在這個旅程中扮演了一個孩子,大自然從不偏愛誰,它們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上演著社會的現實殘酷。

法布林用心去領會昆蟲自己的語言,心靈的鑰匙為每一個讀者打開了一扇屬於昆蟲領域的大門。詩一樣的語言,為它們寫下了屬於昆蟲的歷史。

“荒石園”,法布林陪伴小傢伙們的樂園。春去秋來,他一心探索著大自然中的奧祕,花開花落,他體會人性發現靈魂的折射點。

每完成一卷書籍,都有著一陣數落,昆蟲學家們毫不認同他的作品。因為他們心中的著作,或許是一篇論文,或許是一篇報道,但決不是散文!

一篇優雅沒有過多資料的散文,擬人性的文筆,昆蟲們成了一個又一個格性鮮明,形象生動的孩子。人們忘記了它們的靈魂,永遠只對蟲體殘虐,研究的僅是一具又一具無力掙扎的死屍。

可法布林毫不退縮,他仍然堅持排除萬除,繼續旅程,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傾聽它們在樹叢間歌唱,看它們在巢穴中嬉戲玩耍,看它們為了食物爭鬥。

他從不驚擾它們,只是默默融入。即使是窺探,但他同樣快樂。昆蟲學家們,可以沒想到他竟如此執著。

或許是過於專注,他從不理會那些嘲笑,只是一如既往地遵循大自然,遵循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再次驗證。

可他仍舊用《昆蟲記》告訴了每一位昆蟲學家:“你們探究的是死亡,而我探究生命!”

第3篇

這幾天,我完全沉浸在《昆蟲記》所描寫的世界裡,不能自拔。這本書運用細緻溫婉的語言描寫了昆蟲們的生活,帶給我從來沒有了解到的有趣知識,讀來生動有趣,令人不忍釋手。

你知道昆蟲會給自己著色的嗎?請看下面一段對“亮甲蟲”的描寫:“這個名字對它來說一點兒都不誇張,體現出了它的陽光、燦爛、英武。雖然終生與腐屍、糞便之類的汙穢之物打交道,但是它的外表卻是非常光輝,身體上就像鍍了一層金屬。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發出的光澤也不一樣,有時是綠寶石一樣的青光,有時候是紅銅般的紫光,甚至有人稱它是一位珠寶匠。”你看了這樣的描寫,是不是很喜歡?那亮甲蟲就像一位漂亮的小夥子穿著華貴的衣服,站立在你的面前。除了亮甲蟲會給自己著色,許多昆蟲都會給自己“塗抹”顏色,甚至還會給自己戴上裝飾品呢!作者對這個現象還作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呢!你願意一探究竟的話,那就趕快去看一看這本書吧!

我看到其中一章《天牛吃路》的題目時,嚇了一跳。什麼是“吃路”?讀到完,我才知道,原來是指天牛的幼蟲寄存在樹木的中心,一邊吃掉木頭,一邊就開拓出了道路。其實,題目應該叫《天牛如何吃樹》,或者就叫《天牛挖路》。這是我自己亂想的,沒有作者寫的題目吸引人。作者對天牛幼蟲如何吃空樹幹,真是寫得娓娓動聽,“天牛幼蟲則是用嘴一寸寸地開闢出道路。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當然少不了一件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天牛幼蟲的那副大顎。它那副又黑又短的大顎非常粗壯,雖然沒有鋸齒,但是周邊很鋒利,就像是木匠用的鑿子。它就是用這把鑿子上開下鑿,造出一條通道。鑿下來的木屑被它吃掉,既當了食物,又清理了建築垃圾,一舉兩得。這些木屑被天牛幼蟲充分分解吸收,最後只排洩出一點點蛀屑,堆在身後的路上。這就像是一條車間裡的流水線,一頭往裡進木屑,中間經過天牛幼蟲的身體,另一端出來的是少量的蛀屑。這個過程進行的同時,還開鑿出了道路。這種走一步,吃一步的高明手段並不是天牛幼蟲的專利。所有寄生在木頭中的昆蟲,幾乎都是這樣操作的。”作者滿懷喜愛,充滿了對天牛幼蟲的憐愛,細細地介紹著它的吃路工具,以及它吃路的每一個動作。

讀著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對大自然的關注之心,享受著作者細膩清新的語言文字,體會到了沉浸於一種探究活動中的快樂。我好喜歡這本書——《昆蟲記》!

第4篇

法布林的《昆蟲記》可謂聞名全球,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但也只是粗略地過了一遍,並不仔細。這個暑假,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又重新細細品味了一遍這本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再次沉浸到了法布林描繪的栩栩如生的那個昆蟲世界,也有了新的思考與感悟。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家法布林的主要著作,也叫作《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和《昆蟲世界》。這本書是一部寫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真實的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了社會和人生。

讀完這本書後,我心裡感慨萬千。那是一個怎樣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啊,樹木蔥翠繁密,草兒茂盛翠綠,草坪上還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轟轟烈烈地綻放著自己的生命,隨風輕輕擺動。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公,那些可愛的小蟲子們!它們形態各異,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著他們應該履行的職責,每天勤勤懇懇、按部就班地工作著,為大自然貢獻它們獨一無二的智慧和力量。我已經跟著作者進入到了那個世界,重新認識了那些以前習以為常,甚至不以為意的昆蟲朋友們,也領悟到了它們雖然渺小,但卻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對生命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作者法布林是一位對生命懷著尊重與敬畏之情的人,他有著對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從而寫下了《昆蟲記》這一世界著作。他讓更多人重新審視起這種微不足道的小動物,也讓更多人愛上了他筆下這個生動的大自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我開始細心觀察身邊這個全新的自然世界,也喜歡上了那些有趣的小蟲子們。更讓我明白了,再渺小的生命也是生命,它們也有撼動世界的力量和權利,我們要向作者學習,做一個對生命充滿敬畏的人。

“天生的歌唱家”——蟬、“花園的舞蹈家”——蝴蝶、“勞動巨匠”——舍腰蜂、“貌似嬌弱的歹徒”——灰蠅……這些小昆蟲們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讓我反覆感嘆生命的美麗。而我,會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繼續尋找世界的光明。

第5篇

在這個大千世界裡,還有誰能像法布林一樣去觀察昆蟲,愛惜昆蟲,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有如此高的文學才華,沒有哪位作傢俱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可以說,《昆蟲記》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的。因此我們要學習法布林細心觀察,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要擁有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這將是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微有些激動,手中捧著一本嶄新的書《昆蟲記》,滿懷期待地打開了它。

發不了,生於法國南部小鎮,聖萊翁,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法布林擁有哲學一般的思美術,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耗盡一生,盡心觀察蟲子,《昆蟲記》的成功,使他被雨果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以及贏得了“科學界詩人”的美名。

生動可愛的小昆蟲吸引著我,使我廢寢忘食,一幅幅畫面映入眼簾,螢火蟲及善良可愛,卻又是食肉動物,並且凶猛無比,它喜歡獵取蝸牛,可憐的蝸牛,至死都不知何時成為了別人美味佳餚,頓時可愛的螢火蟲便成了殘暴的屠夫,正咀嚼著自己的俘虜,可見不僅僅是人昆蟲,也是有多面性的,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在自然界中無不體現母愛的偉大,每位母親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就算黃蜂最後把自己的孩子殺死,也是出於對他們的愛,與其凍死餓死,還不如死在他們手上。自然界給蜘蛛的生命太短暫,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蟹蛛在捕食時,還是十分殘暴的傢伙,一回到家立刻變成了一位溫柔的母親。產完卵後的蟹蛛身體非常消瘦,他為了站好崗,不使自己的子女受到任何威脅,他已經停止了禁食,甚至連睡眠也停止了,靜靜的趴在軟上,小蜘蛛出生時,無法打通巢,蟹蛛用盡畢生的力氣開啟一個洞,便去世了,這是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女花上最後的力氣,為了讓他們出生,也為了在生命中之前見到他們,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昆蟲記》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以及對萬物的讚美,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讓我們瞭解了昆蟲的獨特的可愛,感受到美麗的`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祕和趣味,對周圍的事物的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小小的昆蟲世界竟然包含著大大的智慧。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

第6篇

科學家也能創作出文學作品嗎?當然可以,法布林的著作《昆蟲記》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著顯微鏡,注視著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著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林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真是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科學的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嘆:“哦,原來如此!”

法布林有時真是一個“老頑童”。看,他把聖甲蟲描述的多有趣:“咦?這隻唯恐來的太晚,碎步向糞堆趕來的是什麼蟲呢?它那長腿像是由裝在肚子裡的一個機械所推動,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動;紅棕色的觸角像扇子似的張開,表明它擔心強烈的貪慾不能滿足而惴惴不安。它來了,它擠倒一些捷足先登者,來到了大餐桌前。這渾身黝黑、粗大異常的傢伙,便是大名鼎鼎的聖甲蟲,現在它跟它的同胞們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對糞球做最後的加工,或者給糞球再加上一層糞,然後走到一旁,平靜的享受勞動成果”。好像昆蟲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真像個活生生的小人兒。

聖甲早和法布林似乎是有緣。當“美味蛋糕”從山坡上滾下的時候,聖甲蟲毫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林為得到一片地,奮鬥了四十年,儘管自己多麼窮困潦倒。看,多麼相似呀!昆蟲記差不多就是法布林的自傳,他就是那些昆蟲,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鬥爭。《昆蟲記》是一本科學著作和文學經典,看過了之後,你一定會感慨:“這個世界真奇妙!”

我敬佩法布林,敬佩他的細緻入微。法布林的細心,從《昆蟲記》的字裡行間裡便一展無遺。這本書對昆蟲的描寫,小到連蟲子的某個動作都描寫得惟妙惟肖。讀著《昆蟲記》:昆蟲們排著隊向你走來,勤勞的蜜蜂在採蜜,威武的螳螂在比武,可愛的蟈蟈在歌唱……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因為法布林的細緻入微而躍然紙上。讀著這新奇、優美的文字,我不由得對法布林肅然起敬。《昆蟲記》真不愧是“講昆蟲故事的楷模”。

?昆蟲記》固然值得我們去閱讀、瞭解,但是法布林的執著、細心的品質卻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啊!

微風掠過,品讀著《昆蟲記》,我彷彿看到了這位昆蟲大師痴迷觀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