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面本站小編整理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歡迎閱讀。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個人學習心得感悟

篇1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自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就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變為現實。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這次全會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迴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全會通過的《建議》,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任務。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會通過的《建議》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檔案中還是第一次,既指明瞭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於在工作中積極穩妥把握。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團結帶領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建樹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前進道路上,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風險挑戰,我們都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奮鬥,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篇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作出重大工作部署。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域性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我們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

從根本上說,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新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我國客觀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正確把握,是掌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有深厚的實踐基礎的。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加快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迴圈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轉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迴圈特徵會更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只要順勢而為、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條件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新競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絡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正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要科學認識國內大迴圈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關係,主動作為、善於作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還要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迴圈,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迴圈和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我們就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篇3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不斷解決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實踐充分表明,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作出工作部署,明確了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域性、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我們就一定能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篇4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提出了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昇華,是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只有切實遵循“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披荊斬棘、奮勇前進,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目標。

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只有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才能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只有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才能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域性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才能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展現一幅氣勢恢巨集的壯麗畫卷,必將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篇5

金秋時節,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綱領性檔案。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並提出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會通過的《建議》,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貫通,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略,實施富有前瞻性、全域性性、基礎性、針對性的重大舉措,統籌謀劃好重要領域的接續改革,必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性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次全會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堅持系統觀念,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善於攻堅克難,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目標。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前景光明。前進道路上,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諸多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心同德,頑強奮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