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多讀書的好處有很多,大家都有讀過《鏡花緣》這本書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以供參考。

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1

《鏡花緣》一百回,故事起於以百花仙子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則天詔令在寒冬使百花開放,違犯天條,被貶下塵世。其中百花仙子託生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說前半部分主要寫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遊歷海外三十餘國的奇異經歷,後半部分主要寫由諸花神所託生的一百名才女參加武則天所設的女試,及考取後在一起飲酒遊戲、賦詩談笑的情景。同時,又自始至終貫穿著維護李氏正統、反對武則天篡政的線索。

《鏡花緣》的寫作動機和由此呈現的小說的旨趣是多方面的。書的命名取意於“鏡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萊的居處稱為“薄命巖”、“紅顏洞”,刻有她們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間後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紅亭”內,這些地方都明顯受到《紅樓夢》的影響,蘊涵著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

但在小說情節的展開過程中,這種意識並未得到有力的表現,百名花仙在人間考取女試後歡聚一堂、熱鬧非凡的場面,更無一點悲哀的氣氛。所以說,作者在這方面的態度絕不像曹雪芹寫《紅樓夢》那樣嚴肅。寫唐敖等人海外遊歷的部分帶有較多的社會批判意識,有時且不乏深刻之處。但由於故事發生的場所是虛無縹緲之地而情節又是荒誕離奇的,所以作者藉此揭示的現實生活中的不合理現象,給讀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嚴峻和可悲。這和《儒林外史》的寫實態度也不相同。此外,小說又以極大篇幅來顯示作者的廣博知識和辭章修養,尤其是百女會聚以後的部分,幾乎是脫離了小說情節來作文字遊戲,乃至一個酒令竟要佔到十幾回。綜合以上幾點來看,

《鏡花緣》是一部具有社會批判內容的遊戲之作;作者既對現實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卻又把他的不滿化為諧趣,同時在賣弄博學的智力遊戲中求得心理平衡。

《鏡花緣》最有價值的是前半部分寫唐敖等人遊歷海外的三十多回。作者在描寫這些海外國度時,雖多以《山海經》等古籍中的點滴記載為依據,但主要還是馳騁奇思異想,幻設情景,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而通過幻想性的虛構情節,作者表達了他對許多現實問題的看法。譬如主張男女平等是《鏡花緣》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間、各有作為的整個故事框架即與此有關,而在“女兒國”的故事中,這一思想得到更為生動的表現。作者把現實中的“男尊女卑”現象在“女兒國”中依樣顛倒為“女尊男卑”,以此為女子鳴不平。故事中寫林之洋被選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纏足之苦,實際是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來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和非人道性質。此外如“兩面國”中人之虛偽欺詐,“無腸國”中人之刻薄貪吝,“豕喙國”中人之撒謊成性,“跂踵國”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現實生活景象的映照。這種描寫都是漫畫式的,通過誇大和變形寫出了社會的醜惡和可笑,雖不夠深刻,卻有其尖銳和醒豁的長處。作者還用這種漫畫式的筆調寫他的理想社會,如“君子國”中禮讓成風,買賣雙方竟是賣方求低而買方求高,在諧趣中表現了他對所謂“古風”的嚮往。

從小說藝術來看,《鏡花緣》情節有些分散,人物形象顯得單薄,後半部分大談學問,更是累贅不堪。其長處主要在於思想的機警和語言的幽默風趣。

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2

今天晚上,我終於把《鏡花緣》這本書讀完,它不僅給予了我快樂,還給予了我人生的道理。

《鏡花緣》這本書主要講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蟠桃會。白鳥大仙和百獸大仙都把鳥獸叫來給王母娘娘助興。可是隻有百花仙子沒有把百花——荷花、楓葉、櫻女、芙蓉、蘭草……在同一時間開放,於是,月神嫦娥仙子與她打了個賭:“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讓你開花,你開了,就下凡去。”

幾百年後,地上的女皇帝——武則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讓花園裡一百種花一齊開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為不在,其他九十九個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只好照辦了,終於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動飛下了人間,還有九十九個花仙子也一齊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後轉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長的國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個花仙子,從此她們過上了比神仙還快樂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視外表,要重視學習。”“不要被對方外表所迷惑……”所以,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終身難忘。

關於《鏡花緣》讀後感範文精選3

清代章回體小說,作者李汝珍。奇書,忍不住聊兩句。

開頭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命令違時開放,貶謫人間),前半部分講了唐敖諸人遊歷海外,後半部分是武后開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齊聚,最後幾回寫了起兵舉事,諸英諸芳或戰或殉,中宗復位,紅文宴重開,匆匆收尾(具體故事情節可百度)。簡單查了下相關,前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說它是“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遊記小說於一爐的傑作”,也有說它是反映婦女問題的一部小說,都很切中了。

對內容而言,我自己偏愛前半部分,寫遊歷海外諸國的見聞,有各種大膽出奇的想象,好讓不爭的君子國,勞力不勞心而長壽的勞民國,一毛不拔吝嗇的毛民國,無後代、死後百年可復活的無繼國,人前人後不一的兩面國,女外男內的女兒國等等等等,夾雜了很多作者的個人主張觀點和對時事世風的譏諷,比如信風水,崇佛,纏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後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華展示,很多講韻聯對和詩的情節,特別是紅文宴上的,我很多看不懂只能看熱鬧,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倒是可以欣賞一下。然後到了近收尾時道姑的讖言詩一出,漸起悲聲,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戰場,直至落幕,更是難熬。

據說這書是打算寫二百回的,從行文能看得出來,九十多回紅文宴才結束,正常的起兵舉事恐怕打算詳細寫的……我都不知道該惋惜還是慶幸了,真是有點不想看悲劇的細節啊。

以及查過了,這書成書比紅樓夢晚,受紅樓影響還蠻明顯的,不過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顯不如紅樓,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閨臣,就只有女兒國儲君陰若花了,陰若花結局還被一筆帶過了,好恨啊,捶地。

整體還是推薦下,太敢寫了,現在經常看到嘲笑一些陳舊觀念會說“大清朝都亡了”,看過這書就會知道大清朝的人很多想法比一些現代人還要前衛。不由得感嘆,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卻能超越時代,有的人在現代,卻能活成一個古董。思想開明與否,與時代實在不是完全相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