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長河吟讀後感6篇

讀後感最重要的在於“感”,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看完書之後的最深刻的感受寫在讀後感中,編輯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書上所寫的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長河吟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長河吟讀後感6篇

長河吟讀後感篇1

?長河》是沈從文先生的最後一篇小說,然而連半部也未完成。

此後他埋首研究文物,再未動筆進行文學創作。

這也是沈先生第一部以現實為背景的小說,作者帶著深沉的痛切描寫了一九三六年秋,中國社會變動輻射到湘西這一偏僻之地之時對變動著的歷史的悲哀。

沈先生在《〈邊城〉題記》中預言般說:“我並不即此而止,還預備給他們一種對照的機會,將在另外一個作品裡,來提到二十年來的內戰,使一些首當其衝的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了原來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的型範以後,成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新東西。

他們受橫徵暴斂以及煙的毒害,變成了如何窮困與懶惰!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來作樸素的敘述。

”而他也的確做到了,長河中對反動當權者的辛辣諷刺、對古老湘西曆史走向的推測與擔憂、和殘存的樸素與質樸都彰顯了沈先生對故土的人文關懷。

這部作品勾勒的湘西仍然是淳樸的,這個小地方的樸素的歡樂仍有著田園牧歌式的情趣。

以老水手為代表的山鄉人熱情、勤勞、善良、質樸同時又對現代性的入侵抱有敏銳的警惕。

老水手知識不足卻熱切關注時事發展,捕風捉影、疑神疑鬼,杞人憂天,但不可忽視的是他看似滑稽的推斷往往暗合事物的本質。

他承襲了湘西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德,更從多年的坎坷苦旅中總結出了一套大智若愚的處世哲學。

而以滕長順和商會會長為代表鄉鎮有產者更像是現實逼壓下產生的矛盾體。

他們白手起家生活美滿,得人信服地位優越,然而在反動統治之下,他們被迫忍受“官爺”、“副爺”長期的欺詐盤剝和欺壓叱罵,卻只得見機行事,忍辱苟全以求片刻安寧。

他們仍然保持著純良本性,然而因為現實的不純淨,他們已不自覺地變得妥協而消極。

至於自恃見過世面的地方特權勢力,不過都是些色厲內荏的草包。

他們披上文明的外衣去做庸俗、齷齪、膚淺的勾當。

保安隊長本欲謀私利,他裝得趾高氣揚卻屢屢心虛,膽怯無能。

他們是邪惡勢力的走狗更是其犧牲者。

人性原有的淳樸被功利浮華侵蝕時,悲劇便難以避免。

我最喜歡的還是長順、夭夭一家,他們守著小小地方的樸素的歡樂,在儀式、風俗中,堅守著一份與久遠歷史關聯,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生命的莊嚴。

只是讀著,心裡便會舒暢,便會有抑不住的喜悅。

夭夭跟《邊城》裡的翠翠一樣都是靈魂純淨透明的自然之子,她們靈秀溫馴、天真聰慧,柔順狡黠,惹人憐愛。

相比翠翠的朦朧不知世事,夭夭更多些置身漩渦卻卻敢於藐視強權的大氣從容和天真的無畏。

但是從書中情節發展及新生活即將到來的暗示和保安隊長對夭夭的歹心,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夭夭的悲劇結局。

翠翠的悲劇可歸咎於不遂人願的命運,而夭夭的悲劇則只能歸罪於動盪社會、人事變遷對美和人性的無情摧毀。

這個小地方的安寧靜謐,其實正處在大災難的包圍中。

除接連不斷的地方外,還有即將爆發的抗日戰爭在不斷進逼,前途遙暗不可測但我能想到的只有長河中的一段話:灘水在靜夜裡很響。

更遠處大山,有一片野燒,延展移動,忽明忽滅。

老水手站在祠堂階砌上,自言自語地說﹕“好風水,龍脈走了!要來的你儘管來,我姓滕的什麼都不怕!”情太深,義太重,湘西民族的感情熱切奔放,那一往而深的勢頭正如長河,赤誠奔淌,不問前路,無路回頭。

長河吟讀後感篇2

買過很多書,也讀過很多書,一直沒有做任何記錄,挺可惜的,所以從今年起,決定將讀過的書都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好的、不好的,都歇一歇,從《長河》開始。

我還記得初次相遇,在新買的一堆新書裡面,一眼就相中了她!她簡潔又質樸,手感十足,邇時方知原來人與書也會有一見鍾情的時候。

遂決定,新年伊始,從她開始讀起。

初識佳人,一篇自序,一篇他序,加上題記,讓我分不清這本書是小說還是雜記了。

直到終了,方知是小說,又似一部完整小說的一個篇章。

讓我十分困惑。

此書成書時間是1934年,使用的時間背景也是此時,加上書上有一段對其間時局的描述被“被中央宣傳部刪去一大段”代替,使我更加好奇,這本書原本的模樣!

一番探索,來龍去脈隱隱呈現。

黃永玉在沈從文去世後曾經非常感慨地談到《長河》:“寫《長河》的時候,從文表叔是四十歲上下年紀吧!為什麼淺嘗輒止了呢?它該是《戰爭與和平》那麼厚的一部東西的啊!照湘西人本份的看法,這是一本最像湘西人的書,可惜太短。

?長河》一書,原書構想大約30萬字左右,現存世的是上篇。

整本書原本是要表現二十年來的內戰,使一些首當其衝的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了原來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以後,成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新東西。

他們受橫徵暴斂以及煙的毒害,變成了如何窮困與懶惰!原書著重想呈現的是在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

作者本人希望他的的讀者應是有理性的,應對中國社會的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瞭解在那裡很寂寞的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

如果真能按照這個思路成書,該是一本怎樣出彩的鉅作呢?可惜被攔腰斬斷,全書只剩“樸質、勤儉、和平、正直的農民們日常瑣碎的生活和尚未扭曲的人性的溫暖”。

這人性的溫暖使這本不完整的書熠熠生輝,值得一讀。

我很喜歡橘子園主人家的小女兒,夭夭,她的屬性很稱那句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不過她應該是“橘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她的夭夭,來自她的幼小,而非炫美之意了。

我很喜歡老水手,歷盡滄桑,中年發跡,隨後散妻散子,出逃外鄉,終其一生,依舊潦倒,年老歸故里,守祠堂,了殘生。

卻也能欣然接受,及時行樂,並時時發揮餘熱。

我也很喜歡沅水旁的橘子園。

採收季節,忙到“採橘夕陽下,乘月晚迴歸”,感受“清風徐徐吹,漫漫香甜路”,沅水的美,怎少得了豐收時節的橘子園呢?

我喜歡這本書裡面的每一個人和景。

人與人之間俏皮、幽默的對白,景與景之間自然的堆砌,每一處都結合的剛剛好,這是一本能夠媲美電影的書。

真實、細膩、美感十足!值得一讀再讀!

長河吟讀後感篇3

詩化年歲,品味人生

“生命是一條江,發源於遠處,蜿蜓於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下游是老年時代。上游狹窄而湍急,下游寬闊而平靜。”羅素的這個天才比喻,使餘秋雨先生有了貼心之感,於是以霜冷長河的圖景為背景來談人生,特別是因經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於是就有了這本《霜冷長河》。

人與書也是有緣分的,初遇這本書,也屬偶然,在朋友辦公室裡閒坐時偶見。“霜冷長河”——滄桑冷峻,又略帶柔美的書名,牽住我的視線;信手翻來,餘秋雨先生與其夫人馬蘭的照片映入眼簾,南京古道上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溢滿甜蜜幸福,也與冷峻的書名形成了對比;忍不住繼續翻去,看到了餘秋雨先生心中的至高美景,“自己一生是來尋找河流的”,“我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動、冰河解凍的時分;而更傾心的,則是秋風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為什麼更傾心?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春天的激情早已減退,夏天實用也已終結,大地霜降,河水驟冷,冷走了喧鬧的附加,冷回了安詳的本體。涼涼的河水延綿千里,給收穫的泥土一番長長的寧靜,給燥熱的人間一個久久的寒噤。”看到這裡,眼前突然浮現似乎曾在夢中的一幅圖景,一條霜冷長河,一條生命之河,一位睿智學者,一段段人生感悟……

?霜冷長河》是著名作家餘秋雨的一部精品散文集,全書共分四輯,收錄了關於友情、名譽、謠言、嫉妒、善良、年齡等諸多經典之作,書中有深刻的哲理內涵,有深情的抒情色彩,有豐富的語言特點。

詩意的黃昏,夕陽相伴,泡壺香茶,細細品味,感覺自己載著人生重量在一條冷靜而安詳的長河上緩緩行舟而去……

霜冷長河,最為喜歡第二輯“關於年齡”和“最後的課程”。

青年,歌頌的陷阱;中年,當家的滋味;老年,如詩的年歲。

一生的程序是確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單向的。自然才會趨向完美,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才能享受人生況味。

人到中年,一如成熟的秋季,遺棄了春的幼稚,淡化了夏的衝動,拒絕了冬的寂寥。中年人生,因成熟而穩重,因穩重而深刻,因深刻而淡泊,因淡泊而忘我。人到中年,很累,但也很甜。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煩惱,太多的艱辛,太多的感慨,太多的不如意,但正是這一切美好的、艱辛的、酸楚的,甚至是痛苦,反反覆覆交織在一起,豐富了人生的閱歷,使之有幸在修煉到中年之後,感受到人生經歷的啟迪。

餘秋雨先生更多地思考的、更多地闡述的,是中年人的責任,是中年人當家的滋味,當自己的家,當社會的家,“成熟男子的重要魅力在於責任心,在於一種使你的愛人和你周圍人產生安全感、信任感的穩定的風範。”這種當家人的責任,要求中年人無所不能,在社會上是最穩定的基石,在事業上是強者、是成功者,在家庭裡是力量的來源、家庭的紐帶,因此,中年總是很忙,來不及欣賞就到了老年。匆忙中的美由生命自身灌溉,因此即便在無意間也是體現得最為真實和完滿。

人生中,不去躲避和掩蓋最質樸、最自然的人生課題——年齡問題,也許並不難做到,可是能把老年比作如詩的年歲,這種境界是必定經過人生的探索思考,需要極具灑脫之心態才可達到的。“終於到了老年。”這是種享受年歲,詩化年歲的感嘆,是具積極平和心態之人才可發出的聲音,它不是無奈地順應,順應人生的自然規律,而是種愉快地享受,享受過青年之激情,享受過中年之成就後,繼續愉悅地享受老年。是啊,中年太實際、太繁忙,算不得是詩;若青年時代是首詩,但它太多激情面缺少意境,算不得好詩。“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瞭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奏構成了一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

“談老年,最後避不開死亡的問題。”“什麼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納了江河,又結束了江河。”既然人生的終結如此詩意,是江歸大海,是每朵浪花迴歸大海,是新的江河源頭的開始,是新的浪花的重新躍起,那麼,人生又何懼終結?

對於死亡的思考,應該說更是為了思考生命。什麼叫做活著?生命的根本意義是什麼?餘秋雨先生在《最後的課程》中提到另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莫里老人在人生的終結時分,在最後的課程中一遍遍對愛呼喚,一遍遍重申:“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什麼叫做活著?莫里老人答曰:一個能夠救助其他生命體的生命過程。“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愛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一個人的一生,一直都在追求幸福。我也經常在想,到底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人生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是讓自己滿意的?經常困惑,經常彷徨……現在,欣賞著落日美景,品味著《霜冷長河》中《關於年齡》與《最後的課程》,躁動的心慢慢趨於平靜。是的,原來我們過的完全健康的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盡心盡職工作的一天,與家人享受天倫的快樂一天,與朋友相聚歡暢的一天;甚至是偶有不順努力克服的一天,躺在病床安於接受治療的一天:孩童無憂玩耍的一天,青年努力學習的一天,中年承擔責任的一天,老年悠閒回憶的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

羅素提出“吾生三願,一曰渴望愛情,二曰求索知識,三曰悲憫吾類之無盡苦難”。只要我們學會去愛,有同情心,有責任感,“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群,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人生必是幸福的。

長河吟讀後感篇4

一條大河,一個人,他坐在河邊,望著滔滔江水駛向大海,心中好像若有所思。這是餘秋雨記憶中的一幅場景。也許它不僅僅是浩浩蕩蕩的黑龍江,也是歷史之河,人生之河。

人生是條長河,生命是條長河,情感又是條長河,說到人生,也許有的人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名譽。當名譽受傷害,他們為了名譽的純潔寧可選擇死。從這本書中,我也進一步瞭解到我國宋代詞人、詩人李清照還有許多原來我不知道的人生經歷。餘秋雨對名譽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的話:"從被追求的那一刻開始,名譽就是一種罪惡。只有那些人們能自然擁有而不必強求的東西,才能成為一種美德。"

同時,這本書著重描寫了一些人生的感悟。我很喜歡其中的第二輯"關於友情".寫的很精彩,人人都需要友情,友情要經風經雨,經受考驗,我們最重要的是珍惜友情。"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情。關於友情,餘秋雨說:一生走過了無數的城市,平時想起一座城市,最先總是想起這座城市的風景,到最後,必然只想這座城市的朋友。是朋友,決定了我們與各個城市的親疏。我非常同意他的結論。人們時常說,乘著年輕去奮鬥和追求自己的事業吧,但人在總是在為朋友們活著。

各種巨集大的目標也許會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標則越來越堅毅。報答朋友、安慰朋友,讓他們高興,使他們不後悔與自己做朋友,其實無非是在意朋友們的肯定和笑聲……因為朋友是我們遠行千里的鼓勵者,我們經由朋友的橋樑,向"億萬眾生"走去……但是"以友情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情則友情亡,兩者不可顛倒。"

?霜冷長河》中也一直在揚"善",我們每個人釋放的有限熱量雖然不能融化寒冰,但至少能留下一道白色的氣息,讓同樣在寒冷中的人看到希望!所以不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可以為這個社會做出小小的貢獻。讓我們用自己微小的薄力去溫暖這個世界吧!

長河吟讀後感篇5

幾年前從《文化苦旅》開始認識餘秋雨先生,被他的睿智和才識深深折服,一口氣讀了他許多作品,當時只是感概秋雨先生平實的文筆、獨特的文化觀點和厚實的文化功底。今年在電視上看到了作為新歌賽文化素質評委的的先生,不禁感嘆先生怎麼還是那麼年輕,這是已經長河霜冷的先生嗎?感嘆之餘,我又拿起《霜冷長河》,虔誠地再拜讀了一遍。羅素有一個天才的比喻:生命是一條江,發源於遠處,蜿蜓於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下游是老年時代。餘秋雨的霜冷長河,是一條已經承載太多的情感、感悟和記憶的長河。《霜冷長河》一書,除了鴻遠的歷史事件之外,還有許多短篇小故事,在每一則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個主題背景在,舉凡人、物、文化、友情、名譽、謠言、嫉妒等等。每一個主題都留下很多很多省思,透射淡淡的哲理,直面生活。這些生活哲理和我產生了絲絲共鳴,我不禁誠恐,難道我也開始長河霜冷了嗎?

友情是一種能比肩於親情的感情,古今中外對它的讚譽的文章比比皆是,一曲《高山流水》使俞伯牙和鍾子期的友情達到了登峰造極,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強烈而縹緲的共同期待。但幾千年的現實卻可悲地告訴我們:“人世間最純淨的友情只存在於孩童時代”。對此先生有不同的看法:“孩童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戲,成年人靠著回憶追加給它的東西很不真實,友情的真正意義產生於成年”。是啊,在我的童年也積澱著許多關於友情的故事,但在時間的長河中,很多都已消散,童年的朋友現在大多成了見面點點頭的物件。也許當年的那份心思就是童真吧,童年時候只是追逐歡愉,就因為只是如此才格外顯得單純,顯得以心相待簡單明瞭,而沒有太多的猜忌。但隨著年歲漸增,離孩提時期越來越遠,對這世界瞭解越多,失望越大,便開始回憶從前,便想起那份純真的心思,這也是成年後的可悲之處。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千古名諺也能昭示在友情中充滿虛偽和背叛,使很多人不再相信友情。就在這迷茫、彷徨時,先生當頭棒喝:“這不是真正的友情,這是友情的錯位,是我們自身的混亂”。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習慣用功利和商業思維來判斷友情的實用和交換原則,他們說,患難見知己,烈火煉真金,似乎友情應在危難之際及時出現,這是對友情的苛求,友情不是應急的儲備,朋友不是用來考驗的,功利和交換帶不來真正的友情。那真正的友情是什麼呢,先生說:“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不依靠事業、福禍和身份,不依靠經歷和處境,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契約和歸屬,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相互呼應和確認”。英國詩人赫巴德也說:“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旦有所求,“求”就成為了目的,友情卻轉化成一種精美的外包裝了。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夠尋覓到真心朋友,哪怕是一個,也是一種幸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真正的.友情既純淨又脆弱,世間的一切孤獨者也都遭遇過友情,只是不知鑑別和維護,一一破碎了”。古人對維持友情的方法有很多,一個常用的方法是桃園結義、喝血盟誓。先生認為這是對友情穩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用血誓來重罰來杜絕背離。友情一旦背離,這種捆紮又有什麼用呢?歷史上有多少今天信誓旦旦,明天刀刃相見的史實。“還有一種比較軟的方法就是淡化友情,同樣是對友情穩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釋溶度來求得延長”。“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說法包含一種機智地無奈,怕無法延續,於是微笑點頭維繫於影影綽綽之間,這樣雖然體現了神祕的東方美,但這樣的友情和相識有什麼區別。先生認為真正的友情不要刻意的去維護,不要新增太多的雜質,如同花開花落,一切隨自然。

最後,先生說:“來一次世間,容易嗎?有一次相遇,容易嗎?叫一聲朋友,容易嗎?仍然是那句話———學會珍惜”。

長河吟讀後感篇6

仰望星漢燦爛的五千年曆史長河,大江大河的影子隨處可見,文人墨客競相追捧——你看,在孟浩然的筆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江河是何等的蕩氣迴腸;在劉禹錫的筆下,“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江河又成了如此的“和風細雨”;在蘇軾的筆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河閃現的是——氣勢磅礴!然而,在餘秋雨的筆下,《霜冷長河》中的江河卻是與眾不同的。

許是一種深沉的思念,遙遠的冥想在牽引著我,他的江河是一種深沉的回憶,柔韌堅決而又延綿不斷的,是秋雨先生心中的河,平靜而又悲壯,是文化歷史的長河,源遠而又流長。他說“我更傾心的,則是秋風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為什麼更傾心?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春天的激情早已減退,夏天實用也已終結,大地霜降,河水驟冷,冷走了喧鬧的附加,冷回了安詳的本體。涼涼的河水綿綿千里,給收穫的泥土一番長長的寧靜,給燥熱的人間一個久久的寒噤。”秋雨先生正是想要通過這種意象的闡釋,把握並揭示自己體驗到生命形態的另一側面:經歷過幾番風雨、幾番滄桑之後,生命漸漸平息了最初的歡騰與激盪,也由此開始了一種更為深沉的積澱,趨於平和。這種積澱因融入了自身坎坷人生的情感閱歷,而具有了更為深刻的生命體驗與認知;因融入了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滄桑,而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愈發的透徹、厚重。

經過生活的磨礪,情感的積澱,秋雨先生關於江河的冥想猶如陳年老酒愈發顯現出芬芳誘人。類似夢囈的話語亦似遙遠的迴響,冥冥之中的似曾相識牽動著秋雨先生點點滴滴的往事情懷。寧靜而又悲壯的黑龍江邊,秋雨先生展開了如飛的思緒,“難道上一輩子,我曾坐著狗拉雪橇駛行在冰封的黑龍江上,也許我在半道上凍僵了?”這種人河之間的神祕的緣分,是那樣的具體,又是那麼朦朧而令人神傷。

秋雨先生的體驗在黑龍江找到了一種寄託、慰藉,人生就是這樣一條河,綿延不息,悲壯卻並不悲涼,從容不迫而又氣度不凡。秋雨先生在《霜冷長河》中開始了人生之旅的更加深入的探尋,《文化苦旅》讓我有想長大親自到各地看個究竟的衝動,《山居筆記》讓我有以後老年也想隱祕在山林間過日子寫文章的意念,但是《霜冷長河》影響我卻最深:沒有尖銳批判與嚴峻審視,顯得極為理性而含蓄,平添了幾分親切和平易,猶如長河般的平靜而自然,水到渠成般的順暢。其中讓我十分有感觸的,是有關名譽的問題。

雖然幾乎每個名人都會說他不在乎自己有不有名,但是秋雨卻說:世間上這麼多善良的人願意撕裂自己、毀滅自己,是為了什麼?就為了名呀!他舉了中國古代第一女詩人李清照的例子:李清照為了替丈夫洗刷名聲,她散盡了家庭的全部遺產,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但是最終名譽追回來了沒有?真是天知道了!走筆至此,相信《霜冷長河》這條人生之河已經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沉澱。當然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只有如此。如果還想更深入的認識生命,建議去買一本回家看,讓載者人生重量的你在這條冷靜而安詳的長河上緩緩行舟去。

最後擷取幾個優美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共享:

1、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

2、從被追求的那一刻開始,名譽就是一種罪惡。只有在那些人們能自然擁有而不必強求的地方,它才能成為一種美德。

3、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

4、忌妒是自己的敵人,也是他人的敵人。

5、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絡的東西。

6、什麼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納了江河,又結束了江河。

標籤:讀後感 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