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全國兩會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觀後感2.3W

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全國兩會觀後感你會寫嗎?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觀看全國兩會心得體會範文大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看全國兩會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觀看全國兩會心得體會範文大全一

三月的北京,草木萌發,春意盎然。2021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

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數千名代表委員從四面八方匯聚北京,在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共商國是、共謀發展、共襄偉業。今年的兩會必將廣泛凝聚共識,激發奮鬥動力,團結億萬人民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再創輝煌。

回望來路,自豪無比。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形勢錯綜複雜,挑戰艱鉅異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取得戰“疫”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發展的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有力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磅礴偉力。

放眼明天,信心滿懷。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起步之年。此刻,百年變局仍在加速演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到新的關口,民族偉大復興使命催徵。多重蘊意,多項任務,多個挑戰。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團結是最強的力量。以全國兩會為契機,廣大代表委員們要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努力為“十四五”開局起步凝心聚力履職盡責,畫出最大“同心圓”,尋找最大公約數,形成上下同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新起點呈現新氣象,新徵程須有新作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瞄準關鍵點,聚焦“十四五”,搶抓創新發展機遇,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通過不斷擴大開放完善發展新格局,明確施工圖和時間表,全力確保開好局、起好步;要夯實基礎面,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民族復興積蓄動力;要找準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春風浩蕩滿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放眼百年目標,志在偉大夢想,我們需要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我們相信,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14億中國人民的團結拼搏,我們定能邁準邁穩新徵程的第一步,幹出新氣象、幹出新成效,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蹟!

觀看全國兩會心得體會範文大全二

過去一年,我們克服疫情影響,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在不平凡之年書寫了非凡答卷。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醫學衛生領域的代表和委員將帶來哪些備受關注的建議?

葛均波建議: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警惕圈地掛牌附屬醫院

合理的醫學人才培養機制一直是近兩年來醫學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去年暴發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國醫學教育體系建設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今年帶來多份提案,其中關於《關於建立更合理的培養機制,從根本上提升我國醫療人才質量》的提案,繼續呼籲建立合理的醫學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為國家輸送合格的全科和專科醫生;另一方面讓導師和研究生產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國醫學本科生培養以5年製為主,畢業後是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同時保留了8年制醫學博士培養。然而,數個複雜的體系並存讓師生產生困擾,其中包括了科研型碩士(科碩)、臨床型專業碩士(專碩)以及“四證合一”碩士等,這也令學生始終處在疲於應付考證和考試的狀態,沒有時間潛心鑽研科研課題,更不可能發表“高水平”的論文。

他建議,以目前的醫學教育為基礎,構建新的以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的“5+3”一體化醫學博士學位培養體系。明確“5+3”一體化是以培養合格的醫生為重點,參照國際醫學學位標準,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此外,針對近年來高校和醫院合作過程中所暴露的“跑馬圈地”、“唯數量論”等問題,葛均波帶來了《關於警惕急功近利跑馬圈地式掛牌附屬醫院》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指出,部分高校為了提升在業內“排名”,忙著辦醫學院;醫學院為了提升在行業的聲譽,開始盲目圈地掛牌附屬醫院。有的醫學院上午掛牌一所附屬醫院,下午在另一個地方掛牌另一所附屬醫院。這種盲目擴張管轄的做法導致一所醫院同時成為多家高校附屬醫院現象更為普遍,還有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甚至多達50多家。

葛均波院士認為,目前部分高校對掛牌附屬醫院分工不明確;同時,對於高校掛牌的附屬醫院資質的審查也過於寬鬆。他建議,高校與醫院確定附屬關係後,就要明確雙方的義務與權利,高校應對附屬醫院做出明確的工作認定和區分;此外,對掛牌醫院數量要加以控制,堅決消除唯數量論思想,原則上一所醫院只能被認定為一所醫學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醫院掛牌之後重視質量控制,嚴格管理,以保證醫院高水平的教學質量,並定期進行再稽核。

王巖建議:設立“健康管理師”崗位,把好疾病預防關口

近年來,我國基層衛生機構逐步實現全覆蓋,大健康模式已經初具雛形。然而,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慢性病患者正在逐年升高,目前心血管病患病人數約為3.3億,糖尿病患病人數1.3億,基層衛生機構健康管理壓力增大,健康管理體系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巖表示,目前我國家庭醫生數量不足,且仍以治病開藥為主。根據《衛生與健康統計年鑑xx據,至20xx,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2.2人,距2030年每萬人5名全科醫生的目標,有近40萬的缺口。

此外,健康管理人員缺乏、工作強度大與醫護協作不暢,這些因素制約著家庭醫生的發展,家庭醫生也無暇深入社群、入戶指導。居民也尚未形成“治未病”的思想和“小病進社群,大病去醫院”的理性擇醫觀念。

為把衛生健康從“得病就醫”繼續前移,把以治病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健康維護、未病先防、慢病防治、康復護理、老年頤養”的防病保健模式,王巖建議在城市社群設立“健康管理師”崗位,從而形成基層醫院、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組成的“三位一體”健康管理體系。

與此同時,王巖建議,加強醫療保險對健康管理的資金支援,健全服務制度,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讓健康管理師得到社會認可,讓健康管理概念深入人心。

楊傑孚建議:出臺AED國家標準,提升心血管急救能力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健康的頭號殺手。而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因心臟猝死者超過一半,其中一大部分猝死發生在院外。猝死的發生機制是心室顫動,對於心室顫動最有效的就是除顫器除顫。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傑孚建議出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國家標準,並培訓推廣AED使用。

楊傑孚表示心臟病猝死患者的搶救黃金時間是4-6分鐘,要求第一目擊者及時施救。由於絕大多數情況下第一目擊者不是醫務人員,錯過搶救時間而發生死亡。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AED,但由於社會上對AED知曉率低,很多人既不知道AED的功能,也不會使用AED除顫。即使有人會使用,也擔心救治失敗承擔法律風險而不敢施救,所以我國AED推廣受到很多限制。

為了進一步推廣AED的普及,楊傑孚表示,他在提案中提出了以下幾點內容:

一是我國人均擁有AED的數量相比發達國家較少,首先國家要大幅增加AED數量,由國家出資、企業捐贈、單位自行購買等方式在機場、車站、體育館、企事業單位等地放置AED。

二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國家標準,由行業學會聯合培訓推廣AED使用。在培訓推廣過程中,通過公共媒體、網際網路,讓老百姓瞭解、知曉、應用AED,爭取使已經配置AED的單位人人都會使用。

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施救者權利。避免施救者因急救失敗而承擔法律責任。另外,要通過大力宣傳,提高公眾急救意識,尤其要鼓勵表彰施救者,促使公眾樹立全面急救意識,樹立全民道德風尚。

陳靜瑜建議:將器官捐獻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將提交一份《將器官捐獻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標準的建議》。

陳靜瑜表示,目前中國每年約有30萬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僅有1萬多人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為1:30。

陳靜瑜在建議中提出,在全國文明城市標準“市民滿意度”部分,提到了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等行為的認同率>50%。但實際操作中很難量化,建議將器官捐獻率作為文明城市考核的衡量標準之一,明確文明城市需達到上一年度全國平均的器官捐獻率(20xx百萬人口5.6)。

劉璠建議:創新“網際網路+”,把慢性病管起來

慢性疾病已經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調查顯示,75%以上的老年人都至少患有1種慢性病。如何管理好以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為代表的慢性病,既關係到患者的身體健康,也是長期以來醫療服務的重點難點。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帶來一份關於開創公立醫院慢病管理服務新模式的建議。

劉璠希望通過健康體檢等手段,儘早發現慢性病高風險人群;同時,建議公立醫院積極作為,藉助“網際網路+”等創新方式,用更多力量、更規範化的管理模式來改善慢性病易發、高發、防控難度大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