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優秀範文精選三篇

書籍中真的有黃金屋嗎?只有自己多閱讀書籍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這是要靠自己來獲取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優秀範文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優秀範文精選三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作者是張德芬,作為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身心靈作家,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看過她的作品。所謂“身心靈”,我的理解是對身體、心理和靈魂的關注,所以這是一本向內剖析自己、探索自己的書。

對於喜歡與自己對話的我來說,讀這本書的感覺是遇到了知音,更是遇到了老師,我認認真真讀了兩遍。這本書初看像小說,圍繞主人公“若菱”工作、生活中的一系列故事來展開,有一個世外高人般的老人指導她、安慰她,最終幫她衝破了內心的障礙,展翅高飛。整個故事有起有伏、有淚有笑。但正像作者所說,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一般小說來看,那可能會錯失一些可以幫助你改變人生的機會。

它真的不是小說,它只是藉由小說的外衣深入淺出地教給你瞭解自己的方法,如此以來那些晦澀難懂的純理論就不會讀得太艱難。第一遍讀完,我對書中的理論有了大概的概念,卻不甚明瞭,所以更認真地讀了第二遍,竟然發現有些地方沒有絲毫印象,才知道複習反芻的必要。第二遍讀完後對整本書的脈絡結構和箇中深意有了比較清楚的瞭解,所以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是非常有道理的。連嶽曾說他有一本書放在床頭,每次想起翻幾頁,每次都有收穫。這本書也是,就放在我的床頭櫃上,睡前隨便翻幾頁,亂糟糟的心都會安靜下來。

老人每次和若菱見面時會討論一個問題,得出結論後會給她佈置下一個問題的作業讓她思考,下一次見面時再結合她的思考結果和生活經歷進行討論。如此層層推進,抽絲剝繭般一層一層深入到問題的核心,助她分析、瞭解未知的自己,完成自我的蛻變和昇華。

若菱和老人第一次見面時老人提出的問題是“我是誰?”,若菱試著回答,老人不斷否定:我們不是自己的身體、不是自己的角色、不是自己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情緒,也不是自己的工作,因為這一切都是會改變的。“我”到底是什麼?你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慢慢參透答案。

若菱和老人一共見了十一次面,有十一次深入靈魂深處的交談和啟發,他們討論了“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究竟是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能量世界、人的潛意識等話題。還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和剖析自己的體驗總結出瞭如何破解身體、情緒、思想障礙的方法。

若菱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老人,在老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她走上了正確的自我救贖之路,雖曾痛徹心扉,幾欲心靈決堤,但最終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最多也是對我幫助最大的其一是“臣服”。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如心願的事情,以前的我會不甘心、不服氣,心裡想的都是“怎麼能這樣?”、“如果我當時怎樣怎樣就好了”,在這種情緒下,內心更多的是憤怒、是遺憾、是失落,卻不能真正地改變什麼。而現在我更多想的是“既然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我看看怎樣能把後面的事情做好,不再犯那個錯誤”。這個世界上,事實最大,所以明智的選擇是:臣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做好當下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深陷在後悔、自責、抗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因為“凡是抗拒的,都會持續”。抗拒不但於事無補,還會讓人長久處在負面的情緒中。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是感知它、接受它,讓它自然地來、悄悄地走。

其二就是“檢視思想”。本性來看,我們總是愛從自我的感受出發,因此對一些事情會形成片面的思想。但如果這時我們能多問自己一句:這個事情真是這樣嗎?對方真的像我想的那樣嗎?也許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心中那些憤憤不平的情緒就會煙消雲散,而不是陷入自己思想的.死衚衕裡走不出來。當你放過別人的同時你也就放過了自己。舉個親子相處中的例子: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時,有的老師會拖堂,把20分鐘的課間休息佔用到只剩5分鐘。在這被佔用的15分鐘裡,孩子根本無法做到好好聽課,一邊在凳子上如坐鍼氈扭來扭去,一邊嘴裡吱吱扭扭地抱怨“老師怎麼還講啊,都沒休息的時間了……”看他這樣表現,我的第一反應是氣憤和憂慮: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怎麼那麼貪玩呢,這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嗎?將來能考上好學校嗎?但再去看看他愁眉苦臉的樣子和眼中流露的對“下課休息”的嚮往之情,我突然意識到,他才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他還不懂學習的意義,還不懂競爭的殘酷,他是那麼渴望去跑一跑,玩一玩,所以他的反應多麼正常啊,我有什麼可生氣和擔心的呢!想到這兒,內心的無名火都消退了,再看他那張充滿無奈和抱怨的苦臉,都忍不住覺得可愛又同情了。

書中精彩的方法指導還有很多,相信每個人讀完都會發現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地方。但正如作者所說,只是瞭解理論還不夠,你需要在生活中來實踐這些理論,否則,生活總會安排種種煩心瑣事來不斷地磨礪你,直到你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就能自如應用書中的理論和方法。

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一件件禮物,有些禮物的包裝本就精美,而有些禮物的包裝外表醜陋,開啟的過程也充滿血淚,但請你相信,它的核心會是一朵美麗的花,足以燦爛你後面所有的人生。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你瞭解自己嗎?你渴望遇見未知的自己嗎?不妨來讀讀這本書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近兩週來,通過在寧靜中的思考和對一些零散記憶的回憶聯想,我心裡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油然升起了一種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聽說這本書,但卻在最近兩週才開始閱讀。

開始我用了一週時間只讀了50頁,我把自己對書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對自己以往回憶碎片的串聯和反思,使用辯證的思考方法和對以往閱讀過的一些書籍、看過的一些電影等等之類的聯想,沒想到我在一週內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沒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愉悅感。

再次拿起這本書時,用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頁,發現剩下的內容竟然和我這一週心裡想的東西不謀而合,這種驚喜使我在半個月中一下成長了很多,我開始變得輕鬆自信,也不會再以取悅別人而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時那個簡單快樂的自己,也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和曾經愛過我的人,因為幸福和傷痛都讓我成長。傷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內心深處,進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獨中學會反思和覺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將會是一種成熟和幸福。

剛剛讀完第一本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感悟,還有剩下的四本,我準備在未來三個月內讀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種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我已經在迫不及待中期盼著遇見“未知的自己”那天的來臨。

最後還要感謝,去年在我生命裡最脆弱和迷茫時期,出現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書中很多東西歸屬同宗,只因當時自己的執迷和一種慣性思維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沒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現在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需要一頁一頁反覆琢磨,如果沒經歷過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領悟書中講述的那些東西,不過至少可以使我們對生命有些釋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戲,白天我們扮演各種角色應付各類人群,可是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只有在夜幕降臨一個人靜坐在電腦前時,那種迷茫的失落,才讓我們開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都在取悅別人而生活?外物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想擁有的那些東西,其實也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有很多東西,擺著沒有任何意義,用過才算是擁有,做過才是得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拿到這本書還未開始讀,從封面及作者寄語就明白了這是一本什麼型別的書,這是一本從身,心,靈的層面給我們讀者很多具體可行建議的書。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逐漸迷失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可能我們只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捆綁者,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這本書讀了之後讓我受益頗深,明白了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從下手,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生活的更好。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例如去努力學習,考一個資格證,或者考一個比現在高的學歷,來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內涵,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再或者去放空自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中去思考一下旅行的意義,明確一下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做一個充實的自己。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去做一個不一樣的人,潛移默化的去感染我們身邊人,改掉惰性,珍惜時間和我們最初的理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做到自律,學著做自我的引路人,努力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