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在文化強國的征程上——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心得

  在文化強國的征程上——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心得

李蘊慧

在文化強國的征程上——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心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謀劃和部署。這是自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把文化放在全國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國際社會文化建設現狀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提高對文化的重視力度。2018年,面對嚴峻財政困難的法國,仍然從各項公共事業中選擇了文化領域作為經費投入重點,年度文化整體預算達100億歐元;德國2017年文化和媒體領域預算增幅高達17%;瑞典的文化預算連續九年增長。由此可見,國際競爭由經濟實力的比拼逐漸轉化為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文化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近年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已成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作為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決定著民族復興偉業的程序與效果,文化繁榮興盛,則國家民主富強。當全社會人民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夠帶動國家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人民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藝術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涵養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因子。13年前,我很有幸成為美術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將青春奉獻給這座掛滿靈光異彩的美的殿堂,它不只是展示的空間,更是一個生髮美、闡釋美、引領美的前沿陣地,一顆落地無聲、卻可以高聳入雲的的美育的種子。作為中國國家最高藝術殿堂,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在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經過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一路走來,十分不易,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國際讚譽。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讚歎於中國美術館藏品的廣度和深度,黎巴嫩賈布林大使在參觀中國美術館後提出交流辦展的願望,墨西哥貝爾納爾大使在觀看展覽後,建議在2022年中墨建交50週年之際,舉辦交流展覽。這些讚譽和成績成為我們繼續向前的動力和追求更高目標的基礎。

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從小的層面講,就是看我們是否有叫得響的文化品牌,標誌性的代表名作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為響應國家號召,館領導提出努力將中國美術館建設成世界一流美術館,這給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期許和更高的要求。作為美術館的一名青年工作者,如何使自己符合這樣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為美術館的國際化貢獻一份力量,使美術館成為外國遊客的參觀攻略中除長城、故宮外必到的一處文化場所,就像我們到英國一定會去大英博物館,到法國一定會去盧浮宮一樣?我想我自身應該從以下四個“面向”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面向人民,提升服務意識

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人民群眾社會實踐主體的歷史地位。作為青年人,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去了解和反映觀眾的呼聲,反映他們的文化訴求,展出他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內容,同時引領健康、陽光、向上的高層次、高品味的審美,提升國民的審美水平和藝術素養,實現互相牽拉的良性迴圈發展。

第二,面向根本,深挖文化資源

曾經有人提問,一個人什麼時候最愛國?有人回答,是當他出國的時候。的確,出國的人都希望祖國強大,外人不敢輕視。但當我們面對文化衝撞和差異時,其實就越希望找到我們的根本,越想看清我們所從來的方向,也越想展現真正的自己,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支撐內在的文化自信足夠充盈,我們才不會害怕。對一條魚來說,它最不瞭解的恰恰是它最賴以生存的環境——水,然而它自始至終都浸淫其中,未曾離開。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未嘗不可用外在的一雙眼睛,換一個視角來看待我們自身所處的文化藝術,立足我們的基本知識,但又不侷限於這個知識,對我們的文化財富深入細緻地研究,深挖已有的文化資源,尋找他們和傳統的聯絡,和時代的聯絡,和其他學科的聯絡,和國際認知的聯絡。另外,也要抓緊時間去真正瞭解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這些我們知道的還很不夠,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只有足夠了解,才能堅守自己的特色和價值,只有堅守自己的文化特色,不隨波逐流,才能立穩腳跟,使我們的美術事業獨秀於世界文化之林。

第三,面向世界,營造開放格局

習總書記說,“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我們必須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全方位開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誼。我們要有“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盛世胸襟和氣度,要有全球視野的格局和胸懷,包羅各國優秀藝術成果。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開放和封閉的重大考驗,尤其疫情尚未結束,去全球化的趨勢明顯,我們該如何應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文化交流當然也要跟上,我們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和一個清醒的頭腦,在面向世界大眾時,多做研究,多在提高展覽水平上下功夫。例如涉外展覽要考慮受眾所在國的欣賞習慣和思維模式,不要用對內展出的慣用模式,要針對不同情況有所調整和完善,真正做到走入觀者的內心,從情感上打動他們,在認知上使他們理解。積極開拓和探索更多的交流渠道,“於變局中開新局”。

第四,面向心靈,尋找精神歸屬

實現新的目標,我們需要組成一支德才兼備、銳意創新、求真務實的文化人才隊伍,扛起文化藝術事業的大旗。正如習總書記所說,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當此目標,我們生逢其時。我們很幸運,能將人生寶貴的十五年投入到國家的文化建設中,我們很篤定,還要將人生下一個十五年、幾個十五年投入到世界一流美術館的建設中去。

沒有夢想的青春是黯淡無光的,沒有動力和追求的人生是沒有意義和趣味的。我們的青春需要夢想,只有在拼搏與奮鬥中,青春的那抹底色才能煥發出最動人的色彩!祝願我們的青春都流光溢彩,祝願中國美術館的金字招牌越來越璀璨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