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優質7篇

讀後感是重點表達個人感受的一種方式,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老師的吻都讀後感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優質7篇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1

幸福是什麼?幸福其實很簡單:在他熟睡的時候,靜靜地欣賞這個小小的生命,感受孩子均勻的呼吸,摸摸他滾圓的的胳臂,胖胖的小手,有時還忍不住在他那可愛的小臉上親一口。看著孩子咿咿呀呀,總是在想這個小生命長大會成為什麼樣呢?既是幼兒教師又是媽媽的我,不知不覺地對育兒類的書籍感興趣起來。近一段時間,正在讀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後感觸頗多,先不去對這本書的內容上來做介紹和評價,僅僅從書名上來看,這個書名只是想說明一個很重要卻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儘管自己是一名幼兒老師,一直以來,我卻仍然在茫然,到底怎麼樣教育孩子是對的,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零零散散的看過一些書籍,更多的是遇到問題馬上到網上搜索。網路是便捷的,但有時繁雜的,甚至冗長。這本書雖然寫的文字平淡,語言普通,但沒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對於很多具體問題,作者找到了妥善處理的方法,這真是我們需要的。在朱旭東先生的序言裡,我一直銘記著五個字:有心而無痕。這真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做任何事,只要有心,多半就成功了一半,何況是教育孩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是好媽媽,那麼何謂好媽媽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文中寫到“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看了這篇文章為自己能在家帶孩子高興,感覺看到孩子們成長中每一天的變化就是一種幸福!然而,也為自己不能時刻陪伴孩子而遺憾!面對孩子,常常被眼前的小生命而感動地微笑,完全把自己是幼兒教師的角色拋諸腦後;當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才又恢復了“清醒”,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時候,突然之間有很多想法,才發現作為一個媽媽似乎不知道怎麼教孩子了,而作為老師,卻有許多心思。莫非面對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不知所措了?努力想做“好媽媽,好老師”,看來是自己給自己壓力太大了。將壓力放一放,將茫然擱一擱,拿起這本綻放著樸素光彩、散發純淨幽香的書,一次次細細品味,我相信它一定能給我們每個為人母為人師的讀者帶來常新的感覺。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2

近階段,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得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在益於學生的成長?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近十年了,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

看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說過:“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對上課遲到、做錯事情、違犯紀律的學生嚴加責罰。這樣適得其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扣分,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效果卻不好,還是扣分,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作為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守著他們說不準扣分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師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進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總之,希望所有的教師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師,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意的態度。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3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近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其中關於幫助孩子克服打針恐懼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其中關於幫助孩子克服打針恐懼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就拿打針這件事來說,從寶寶出生以來就要打無數次,可是如何面對打針這件小事,家長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認為只是打針而已,沒有必要害怕。以哄騙的方式,告訴孩子打針一點都不疼。以承諾的方式,告訴寶寶打完針就可以吃零食、買玩具。

但是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對打針這件事情還是無法克服,反而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而尹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幾個原則,這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針、吃藥時,我們可以遵循原則:

1、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

2、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說。

3、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4、激發孩子的勇氣。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5、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藥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4

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刻板的學說,而是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為例,讓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與前程,博愛與偉大,看的過程中也讓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動著。

李鎮西老師說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我也一直認為作為一名老師要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進入他們的世界,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經驗強加給他們。我的觀點是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孩子,關心他們,在他們的犯錯的時候,責怪的同時也要耐心的教導他們,監督他們。李鎮西說過“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只要我們心中有愛,用那熾熱的愛去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自尊心,他們一定會成為明天最美麗的花朵。對學生的愛要像父母對孩子的愛,即使他在調皮搗蛋,成績不好,都不可以放棄他們。

李老師的書中對弱生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對弱生降低要求,他書中有一個例子:有個叫萬通的學生,他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偷東西,上課搗亂等一些壞毛病,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對他放棄,但是李鎮西老師並沒有放棄他。他首先從以前教過他的老師瞭解他,瞭解他的家庭,當萬通犯錯誤時,他並沒有對他大聲呵斥,而是循循善誘地對他進行教導。他面對萬通的學習成績時,並沒有採取消極的態度來看待,但萬通進步時,李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當面表揚她,帶她去划船,去遊玩,這些都給萬通給予了莫大的鼓勵,這些都促使著萬通一直在進步。

當我看到這些時,思緒就把我帶進了我的班級,就讓我想到了我們班級裡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在我的語文課中沒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沒有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和令人頭疼的後進生,有的只是對語文課的態度,一切都一視同仁。說歸說,在做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公的。以後我也會對那些弱生降低要求,爭取讓他們在我的語文課裡獲得最大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在我的語文課裡獲得最大的幸福感。

李老師的五個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語文課,每天找一個學生談心,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每天閱讀不少於1萬字和寫一篇教育日誌,可能一天乃至一週或者一個月能夠堅持,但是要做到每天都堅持這樣做,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一年的工作裡,我只做好了李鎮西老師所說的兩條,上好一堂語文課,每天讀書不少於1萬字,其實內心感覺特別慚愧,雖然自己也找學生談心,但是沒有做到每天找一個學生,並且沒有好好的思考過教育問題,就更別說教育日誌了,讀書使我改變了不少,提高了自己的修養,這些和優秀教師相比的確差的太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要向李鎮西老師那樣做。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在這個新學期,做最好的老師會成為我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我會不斷的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學生,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有責任心的教師。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5

看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很快就被李老師那流暢,樸實的文字所吸引,書中語言真誠,情感細膩,大量生動的教育例項展示著李老師作為教育者的愛心與智慧,讓我從一個個的故事中深刻思索著教育的內涵。

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書中盡情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裡,融入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

童心是師愛之源,這是李老師告訴我們教師的一句忠告。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樂於保持一顆童心,善於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童心,表現為淳樸、真誠、自然、率直,而這些也正是人民教師,特別是中國小教師應具備的品質。作為社會人,教師也許會有幾副面孔,但面對學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誠實!須知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童心在教育上的體現,便是愛心!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這樣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還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走進李老師的教育生涯,會隨處可見他對學生真誠的關愛。或者說,他的每一個教育行為都是以愛為基礎的。無論是對後進生,還是對優秀生他都會傾注對他們的關注和愛護,真正的做學生的朋友,瞭解學生的困惑和疾苦,給學生出主意,幫他們想辦法,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問題,有針對性的去鼓勵,激勵,鞭策他們。愛學生在李老師那裡不是口號而是真正的行動。有了這種愛學生,萬同才能由一名後進生成長為一名“最可愛的人”。有了這種愛,李老師才會在罰站任安妮之後有了永久的痛。有了這種愛的激勵,楊嵩才能從一個耍小聰明的頑皮學生轉化為一名真正的胸懷大志的優秀生。有了這種愛才能讓眾多諸如黃金濤之類的普通學生步入優秀的行列。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一種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一種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一種平凡的細節,也是一種輝煌的人生;是一種’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一種‘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

態和人生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在班級管理上,李老師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給自己的班起名;班徽;創作班歌;輪流執政;競賽小組;興趣社團;建立友誼班級;共同享用的集體財務;成立口琴樂團;主編《未來日報》;記錄班史;班級的法治管理等等。可以說每一個活動、每一項制度都是老師智慧的結晶。

一直以來,我都在想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讓學生做到班主任在與不在都一個樣呢?現在,我在李老師的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權威轉化。

李鎮西老師認為,把教師的權威轉化為集體的意志,這是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則。如何做到“權威轉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導集體。就是在班集體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導學生把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要求當作自己的願望提出來,使班級紀律在學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對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如開學初,對學生提出三個問題:大家是否希望咱們的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既然每個同學都有這個願望,那麼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每個人應不應該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點?要克服缺點,班級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紀律,就已不僅僅是教師強加的“條條框框”,而成為學生集體的內在要求。

二、利用集體。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的一些與教師權威一致的積極因素,利用這種積極因素來抑制集體中的消極因素。由於這些積極因素是學生集體中客觀存在,又與教師意願不謀而合,因此它雖然蘊含著班主任地意圖,卻使學生覺得這是集體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權威。如對於少數違紀的學生,李老師從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讓學生自己擺違紀現象,論違紀危害。這樣,對違紀學生來說,他們受到的懲罰,並非班主任的“鐵腕”,而是來自學生集體的譴責與制約。

三、規範集體。李老師常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法規,以此作為一種制度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級法規儘可能地包容班級一切可能出現的違紀情況;不僅提出紀律要求,同時有相應的強制辦法,明確“違反了紀律要怎麼辦”。既體現出學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也體現出師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人人蔘與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看李鎮西老師的文章,深深地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時也為他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而歎服。就像他說的“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作‘情感’,一個叫作‘思考’。讀完全書,有一句話我是要永遠銘記的,那就是他送給每位學生的見面禮——“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呀,李老師做到了,他教過的1000多名學生,因為有了他而幸福地走過原本枯燥痛苦的中學生活;正是這句話,為學生們在猶豫彷徨時指明瞭方向;正是這句話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正是這句話激勵著學生成長

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讓我也以這句話為座右銘吧:“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6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講述了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女大學生米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聘為白果林國小六〔3〕班的班主任。

在米蘭老師的帶領下,六三班去跳了芭蕾舞;畢業考試時,帶學生們踏青去放鬆,減輕壓力;還帶學生們曠課去救貓等等,我為六三班有這麼一個老師而感到高興,她願意幫助同學一起解決困難,並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其實我們現在的學習,老師好像除了讓我們學習就是學習,雙休日家長也總有做不完的作業給我們佈置,有上不完的興趣班,上次媽媽讓我做作業快一些,我還小聲的頂了嘴,有誰喜歡做作業啊。真的,我很希望有一次學校裡不佈置作業了,就讓我們整天的玩,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真的很希望我們不像一隻關在籠子裡面的小鳥,找到我們應該得到的快樂和自由,我真的很希望老師教學時可以用互動性較強的小遊戲來提高我們的興趣,我真的很希望……我們她們的老師,但是我也很理解每一位老師都是很盡職的,只是他們教學方法不同,我還是要尊重他們的選擇,繼續努力讀書。

老師的吻都讀後感篇7

在讀過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後,受益匪淺,摘抄一部分,自己享受也和朋友有共同語言的朋友享受。

“喜歡孩子”和“愛學生”當然有聯絡,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兒——前者更多的是一種天然的感情傾向,和品德沒有多大關係;而後者雖然也屬於一種感情,但更蘊含著一種教育者的責任,他與師德有直接關係。還可以從另一角度推敲這二者的區別:“喜歡孩子”可能是憑個人的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愛學生”則意味著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善待這類學生的缺點,包括寬容他對教師的“大不敬”!——摘自《愧在初為人師》

有些老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的“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老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情感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目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她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這樣,我們便把自己尊嚴的豐碑建立在了學生的心中!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摘自《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基礎教育界近來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對於過去教師偉岸的站在講臺上俯視學生無疑是一個進步。但我理解這句話中“ 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即教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所謂“蹲下去和孩子說話”,不應該被視為一種“更高境界的師德”——如果“蹲下去”純粹成為了一種姿態,那說明教師的心並沒有“蹲下去”,所謂肢體的“蹲下去”不過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已,骨子裡還是把自己看得比學生高。——摘自《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教育,不能以任何神聖的理由剝奪孩子的童年;這話反過來就是說,教育,應該把童年還給童年。……

標籤:讀後感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