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7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小夥伴們對書上理論的分析,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對原文內容做好充分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7篇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1

暑假裡有幸拜讀了《教語文,其實很簡單》,有許多處教學事例讀來令我醐醍灌頂。特別是關於臺灣老師和大陸老師對同一篇文章教學的區別。臺灣老師注重語文實用,是按課程目標來教,而大陸老師則是注重一篇課文的情感,內容理解,是按教材目標來教。

讀著讀著,我感覺到我們的語文教學陷入了尷尬而悲哀的境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語文是為了可以使用祖國語文文字進行交流。每一篇課文只是提供一種學習語文的範本,今天是這本教材,明年可以換成別的。相信大家也發現了,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書裡好多文章都不見了。可是語文這門課程依然存在,這說明什麼?我們要教的是語文,不是課文。可是我們大多數的老師,包括我自己,好像都陷入了教課文的可怕境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體驗被挖掘得淋漓盡致,可學生真正並沒有接受。因為情感是個人體驗,不是誰可以教給的。

記得又一次聽一位老師上《狼牙山五壯士》,分析壯士的形象,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或片段,然後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們很能幹找到了很多,也都感悟到五壯士很英勇無畏,對敵人嫉惡如仇。老師在這個環節用了大量的時間,就是學生找到,讀,說感受。聽到這裡我都有點厭煩了,我在想,這樣一篇課文上完了,學生學到了什麼呢?好像什麼也沒有,就算真是能把五位壯士英勇形象刻印在腦海中,他學到的是歷史也不是語文呀!我想《狼牙山五壯士》是高段的課文,學生應該是學習如何進行人物描寫,懂得記敘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有起因,經過,高潮,結尾幾個部分構成。我想我們要注重的是一篇課文有哪些語文的元素,值得我們從文字中提取,教給學生學習並遷移運用。

話說回來也難怪這位年輕的老師,教參上提供的也大都是這些情感體驗。如果我們先看了教參教案,再去備課,難免不被教參先入為主有,被牽著鼻子走了。所以有時時候我在思忖,有現成的教案,教參反而不好,我們常常情不自禁按著現有教案就去上了。或許是想著人家權威的專家理出來的教學思路一定比我們自己想的要好,按著他們的思路教學生,學生學得一定要好。其實吧,還真不一定,因為別人設計的教案,我們只看見他們理出的“形”,不一定參透其中的“神”(也就是教學的思路)。這種思路就好比一個人的氣質。而他們寫出的教案就是一件時髦的衣服。有獨特氣質的人穿上這件時髦衣服,那是怎一個“美”字了得!而後我們許多老師也要穿上這件時髦新衣。那會如何呢?我估計我穿上就是整一村姑的味道!其他同事們穿上如何,也不好說,不同氣質的人穿不同型別的衣服,只有適合自己氣質的衣服穿了才好看。所以教學的時候如果不用現成的教案,按著自己的思路去設計,那樣即便是課堂上有什麼意外的生成也不怕,因為你的教學思路在,你可以想辦法把跑遠的孩子拉回來,把跑偏的孩子扶正了,給另闢蹊徑的孩子點個大大的贊!

我還記得我讀書時候的語文課文。一個單元的課文大都是以同一個語文技能知識一組。比如一個單元都是說明文,一個單元都是記敘文,一個單元都是記事的,一個單元都是寫景的。這樣的編排對於學習語文是很好的。例如說明文是一個單元的,學了第一篇知道了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此後幾篇課文大都可以自己舉一反三了。那麼課外遇到說明文也能更好的理解。人文性的,情感性的內容其實不需要老師特別用力的教,孩子們通過閱讀自己就有感悟!因為情感是誰也教給不了了。至於體會的深刻還是淺薄,因人而異,很正常。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經歷到,接觸到,再回味起來,自然而然就會有所領悟了!

反觀現在的課文,都是以情感或中心思想內容為一條線索的。譬如,以思念家鄉為主題一個單元,4篇課文有古詩,有記敘文,有散文。你說這“思念家鄉”是有多難理解?需要這麼多篇課文來反覆體會。我以為這個學生完全可以自己體會的,淺顯點又何妨?一知半解又何妨?或許你會說,我們這裡的學生沒有離開過家鄉,這種感情不好體會,那我要說,那麼就算你準備幾百篇思鄉的課文也沒有用,他沒有這種情感體驗,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再說這組思鄉課文老師要教古詩,教記敘文,散文,或是年代不同作者的思鄉文,體裁各異,教師教學時候的方式方法可要變換好多種,以至於,學生今天是這樣學,明天那樣學,後天又換樣學,到最後搞不清究竟是怎麼學的。沒有掌握學語文的方法,學到的僅僅是這篇課文。時間長了自然都忘光了。當然我小小一普通教師不敢對權威的教參編者有詬病,但是至少,這種編排無形中誤導我們的老師以教材內容為重,走情感路線。導致偏離語文教學的初衷。

我也似乎發現學生考試,得分最差的為什麼往往是課外閱讀。因為他們只學了課文,沒有學到語文。我也欣喜的發現語文試卷出題也漸漸傾向課外,即便是課內的文章,考查的卻是語文的技能,而不是課文知識。如果有人問我在語文課堂上你是要教語文還是課文?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願意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2

最近,我讀了曉玲叮噹姐姐寫的《挫折其實不可怕》這本書,讓我感慨良多。

其中,有一篇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下面我來講給大家聽吧!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抱怨的打雜工》,文中寫了汪涵叔叔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臺的一名打雜工,可無論領導讓他幹嘛。她都會答應,還不會抱怨。當他是一名現場導演時,他就會竭盡全力來做好,包括是主持人。他的為人就是無論遇到什麼難處,從來都不會抱怨。

“用心地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拋給你的東西,學會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不管拋多少先扛著,扛著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更加堅強。這樣,有一天它饋贈給你更大禮物的時候,你便能接的住。”這句話是汪涵叔叔說的,讓我感觸頗深。還讓我懂的了無論做什麼事,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不能抱怨、悲傷。就像莎士比亞說的“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躲在角落裡悲傷,他們會挺起胸膛,找出辦法,去迎接太陽。”

這句話是多麼有內涵,我似懂非懂,我從現在開始要向王涵叔叔學習,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我數學成績一直不怎麼理想,我就想數學太難了,沒少用功,也沒學好。以後我就好好學語文,可是老師總說不能偏科,要均衡發展。我鼓足幹勁,不懂就去問學習文員,問老師,後來我的數學成績提高了許多!我的內心充滿了陽光。

挫折其實不可怕,今後人生的路還很漫長,無論上天給我多麼大的考驗,我都會承受著,挺起胸膛,勇敢的面對。因為這是上天贈給我最好的禮物。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3

暑假來臨,學校發了3本必讀書供我們充電學習。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這本由李振村、楊文華主編的《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國小語文名師演講錄》。原因很簡單,我雖教了十幾年的語文,也算是一個老教師了,可是在現實教學中總是有點固執又盲目地認為語文是所有學科最難教的一個學科。教學內容多而繁雜,複習階段我總感覺有那麼多的東西要複習,拿到試卷又總是感嘆到:花費了那麼多的經歷,複習了那麼多的內容,其實是做了那麼多的無用功。唉,語文到底該怎樣教啊?

“課堂簡單高效,教師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學習興趣盎然”這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看到封面上“教語文,其實很簡單”這幾個赫然醒目的大字,我急切地翻看這本書,想從名師身上找到答案。

教語文,真的很簡單。

書中一位位名師,用簡單樸實的語言,具體真切的操作方法將自己親身的教學體驗展現在我們面前。

特級教師孫雙金提出了“重構12歲之前的語文教育體系!”指出語文教育的三塊“大石塊”——國學經典、詩歌經典、兒童文學經典。首先是每天早上讀10~20分鐘的國學和詩歌經典。其次,教材中課文的一般教學方法是“通讀全文,然後提一兩個關鍵問題幫助理解課文,接著再背誦文中的精彩成語、句子或片段即可”。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誦讀、背誦國學和詩歌經典。兒童文學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特別能吸引兒童興趣,重在積極引導,推薦書目,激發興趣,自主閱讀。語文作業孫老師奉行的是“讀、背、寫”三字經,讓學生真正享受語文學習內在的快樂。

山東省濰坊市北海學校語文教師韓興娥的“課內海量閱讀”被《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海量閱讀的方式簡單得很,就是讀、讀、讀……課堂上充滿朗朗讀書聲,老師的講解、學生的討論都只是三言兩語,是夾雜在誦讀中間的“休息”。這種看起來簡單而沒有技法的讀書模式,其實暗含了最重要的課堂理念:讓學生自己享受課堂,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文字營養。

薛瑞平老師提出:“閱讀”是唯一重要的,學校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終身的閱讀者。特級教師竇桂梅主張對經典的文學作品進行文字細讀。特級教師周益明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民間文學,一首首富有音韻的童謠、一個個神祕的神話、一篇篇神奇的傳說讓兒童獲得極大的愉悅與滿足。在這些名師、特級教師手中,教語文真的是一件極其簡單又有意義的事。

讀著讀著,我似乎真的感覺“教語文,真的很簡單”,簡單地說就是“大量讀寫,讀寫結合。”再簡單點就是“多讀多寫”。

教語文,真的簡單嗎?

合上書本,回想著一位位名師精彩的論述,我再次問自己,對我來說教語文真的簡單嗎?其實,不簡單!

簡單的背後是對語文教學的執著追求。“讀”和“寫”說起來是簡單,但怎樣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寫,寫得有效果,寫得有進步,需要的是語文教師潛心的研究和付出更多的時間。我們看韓興娥老師的“海量閱讀”說起來多簡單,就是讀、讀、讀……但這絕不是說作為語文教師只要說一聲“讀”,然後就可以悠閒地喝茶看報了。針對自己班的孩子選哪些書讀,什麼時候讀,採用怎麼的閱讀評價、反饋、激勵機制,怎麼處理好課文教學和課外閱讀的關係等一些列的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外付出更多的時間。這樣的工作,只有一個教師內心充滿對語文教學執著的追求,我無比的熱愛才能完成。就像韓興娥老師所說:“我進行了十多年的海量閱讀實驗,整天忙著選書、推薦書、備課,忙得焦頭爛額,忙得腰痠背痛……”

簡單的背後是教師自身紮實的文學功底。只有教師自身具備高超的文學素養,才能夠影響學生,讓學生對讀和寫產生濃厚的興趣。以陳琴老師為例。她對經典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痴迷:在家裡做家務、上班途中、出差路上,但凡點滴空餘時間,她都手不釋卷,口中唸唸有詞,讀得有滋有味……她的愛好自然會遷移給她所教的學生。我想,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大多數孩子本身對其都有學習的興趣。一個具有紮實文學功底的教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間活動中,他的言行舉止都會進一步激發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相反,一個語文老師本身不喜歡讀書、沒有讀過多少書,也很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教語文就不再簡單了。

現在看來教語文說簡單就簡單,簡單的是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要牢記“讀”和“寫”兩個字。簡單的前提是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以及對語文的熱愛和對語文教學的執著追求。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4

在工作室組長和同仁的帶動下,我開始在書香世界裡尋求教育的真諦,享受讀書帶給我的充實感。無意間,我翻開《教育其實很美》這本書,裡面的字字句句吸引了我,於是便愛不釋手。

這本書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劉可欽校長寫的,書中她不時地以自己的小故事或她看到的、聽到的小事情來闡述,細節中滲透著教育其實是一件很美的事。是的,只要做教育,如果沒有審美的眼光和對美的敏感,那是做不出味道的。。可是,在居家過日子的狀態中,我們又很難體會到這種美好,美麗或者說不滿。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行,太多的不能,太多的不好。它們成為我們追求美好的屏障,慢慢地,“美”居然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現實的很多困惑纏繞著我們。我們希望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可是當學生剛要表達“不一樣”時,我們內心又冒出很多擔憂。我們往往期望學生能夠多一些自主的行為,可是當學生因經驗受限,玩心太大偏離教學目標時,我們又會本能地將他們收在籠中,小心餵養。我們往往會感動於學生的率真和童趣帶來的驚喜,但卻無法容忍學生的反覆,甚至會失去做教育者應有的耐心。我們往往會為那些聰明的、守規矩的,“優秀的”學生自豪不已,但卻無法從容、耐心地面對那些木訥的、內向的、“不聽話”的學生,有時甚至會抱怨,我們班上要是沒有某某某就好了。我們也往往在羨慕那些好教師、好學生中,而忘記了我們自己應該成為“好教師”,我們自己也有培育“好學生”的責任。我們沒有明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時“遲鈍”、“偏離”、“反覆”“不聽話”,像“聰明”、“專注”、“一貫”、“懂事”等一樣,都是正常的。恰恰是它們共存的,才構成了豐富的教育過程,使之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教育方法。只有識別這些,我們才會創作出一幅成長的教育山水畫卷。

我曾經看過兩個小故事。課堂上,有一個學生搗亂,不好好學習,對老師的教導又不服氣。老師批評的語氣中,夾雜著怒氣,邊批評邊說:“你別翻白眼啊!”可小孩並不知道什麼是“翻白眼”,很好奇,就偷偷地翻了一眼睛,不巧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十分惱怒地呵斥道:“我說你,不但不聽,還故意翻白眼。”自然,這個學生只得灰溜溜地反省,下課寫檢討。

希望,我們所有的老師,一起來發現,一起來感受——原來,教育其實真的很美。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5

挫折,有些人放棄了,有的人退縮,有的人往前走。今天,我讀了“挫折其實不可怕,”讓我有挫敗感更深入的瞭解。

這本書共講了25個勵志教育故事,並告訴學生我們25個人生沒有道理。我最喜歡的故事叫《接受社會打擊》,它講述了一個年輕教師漂亮的女孩可以一直為生活中不斷髮展遭遇的挫折和打擊而悲傷,為命運的不公平而埋怨。但突然有一天,她發現一些挫折是人生成長路上一道自己獨特的“風景”,也正是有了挫折對於人生中潛藏的美好,才能有機會進行釋放研究出來。

我和那個英雄有同樣的經歷。有一次,我參加了“我是一個演講者”活動,我煞費苦心地選擇故事,認真練習,就是要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比賽的那一天來臨時,我心神不寧地走上講臺。我的腦子一片空白。但當我看到舞臺下那雙鼓舞人心的眼睛,星星似乎驅散了我心中的恐懼。慢慢地,我進入了一種欣喜若狂的狀態,流暢地,情緒化地講述著這個故事,我很興奮,也充滿了信心,彷彿冠軍是理所當然的事!

比賽活動結束後,主持人可以宣佈為了得獎作品名單,第三名……,第二名……,天哪,竟然自己遲遲出現聽不到我的名字,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第一名……,這時候的我,已經如霜打的一個茄子——蔫了!確定企業沒有我的名字!我的內心吶喊著:這不是我們真的!絕對主義不是他們真的!委屈的淚水甚至不知患者不覺溢滿我的眼眶!

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要我想起它,我就會陷入一種悲傷的情緒,沒有人能說服,直到有一天,看到“接受打擊”的故事,女孩說:“生活就像鐘聲,只有當打擊才會釋放出最美麗的聲音;生活更像河流,一個小小的打擊只會激起美麗的漣漪,巨大的挫折才能激發出強烈的聲音!”她說的太對了,遊戲的失敗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挫折,而不是整天皺眉,最好認真反思一下,找出失敗的原因,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戰!

“挫折其實不可怕”這本書教會了我不要把挫折當成成長道路上的障礙,而要把它當成成長道路上的夥伴,勇敢地面對和把握,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長,一步一步地提高,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6

暑假裡我讀了《挫折其實不可怕》這本書。這本書裡有許多勵志的小故事,但是最令我難忘的小故事要數《逆境中的花朵》這篇文章了。

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的是著名作家j·k·羅琳的故事。還沒讀之前我一直認為j·k·羅琳生活在條件優越的家庭裡,當我讀了這個故事,才知道她的家庭並不富裕,而且她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不幸:母親離世。自己又婚姻失敗,丈夫把她和懷中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一起趕出了家門,差點就流落街頭。但j·k·羅琳沒有因為這些而放棄自己寫作的夢想,她沒有正規的稿紙,只能寫在破紙上,她沒錢影印稿子只能自己列印兩本書稿寄到出版社。

書出版之後立即引起轟動,《哈利波特》讓很多人瘋狂,風靡全球。j·k·羅琳一下成為著名的作家。她在一次演講中說過:“除非遭受磨難,否則你們不會真正認識自己”。看完這個故事,我很敬佩j·k·羅琳。同時也十分驚訝,誰誰曾想過帶給她巨大能量的竟然是失敗?沒想到j·k·羅琳經歷這麼多打擊還能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敢、樂觀的人生態度。否則就不會有後來的《哈利波特》。

通過j·k·羅琳的故事我想: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沒有波折、一帆風順地度過一生。其實失敗和挫折其實不可怕,面對失敗和挫折要有一顆快樂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總能讓人在烏雲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其實你很棒的讀後感篇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挫折其實不可怕》,這本書的作者是曉玲叮噹,她被譽為“童話女皇”、“魔法姐姐”,這本書讀完後很受教育。

書中講了一個又一個勵志的小故事,非常有趣。其中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知珠,他是小鎮裡最會織衣服的女孩,人人都誇她織的好,可她因為太高傲和紡織女神比賽,她輸了,她要求女神再給他一雙手,女神把他的腿變沒了,讓她長出了另外一雙說,可她又輸了,還讓女神在給她變一雙手,最後她像蟲子一樣,很嚇人,從此她叫蜘蛛,她好像一直在說:“我不服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沒有常勝將軍,那些輸不起的人最終輸掉了自己;輸得起的人最終能贏了全世界。

人的一生中,少不了挫折,若一生沒有了挫折,那就不會有進步了,挫折雖然使我們的絆腳石,但如果成功之路沒有絆腳石,也就沒有了奮鬥目標。做什麼都沒有一帆風順的,都是在挫折中成長。所以挫折也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動力。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許多道理,如人生的戰場上。你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敗。如果承認失敗,灰心喪氣,就是失去了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在經受挫折的時候,要繼續更多的力量,為下一次的挑戰做好準備。

標籤:讀後感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