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弘揚傳統美德,建立和美家庭,《弟子規》使我們增進與他人之間的交往,學會尊敬別人,與別人更好的溝通交流,你還在發愁這個話題的心得體會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弟子規心得體會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悌、信、仁愛等諸多德行,為何要首孝?

每個人都是弟子,都有父母兄弟,自出生至老父母給與的恩德最重,不但賜予我們生命,而且將我們撫養成人,引我們識萬物,教我們知善德。孝是弟子的本分,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到。

《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悖德也。”百善孝為先,只有先有了孝的德行,我們才能談其它諸善。

現在很多人認為孝是隻要讓父母好吃好穿就算盡孝。其實大不然。《論語》裡說:養牛馬也是養,沒有恭敬心,又有何分別呢?所以更重要的是對父母要有恭敬心,物質在其次。除了恭敬心還應該做到讓父母安心,《弟子規》曰:“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返必面。”說的就是要讓父母安心。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如若我們忽略了,那麼就會讓父母徒添很多煩惱和心力。所以著孝,我們應該時時反思,時時以心換心,處處從父母的角度思度,從小處顧及,才能很好的做到。

昔者有江西高官胡長清貪汙判刑,有人說胡長清雖貪,卻是孝子,對其父可謂無微不至。殊不知《孝經》嘗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弟子規》也雲:“德有傷,貽親羞。”此謂之大不孝。可見,我們應該擺正孝的觀念,知道孝不僅體現在與父母的相處之中,更體現於自己的人品德行中。

我自己每在讀《弟子規》時總感愧疚。孝。自己是否盡心做到?是否以對父母的恭敬心而對天下父母長輩?是否努力上進完善自己的德志?是否處處恪守自己言行,不讓父母蒙羞?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孝,須用一生的精力去做才算完善。

弟子規心得體會2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弟子規心得體會3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_入則孝》細緻而全面的闡述了孝道的各個方面,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仍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告訴我們要有孝心、懂孝儀、守孝道。

對於父母,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將我們養育成人,寸草心難報三春暉啊!我們該做什麼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內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慰。但總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時常給父母臉色,幹活回來還得為我們燒飯……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啊,為什麼要這樣?我不禁自問。在今天的社會,諸此種種,或許習以為常,但這不應得到發揚。與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確實大為衰弱,還有人叫囂著人人平等、全盤西化,殊不知東西方文化有別,西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陰謀。

學習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如今,求學於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內心多有不忍,但這非我所能改變,我最應該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將自己照顧好,以免父母擔憂,記得多和家人聯絡,體諒父母。

對於孝的行為,應由內及外,真正從心裡感恩父母,並將行動落實到點滴之中,如和父母說話柔和一點,父母的願望多滿足一點,對自己的身體多愛護一點……如此才能避免出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參加了讀書會,感覺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