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7篇

我們明白,在不斷的摸索中獲得心得體會是取得進步的關鍵,我們寫心得體會最基本的一項就是要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7篇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1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構建家校社同頻共振、協同育人機制,正是一個深入青少年教育的入口……”4月12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舉行“20xx年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與高質量教育生態建設”工作會議上,攸縣教育局應邀在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教育關係千家萬戶,必須始終堅持優先發展。”在去年召開的攸縣第xx個教師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縣委書記李鵬程明確提出,要打造湘贛邊教育醫療事業樣板區,把辦好教育作為“為人民謀福祉”的重要工作來抓,讓千家萬戶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近期,《株洲市委深改委20xx年工作要點》釋出,攸縣“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成為今年我市十大基層改革探索事項之一。將教育主題納入基層改革探索,無疑是“建設幸福株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攸縣著力打造“湘贛邊教育事業發展樣板區”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是為老百姓謀福祉的莊嚴承諾。

先手棋,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後一公里”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這意味著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而作為促進型立法,其立法宗旨不僅要讓每個家庭重視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

同時,“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寫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社群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寫入“雙減”政策檔案。

“隨著學校教育軟體硬體條件的不斷提升,補齊家庭教育短板應是當務之急。”基於攸縣決策者的共識,該縣不斷推動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頻共振,先後提質改造中國小校100餘所,通過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25家。

“在學校建設和教育方面,儘管成績斐然,但總覺得還有個‘堵點’。”對攸縣教育局負責人而言,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仍是心中不能放下的包袱。

攸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在湘贛邊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一批批外出務工者在事業上闖出了新天地,但長期留在老家的孩子們,卻因為老一輩老舊的教育觀念和缺位的父母交流,影響他們更健康地成長。

該縣教育局負責人認為,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更加緊密的家校合作,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就是‘牽住了牛鼻子’”。

群眾有需求,國家有要求,湘贛邊區域要探索。該縣下出先手棋,邁出了極具前瞻性的一步。

去年5月,該縣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系統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攸縣家長學校總校),負責全縣家長學校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督查考核。

一套全新的“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在攸縣紮根。

聚民意,教育民生事業全面改善

家庭教育誰來開展?

家校聯動怎麼聯?

基礎薄弱的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的人才從哪來?

如何確保全縣一盤棋落地?

作為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一場全新變革,每個問題都是難度不小的新考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去年7月,攸縣教育局領導前往四川成都、河南範縣、北京三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考察,帶回了“黨委政府主導、教育系統統籌、部門單位聯動、專家團隊引領、學校校長主抓、試點先行示範、家長全員參與、城鄉全面覆蓋”的答案。

緊接著,革新家校社共育認知的培訓,自上而下,層層啟動,一場場打造“兵強馬壯”的家校社共育隊伍的活動如火如荼。

“家校共育,同力育人”“中國小教育,家長不可缺席”……幾乎在一夜之間,攸縣的各個行政村、各個社群有關家校社共建共育的標語如春風拂面,滌盪人心。

與此同時,該縣還申請設立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主導的“家校社共育與家長教育專業化建設”攸縣實踐區。

去年9月,新學期開學第一週,不少攸縣家長已登上“家長學校雲課堂”,收看由北京三寬教育科學研究院推送的家校社共育通識課程。

攸縣教育局副局長賀國惠說,第一課是《化解焦慮,讓每個生命燦爛綻放》,目的就是逐步喚醒家長意識、啟蒙家長思想、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除了“雲課堂”匯聚國內知名的網路講師,攸縣本土講師團也在快速建立。

“社會有需求,又能發揮餘熱,何樂而不為。”鄧愛祥曾任攸縣司法局局長,退休後一直關注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在老師們的推薦下,去年10月,他成了家庭教育講師團中的一員。他走進學校、走訪鄉村,為學生和村民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結合曾經的工作為講課物件分享案例。

通過面試、講課、培訓,全縣有39人脫穎而出,成為首批講師團成員。教育局將他們分成了6個小組,按不同學段分類進校園,為學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高情懷踐行為民初心,攸縣教育民生事業全面改善。去年,投資5500萬元的網嶺鎮芙蓉學校高標準建成使用。投入3400餘萬元提質改造78所學校,增加學位2500個,發放教育專項資助資金20xx萬元,惠及學生16325人。攸縣鷹翔教育基金會獎助師生126萬元,惠及師生1432人。

雲課堂,條條留言傾訴心聲

“聽了這堂課後,我認識到平時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寬容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通過這次學習,不僅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孩子也可以開始更好地對自己的情緒有所瞭解。”

……

在東北街國小副校長皮柯沁的案頭,一條條家長髮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裝訂進了數個厚厚的筆記本。

去年9月,三寬家長學校網路“雲課堂”在攸縣10所試點校開講,每週五晚7點和家長們不見不散。上學期,共收集到網路課堂家長學習心得6.9萬餘篇。

“一開始,有的家長還在為這樣的課堂而感到厭煩,而如今,他們卻把這樣的課堂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皮柯沁介紹,特別是當學校錄製學習反饋視訊時,一位家長主動要求出鏡發言,一口氣講了10分鐘。後來她才知道,這就是那個寫了一大本學習筆記的“萬字媽”。

“雲課堂擺脫了空間的困擾,讓很多在外務工的家長也能同步接受學習。”石羊塘中學副校長文勇鋼表示,全鎮中國小約有六成學生處於留守狀態,通過督促學生在外務工的父母參加學習,註冊學員不斷增加。一些家長在學習後也寫下感悟,表示會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雲課堂”開講,像點亮一盞明燈。許多人都深刻地認識到,要改變教育發展的現狀,光靠學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發揮家長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形成共建共育的合力。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2

這堂課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終於得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瞬間茅塞頓開!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覺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我的情緒也被影響,然而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聽了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就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些負面情緒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老師們說的非常好,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得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不要老是罵孩子,孩子不開心了,跟他談談心,做到家校結合,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最後再次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3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的報告,著實受益匪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學校,在老師,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製作一份個人和家庭檔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拍攝一張成長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楊老師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五個一”,既加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援和配合,促進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難鳴,讓教育更順利的進行,促進孩子的更好的成長,同時也很好地增進了親子關係。

我覺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臺,開發多樣的家校共育方式,通過會議、活動、課程、互訪、管理等的實踐舉措,將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凝聚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教育。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4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為生活在網路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複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絡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幹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麼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5

7月15日,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受益匪淺。

公開課中,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講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要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要允許孩子有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引導,培養孩子正向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

一直以來家長過多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重視孩子的心裡感受,總是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是為他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可平日裡和孩子也會意見不一致,有時你說你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作為家長還很生氣,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正如兩位老師說的給孩子最有價值的關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對他好,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一味的打壓、批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身教重於言傳,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才能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平日裡不應該總說孩子這做的不夠好,那做的不對,應該以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細小的閃光點,父母的肯定有利於孩子形成正向積極的樂觀態度。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們給家長們提供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為家長更要加強學習,與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6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我們班主任要認真樹立新理念,要站在新時代建設和諧教育的戰略高度,去認識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校聯絡工作,傾一生的情,去熱愛學生,從而打造別開生面的家校合作新天地,使家校聯絡煥發出無窮的生命活力。

家庭、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和生活場所。為了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和學校必須互相協調配合,加強聯絡,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師要講究方式方法,創新家校聯絡的方式方法,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交流學生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這對於學生的智育、德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家長也可以對學校進行訪問,向教師瞭解孩子在校的上課學習及各方面的表現情況,以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家校聯絡,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把班級工作搞好。

家校合作會議心得體會篇7

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如何正確解決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聽過兩位老師的解答之後,我終於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真的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願的時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負面情緒表達她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的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衝時間,把自己要衝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