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6篇

起草一篇讀後感幫助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理解,通過寫讀後感來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貝多芬的吻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6篇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1

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高瞻的心去拜讀貝多芬的一生。我悄然合上書時,我猛然發現我們往往只被他創造的輝煌所吸引,對於貝多芬的細緻的一生,我們還是一知半解。

作為一個名人,貝多芬一向不被人瞭解,所以他從來都不能訴說自我的苦難。

貝多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生都揹負著無數的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健康……重重疊出。他生活在成功與苦難交織的世界中。由於不幸的耳聾,他很難與別人交流,當然他也不想與別人交流。他既高傲又孤僻,永遠的寂靜既使他安靜又使他煩躁。所以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樂中去,年輕時,他是有多高的熱情,在他的作品透露著生命的新鮮與狂熱,似乎這就是他的語言。他似乎已經迎來了成功,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災難。更多的疾病,無窮無盡地折磨著他。儘管是這樣,他仍舊大膽放誕,無拘無束地發表自我的感言,蔑視世俗。晚年的他一貧如洗,不斷舉辦音樂會帶來了聲譽卻沒有帶來金錢。就是這時他完成了歡樂頌的作曲。

羅曼羅蘭用一句話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有痛苦換來歡樂。

當我們去傾聽貝多芬的名曲時,你會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展此刻你的面前:他已經將自我精神和血肉熔進了音樂中。當我們聽到《第五交響曲》時,你會覺得裡面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並抗擊著;也恰如《英雄交響曲》所傾訴的,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靜如水的早晨,但轉眼間就有巨大的陰影捲過,悲壯的雷吼,充滿可怕的靜默,黃昏降臨,雷雨經過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蓄滿閃電,夾帶著暴風雨。又突然,風狂驟雨之際,黑暗裂了縫白日的明媚又還給了大家。

貝多芬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一向被捲入活力與哀傷的漩渦。在生命落幕時,他還幽默地說:“看啊,喜劇收場了。”

貝多芬的一生也正應了一句話:痛苦與歡樂是共存的。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2

前兩天,我在新華書店買了一本《貝多芬傳》的書,覺得十分好看,很有教育意義,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用大量的事實和典故,講述了貝多芬成長、成材的故事。作者描述時文筆流暢、精煉清晰。筆下描述的貝多芬發奮圖強、鍥而不捨、頑強拼搏的精神,讓我看了深受啟發。

貝多芬是18世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他譜寫了眾多優美動聽的樂曲,他高尚的品德讓我心生敬佩。可是,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父親是一個酒鬼,酗酒敗了家業,就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樹。天天強迫幼小的貝多芬練習小提琴為他賣藝賺錢,使貝多芬沒有了像同齡人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生活的磨難使貝多芬從小養成了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性格。他勤勤懇懇地磨鍊琴技,孜孜不倦地學習作曲,使他成為了一代有名的琴師。可惜的是上帝沒有眷顧這位天才,貝多芬不到30歲時,聽力漸漸變弱直到最後失聰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作曲家,沒有聽力是多麼痛苦的事呀!可是貝多芬承受了內心的痛苦,用自己堅強的意志戰勝了耳聾帶來的影響,繼續創作他最喜愛的音樂……現在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他後半生耳聾的狀態下創作的。

這本書告訴了我,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勤奮、靠堅持來完成的。

面對新的事物,起初熱心的人很多,而在前進的道路上,稍微遇到了困難,就打“退堂鼓”,就會冷淡、撒手不做了的大有人在。貝多芬的故事告訴我,任何成功,不經過一番苦學、苦煉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認真做的人,才忍得住這番痛苦,事業才能成功。

記得我初學二胡時,面對二胡優雅的聲音,我愛上了它。可是當我真正學拉二胡時,就產生了畏難情緒。學習拉二胡,要先學基本知識、要學習手法、指法,還要學習各種拉二胡的技巧等等。特別是練習拉二胡時,手臂手指很痛,腰也酸,背也痛,我產生了放棄學二胡的想法。看了《貝多芬傳》這本書以後,我不由得感慨: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還那麼認真、那麼執著,最終創作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難道我不應該向他學習嗎?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決心要克服困難,向貝多芬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精神,把二胡學好,把課堂上老師傳授的各種知識學好,成為優秀的少年兒童。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3

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為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為貝多芬的抗爭而讚歎!為貝多芬的才華而驚歎!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導自己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自己的母親,兒時經常被酗酒的父親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曾經心愛的二個女人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 …… 在生命的最後,依然沒有擺脫窮苦的命運。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似乎沒有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為藝術獻聲。他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當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相信正是因為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命運的不濟以及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於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一個人能享受,這或許也是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在與命運的搏鬥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贏得了後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有之一。我們熟悉的作品有《歡樂頌》、《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為難得的是他最優秀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後最為困苦時創作出的。這也應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完全書,久久不能平靜,上帝不會因為誰是天才而眷顧誰,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這樣說:“點背不能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挫折和痛苦,當我們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該以這些名人、偉人為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4

?名人傳》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共分三章:“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列夫托爾斯泰傳”。其中,《貝多芬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貝多芬傳》主要講述了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逼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母親死後,貝多芬成為了一家之主,擔起了對兩個弟弟的教育重擔。後來,貝多芬開始音樂創作。他的耳朵得了嚴重的重聽,身體也得了病。脾氣暴躁的貝多芬又多次遭到了愛情的否決。但他並沒有放棄音樂,最終成為了名人。

在沒讀《貝多芬傳》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想到他是這麼不幸。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是多麼痛苦的事啊!除此之外,他還要承受愛情被拒絕的心靈上的煎熬。這些非常人能想象的折磨,並沒有使貝多芬變得自暴自棄,反而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一顆熱忱的心愛別人。貝多芬以他頑強的毅力戰勝了一切苦難,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歡呼。

有時,我們的災難是由我們引起的,而有時,則是命運無端加給我們的。我們經常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但我們必須堅信:生命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成長。

在我以前學游泳的時候,教練是幾個班中最嚴格的,第一天就要我們跳水。我排在隊伍最後面,下不了決心。我本以為不敢跳老師就能放過我,可她竟在我不注意時把我推了下去!毫無防備的我連續喝了幾口水,拼命地在水裡撲騰,最後終於抓住了老師從岸上伸下來的救命稻草——一根竹竿。回到家裡,我又哭又鬧,死活都不敢再去了。可第二天還是被爸媽送了過去。後來,她又準備了一根

教棍,用來糾正泳姿。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位魔鬼教練的“折磨”下我很快就學會了游泳,而且不止一種泳姿。現在,游泳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週五,我和同學都會在游泳池裡游泳。現在想到原來練習游泳的日子,我覺得我應該感謝我的教練。如果不是她的嚴格要求,我現在也許只是一隻在岸上觀看別人游泳的旱鴨子,更得不到現在的快樂。

每個人都向往快樂的生活,但人的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痛苦。有的人迎難而上,而有的卻激流勇退。不一樣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要想讓我們心靈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那麼痛苦必是滋潤土地的養分。讓我們勇往直前,用痛苦換來快樂吧!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5

在原來我不是很欣賞貝多芬的,原因很簡單:音樂家嘛,歷一抓一大把沒什麼特別的。現在我才知道,我的結論下得太快了。他是真的獨特,卻又被人遺忘。他這一生就錄入了這本薄薄的《貝多芬傳》中,羅曼·羅蘭讓我終於知道了這個悲劇人物的辛酸與無奈。

他,不願向命運低頭,晚年患重病,給了他致命的打擊。身為一個音樂家,卻害了耳聾病,是否就說明你這一生就得離開這個行業了?不!貝多芬創造了奇蹟!耳聾後,竟譜出了更多美妙的樂曲!

他,被沙土掩埋,卻不改珍珠的光輝。一生起起伏伏,時而錦衣玉食,時而被鎖監獄,時而是光彩照人的音樂家,時而又是病怏怏的病人,無數挫折,卻未停止他手中的筆,停止他心中的夢!

在塵埃落定的今天,有誰還記得那首曾經給人們啟發的《神之羔羊》?有誰還記得他身患重病在閣樓上默默吟唱?又有誰知道他曾也有過溫柔和愛撫?我們對他了解的太少,真的太少,哪一位值得我們讚頌的大師。

我讀完《貝多芬傳》,已悄悄喜歡上那個才華橫溢的悲慘樂師,他是那麼的正直、真誠,惋惜之情也油然而生。這是受傷而窒息的心靈的一支歌,你聽懂這支歌,就一定能聽見貝多芬哭泣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一點兒也不陌生的人名,但事實上,我是前陣子才真正地接觸到他。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把我帶到貝多芬的世界。

貝多芬的吻讀後感篇6

名人傳分為三個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記錄了這幾位名人的生活經歷,體現了偉人與平凡人之間的不同,這些偉人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他們為藝術所獻身的精神、所付出的代價不是我們所能輕易體會到的。名人傳將我們帶入偉人的生活經歷中,體會他們的想法。

貝多芬是一個對音樂有著無限熱愛和追求的人,可命運卻一直和他作對。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雙手和聽覺,喪失了聽覺,代表以後聽不見聲音、分不清音調……這一切表示貝多芬的音樂生涯就在此葬送。可貝多芬依然堅持創作,與命運鬥爭,成了最偉大的音樂家這一,這算不算上天對他的一種補償呢?不是,這是他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貝多芬的童年非常艱苦,不同於莫扎特那樣溫暖的童年。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讓自己享盡榮華富貴。從貝多芬四歲起,貝多芬就被迫的一整天一整天的和鋼琴或提琴呆在一起,為了促使貝多芬學習,他的父親不得不使用暴力。他的父親酗酒成性,但他的母親卻在一七八七年去世了,這樣子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他還稚嫩的肩膀上,這對他來說實在太早了。

喪失聽覺對音樂家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懲罰了,可命運好像並不想就這樣放過他,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疾病相繼而來。他的愛情因為他的殘缺流走了,在心靈和身體的雙重摧殘下,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音樂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嚥了最後一口氣,這位“樂聖”就這樣閉上雙眼永遠的沉睡了。

貝多芬那不屈不撓與命運作鬥爭、並不認命於現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世界沒有給予他快樂,只有悲傷和孤獨,可他卻給予世界莫大的快樂,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從貝多芬的經歷裡可以看出,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了堅持到底的信念才有真正的成功。

標籤:讀後感 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