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大學讀後感推薦5篇

一篇優秀的讀後感,往往都是我們在認真思考書籍中的內容後寫下的,只有用心分析書籍的內容,我們才能寫出好的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大學讀後感推薦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大學讀後感推薦5篇

《家》大學讀後感篇1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聖經》

暑假裡,我讀了浙江作家餘華的《活著》這本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著的意義……

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在這部作品中,富貴因為好賭,輸光了家產,卻僥倖逃脫土改槍斃地主一難;老醫生被打成了,結果醫院沒人會治療;春生參加了革命,最後卻被右派分子害死……冥冥當中,這似乎都是命中註定。

正如中國的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將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餘華給主人公福貴的人生苦難找到了唯一的緩解之路——忍耐!這就使得這部作品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而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

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苦難中磨鍊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含著一切。不論多大的苦難降臨,福貴都把它化解在無邊的忍耐中,最終達到與孤單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聖經裡說“愛是恆久忍耐”,也就是說,恆久的忍耐可產生愛。福貴就是這樣的,他無法改變貧困、苦難、死亡的內部規則,於是用堅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視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樂觀戰勝歲月,進入一種淡泊寧靜的境地。然而苦難真的能像餘華所寫的那樣,消失於幽默與樂觀之中嗎?我想,這也未必能夠……

苦難作為一種遭遇,可以很快過去並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但對於福貴來說,苦難已經貫穿在了他的整個人生中,成為了他基本的存在狀況,除非他死才能消失,但死亡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呢?

正如書後所說:“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家》大學讀後感篇2

在我讀的書目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

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淚流滿面;讀完了《在人間》這部分,我又為舊俄國的黑暗制度而氣憤;讀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學》,我被主人公在社會大學鍛鍊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裡講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父親病故,9歲時跟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親眼看見毒打兒童等令人可憎的醜事。但是,外祖母卻給她講了許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1歲時,由於外祖父的家業破產,無法教育他,他便到社會上打工,獨立生活。他曾經在鞋店,聖像作坊,畫師家和輪船廚房做工,受盡了委屈。可是,書籍使他找到慰籍,在探索文學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開始了新的人生。

在16歲那一年,阿廖沙獲得了自由。他重新結識了新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是差的太遠了,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我,是“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著。可是我卻總說自己父母如何不如別人。在學習上,我時不時嫌學習悶啊,煩啊,一點也不主動,對此比起來,小阿廖沙把學習當朋友,而我卻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艱難的,可是文學給他帶來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奮努力下逐漸走向了光明。我的生活如此輕鬆,那麼我就更應該向阿廖沙一樣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力量。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一書,像明燈,像豐碑閃爍心頭,想多彩的陽光,讓我走向繁華似景的征程。

《家》大學讀後感篇3

我的靈魂是平等的—本來就是如此——題記

還記得那段依稀的告白:“我長相平庸,我個子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你想錯了——我的心是同你一樣的,它豐富它充實。我沒有按照世俗規矩同你說話。我的靈魂是平等的——本來就是如此!”這是夏洛蒂在這本書上寫的名言,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全書一直圍繞自尊兩個字來展開。簡愛雖然形象並不美麗,可是她有著願意和命運作鬥爭的頑強個性。她不會因為自己的命運坎坷,身份低賤就變得卑微怯懦。反而她憑藉著聰明好學,自尊自愛,為自己努力爭取了平等地位,維護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她從很小的時候起,便敢於向欺壓她的人反抗,哪怕因此招致嚴懲,也從不畏懼。她不屈不撓、敢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讓那些欺侮她的人心生敬畏。面對自己的愛情時,她也不卑不亢,依舊維護著自己的尊嚴,因此贏得了羅切斯特的尊重,收穫了自己甜美的愛情。

合上書本,思緒紛飛,我不禁想到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這些困難遠比不上簡愛遇上的困難,可是往往我們都放棄了。但是簡卻永遠選擇迎難而上,她勇於和命運作鬥爭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們要心懷聖潔、正義、做平凡而偉大的人。如果人們在強權和不公下一味的忍受,不願意去反抗,不願意把自己心中的光明向他人吐露,不願意通過反抗黑暗來將自己偉大的信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們,那麼世界又如何能擺脫黑暗迎來白晝呢?

簡以處事,愛澤八方!我們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家》大學讀後感篇4

從國小四年級起,我開始接觸了四書五經裡的《大學》,在第一次接觸《大學》時,只能說自己是無知的,什麼也看不懂,什麼也聽不懂,只是在那裡死記硬背,雖然背下來了,但只是在腦子裡輕輕劃了一道淺淺的痕跡,在經過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之後,慢慢地我覺得《大學》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裡。

?大學》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大學》一直在教給我們“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詳細地講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我不大瞭解那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誠意,這樣別人才會相信自己,我們還要修養自己的品性,不至於出去不講禮貌,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好習慣,家庭教育也不好的壞孩子,讓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看不起自己,所以我們要講禮節,要修身,古人說道:“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但字裡行間表達的意思卻是那麼深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己的品性;想要修養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大學》裡面講的道理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和我們的成長是分不開的。像小孩子的根本和大人的根本都是要修養品性,其次才是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品性,小則影響自己的人生,長大對社會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修好身,正好心,然後做事也就簡單了。

?大學》——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第一本接觸的四書五經裡的一本書,現在已經牢牢地裝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也抹不去。

《家》大學讀後感篇5

本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高爾基通過對自己三個時期的自身變化的描寫,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動盪不安。

童年時期的主人公阿列克塞在父親去世之後,隨母親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中生活。目睹了這個家庭的醜惡行徑: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可夫為了爭家產不顧親情;外祖父脾氣暴躁,毒打小孩;女人在這個家庭中毫無一點地位。主人公阿列克塞一直想逃出這個如同地獄一般的家庭。

少年時阿列克塞逃出了那像地獄般的家庭,出外謀生。為了生存,阿列克塞到處打工。在這些地方,他遇到許多像斯穆雷伊那樣的好人,也遇到過一些像謝爾蓋這樣下流無恥的人。

青年的時候,阿列克塞決定結束了打工,他想找一所大學去讀書。但是在那時候,大學並不接受像阿列克塞這樣的窮人。無奈之下阿列克塞選擇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中,見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知識分子,受到了許多在其他大學中沒有的思想教育。

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學習環境,應該努力學習。

標籤:讀後感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