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推薦5篇

讀後感是讀者對一本書、文章或文學作品的個人感想和反思,讀後感是一種對作品的感性認知,它可以帶給我們愉悅、震撼、感動等情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推薦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推薦5篇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1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題目就吸引了我,未來學校將是怎樣的學校?今天的學校將有著什麼樣的未來呢?未來學習中心將重新定義教育,歸根結底不是描繪一幅藍圖,一定為了梳理一條行動的路徑。我們當下的行動,才是真正的未來。

慢慢的,我翻閱它….

今天以及未來的我們,的確會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認清並順應大時代的發展形勢,不斷學習,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序言,真實的讓人連聲讚歎,表示一萬個“嗯,是。”這確實是我們平凡的教育生活:坐在教室裡,一節又一節,循規蹈矩,新生入校畢業生離校,翻來覆去的書本以及師生都喜歡的寒暑假,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幸運的是,教育一直在革新,學校給我們許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們必須推陳出新,認清形勢,做能動者和創造者,以學生的發展和人格能力等塑造和提升為中心,不斷逼迫自己,快,跟上!

未來學校一定是能者為師,誰能教誰教,不僅要教會,還要會教,學科融合,思想先進,獨立,清晰,明確目標…

總之有三,第一是要活到老學到老,老了也得學,第二是學到的要落實,才能創造美好,才能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未來,第三要時刻牢記未來照亮現實這一使命,創新加行動!

真的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要學習,才不會被淘汰。希望老了以後,公園裡我將是那個最潮的老太太,不是打扮新潮,而是見識廣,修養好,那種骨子裡散發著的教師的韻味。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2

?未來學校》是我今年寒假閱讀的一本書,出自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當時買這本書的初衷是被其中關於“學習中心”的論述所吸引,並沒有想到給我帶來那麼大的精神震撼。

2020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教學和學習都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央教育部緊急部署,停課不停學,教師居家辦公、學生居家學習成為應對疫情不得不採取的方式。在很多教師、家長來看這是下下策,當然包括我在內,起初都覺得這樣能行嗎?可是不包括學生,我覺得學生還是很開心的。不禁我們會問許多問題,網路裝置能行嗎?老師能夠用好線上教學的技術嗎?線上教學能保證效果嗎?學生的眼睛和體育鍛煉怎麼保證?……

可是執行起來慢慢發現,線上教學也沒有想的那麼可怕,當然有的老師並沒有這麼快的意識到。

首先我們看看教師,網路問題可以說已經不成為現在的主要問題了,智慧手機和光纖網路,手機的4g網路,讓線上教學更流暢。老師們經過學校的培訓,各個都成為線上教學的高手,轉發資源、直播答疑、視訊會議、連麥互動、作業佈置、打卡任務、智慧問卷、投票活動、作業批改、優秀作業評比、紅花獎勵……這真的是我想都不敢想 ,資訊科技問題是老師們的大問題,有很多老師還是比較排斥,存在畏難情緒,認為資訊科技可有可無,或者說簡單的會一點就可以了。這就導致學校的培訓多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次不同,真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師們真實主動學,互相研討,私下反覆嘗試。在短短的一兩天的時間裡,講這個網上教學平臺的相關功能嫻熟掌握,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再看教學過程,市區選擇優秀的骨幹教師錄製視訊資源,教育專家把關,將知識和方法最精華的部分錄製成視訊資源,讓學生們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老師們也加大了研討力度,不但本學校的研討,跨學校的研討組也自然形成,與此同時老師們從來,沒有這樣隨時隨地都能夠線上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即時解決問題,共商對策。上課的時候老師們推送市區資源的同時,還可以根據本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直播點撥重點,課堂互動。課後佈置作業,可以分為日常習慣作業和學習反饋作業。老師可以通過佈置朗讀,聽寫,背誦進行日常打卡,養成良好的預習積累習慣。課後反饋作業,老師精心設計學案,針對於不同層面的學生選取不同程度的練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為了考慮到同學們的眼睛,老師們會斟酌再三,不斷精簡,避免學生老師低效勞動。對於批改有很多老師採取了不同的形式,有的還買了手寫板輔助,大家利用軟體功能,對於學生的作業逐一批改講解,學生可以進行訂正,如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老師的直播回放,以及老師給進行的作業點評。老師的輔導也更精準,可以單獨與有問題的學生連線,一對一講解。也可以通過系統的智慧問卷設計核心基本問題進行檢測,利用大資料分析學生錯誤原因,知識掌握的短板,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答疑輔導。老師的鼓勵和線上活動也豐富多彩,優秀作業評比,創新設計展評,老師還會與同學們互動,送上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測評問題也可以解決,召開直播會議,提醒測評開始和結束時間,自然隔離,不用擔心互相抄襲,時間到,迅速上交試卷,最擔心的評價問題也迎刃而解。

以上這些老師們可能自己都沒想到,教學還可以這樣。

最後來看看學生,學生很開心,因為自由。沒有了集中組織,整齊劃一,學生可以按照規定的課表,完成基本的課程學習之後,自由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學生還自行組建學習小組,進行線上研討。還能夠單獨@各科老師進行問題諮詢。當然也有的學生是因為終於沒人管著了,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了?但是我想這一部分學生就是把他們整天圈在教師裡,他們的人在,可能心也不在了。

還有的人考慮到學生的眼睛和鍛鍊問題,學校按照上級的要求計劃的都非常周到,要求線上教學的時間,教學的內容,作業的佈置都要適合,不能盲目照搬線下教學模式。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視力也未見得就一定有保證。對於體育鍛煉,體育老師制定了詳細得周計劃,學校採取直播得方式進行眼操和間操,保證了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得時間。

當然也存在問題,比如缺乏情感得溝通,學習活動得設計,學生之間面對面得互動交流,有得家庭裝置成就影響學習效果,有的孩子自控力差,導致學習效果降低……但是無論如何,線上教學得優勢,真得讓人刮目相看。

面對應對疫情得特殊措施,起到得特殊效果,我對於現象的本質是沒有清楚得認識,只是單純的覺得線上線下相結合真的可以,而且還可以更好,讓我整個人變得興奮起來。

當我看完《未來學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書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的重新認識。“行時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網際網路對未來學校的改變,進而引起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

現代學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強調效率優先,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生產”人才。而以慕課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興起,已經為解決傳統學校模式的各種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為它既可以完成現代學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規模教育的效率問題,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對教育選擇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個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講師孤島,封閉性內迴圈,未來的學習中心是網路型或者實體型,成為彼此連線的環島。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也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固定學習時間,上下課時間,沒有固定的班級和教室;沒有學制,可以8歲入學,也可以12歲入學;沒有學習者年齡的限定,10歲的孩子可以跟70歲的老人在同一個課堂上課,一切都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選擇。未來學校解決了教育公平問題: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

那麼書中也回答了未來教室會不會失業的`問題。必須做到兩條,意識學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共處,讓它為我所用。未來教室,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於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既是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這是未來教室的重要特點。

未來學習中心的基礎課程體系是:生命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智識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真”。包括大科學與人文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善”。社會公德、責任感等。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還有超過50%的針對學生個性選擇的“特色課程”。

學習中心其實無非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未來的學習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學習。泛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資訊的學習方式。也有人將之稱為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等。學習遊戲化,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正確認識遊戲的意義,讓它為學習所用。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沉浸式學習。專案學習,專案學習和問題式學習相對,老師帶動學生尋找真實的、有意義的、連貫的專案中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專案,深入瞭解相關知識內容,涉及熟悉而的問題,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涉及化學的問題,用化學知識去思考。專案學習需要合作探究學習來實現,混合學習(人機結合)也將成為未來學習中心的主要學習方式。

學習永遠離不開評價,未來學習中心,可以建議學分銀行制度,給每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戶,以此評價學習結果的好壞。

那麼未來學習中心不僅是學生與教師的事情,與每個家庭、每位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因為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而家庭不僅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兒童最初的學校。兒童成長最關鍵、最迅速的時期,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行為習慣、認知風格、個性品質,大多數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對於家庭教育的過去:從“中心”走向邊緣。王者歸來:家庭再次稱為“學習中心”。對於未來的學習中心,父母是發現者、創造者、管理者、參與者、施教者、學習者。

成長,中文的意思很明確,即長大、成熟,就是一個人自身不斷變得更好、更強、更成熟的一個變化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把成長看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誤以為一旦離開了學校,就可以不學習了。其實,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成長本身也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生命不息,成長不止,才是一個人生命最美的姿態。

孩子的成長也會促進父母的成長,優秀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將是未來學習中心的重要特徵,在一個學習中心,或者學習同一種課程的父母,彼此之間都是天然的最佳學習夥伴。父母成為學習者,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狀態,更是未來教育最顯著的特徵。

我眼前展現著多美好的人生畫卷啊,未來學校就是一把讓人通向幸福完整人生之路的鑰匙。這本書通過大量的經典論述,事實論據,生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一切都是可行的,點燃了心中的希望,描繪了一副美好的教育願景。也讓我們看到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變化都是時代進步,大勢所趨,必然結果。讓我們充滿信心,去擁抱新教育時代的到來,大膽去做新教育的嘗試,為了成全學生、老師、家長,每個人幸福完整的人生。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3

夏山學校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學校的創始人尼爾認為:“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他用60年的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了快樂教育的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並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來夏山之前,這些孩子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自覺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充滿自信,也懂得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多年後,他們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在全書中舉出很多問題孩子的案例如:13歲的溫妮弗萊德討厭所有的科目,成天逃學,父母束手無策。來到夏山僅僅幾個星期,她就主動回到了課堂,為考上理想的學校而發奮讀書。11歲的喬治有強烈的恐懼心理,他不敢離開父母,不敢單獨一人做任何事。來夏山一年半以後,他變得自信獨立,敢於一個人長途旅行,從容應對人與事。16歲的湯姆屢次留級,老師認為他無可救藥。在夏山學習一年後,他確定了人生目標,考上了醫學院,為了當一個好醫生而用功讀書。

整本書的主題就是愛與自由。

書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們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學校確實有課程表,但那只是給老師的。”這是本書開頭的第一句話。給兒童自由,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識、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無比重要,好像不這樣的話,孩子將來就會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卻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發展。就尼爾的觀點,良好的人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孩子生來就已經具備的。只要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受到壓抑扭曲干涉束縛,他自然就能成長為真誠自然獨立利他的人。

太多的不可思議和不可想象,都在夏山真實而又生動活潑地展現,它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教育如何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發展。在夏山學校,沒有任何的說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長、老師和學生們脈搏一起跳動的聲音,一起成長的快樂。校長跟學生,已經是平等的關係,沒有了教師的威嚴,有的只是極好的朋友關係。書中沒有過多提到“愛”這個詞,但我卻從每句話中到感受到尼爾對孩子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沒有這樣愛的驅動是不可能給孩子那種自由的。教育的本質不是向孩子傳遞落後的恐懼、生存焦慮以逼迫他們去爭搶那轉瞬即逝的“第一名”,今天的“第一名”並不能保證孩子從容面對未來的激烈競爭。教育的本質在於尊重孩子、關愛孩子、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皮革馬利翁效應說,當把一個孩子當作一個好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他就越來越好;而當你心裡認定他是一個壞孩子時,你再怎麼努力也都無濟於事。我們在教育中一定要以愛和尊重為前提,用心去包容和接納每一位孩子,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孩子,鼓勵孩子,去挖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讓我們的學生在欣賞、寬容、鼓勵聲中快樂起飛。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4

本書展示了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現代教學改革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習以為常的課堂形式似乎漸漸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而作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自己,更為關注和有感於"建立學習共同體實現挑戰性學習"的意義,決心努力增強自身素養,通過實踐反思迅速跟上課改步伐。

在此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和感受,書中通過一所所學校的挑戰就是鮮明的例證,詮釋並寄託我們對學校未來的希望。看完這本書,有一種井底之蛙出井觀天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日本的教育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並在本世紀初就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心裡著實有些感到危機。一個多世紀前,就是因為明治維新,日本強大了,而使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浩劫。也正是這種危機感使我有了詳細地看完這本書的動力,甚至看了第二遍。

教育是關係到民族興衰的大事業,我們每個人都該重視。在十九世紀就是因為人家的教育和科技強於我們,才有八國聯軍進北京,列強瓜分中國的`悲哀。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我們要帶著謙虛的態度,“師夷長技以制夷”。書的序言中就提到,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日本以往的教學方法是也是以教師傳導為主,對於一些學習的弱勢群體照顧的相對較少,因此許多學校退學,厭學的現象十分嚴重,教學效率低下。

但是隨著教育革命的悄悄打響,學校逐漸轉變了教育方式,開始更加關注學生的傾聽情況,以及教師的培養。這些改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感覺是如此的親切,這些改革又感染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教育改革的潮流。閱讀此書,不僅使我們碰撞出改革的火花,也給我們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學校的改革不僅解放了學生而且解放了教師。不僅學生實現了“合作”,教師也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改革不再是流於形式,而是從學校內部真正的“寧靜的革命”,而且是“永遠的革命。“合作學習”既不是以往課堂裡廣泛普及的“集體學習”,也不是“分組學習”。學習,並不是從同一性中產生的。學習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異之中。合作學習的課堂將從相互傾聽走向和諧的交響。而在佐藤學的書中這三個關鍵詞又反覆地出現著:傾聽——串聯——反芻。

在濱野的課堂上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想法,構成了“傾聽”這一行為的中心。“傾聽正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在觀摩了西岡老師四年級的《一朵花》一課之後,藤田老師深深地震撼了:無論教師還是兒童,都能夠自然地、逐一地、細膩地表達並體味在以往的日常教學中積累起來的知識,能夠側耳傾聽並贊同同學的話語,能夠琢磨自己生成的話語,能夠表達自己閱讀的感悟,能夠把同學之間的見解連結起來。

“串聯”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材與兒童串聯起來,把一個兒童和其他兒童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同別種知識串聯起來,把昨天學到的知識同今日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這種活動能否構成“串聯”活動。把課堂串聯成一個整體,在傾聽的基礎上把每個孩子發表的每一句話都串聯起來這就構成了一堂完整的課堂。他們在課堂上串聯著,彼此交流著、碰撞著。就是在這傾聽的基礎上串聯起了合作探究的學習共同體。我想“反芻”大概就是學生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吧。是以別人的語言為媒介生髮出來的。

這種真正的“傾聽——串聯——反芻”是以“聽了某某同學的意見後我想到……”的方式來展開的。每個發言都是通過與他人的對話形成的。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走向學生話語的和諧交響。讓我們的課堂在合作學習、合作探究中,側耳“傾聽”每一個兒童的聲音,專注於“串聯”與“反芻”。再有,家庭教育對教學改革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價值取向對其學習效率的左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佐藤學先生說,學校的改革需要堅持至少十年才能見效。我想說,我國的教學改革不僅需要延長時間,需要“持久戰”,而且需要擴大範圍,需要發動群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得益於本書的啟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教師責任的實現要求圍繞教師自身的挑戰精神形成一個專業成長的"同心圓":內層為個體教師的課堂研究,中層為同事間的課例研究,外層是學校中以及學校間的校本教研製度。

十幾年來,佐藤學教授投身於課堂改革之中,使他的教育哲學在實踐的沃土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學習的挑戰》記載了一個個奇蹟的發生。在佐藤學先生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那樣精彩的課堂、如畫的風景,激勵自己實踐奮進、追尋求索!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5

假期裡,我讀了《酷蟲學校》這套書,在裡面認識了很多昆蟲,還懂得了很多知識。

從這套書中,我知道了蜂蜜是怎麼來的。它是工蜂把蜜從嘴裡吐出來,再給另一些工蜂吸到肚子裡,之後又吐出來,就這樣重複很多遍後好吃的蜂蜜就這樣釀成了。小蜜蜂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只有幾周的時間,但它卻把短暫的生命中釀造出的最寶貴的蜂蜜奉獻給了人們。

讀了這套書還讓我感受到昆蟲其實是很聰明的,為了生存,它們有很多方法來保護自己。假死的豆蕪菁會以肢體僵硬姿勢墜落,片刻之後,便突然逃走或飛走了;假死的金龜子會兩條腿後伸,一動不動的`停在葉片上;叩頭蟲也會假死,受到驚嚇時,會六足蜷縮,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不動,然後突然將自己彈到空中逃走。其實,蟑螂是最會裝死的昆蟲之一。

以前我很害怕小蟲子,自從看了《酷蟲學校》這套書之後,不僅不害怕它們了,還覺得它們其實也挺可愛的,它們還保護了環境,維護了生態平衡。我很喜歡《酷蟲學校》這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