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誦讀經典心得6篇

寫心得是為了將自己的感受進行記錄,一定要認真對待,只有思路清晰的人才能夠寫出優秀的心得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誦讀經典心得6篇,感謝您的參閱。

誦讀經典心得6篇

誦讀經典心得篇1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現“國學”概念產生於十九世紀,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係,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

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誦讀經典心得篇2

國學博大精深,自問知之甚少,原本以為“國學”只是年老學者們鑽在故紙堆裡埋首做的文章。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才明白國學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們中國文人的精神脊樑。我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做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中國的歷史發展,也一直貫穿於每一箇中國人的成長曆程。通過這次線上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素養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今社會物慾橫流,誘惑頗多,如何剋制貪慾,就要靠平常多學、多思,以史為鑑,以人為鏡,雖不一定能達到“貧而樂,富而好禮”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接濟天下”。“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不是玩笑話,是一個我們忽視了很久的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身為中國人最幸運的不過擁有祖輩聖賢們留給我們的金玉良言。這些經過千百年的印證的人生的體會,為人處事的道理,學習知識的方法甚至是細緻入微的生活感悟,我們的祖先從不吝於賜教,早就傾囊相授了。

二、學習國學,必須取其精華

現代人學國學最重要的是明白為什麼而學?有人學《周易》是為了看風水,學道家是為了練氣功,中國自古以來興盛的是術,寂寞的是道。四書五經在古代是歷朝君王假以利用統治臣民的工具,有許多觀點論述不附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多思考,以社會發展進步的眼光取其精華,古為今用。例如: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統治者藉此標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個人威信,以愚弄百姓,達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統治效果。現今社會雖也應“以德為政”,但我認為這“德”應是“良法”,“法制”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眾民擁之”。

三、學習國學,結合中西方文化對照借鑑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縱觀世界文明史,我們同樣也可有所領悟。例如,數千年前古希臘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類千古永恆的目標—“奧林匹亞”精神。公元前600—300年是“人類文明軸心時代”,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們正為“儒學治國”“政道治術”時,印度有了xx,創立的佛教流傳至今;西方有了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偉大的哲學家。

因此,我們學習國學更應跳出關係圈,以國學的精華養成處世為人之道,以寬闊的胸襟,求實的態度,樹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裡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裡通鑑”。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誦讀經典心得篇3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誦讀經典心得篇4

這一階段,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書中還有關於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是啊,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於《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後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為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著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學習,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同學們,閱讀《國學經典》吧!《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誦讀經典心得篇5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由歷史而積澱下來的這些經典文化,不僅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的道德規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體現。

延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這不僅僅是民族的驕傲,更是要我們將其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全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易經、史、子、集諸類典籍為載體,由孔孟、老莊等諸子百家傳承下來,這是華夏兒女成長所必須的營養,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們唯有閱讀、傳誦經典,才能更好的傳承炎黃子孫的血脈,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喧囂與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堅守住自己心靈的家園。

經典教育無論是對幼兒園的綺夢,還是對國小生以及學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朋友們也會從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和薰陶。通過誦讀領悟經典文化能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自己的獨特生活感受與體驗與神賢進行心靈交流,並在交流中吸取知識、提高能力、昇華精神、形成個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而且對人類文明的也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質、文明準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的脊樑與血脈,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家園。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讓我們傳播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精神,促使我們通曉事理、明白處世、修身養性、健全人格,以承擔起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

誦讀經典心得篇6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開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為了能把《弟子規》背下來,並能在背誦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讀,這給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

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弟子規》、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們逐步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通過背誦經典,也使學生從小就吸收經典的文化知識,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而且有利於培養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擴大知識面,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同時,多讀經典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誦讀該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進行閱讀,可以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特別是經典誦讀涉及到的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藝術等知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看著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置身於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樑。

標籤: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