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聖經讀後感例文1000字

聖經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

聖經讀後感例文1000字

《聖經》長時間的左右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左右著西方社會中的政治體制、文學創作,乃至道德理念、風俗習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聖經》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聖經讀後感

當我捧起這本書的時候,我陷入了思考……還記得八年級那一年的聖誕節前夕,我跟朋友去到教堂,看得了許許多多的徒,聽著他們唱詩班唱詩,要博愛,要信奉上帝,得從善……

總之,在他們身上,我似乎感受到一股神祕地,令人嚮往的氣息……

《聖經》被當今人描述為“最偉大的書”。原因是它對歷代人們無窮無盡的影響,雖然《聖經》完工於2000多年前,但它至今依然影響人們。我對《聖經》一直充滿著好奇,我從小也對宗教方面的東西有興趣,於是就讀了這一本書。古往今來,人們都給宗教披上一層神祕的面紗,讓人敬畏而又好奇。而我也讀過了《聖經》一書後,去粗略領悟箇中緣由,試圖瞭解基督宗教的文化。

這本書分為新約和舊約兩部分。新約講的是上帝創世,挑選子民,子民的一次次墜落與上帝給予的一次次拯救;舊約講的是耶穌和他門徒在世間傳道的故事。聖經總體來說就是上帝教導人們要多行善的故事。其中寫了許多勇敢、忠誠的信徒,同時也寫了一些背叛者。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知道宗教是一種相信並超自然生物作為共同特徵的一種世界觀。讀完《聖經故事》給我的感受是: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上帝愛人類,但有時人類卻有背叛上帝,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下,善惡並行著。所以我感到很矛盾。

而從這本書中,我們有時會缺少一樣東西——愛。耶穌在常人眼裡早已幻化為一個萬能的上帝,他幾乎無所不能,但在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學生更自私,更無同情心。許多同學對身邊人感情不深,反而更愛那些遙不可及的明星,成為追星一族。他們失去了愛的能力。而耶穌是不可能會被激怒的,他有著一顆同情的心。他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懇求人們停止戰爭。眼看人們自相殘殺,耶穌痛心疾首。所以耶穌以他那淳樸而偉大胸懷貢獻出了一劑良藥——“愛”。而這也是整本書的核心與我所學到的最偉大精華所在。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年輕的大衛》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勇敢的少年,名叫大衛。他很勇敢,他曾經把巨人耶利亞打死了。而且只用了五顆石子。掃羅很妒忌他,因為他便想把大衛殺死。幸虧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保護了大衛,大衛才沒被殺。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上帝與大衛同在。

我讀了這個故事,感想很深。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遵守應該遵守的規矩,否則將到應有懲罰。誰從困難中解救了我們,我們就應相信他,讚美他。不能忘恩負義,應該知恩圖報。

而在這裡,並不是說我要去信奉上帝,只是讓我覺得,在我們社會發展中,某些宗教某些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只是,我們必須學審視,批判接受。

我知道,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似乎每個國家都試圖用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思想來束縛自己的臣民。古往今來,這樣例子並不少見,如中國古時候的漢朝主張的儒家思想,宋朝主張的理學思潮……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要遵循在弘揚主旋律基礎上發展文化多樣性的原則。無產階級是無神論者,然而我們應有博愛的精神。而我們也應要適合社會發展,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聖經讀後感

讀完《聖經故事》給我的又一感受就是: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上帝愛人類,那為什麼又一次次只因為違揹他或者拜了別的神而摧毀人類?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之下,善和惡都在進行著,並且是假以相同的藉口。所以我感到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相信上帝。

讀完《聖經故事》我看到我們教師和學生都缺少的東西——愛。耶穌在常人眼裡早已幻化為萬能的上帝,在的眼裡他又似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是,在此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一個充滿善良,正直,純樸,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偉大木匠.現在的教育是缺少愛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學生更自私和沒有同情心了。他們不愛父母,老師,更愛變形金剛和明星偶像,他(她)們失去了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們所預期的那麼容易.顯而易見,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一個陷阱,當他被逼到一個角落時,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聽故事的人轉到他這邊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年組管理和教育教學方法呢。他希望人們愛自己的友鄰,他懇求人們停止戰爭.眼看著人們互相殘殺,冤怨相報,耶穌痛心疾首.他本來是個快樂風趣的人,生活對於他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負擔.他愛母親,愛家庭,愛朋友.村子裡的活動,他沒有不參加的.他自己不是隱士,也不贊成別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靈魂.可是這個世界卻似乎到處都是荒涼,暴力和混亂.耶穌以他那純樸而偉大的胸懷貢獻出一劑醫治這些創傷的良藥.他把這劑良藥稱作愛.有這個字眼就是他所教導的核心內容.這就是我在這本書裡涉取的最大的精華。

聖經讀後感

由於暑假是我要去加拿大了,聽說我住所的男主人是位牧師,所以為了更好的與其溝通,我讀了《聖經故事》。

這本書分新約和舊約兩個部分。新約講的是上帝創世,挑選子民,子民一次次的墮落以及上帝對他們一次次的拯救;舊約講的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世間佈道的故事。聖經總體來說就是上帝教導人們要行善的故事。其中寫了許多勇敢、忠誠信徒,同時也寫了一些背叛者。

在舊約篇中,講述了一個永遠堅信上帝的人,他叫約伯。天使撒旦想要檢驗約伯是否真的相信上帝,他讓他所有的財產全無,讓許多人都背叛他,讓他長毒瘡,即使這樣,約伯從來沒有指責過上帝一句,並且每天都誠心相上帝禱告,他相信上帝會拯救他;最後撒旦沒辦法只放棄。擁有這樣堅定信念的人實在少見。向我們,遇到一點小小的失敗,就懷疑自己;而約伯遇到那樣大的打擊仍然堅信上帝,就向我們相信自己一樣,約伯對上帝的忠貞不二使撒旦放棄了,而我們要是相信自己也會取得成功。

在新約篇中,由於上帝的兒子耶穌使信徒與日俱增而遭到一部分猶太人的嫉妒,唯恐有一天耶穌會毀了他們,所以一些邪惡的人給耶穌定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並最終把他處死;但是,由於耶穌相信真理使耶穌復活了,並擊垮了那群邪惡的人。這就是邪不壓正。雖然復活這種事情不可能在我們中間發生,但邪不壓正倒是經常有的。比如說欺騙、搶劫、偷盜這些事情,在發生後都被一一繩之以法,所以要心中有“正”。

聖經讓我看到了善良正義的人們,也揭露了一些充滿忌妒的小人。我從中體會到了忠誠,也感受到了邪惡。

由於讀了《聖經》,幫助我在到加拿大後,很快與男主人的關係從房客、房東變成了很好的朋友。

聖經讀後感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聖經的故事》,看了書名你們一定覺得沒什麼好看的,只是西方的一種文化。可是你們錯了,西方文化的是叫《聖經》,這本書只是記述了上帝的恩賜。就讓我來請你和我一起遨遊在這本書中吧!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舊約的故事。上帝耶和華創天地;亞當和夏娃的著名故事;諾亞方舟的傳奇故事;其中鄰國王后拜訪所羅門,因為王后的誇讚,所以羅門的國力強盛和權力偉大,造成了所羅門制定的奴隸制,以色列腐敗。雖然以色列有以列亞,以列沙,但尼布甲尼撒國王十分惡毒,把以色列人分到各個國家,阻止以色列人民繁殖。

第二部分是新約故事。在這一部分中耶穌雖然去了天國,但他的神靈經常在愛他的人身邊出現。聖殿的祭司和法利賽人雖然採取各種方法阻止人們崇拜耶穌基督,但都無法扼殺人們對耶穌的信仰。彼得和約翰等門徒牢記耶穌曾經的祝福,到處旅行,廣收門徒,他們把耶穌的新教義叫做新福音,讓每一個信仰住的人都執行它。這一舉動使世界的愛更多。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大災。它的最高統治者尼祿皇帝認為是猶太人縱的火,就大肆屠殺猶太人及徒。公元70年,猶太人和羅馬人的關係到達白熱化程度,最終爆發了一場戰爭。猶太人寡不敵眾,徹底失敗。耶路撒冷遭到徹底毀滅,聖殿也夷為平地。被迫分散到各地,並建立教堂,始終沒改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徒約翰寫了一部啟示錄:我看見一個新天地,因為舊的世界已經沉淪。我見到聖城耶路撒冷,上帝降在那兒,像新娘一樣打扮的美麗動人。他高聲對我們說:“看,我與你們同在,你們都是我的子民。沒有死亡,沒有哭泣,沒有悲哀,沒有痛苦,以為一切都已過去,你們將不再擁有淚痕。”我聽見上帝在寶座上說:“我將更新一切,讓光明照亮世界,讓我的愛成為永恆!”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的眼中,無論什麼事都有它的結果,而上帝決定的結果在於平時公德的積累,品德高尚的人,上帝一定會眷顧他。

聖經讀後感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做《人類曾經被毀滅》(聽說已經遭禁,為什麼不容假說呢?裡面的例子有許多都是被封鎖的,就是閉上眼睛。),整本書根據無數的例子、古代世界到處都相同的神話和科學的資料證明了下面這個科學假說:中國天神話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與現在的天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是一個有形有體的天——它就是現在天空中的月亮。大約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來自宇宙深處的外星人飛船——月球宇宙飛船駛進了太陽系,並降臨地球近地軌道,懸浮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上空,低得彷彿一踮腳就可以摸得著,傳說中的神降臨了地球。月球宇宙飛船上的高階生物降臨地球后,利用地球動物基因,通過剪下、拼接、重組,創造了人類。之後還教育了人類,有了人類的第一代文明。《周易》、中醫、金字塔都是這一代文明的遺留物。由於當時人的理解能力還不完善,所以高階生物只教給了方法,沒有講原理,這就造成我們現在對中醫的原理一無所知。後來月球飛船中爆發了駭人聽聞的戰爭。被擊傷的月球宇宙飛船被迫飛離地球,“天”與地發生分離,誘發了滔天的大洪水,吞沒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靈。僥倖活下來的高山牧羊人沒有能力把第一代文明繼承下來,而是發展起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

在《聖經》當中,當上帝知道了夏娃帶領亞當偷吃了“知善惡果”後,十分震怒,他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於是,上帝將他倆趕出了伊甸園。“知善惡果”在這裡代表一種知識、一種文明。不同的文明對善惡的看法相去甚遠,大洪水前文明的善惡標準肯定與今天物質文明的有所差別。上帝就是告誡後人應當延續大洪水前的文明模式,否則,人類社會將要遭遇意料之外的困難。本來,人們以為上帝自私,不讓人類發展如此好的物質文明:動物被駕奴了,沼澤被疏幹了,江河被防治了,森林被開發了,荒原被耕種了,時間被計算出來了,空間被測量出來了,天體執行被識破了,海洋被橫渡了,高山被跨越了,世界各地都被打上了人力的印記。但是近年來,環境保護的廣泛開展,掀起了對於發展物質文明的反思。另外,西方的科學主張“還原論”,即杯子由陶瓷做成,裡面有分子,分子裡有原子……而人原來都是具有“整體論”的思維模式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原論”出現了許多弊端,許多學科已經開始向“整體論”轉化。人轉了一個大圈,最後回到了當初的起點。看來上帝是夠英明的,在人類初期,他了解物質文明將給人帶來的困難。

這個文明的轉化目前人類是沒有資格的。人類離取消“征服自然”的口號還需要時間。但是,人必須對自然界保持基本的尊敬,否則,就難保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幸好,人類僅僅處於文明發展史的黎明時期,離太陽變冷還有十幾萬年光景,我們不必期望過高。文明的等級越高,歧視就越少。原先的奴隸、奴隸主階級歧視已經消亡,國籍、膚色、種族歧視已經逐漸消亡。當人之間的歧視消滅完成後,剩下的是逐步消除物種歧視。對實驗用動物是物種歧視的一部分,終有一天,我們的後代在回顧20世紀我們在實驗室的所作所為時,將感到恐怖與不可思議,正如我們現在回顧古羅馬競技場中的屠殺於18世紀的奴隸販賣時趕到恐怖與不可思議一樣。隨著歧視的消亡,人類的文明一定會改變。依照現在的觀點,若消除物種歧視,那麼難道不可以吃生物、踩死生物、消滅微生物嗎?自然界原是弱肉強食,人類的文明抵抗它並逐步地從同階級推廣到全人類。再要推廣,難道教貓不吃老鼠?所以說,用現在的觀點看,消除物種歧視、弱肉強食是不可能、不應該的。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有必要知道,如果人的價值只在於掠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那麼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動物就沒有區別。我們今天的探索決不是為了沉浸在輝煌之中,而是為了明天的道路更寬廣。科學的尷尬正面對上帝的嘲笑,源於環境的壓力,改造、佔有物質資料的道路已經受到了反思和懷疑,人類轉了幾千年的科學圈子,又回到了當初的起點。

相關文章:

1.關於聖經的故事的讀後感

2.讀《聖經故事》心得感悟5篇

3.《聖經》的讀書筆記1500字作文

4.《茉莉天使的成長聖經》讀後感範文5篇

5.《搞定1》讀後感:把當下瑣事與夢想連結

6.聖經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