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弟子規心得體會7篇 追求成長:弟子規心得分享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啟蒙讀物。作為中國古代兒童的入門讀物,它以簡潔明瞭的文字,傳遞了虔誠崇敬、尊師重道、誠實守信等優秀道德觀念。本文將分享對《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弟子規心得體會7篇 追求成長:弟子規心得分享

第1篇

第一次讀《弟子規》時,覺得它很偉大,很深奧。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開了那本鋪滿灰塵的《弟子規》,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古人告誡我們,不論平時什麼情況,父母呼喊我們,得馬上回應,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讓我們做,應馬上去做,不能偷懶或推辭。

看完這句話,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是呀,我們孝盡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呢?所以,我們應該把孝時刻記牢,做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是古人教育我們,不管是用餐,還是就座、行走時,先讓長輩走在前面享用,再輪到晚輩來享用。

讀過這句話,我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長輩創造的,長輩是過了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這麼好的生活,難道,我們連座位都不給那些給我們美好世界的長輩們坐嗎?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古人告訴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挑三揀四,能吃飽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適量。

唸了這句話,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爸爸跟我說他小時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麵饅頭……爸爸小時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說,一年難得吃一次。而現在,人們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記了原來的艱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真該改改!

終於,我把《弟子規》讀完了。輕輕合上書本,仰望著窗外的點點繁星,在心裡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規》中的每一點都做好!讓《弟子規》伴我健康成長!”

弟子規心得體會7篇 追求成長:弟子規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弟子規》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它不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師長身教在前,率先垂範,成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則,這24個字清楚明晰地告訴我們每個人出塵入世做人的基本準繩。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以上這些是為人處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這些都做好了之後,還能有餘遐,就應更努力地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先立德,後學文。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品德,這是根本的東西。因此《弟子規》總序中說,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但長期以來,受市場經濟不良影響,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過分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忽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這種捨本逐末的錯誤做法使許多人表現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缺乏愛心,沒有社會會責任感,甚至身敗名裂,違法犯罪。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淨化人們的心靈,提倡以德立人、以德興國。

從《弟子規》的第一章裡,我首先讀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千百年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個“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都很認同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筍”、“王祥臥冰求鯉”、“黃庭堅車衣順母”、“張良為母埋兒”等典故,寓意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而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這些事也日益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長久不衰。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於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在學習之前,我自認為是個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以前我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總認為多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幾個養老錢就算是孝子了。這是何等的認識錯誤啊!現在我的父母都已進入花甲之年,我應該怎樣盡到作為子女的孝道,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現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弟子規來教育學生。如上英語課時,發現溜號的同學,教師可用《弟子規》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誨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改掉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批改英語作業,發現學生抄作業,監考、改英語試卷發現學生作弊,教師可以用《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教誨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的目標。因為如果以外在的物質作為追逐目標,無論多少都不能讓人感到真正長久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充滿人生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這種快樂我想應該是可以帶入墳墓並影響後世的,應該不會讓人的一生有什麼遺憾。

總而言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廣泛運用,並經過家庭、學校、社會,逐步推廣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認真地反覆讀誦,深入內心,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

第3篇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學時代,我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希望從中找到敦品勵行的智慧和力量。我看過《論語》、《老子》,背過《大學》、《中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隨著社會閱歷的加深,我「長大」了,忽然發現,我所瞭解的傳統文化的道理並沒有解決自己成長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我的成長路上充滿了太多的困惑、迷茫、苦悶和百無聊賴。當煩惱現前,我所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的出路在哪裡?找不到答案。我開始流於世俗,把所有傳統文化的書束之高閣。

我的生活變得沒有規律,肆意揮霍自己的身體,「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我開始發胖,身體素質極度下降;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經常鬧些小矛盾;我在工作上也不夠盡心盡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而沒有得到認可而苦惱;我患得患失,常常覺得生活無所著落……

當我步入而立之年,我發現離原來那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已經很遙遠,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百無聊賴、沒有擔當、沒有社會責任感、內心灰暗且蒼老的「廢人」。

年齡的增長讓我產生一種緊迫感,回想起來,我已經虛度了幾近半生,實在是無顏面對自己,更無法面對我未來的兒女。我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團追尋智慧的火焰。

一個偶然的機緣,讓我的書櫃裡多了一本《弟子規》,雖然這本書在我的書櫃裡躺了半年多,但是在我聽了去年9月22日蔡老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講座,以及今年4月份在地質大學的講座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個年輕人,雖有幸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卻既不能利益自己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師長、親友及扶助我成長的社會,我感到萬分的慚愧。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是「貴在力行」,貴在「學以致用」啊!我不再猶豫,開始學習《弟子規》,每天利用早晚坐班車的時間背誦,並努力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到寫這篇體會的時候,已經兩月有餘。我已經把《弟子規》熟記於心,並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身有傷,貽親憂」,我開始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再肆意糟蹋,「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連自己都不愛,還談何愛人呢?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原來很貪睡,每天要睡八個小時以上,還整日昏沉。現在每日只睡五、六個小時,而且頭腦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我開始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我原來很邋遢,常常讓妻子為我操心料理。我現在開始學會整理衣物,自己擦鞋。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以往百無聊賴之時,常以酒解憂,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對酒一點慾望也沒有了,至今也沒有飲過酒。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我原來很不喜歡料理家務,家裡髒了也無所謂,現在我總是認真地打理家裡的衛生,「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我和妻子的關係一向還好,但難免鬧些小矛盾,對彼此的傷害都很大。《弟子規》上說「孝弟」,說「凡是人,皆須愛」,那離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應該「弟和愛」的人嗎?每天,我懷著歡喜心做好每一頓飯,打理家裡的衛生,並按照「弟」和「泛愛眾」的教誨愛護妻子。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賓,每天早上起來互致「早上好」,晚上睡覺時互致「晚安」,當為對方服務時,都會由衷地說聲「謝謝」,在我不辭辛苦地料理家務,對妻子體貼入微的時候,她甚至會流下感動的淚水。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規》的教誨掛在嘴邊,並講給妻子聽,她看到我因為學習《弟子規》而產生的變化,也自然而然地和我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規》的教誨。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以前讀書,總是三分鐘熱血,放下這本,拿起那本,結果索然無味。聖賢書是聖賢的教誨,是用來力行的,而不是譁眾取寵的工具,所以貪多無益。兩個月來,我放下其它的書,一心學習《弟子規》,在自己的身心得到初步受用的時候,更增加了進一步實行《弟子規》的信心,在每天讀誦《弟子規》的時候,不禁有一種「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感覺。

兩個月來,我沉重而懶惰的身體開始變得日漸輕快,精氣神很好,原來因工作而終日疲勞的眼睛也變得明亮起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我都能馬上清醒,並以歡喜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每天晚上燃香禮拜聖賢,並靜坐反思一天的言行。

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多起色,每天的工作效率很高,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盡力心態,代替了患得患失的煩惱。

妻子與我每天出雙入對,互敬互愛,在別人眼裡,我們如初戀一般。

我珍惜時間,常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不再看無聊的電視,不再吃瓜子,不再有百無聊賴的時光,而總是覺得時間太少了,沒有更多的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好,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聖賢的教誨。

心常存善念,願世間諸善增長,諸惡盡消,願世間因為我的存在而添一分喜悅和清涼。每天勉勵自己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財物,或幫助他人,或見人苦而生惻隱之心,或見人行好事而生歡喜之心。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我學習《弟子規》的因緣,要特別感謝我的研究生同學陳醫生。從認識她的那天起,我便生起了敬仰之心。每每和妻子談起她,都不由地生起一種嚮往:做人要做像她那樣的人。每次聆聽陳醫生的教誨,都讓我受益良多。《弟子規》就是陳醫生介紹給我的。在這裡,我向陳醫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可見,「親仁」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啊!能夠親近德才兼備的人,我覺得真的是很有福氣。

蔡老師說過,「 年輕人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在這裡,我想對和我有過同樣經歷的年輕人說,我們都為人子女,以後還會為人夫,或為人妻,為人父母,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德行來孝養自己的父母,扶助和愛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進而讓我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得到安樂?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聖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4篇

學校開展了誦讀《弟子規》活動,《弟子規》記載著許多傳統美德和生活中的良好習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改變了我許多壞慣。

說到收穫,我深有體會。《弟子規》有段話是這樣的,“老易至,惜此時”,意思是:我們要珍惜時間,自覺地做作業、複習功課。但是,每到寫作業的時候我總是故意慢吞吞的,直至媽媽催我才肯動筆寫,邊玩邊寫,一點也不認真。學習也不是很自覺,一點都不好好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可是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後,我都把那個壞習慣漸漸地改了。我明白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我們應自覺地寫作業,好好把握時間學習,主動學習,並給自己定學習計劃,自然學習成績也提高了。還有一次我早早地完成了家庭作業,便捧著一本童話故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時候,聽見媽媽在廚房裡叫我,我想:一定是又叫我洗菜,還是看完這篇再說吧!正想假裝沒聽見,“父母呼,應勿緩”這六個字一下子蹦出我的腦海,我馬上清脆地“哎”了一聲,跑到廚房幫媽媽洗起菜來。我偷偷地觀察到,媽媽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像這樣的改變還有很多,現在我常常聽見爸爸媽媽誇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在《弟子規》裡,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對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以後我一定更加認真地學習《弟子規》。

第5篇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書,次謹言······”這是《弟子規》中的開頭,說道《弟子規》我便聯想到了孔子。因為,這書是根據孔子對弟子們的教導和規矩所總結出來後編冊成書的。這本書之所以能從古代流傳到現代,是因為它包含了各種美德,使致於千千萬萬的親少年兒童都閱讀過此書,都能夠從書中汲取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暑假裡,我也閱讀了這本書。同樣,它也使我受益匪淺。它的文學格式類似於《三字經》雖然簡單易讀卻包含了許多大道理。我看的這本《弟子規》中,不僅有原句,還包含了許多對應的小故事。其中,有講孝順父母的,有刻苦學習的,珍惜時光的,還有講信用的等等。這麼多的名言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這十三個字“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廢。”意思就是說“外出的時候要告訴父母去哪裡,回來的時候,一定要先見父母,讓他們能感到安心,不必為你著急。日常生活作息要講規律,並且所從事的工作不隨便去改變。”是啊!這講的不正是我們的生活嗎?這不又讓我想起了讀國小三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情,那天是星期五,吃好晚飯,我沒跟父母講,便跑到小公園裡與同學一起玩,過了一會兒,同學提出到她家去玩,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竟把這事忘記告訴父母了。在同學家裡待到八點多鐘,我告別了同學,往家裡跑。

回到家才發現只有外婆一個人在家,我還沒來得及說話,外婆就說話了:你總算回來了,你爸媽都急死了,到外面去找你了。說完就打電話叫父母回來。從此我再也不敢出門不告訴父母啦。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世界上最愛你的就是父母了,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的'時候發現我們不見了,還得急著找我們,我們怎麼忍心呢?所以我們要多關心父母,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弟子規》中還有這樣許多的名句,他們來源於生活,同樣也運用於生活之中,總能讓我們感悟人生,因讓《弟子規》中的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第6篇

通過這兩天的業務學習,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並通過網路查詢相關資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強,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規》“出則弟”中提到的“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讓我從內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樣做一名好老師,怎樣教好學生。

中國一貫有尊敬長輩,注重做人的優良傳統,在今天經濟發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傳統美德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學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長輩、學會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長輩,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無私養育自己的父母。試想一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愛的人,還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嗎?因此我們應從小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教育他們從小尊敬父母和長輩: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好家長”作榜樣。

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圍。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而不應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而做為一個班主任,則更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第7篇

從我進入湖濱一國小習以來,學校就開展了誦讀經典《弟子規》的活動。古人寫的《弟子規》壓韻、好背,讀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它主要記載了古人對我們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各方面的訓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對於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來說,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就拿我來說吧。平時父母叫我時,我總是很不難煩地說:“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現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應該這樣跟他們說話,這就是對他們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長輩叫我,我也不應該這樣不禮貌地跟別人說話。還有,父母平時叫我幫忙時,我總是會找各種理由來拒絕。以前總是以為這本來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沒有放在眼裡。現在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父母叫我幫忙,我就應該無條件接受。

“出必吿,反必面。”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做得很好,也有極個別同學卻做不到。有一次,我們班有個同學放學後沒回家,可把他爸爸媽媽急壞了,到處打電話詢問,最後才知道去了一個同學家裡。後來他爸爸媽媽把他狠狠批評了一頓。

我們應該從小就做一個文明懂禮的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要向好同學學習,把缺點改成優點,《弟子規》給我們的好處和知識遠遠不只這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弟子規》這本書吧,它會讓我們終生受益無窮,讓我們的一生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