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還有更長遠的2035規劃。恰逢中共建黨百年,國內疫情基本可控,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如何加速奔跑。以下是本站整理的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一

作為中國政策訊號集中釋放的平臺,一年一度的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視窗。拉美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由於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和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兩會的決策更顯重要。全球化的今天,這個重要性當然不只是對中國,對世界同樣意義不凡。

“超預期增長”——這是外媒對中國經濟2020年表現的評價。面對依然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世界期待,“中國引擎”能繼續輸出強大動能。特別是在開放、創新、綠色方面,中國兩會釋放的訊號,能為全球創造更多的共同發展機遇。

今年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審查、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綱要是今後5年及1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南。同時,與往年一樣,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就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何確定、如何實施給出答案。路透社指出,今年中國兩會中最受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預計將闡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25年的工作重點。

儘管這些檔案的具體內容稍後才能揭曉,但可以預期的是,2021年中國巨集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也將更加精準有效。

這其中,開放是今年備受外媒關注的兩會熱詞。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邁進。“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給世界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

歐洲商用車製造商——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正持續推出一系列舉措推動經濟改革和擴大開放,不斷提升中國經濟韌性和生產率。由此,今年兩會釋放的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訊號,值得外資企業細細研究,從中尋求更多發展空間。

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關鍵詞。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今年兩會,中國將如何部署創新舉措?很多外媒都聚焦於此。英國媒體Lexology報道說,“中國正準備從傳統的生產方式向創新和技術轉變。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呈指數增長,正在影響全球經濟”。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日前釋出最新報告稱,2020年中國繼續領跑全球專利申請量。有理由期待,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會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活水”。

此外,中國的綠色發展也引起不少外媒和研究機構的高度關注。2020年9月,中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今年一項重點任務。此次兩會,是否會在實現碳中和等方面制定更加細緻的路線圖,值得期待。

據相關機構估算,中國綠色經濟產值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2萬億元,約佔GDP的8%;到2035年,有望達到GDP的10%以上。綠色發展的中國,不僅會給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也將有力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

2021年,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此次兩會如何部署落實今年、未來5年乃至未來15年的發展規劃,很快揭曉。它們將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發展新機遇,值得期待。可以肯定的,一個目標明確、規劃細緻的中國,是這個世界難得的穩定力量。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二

2021年兩會開幕在即,中國將迎來大時刻:“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還有更長遠的2035規劃。恰逢中共建黨百年,國內疫情基本可控,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如何加速奔跑?

又到一年兩會時,中國到了盤點與謀劃的大時刻:“十三五”規劃榮耀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局落子,向更遠處看,還要為2035年的目標謀定而後動。

過去的一年值得銘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我們不僅最終在國內鋪開疫苗接種並援助50多個國家,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去年實現2.3%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從更巨集大的視野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要知道,消除貧困也是聯合國對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願景,而擁有全世界約20%人口的中國,領先10年實現了這個目標。

疫情防控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證明了韌勁與後勁。未來的中國將如何加速奔跑?這次全國兩會上,預計將提到3大增長引擎,開啟新的時代機遇。

首先,是更鼓的錢包和更有力的消費。

目前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1]。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成為亮眼的關鍵詞。

錢袋子鼓了後,消費會更有支撐,經濟會更有韌勁。事實上,正是2015年以來,消費貢獻著約60%的經濟增長。未來,服務消費、線上消費將會迎來眾多利好,一批中國製造、中國標準將會越發響噹噹。

第二,是將成為未來新優勢的創新驅動。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堅持創新被旗幟鮮明地賦予了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核心地位。

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等領域將上馬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北京、上海、大灣區將會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如果你是有志於此的年輕科學家,今年的全國兩會可要拿出小本本好好聽。

第三,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後疫情時代的新發展格局將會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

數一數會發現,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文字中,“開放”一共出現了23次,它作為中國經濟推進器的作用將繼續強化。

比如近期,從簽署RCEP到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再到積極考慮加入CPTPP,中國用實招硬招為國內產業利用全球市場、全球資源鋪路架橋。

海納百川、善於用人所長、樂於互通有無,這樣一個好學勤奮的中國從未改變過。

中國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定位沒變,但世界正在經歷大變局。特別是國際環境的複雜性、不穩定性都在增加,經濟全球化受到阻力,世界進入了動盪的變革期。中國依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一些關鍵環節的改革任務仍然艱鉅,創新能力、農業基礎等還有很多短板……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將怎麼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提升治理效能、釋放發展韌性,值得我們的長期關注。

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中國共產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著眼長遠,更從此刻起步。復興路上中國的諸多驚喜,值得每個人期待

全國兩會觀後心得材料報告三

郭衛民踏著紅毯,步入人民大會堂的新聞釋出廳,坐在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的座位,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陽春三月,我們如期相聚。”

“如期”,用新聞學的語言來說,是蘊含了變動的不變。很多人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不少人包括外媒記者在內,談到中國兩會時,也都用到了“如期”兩字。

兩會如期,釋放出一個堅定的訊號:國內疫情已在掌握之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程序順利。

當許多國家都在期盼著疫苗,中國人已經實現了疫苗“自由”。近兩個月,四款新冠疫苗在我國獲批。

幾天前,全國政協委員陳薇作為疫苗研發專家,接受了另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白巖鬆的採訪——“我們人民群眾可以選擇打還是不打,打什麼疫苗,我覺得是一種非常幸福的狀態。”

陳薇委員的話,令人忍不住回想起:這個國家,是怎樣保護了她的人民?

是那些在請戰書上按下的紅手印,是口罩印在面頰的痕跡,是防護服下被汗水浸透的脊背,還有偷偷寫好又悄悄藏起的遺書……

是疫情之下,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水不停、電不斷、供暖不涼、物資不缺,以及秩序不亂……

更是紅色的黨旗,綠色的軍裝,白色的戰袍。

在很多國家陷入疫情帶來的經濟泥沼中時,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了100萬億大關。

這亮麗的成績,是中國共產黨這個世界第一大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老百姓則用自己的行為對“統籌”二字進行了如下“表達”:活照幹,班照上,日子還有新花樣,不過是臉上多個口罩,手機多個綠碼。

陽春三月,“兩會時間”開啟,代表委員從四面八方而來,如期參加會議。

會,是相會,需要聚到一塊。他們中有醫生、教師,有運動員、藝術家,有官員、企業家……一串串響亮的名字出現在報到名冊上,一個個熟悉的身影走動在駐地賓館裡。

議,是商議,得你來我往地討論。駐地裡,眼見到的“組合”往往是跨界別且跨界的:提著公文包的院士王辰,戴著禮帽的雕塑家吳為山,還有戴著口罩的文藝家邊發吉,三人步履一致,邊走邊繼續著沒完的討論。

兩會每一項議程,人大通過的每一項法律和每一個報告,每一件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都闡述著人民當家作主的尊嚴,標註著人民民主的程序。

在兩會這一民主平臺上,越來越多的人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期待、希冀或是呼聲。這種多樣的表達,或許是議案、提案,或許是發言、建議,其背後包含了各地各族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幸福的願景。

年年召開的兩會,今年又有更多不同。

今年的兩會,任務重大——不僅要為未來一年,還要為今後五年乃至十五年定下發展大計。黨的主張、人民的意願將在這個春天裡,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國家意志。

今年的兩會,使命特殊——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了百年風雨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進。迎百年大慶、擔百年使命,實現偉大夢想,需要接續奮鬥。

全國兩會如期舉行,是踏上新徵程,向著既定目標邁進的新起點,是描繪新藍圖,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大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