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關《創業史》的閱讀感悟範文模板

小說《創業史》是我國中國文學史上農村題材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尖銳的矛盾衝突。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創業史》的閱讀感悟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創業史》的閱讀感悟範文模板

 

《創業史》心得體會1

陝西是個盛產現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陳忠實、路遙、賈平凹,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大作家,這幾個作家當中,早年我最先讀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這兩部小說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最欣賞路遙了。

最近,在一本雜誌上讀了路遙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柳青的《創業史》,就因為路遙的這一句話,我就決定要好好讀一讀《創業史》了。

其實,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說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說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裡,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國中語文裡,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說的第5章,可以說,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說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說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說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說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誘姦的時候,作家寫道:

“這時候,母馬繼續曳著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著。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著。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

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

《創業史》心得體會2

小說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說第一部是描寫樑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樑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樑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

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中的兩點對我震動最大,我想細緻的講講。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樑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樑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幹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黴,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樑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幹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樑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樑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衝,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資訊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樑生寶。

樑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著他幹。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樑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佔魁吸收入組後組員、群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佔魁還在組裡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樑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一個小企業老闆給老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留不住大學生?”老師讓他詳細說明時他解釋了一大堆大學生的問題,總的意思是現在的大學生不好伺候。老師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你們企業,如果公司有前途,有豐厚的薪水誰會辭職?是啊,現在的小企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給企業中的外來人員製造困難,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來外來人才。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你就知道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所以,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

感謝《創業史》,感謝柳青,永遠懷念他。

《創業史》心得體會3

閱讀柳青的《創業史》,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我終生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因為它凝重渾厚,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歷史命運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

展頁細讀,我可以瞭解到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可以體會到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和發奮精神,可以感受到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苦難命運的強烈願望。在這部皇皇鉅著裡,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農民形象也早已躍然紙上。

樑三老漢是中國老一代農民的典型。在舊社會,他經歷了發家成夢的辛酸史。他繼承父輩遺願,創造家業,租種田地,拼命苦幹十年,結果一身重病,創業失敗;後與漸漸長大的養子樑生寶共同創業,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馬亂,他創業的幻想再次宣告破滅;解放後,樑家分得土地和農具,樑三老漢猛地挺直彎曲多年的腰桿,與樑生寶重新點燃了創業之火。對於樑三老漢來說,所謂創業的成功標準,或者說他創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做一個“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僅此而已。這就將一個揹負幾千年私有觀念的小生產者的個人意識和侷限性暴露無疑;同時,他又具有普通農民勤勞、善良、樸實的品質;當樑生寶不願聽從他的安排而組織互助組時,他便自發地反對集體事業,但土地的獲得、創業失敗的痛苦回憶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樑生寶及其所從事的事業,。樑三老漢精神上的複雜性,是老一代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地道的中國農民的本質性格特徵。

與樑三老漢不同的是,樑生寶是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業者。作為世代貧窮的農民子弟,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與苦難命運抗爭的進取精神,而父輩們慘敗的事實和個人貧窮的生活經歷,使他意識到接受黨的教育的緊迫性。

書中樑生寶的角色近乎聖徒,天生具有一種新農民的品質:對黨忠誠,對私有制本能的仇視。柳青將樑三老漢設定為他的“繼父”,也許,就是為了切斷樑生寶與傳統農民的血緣關係,擺脫倫理關係的纏繞,使他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忠實的兒子”,服從黨的領導。所以,在他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創業過程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不管是公開的較量,還是隱蔽的破壞干擾,他始終毫不動搖,一往無前,反映了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創業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樑生寶是個共產黨員,他信奉“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剝削更是十惡不赦”。所以,忠厚、質樸的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升華為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支配樑生寶拋棄個人的一切,把肉體與靈魂毫無保留地獻給集體事業。從這一點看,他無疑是一個在黨領導下,完全擺脫了小生產者私有觀念羈絆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灘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傑和郭振山。他們都反對互助合作,自覺地或者說本能地維護私有制,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與樑生寶代表的社會主義方向相對立,但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農郭世富,已從土改時驚惶狀態中恢復過來,他憑藉優厚的經濟實力,與互助組公開較量,為新瓦房上樑大擺慶祝宴席,八面威風,善於進行“合法鬥爭”,頑固維護私有制,幻想再度僱工剝削。

富農姚士傑,土改時彎下了腰,現在又想重振威勢,對新社會不滿,他表面老實,暗施陰謀,詭計多端,心狠手辣,慣於背地較量,妄圖扼殺互助組,實行階段報復。

共產黨員、村幹部郭振山,則熱衷於個人發家,幕後支援互助組的反對勢力,曲線干擾、抵制互助合作運動,既善於隱蔽,又鋒芒畢露。

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後的我重讀《創業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動不已。我相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當人們剖析中國農民,瞭解農業合作化運動時還需要藉助《創業史》來再現當時中國農村發展的全過程。依靠集體、依靠科學創業的方法會給現代社會的創業人士帶來很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