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三篇

在這個不斷髮展的時代中,我們只有先學會讀書,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那麼讀書過後的讀後感又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1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說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裡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 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 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裡,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著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 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說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青年時期同樣有著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承諾和信心。 也許或者說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裡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 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原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 ……”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說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溫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2

《傾城之戀》敘述的是一個寄居在孃家的離婚女人,白流蘇,遇上了一個原本是介紹給她七妹的男人——範柳原。範柳原對流蘇有一點點愛意,但這點愛不足以讓玩世不恭的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而流蘇恰恰卻只要一紙婚契。她知道愛情不能天長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給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的好一點而已!在纏綿的情話營造的虛幻的氣氛中,展開的確是一場無聲的戰爭,就像故事所處的大背景——太平洋戰爭!他們各自設立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著獲獵對方,卻都不能如意,流蘇滿懷著惆悵回到上海,以退為進,期盼著範柳原能妥協,能給她一份尊嚴,去生存!

然而,一個秋天,流蘇已經老了兩年———她可經不起老。於是範柳原的一個電報又把他牽回了香港。滿懷著無奈何失敗的心情,流蘇已甘心於情婦的身份……

戰爭成全了白流蘇,使她得到了範太太的身份。而範柳原卻不再和她鬧著玩了,他把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一般人眼裡是張愛玲擅長寫悲劇小說裡難得的喜劇,但在我看來,《傾城之戀》是徹頭徹尾的大悲劇———傾城之悲哀!她從人的劣根性與道德觀的殘缺揭示了這個徹底的大悲劇。城之將傾,國將不國,一個封建的離過婚的女人的生存又要建立在一個不想締結婚姻的自私男人的不長久的愛情裡,一切的一切危如累卵,可竟還有人羨慕,視流蘇為榜樣。悲哀的年代!悲哀的城池!悲哀的男人和女人!

張愛玲筆下的雙城,在地理上,是流蘇和柳原來來去去的那兩座城:上海與香港。白流蘇的兩城之間的歷程反映出心境的起伏。上海是流蘇家人的所在地,代表著一傳統守舊、充滿壓力的世界;香港則是一個冒險的新國度,代表著所謂的現代文明,是白流蘇打算放手一搏的賭局。

雙城,在心理上,又是流蘇和柳原心中各自構築的城。柳原的城建築在對自由無拘愛情的渴求上;流蘇的城卻是建築在所謂的經濟利益上,她需要一紙婚契作為保障。最初,內心一樣孤獨的範柳原只想戀愛,他需要一個紅顏知己;白流蘇想結婚,需要一個體面的丈夫,好讓她出淨胸中一口惡氣。兩個人於是展開了一場愛情攻防戰。範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蘇期待婚姻的心城,而白流蘇則想攻破範柳原只要愛情的心城,一對現實中的自私男女,於是這場心戰就顯得旗鼓相當精彩萬分。而對他們的愛情攻防戰而言,太平洋戰爭是一個轉折點。

關於《傾城之戀》讀後感範文3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生活在腐朽家庭裡的離異女性白流蘇,在妹妹寶絡與範柳原相親宴上的一支舞讓範柳原傾慕,範柳原想方設法將她接出白家帶到香港,但又在她提出回家時不做挽留,任其離開。流蘇受盡家人的冷嘲熱諷,正在絕望之時,範柳原卻又一封電報將她喚了去。討厭結婚的範柳原和渴望結婚的流蘇就這樣僵持著,誰也不先開口。最後,香港之戰推著他們走到了那一步,傾城,坍塌的城成就了這樣一段愛戀。

張愛玲說:“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細看張愛玲的作品,像《傾城之戀》這樣圓滿的結局幾乎沒有,然而圓滿也並不令人滿意——“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這便是了,成了他的妻,便把從前的風花雪月變成了柴米油鹽,那歡樂,卻也留了一絲悲傷的線索,那完美,卻也留了一處遺憾的角落。

張愛玲多多少少和流蘇是有些像的,她和流蘇一樣,年幼時父母離婚,父親和後母的監管讓張愛玲逃到了遠在歐洲的母親身邊,然而悲慘的命運並未因此改變,原本考上了倫敦大學的她因為戰爭而被迫選擇了香港大學,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她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是為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但與流蘇的矜持和故作冷淡不同的是,張愛玲為這段戀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毅然決然地與胡蘭成結為夫婦。

倘若張愛玲也能有流蘇這樣的結局便好了,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裡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裡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麼能不感傷?但她不恨,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兩人最後一次見面,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他們真的只有那麼一丁點好日子,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顯得那樣單薄無力。

張愛玲為了成全流蘇的幸福,不惜讓偌大的香港為其顛覆。但同樣是戰爭,同樣是相愛的兩個人,張愛玲和胡蘭成卻越走越遠,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我們為她遺憾,為她傷心,卻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灑脫與堅強。

愛情本來並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這段愛情,更是簡單的不得了,正像她在《第一爐香》裡寫的那樣:“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人這一生只愛這一次,幼稚也好成熟也罷,為他生為他死,僅這一次。張愛玲用她的一腔孤勇告知世人,這個女子對愛情是何等瘋狂。

人世浩瀚,但只要在生命中曾有過這樣一個人,同生死,共命運,那麼老之將至的那一天,想起曾經在血管裡激烈湧動過的潮汐,也會覺得,此生無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