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弟子規》心得體會參考7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己內心感受的表達和釋放,寫下心得體會,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弟子規》心得體會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弟子規》心得體會參考7篇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1

8月,我走進上海火炬潤滑油這個大家庭。就從這天起,我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入職那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讀了近20年書,我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本好書,原來只知道有本《三字經》,而且就知道那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把它當做了一句順口溜。當我翻開《弟子規》時,頓時呆住了,裡面都是短短的三個字為一句,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蘊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本《弟子規》,成為了我每天空閒時間必看,而且百看不厭的好書。

記憶中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中第一篇《入則孝》,讀完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我是那麼的不珍惜。

記得那時我剛上國中,由於不習慣一個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體質差所以時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臘冬,外面還下著大雪,乾冷乾冷的,經不起寒冷氣候的突變,我感冒了,並伴有高燒,上課時腦袋暈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暈暈大睡,無法堅持上課。於是撥通爸爸的電話,委屈地說:“爸爸,你快點過來,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鐘,還不見爸爸過來,又氣又急,又撥通了電話:“爸爸,你怎麼還沒有過來啊”。說著說著,就委屈的哭個不停,爸爸也沒有多說,只說“快了,馬上到,你堅持住”。很快,爸爸來了,把我叫出來,在我出來的那一刻,一陣刺骨的冷風吹得我渾身直抖,那漫天瀰漫的雪花還沒有消停。

這時爸爸趕緊走過來把軍大衣讓我穿上,我卻嘟囔著“那麼醜,我才不穿呢”。說著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車,當摩托車啟動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寒風和冷雪簡直讓人窒息。爸爸一邊騎著摩托車一邊朝後對我說:“把大衣收緊點”。出了學校大門,我才把那個象爺爺經常披著的軍大衣披在身上,瞬時身上一股暖流流過。無意間抬了一下頭,這才發現爸爸或許因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單薄,頭上沒帶頭盔,手上也沒帶手套,膝蓋上更沒加護膝,卻堅實地在我前邊替我遮擋風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麼暖意融融,頓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父愛如山,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2

自從二年級開始學習踐行《弟子規》以來,吳楷陽從一個容易衝動的男孩慢慢的懂事了,有幾方面感受與大家分享:

感受一:尊老愛幼,因為家裡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家都特別寵愛孫子事事都幫著他做好,有時候吳楷陽也會對著爺爺奶奶大呼小叫吩咐他們做事,但現在不這樣了,知道照顧爺爺奶奶的身體,他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很關心,每天晚上給他們端好牛奶,做好第二天早上的酸奶。弟弟出生以後就非常的喜歡他,跟他很親,很會照顧他,是媽媽的好幫手;

感受二:家務勞動,從二年級開始我們家的垃圾就歸吳楷陽倒了,要求他每天去上學的時候把垃圾一起帶走,剛開始不是很願意,現在好多了慢慢這個習慣就養成了,現在家裡的廢品歸他管理,賣的錢也作為他的零花錢,讓他自己來管理這部分零花錢,所以積極性非常高,現在家裡的一些家務勞動都開始學著做了,掃地洗碗都可以了;

感受三:家裡的調和劑,有時候家裡大人有點矛盾他會來調和,叫我們要學會"怡吾色,柔吾聲",每次看我要發火了會叫我先笑笑,呵呵這樣我的氣也就消了。

當然還有很多好的習慣需要儘快養成,比如做作業的習慣,雖然現在規定作業必須做好才能吃飯,但還是得加快速度,比如整理書桌和自己的衣櫃,能夠主動學會承擔,做一個陽光,自信,認真仔細的好少年。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3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裡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麼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通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應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餘,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 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裡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開啟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開啟本子,上面寫著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裡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

?弟子規》裡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4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5

?弟子規圖說》是我們這次上課的主題。《弟子規圖說》講述的內容是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我聽著方老師講的“入則孝”的內容,就情不自禁的想起前幾天,我對媽媽的樣子。那一天是星期五。晚上,媽媽看到家裡沒有煎餅了,我正好寫完作業。媽媽看到我寫完了家庭作業,就叫我去買2塊錢的煎餅。

“譚心雨,去幫家裡買兩塊錢的煎餅。”

“我不去,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我帶著不滿的心情說。

“那好,我去買來,你等會兒不要吃我買的煎餅。”媽媽生氣的說。

我心想:我又不吃煎餅,我只用喝小米稀飯就飽了。“好啊,可以。”

媽媽聽完我的話,就生氣地去買煎餅了。現在想一想感到對媽媽那個樣子心裡就產生了一種愧疚感。我想對親愛的媽媽說聲:“對不起,媽媽。”“入則孝”這一則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做錯了,我們孩子應當耐心地勸說使其改正……

方老師講完,放了《孝心到永遠》給我們聽。正如歌詞裡說的“不管長多大,無論走多遠,父母養育恩,永遠記心間。”是啊,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成人,養育之恩我們永遠無以回報的。

接下,方老師用給我們上了“出則悌”這一則。“出則悌”這一則教育我們在生活中要和兄弟友之間處理好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以及外出如何尊敬別人的財物,重視親情,溫言暖語。我靜靜的聽著,讓我想起了以前的時候,我和表姐住在一起。那時候,我們的感情非常好。我不喊她表姐而喊她姐。現在,我們不住在一起,每星期天我們都會在一個補習班裡上數學課。我們上課的時候,會在一起討論奧賽裡的題目。下課了,我們自己做了自己的事。我感覺我和姐姐的距離越來越遙遠……·這讓我明白了要和姐姐增加感情,不在讓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上了“讀聖賢經典,做謙謙少年”這堂課,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並讓我感悟了許多。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6

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電影卡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待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裡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感謝看購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夢想,還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滌。

《弟子規》心得體會篇7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裡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裡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餘力,則學文"。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後水過鴨背,什麼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

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後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這個總的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的。機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己的晶片上,但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為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群人?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係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後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