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全國兩會報告心得體會

  全國兩會報告心得體會

全國兩會報告心得體會

20xx年被稱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國《時代》週刊將這定義為中國的“歷史性轉折”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明確了20xx年改革的任務和重點,“要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兩會踐行中央“八項規定”,切實轉變會風成了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在當前大力提倡改會風、轉作風的情形下,這種關注很正常。但我以為,會議質量其實與會期長短並沒有直接關係。就算縮會期、開短會,本意也是去掉會議不必要的形式和水分,講求開會實效。

現在一些地方,有些會的確是短下來了,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徒具形式。甚至有些地方政協,為了縮短會期,將列席人大聽取法院、檢察院的報告這一環節也取消了,或者只聽會不安排討論,短是短了,連基本的議程、安排都取消了,這開的什麼會?只是為短而短,搞的是形式主義,也應該反對。

實際上,需要破除的是那些不必要的、過分的形式和排場,以及由此造成的對民主自由、生動活潑會風的壓抑。比如需要倡導發言簡短,但也不必機械規定,“8分鐘”就一點兒也不能超過。有的問題、有的建議,三五分鐘能講透說清,沒有必要講足8分鐘,但如果內容重要、問題複雜,有的超超時間也未嘗不可。還可以留一些自由發言的時間。代表委員的大會交流發言很重要,除了會前指定,也可以開幕後從代表委員遞交的題目中挑選彙總,確保發言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民心、有獨到見解又言簡意賅。發言的質量高,聽會的人才能聚精會神。

“民眾呼聲、會有所應”,這同樣是人民需要的兩會會風。當然,轉變會風,還可從更多細節入手。比如,少一些開會前的候場提前量,多一些有針對性的交流討論,多傾聽基層代表、一線委員的聲音,不僅有益於會風、作風的轉變,更有助於提高參政議政的實效。

如果只是把規定要求機械化、教條化,以規定落實規定,不求實效,甚至影響正常工作,實際上是搞新的形式主義,也是一種消極抵制。某領導到大學圖書館考察,當地領導要求館裡將地毯全部撤掉。館長解釋地毯是一直鋪的,是為了保持安靜,並非為接待領導,但在領導嚴令下還是隻能照辦。對上級這是弄虛作假,對民眾這是人為折騰。這種傾向也應重視,並及時糾正。

一盼物價穩定工資漲。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得花錢。但生活現狀確讓人唏噓,每每漲工資,物價跟著漲,甚至比工資漲得更快。筆者期盼,通過政府的巨集觀調控,物價不要漲得這麼快,讓工資能“跑過”物價。

二盼兩會新風樹榜樣。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同志的會風、文風悄然變化,黨的領導同志身體力行轉變會風文風,傳遞出了“務實”新風。會風體現作風,作風影響黨風。筆者期盼,兩會繼續保持務實高效作風,發揚勤儉節約之風,發揮榜樣作用。

三盼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今年兩會將審議、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這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重要舉措。筆者作為一名普通事業人員,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充滿著擔憂。

每年的兩會,都會激發出代表委員高度的參與熱情,也會動員起全社會的訴求表達。代表委員暢所欲言,充分交流,說真話、說實話,儘管其中可能會有利益的博弈,理念的爭執,而這恰恰是現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程式。事實上,也正是兩會這個開放的輿論場的優勢所在。

全國兩會報告心得體會【二】

身為當代的大學生,我深知自己的時代使命,在好好學習專業課知識外,我還要積極要求進步。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舉國關心,萬眾矚目。“兩會”的代表和委員,順應人民期待,肩負人民重託,齊聚一堂,共議大計,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兩會”的議題,事關國計民生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開好“兩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特別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已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峻考驗。在此形勢下,今年“兩會”任務尤重,既要充分剖析世界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給我國經濟發展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又要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從而作出正確的應對決定和措施。

面對兩會的召開,身為入黨積極分子我想向敬愛的黨組織彙報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黨組織的指正和幫助。“兩會”是事關民生的會議,所謂“民生”就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就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比如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也直接關係到執政者的人心向背,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諧。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來密不可分。歷史反覆證明,誰真正解決了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誰就會贏得老百姓的真誠擁護,誰就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積累財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應當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偉大曆程就是不斷改善民生的歷史過程。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三個有利於”,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民生始終是重中之重,始終是一條紅色的主線。翻開黨的十七大報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民生話題幾乎貫穿始終。

當前,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千方百計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擴大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教育和醫療服務水平,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認真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因此,我們強調改善民生,不僅是擴大內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歷史和現實都啟示我們,民生問題,無論何時何地都輕視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還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還要追求社會公平。凡是民生解決得好的地方,社會就和諧;反之,社會就動盪。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與社會衝突幾乎都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全面小康、構建和諧,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和積極參與,否則一切也就無從談起。

我們要肩負起民生的責任,把發展目標恆久地定格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夠贏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無堅不克、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