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棗兒的讀後感7篇

讀後感是我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思考和反思,讓我們更加關注和思考人生的意義,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紅棗兒的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紅棗兒的讀後感7篇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瞭解劇情,瞭解我國在現代化程序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2.瞭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徵手法。能力目標

1,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德育目標

瞭解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存狀況,正確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封閉,走出傳統,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2.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

3.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數不清的棗兒,爹喊自己的娃來吃,別人的娃卻來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邊卻只是別人的爹。他們使勁喊,娃不應,爹也不應。漫山遍野無人應。田野裡只回蕩著祖孫二人無比熱烈卻又近乎無望的呼喊。為什麼這飽含著爹孃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喚不回從小也是由它奶大養大的兒孫這棗兒啊。到底是苦澀還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把握劇情

1.學生自薦朗讀課文,一人讀老人,一人讀男孩。其餘同學點評。提示:男孩的語言應讀出純真、活潑、稚嫩、可愛的情調來;老人的語言應讀得親切一些,讀出長者的風範,讀出較強的人生滄桑感和濃濃的鄉土氣息。

2.選一位同學概括劇情。

明確: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流露出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三、引讀提高,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揣摩劇情,把握人物形象。多媒體顯示:關於老人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哪些事情如何認識老人的心態2.老人對男孩的態度如何3.如何評價老人這個形象關於男孩4.請談談你對劇中男孩這一形象的認識。關於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5.你對劇中未出場的這兩個人物怎麼看這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關於棗兒6.棗兒在劇中起什麼作用7.關於棗兒的童謠在劇本首尾出現兩次,這樣寫,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討論。小組長記錄發言要點,並代表小組全班交流,其餘小組成員可補充,也可點評。活動成果展示

關於老人

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棗兒小時候的事: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只顧摘棗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棗兒小時候一有尿就尿到棗樹下。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偷棗而長出小棗樹的事、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嚇跑鬼子、鬧災荒時靠棗兒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談話中“沉思”“心事重重”“閃著淚花”,流露出老人對兒子的思念,對以往歲月的懷念,對故土的熱愛之情,有一種濃濃的失落感。

2.老人請男孩吃棗,老人讓男孩騎跨在自己肩上摘棗,老人給男孩講故事,老人與男孩拉勾發誓,老人緊緊摟住男孩,“將棗兒塞進男孩嘴裡,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這些都表現了老人對男孩的疼愛,表現出了一種不是祖孫而如同祖孫般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也折射出他對兒子的親情。3.劇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輩的農民形象:他一生勞作,不離鄉土,如今老邁,兒子離鄉外出,他繼續留守家園。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義的老一代的長者形象:他滿懷親情,富有愛心,他關愛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愛尚年幼的新一代;作為過來人,他懷舊而又傳統,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關於男孩

4.劇中的男孩想把棗子留給父親吃,喜歡吃巧克力盼望父親帶巧克力回來,他躡手躡腳撿棗子,把棗子藏在紅肚兜上的衣袋裡,溫順地挽扶老人,認真聽老人講故事,和老人拉勾發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親,喜愛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處處表現了兒童純真可愛的天性。

關於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5.老人的兒子,不再像老一輩那樣。終身不離鄉土,而是遠離故鄉和親人,闖蕩於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親,離開鄉村而定居於城裡,拋棄了舊家而另成新家。這兩個人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社會的變化。

關於棗兒

6.全劇以“棗兒”為標題,並以“棗兒”貫穿全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老人的經歷、情感乃至命運,都與“棗兒”有著不解之緣;男孩對父親的思念。也與“棗兒”相牽連。“棗兒”是全劇情節發展的線索,是人物對白的話題。7.這首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以這首童謠開頭,隱含了全劇與“棗兒”有關、與親情有關的特定內容,並將人們帶入具有民族傳統風情、充滿鄉土氣息的特定情境。結尾用這首童謠,但情境有所變化,由幕後換為前臺,由哼唱變成呼喊。由沒人迴應轉為“響起無數個童聲呼喚的聲音”,既與開頭相呼應,又強化了劇中的情境和內容。深化了全劇的思想感情。

四、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揣摩語言,分析下列臺詞中加橫線的句子的象徵意味。學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明確

(1)並非指個子,隱含了永不褪色的親情,永遠割捨不了的鄉情。(2)老人內心呼喊兒子,因兒子沒有迴應而傷心;老人年老,被兒子遺忘,透出一種深深的失落感。

(3)不僅是對吃棗而言,也不是對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隱含的是對既往歲月、對傳統生活、對精神家園的感情。

(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現了現代化程序中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

(5)“巧克力”具有與“棗兒”相對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內涵,它是現代生活的象徵。走出去的人們,往往迷戀於外在世界,忘記了回家的路,但他們最終會回來的,喧囂之後是平靜,躁動之後是安寧。(6)道德、倫理、親情是每個人必須有的,但日益強勁的現代化浪潮卻不可阻擋地席捲著一切,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身影的離去愈映出心靈的堅守,時空的超越反鑄成情感的皈依,走出去的人們總有迴歸故里的那一天。

2.探究棗兒的象徵意義,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師提問:劇本採用了象徵手法,“棗兒”象徵著什麼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題學生自由發言。

生1:棗兒象徵著親情。老人思念兒子,男孩想念父親,棗兒凝聚著老人與男孩的情感困惑。

生2:棗兒象徵著故鄉。老人喜歡懷舊,表現了老人對故土的摯愛;兒子久出未歸,離開故土追尋心中的夢。

生3:棗兒是傳統生活的象徵、精神家園的象徵。棗兒代表親情、故鄉,更代表一種文化傳統、一種生活方式,它所牽涉的老人與兒子、男孩與父親等人物之間的關係,是當今社會的縮影,喻示的是社會轉型期人們普遍面對的現實: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情感、心態、思想觀念、生存方式、精神歸宿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總結:在劇中,棗兒是親情的象徵,是故鄉的象徵,也傳統生活的象徵和精神家園的象徵。劇本巧妙地運用象徵手法,賦予了“棗兒”以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涵,使全劇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內蘊。請大家談談對作品主題的認識。

生1:劇本表現了感人至深的親情,也表現了老一輩的深厚鄉情。生2:劇本反映了當今社會家庭關係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溝通。

生3:劇本反映了現代化程序中,青壯年離開鄉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園的農村狀況。

生4:劇本表現了社會變革時期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對精神家園的迫尋。

生5:表現了社會的深刻變遷,企盼和呼喚人們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家園、走出封閉、走出傳統而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

教師總結:優秀的劇本,其主題思想往往是多義的,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讓讀者的想象盡情飛揚。

五、課堂小結

?棗兒》是香甜的棗兒,也是苦澀的棗兒。那一聲聲蒼涼的、稚嫩的呼喊.發自內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噴湧。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種給予,一種天賜--是爹孃賜予兒孫賴以生存的精神維繫和生命依託,正是這呼喊健全著他們神經。仁滿著他們的羽翼,使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我們相信,爹孃享用那移栽他鄉的奇異的甜果果時,會品出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孫回鄉品嚐爹孃留給自己的棗兒時,仍會由衷地讚歎“還是家鄉的棗兒好吃”。

七、佈置作業

1.劇中,爺爺要求男孩“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來”;後來爺爺見男孩不高興了,又說“快吃快吃,幾顆棗兒一起吃,使勁吃”,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2.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戲劇短評。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2

我的家鄉在臨縣,那裡有許許多多的棗樹,是個盛產紅棗的好地方。

每年的三,四月間,紅棗樹發芽,長葉,開花。每當這時候,房前屋後,溝溝窪窪到處都是棗花的香味,成千上萬的蜜蜂在棗樹上採蜜,“嗡嗡嗡”地唱著歌,非常的熱鬧。

到了五,六月,棗樹上掛滿了一個個小青棗,它們一串一串的掛在樹枝上,有的大,有的小,美麗極了。

到了秋天,紅棗成熟了,它們一個個像小小的紅燈籠,密密麻麻的掛在樹枝上,要是你們到我的家鄉去,熱情好客的家鄉人,準會摘下又甜又脆,又香又甜的紅棗,讓你們吃個夠。

人們把紅棗打下來撿回去,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儲藏起來。人們把紅棗做成各種,各樣的棗,有的烤棗,蜜棗,酥棗,酒棗,幹棗……

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吃紅棗還能補氣養血,延年益壽。你們可要多吃哦!

家鄉的紅棗真好!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3

不知不覺,冬至到了,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小姨嘴巧手更巧,人美餃子包得更美,她當眾包了一個紅棗餃子,笑著說:“誰要是吃到了這個紅棗餃子,那他在今後的每一天裡都會有幸福陪伴。”我想偷偷在餃子上做個記號,被小姨打了手。

我緊盯紅棗餃子不放,餃子一上桌,我就把那個餃子撥到了奶奶的碗裡,因為奶奶最愛我。

奶奶雖然眼花,但還是覺察到了,又把餃子偷偷夾到媽媽的碗裡,媽媽有些感動,奶奶對著全家人說:“兒媳每天為這個家操勞,既要管理好家庭,又要照顧老小,還要工作,她是這個家裡最辛苦的人,是這個家的頂樑柱。”

媽媽趁大夥不注意時,又和小姨換了碗,小姨是什麼樣的人?蚊子飛過去,她都知道那蚊子的文化程度。她激動地看著她的姐姐——我的媽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突然,我大叫一聲,我吃到紅棗餃子了,我簡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明明把餃子給了別人,怎麼又回來了呢?這時,小姨拍拍我的肩膀說:“這才是我們家最大的希望呢!祝我們家的希望學習進步,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

一家人笑了,我也笑了,為一家人的和睦笑了。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4

又一個假期將要結束,新學期即將到來。回顧假期,我讀了許多有意義的書,其中,最讓感觸最深就是《紅棗》一書了。

?紅棗》是曹文軒的眾多作品之一,由許多篇短文組成。我最喜歡的是《檸檬蝶》。文章講述了一隻漂亮的檸檬蝶在尋找花田的途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挫折。首先,它遇到了大河,河水滾滾奔流,它害怕了,飛回了荒野,而後,它鼓足勇氣,艱難地橫渡大河。飛過大河,又遇高山,可它心中想找到花田的慾望是多麼強烈啊!這種慾望使得它堅持著越過高山。這天,它在飛過一片田野時,聞到了一陣醉人的花香,它心裡十分激動,循著香味飛去,發現香味的來源竟然是一隻馬蹄印記。它猜測這匹馬一定走過了一片花田就又尋著馬蹄印飛去。香味逐漸暗淡了,香味的盡頭是一匹馬,它這才明白,尋了一個反的方向,可是它已經飛不動了。月下,那匹馬告訴它,另外一邊的確有一片花田。檸檬蝶早早告別了那匹馬,向著和蹄印相反的方向飛去,香味越來越濃,按那匹馬描述,再翻過一道山樑就能看到花田了。它盡力飛過山樑,眼前的情景卻讓它大吃一驚,整片花田都被無邊的水淹沒了!檸檬蝶一次次嘗試用力鑽入水中,但還是失敗了。它躺在水面上,張開翅膀,再也沒有飛起來。

這個故事是悲傷的,但是它卻給了我很多啟示。故事中的檸檬蝶到生命的最後也沒有找到花田,但是它努力了,用盡全力,只是無奈花田被水淹沒了。它堅持不懈,沒有遇到挫折就放棄,再難也堅持自己的理想。這堅持不懈的品質正是我缺少的,這個故事就像紮根在我腦海裡的種子,它生根發芽,隨時提醒我,給我啟發,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5

奶奶家的後院有兩棵紅棗樹,一棵長在雞圈裡,一棵長在水塘邊。

紅棗樹高大魁梧,粗壯的枝幹分叉出許多細小卻堅實的樹枝,樹枝上長滿茂盛的綠色葉子,泛紅的棗子在樹葉中格外耀眼,就像一顆

顆紅寶石,沉甸甸的,壓彎了樹枝。

每當這時,棗子也成熟了,到了採摘的時刻。爸爸媽媽就會用竹竿把棗子打下來,大家一起品嚐。

我們一行人來到水塘邊。媽媽要打棗子了,只見她手持竹竿,對著紅棗樹棗子較多的地方用力一敲,棗子像下雨一樣,噼裡啪啦的掉到水裡,水塘裡傳來陣陣“撲通”聲。落進水塘的紅棗,有的連翻了幾個跟頭,有的在水上蹦了幾蹦,像調皮的小孩子在水裡嘻戲玩鬧。輪到爸爸出手了,他拿起網兜,在水面上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那些棗子就被一網打盡了。也有的棗子像跟爸爸玩捉迷藏似的,碰到網兜就沉下了水,但沒過一會兒又浮了上來,搞的爸爸手忙腳亂,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爸爸把網兜往地上一倒,頓時出現了一大堆青裡泛紅的棗子,我歡快的拾起棗,扔進盆裡,不一會兒,就裝滿了小半盆。

摘雞圈裡棗樹上的紅棗就容易多了。紅棗樹邊有堵圍牆,大半樹枝已經伸出了牆外。爸爸背了一把扶梯,架在圍牆上,他爬上去一手抓住樹枝,一手去摘紅棗。他專門去選那些長在枝頭上又紅又大的棗子,在太陽的照射下,棗子亮閃閃的,真惹人喜歡。“哎喲”爸爸突然大叫。原來是爸爸的手不小心碰到了滿身長刺的“糖寶”,已經腫起了好大一塊。唉,可憐的爸爸!

回去後,我趕緊洗了一個棗子嚐了嚐,又脆又甜,好吃極了!看著手上的紅棗,我心裡洋溢位一股喜悅,因為這是收穫的快樂!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6

棗兒

(人教版九年級)教案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我國農村在現代化程序中人們的生活狀態的變化。

2、領會象徵手法在劇中的運用。過程與方法

1、通過品讀老人與男孩的對話,感悟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

2、通過聯想、想象體會“棗兒”的象徵含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並正確認識社會轉型期,我國農村人們的生活狀態的變化(包括家庭關係的變化、情感和精神狀態的變化等),弘揚親情和鄉情。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教學難點

1、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教學方法

1、演讀法

2、討論法。

3、延伸拓展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設想〕

以童謠為切入點,圍繞“棗兒的味道是怎麼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進而探究、領悟作品的象徵意義,並作拓展延伸,聯絡現實,關注身邊孤獨的人。〔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教師播放幻燈片,呈現劇本開頭童謠描述的情景,播放童謠,營造氣氛,然後引入:同學們,聆聽著朗朗的童謠,我們彷彿回到了童年。在那高大的棗樹下,爹孃打下片片棗兒,小娃娃仰著笑臉,吃著棗兒,甜在口中,香在心頭。爹孃沒有吃,然而他們心中高不高興呢?是的,這其樂融融的情景中,什麼使棗兒的味道益發香甜?親情。然而,假如娃娃想吃棗,爹爹常常沒回家,或者爹媽打下片片棗兒,娃娃也常年沒回家,就算能吃到棗兒,棗兒也肯定沒有那麼香甜,甚至是帶著些許思念的苦澀的。一顆棗兒,百般滋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棗兒。

二、朗讀課文,整合感知,把握劇情。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一人讀老人的臺詞,一人讀男孩的臺詞,二人讀舞臺提示,作點評。提示:男孩的語言應讀出純真、活潑、稚嫩、可愛的情調來;老人的語言應讀得親切一些,讀出長者的風範,讀出人生的滄桑感。

2、請學生思考:

⑴劇本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⑵這個故事圍繞著什麼展開情節?明確:

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⑵學生可能會回答:等人,棗兒,親情等。教師給與積極的肯定,並表明自己的看法:假如要以一個具體的物品名稱來回答,我會答“棗兒”。

三、梳理情節,品味語言,體會對話的深層含義,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揣摩劇情,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一環節以師生談話的方式進行。

(一)關於老人

1、老人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那些事情?這些事情都與什麼有關?

2、老人在講述這些事情時,心情是怎樣的?

3、文中有這麼一個片段,讓我們一起來體會老人的感情:

老人(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菜,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裡挑了顆熟透晒乾的棗兒)你吃這顆。男孩(拿起熟棗兒放進嘴裡)還是皺巴巴的甜呢。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

⑴學生先自己朗讀,體會老人話語中的情感。

⑵討論話語中包含怎樣的情感,並明確該以怎樣的語調來朗讀。⑶請學生自薦表演,師生作評點。⑷集體朗讀。

4、老人對男孩的態度如何?他為什麼會這樣對待小男孩?

5、“棗兒”包含著老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

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棗兒小時候的事:“棗兒”的來歷,尿脖子,尿樹。回憶了“棗樹”的來歷,以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嚇跑鬼子、鬧災荒時爺兒倆靠棗兒活命的故事,這些事情都與棗兒有關,棗兒是文章的線索。

2、老人在回憶兒子時,心情是愉快的、自豪的,又夾雜著眷戀和傷感。在回憶自己的經歷時,流露著一種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對故土的熱愛,對故土和老伴兒的感恩。

3、老人的第一句臺詞中包含著對年輕歲月、年輕生命的珍愛和懷念,對時光匆匆的唏噓感慨。第二句臺詞中“甜”的可能是自己,雖然自己對兒子滿懷深情,但兒子還是把自己忽視、遺忘,心中有無限的失落和傷感。“甜”的可能是故鄉,雖然它曾經盛著這麼多美好的回憶,兒子還是把他給遺忘了,老人的心中有無限的遺憾。“甜”的可能是親情,雖然它香甜,然而兒子繁忙的生活未必非常需要它,老人的心中有些許迷惘。

4、老人對男孩是十分疼愛的。劇中對老人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都表現了老人對男孩的疼愛。特別是舞臺提示,對錶現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些舞臺提示大都是人物動作、表情的簡要說明,例如,寫老人“威嚴地”“命令”“驀然溫和”“將棗兒擦乾淨”“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繼而激動不已”“緊緊摟住男孩”“將棗兒塞進男孩嘴裡,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等等,都傳神地寫出老人對男孩的疼愛,以及他在與男孩交談過程中的感情變化。劇中男孩幾次要離開,都被老人叫住,更可以看出老人將親情投射到小男孩身上。

5、小結:對於老人來說,棗兒既包含親情的甜蜜有包含著思念的苦澀,以及被親人忽略的孤獨和傷感。關於男孩

1、文中通過什麼事情來表現小男孩這個人物形象?

2、小男孩為什麼要藏著棗兒給父親?

3、文中有一個片段,我們分角色來朗讀朗讀,揣摩男孩的心理:男孩

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男孩

來呢,你的棗兒甜!老人

怕是你嘴甜吧?那我問你,我樹上的棗兒全光了,你還來不來?男孩

也來。老人

不騙我?男孩

騙人是小狗。老人

我們拉勾。

4、對於小男孩來說,棗兒包含、寄託著怎樣的感情?討論、明確:

1、劇中寫了男孩撿棗,留棗兒等爹爹回來吃,盼爹爹帶回巧克力,攙扶老人,聽老人講故事等。

2、因為他思念父親,企盼父親回來,相信父親回來。

3、在這個片段,我們可以看到男孩是一個善解人意的、懂事的孩子。他體會到了老人對他的疼愛,也體會到了老人的寂寞,想安慰老人。這種類似於親情的情感慰藉了兩顆苦苦等待的心。

4、對於男孩來說,棗兒是香甜的,因為有一位長輩通過棗兒表達了對他的疼愛:棗兒也是苦澀的,因為他幾乎要被父親遺棄了。關於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1、劇中的兩個人物都在等待,他們等待的親人在哪裡呢?請聯絡時代背景,設想一下。

2、在男孩的理解中,棗兒叔叔為什麼沒回來?引導學生品味片段,體會“迷路”的深刻含義。

男孩

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麼了?

3、如果他們真的不認識回家的路,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品味片段。

4、作品首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提問、明確:

1、本文寫於1999年,當時的農村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浪潮,將許多農村青年帶離故土,到城裡謀求發展,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園。走進城市的人們,或因為繁忙,或因為迷失,大都不懷念鄉村,在他們的心中,棗兒被遺忘了,故鄉被遺忘了,甚至一部分的親情也被忽略、遺棄了。這使留守的親人倍感痛苦。

2、男孩認為棗兒叔叔迷路了,事實上,棗樹好大,家鄉好熟悉,叔叔是不可能迷路的,只是他忘了親人、忘了家鄉、忘了親情和鄉情,“迷路”指的是一種感情上的迷失。欣賞文學作品,詞語的含義是多重的,得細細地咀嚼、品味。

3、該“天天喊”。“只要家裡人天天喊,他早晚會回來的。”“天天喊”包含著思念的深情,“早晚會回來”包含著無限的企盼和堅定的信念。

4、課文開頭和結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這首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課文以這種富有民間特色的童謠形式開頭,隱含了全劇與“棗兒”有關、與親情有關的特定內容。結尾也用了這首童謠,但情境有所變化,由幕後換為前臺,由哼唱變成呼喊,由沒人迴應轉為“響起無數個童聲呼喚的聲音”,既與開頭相呼應,又強化了劇中的情境和內容,深化了思想感情。

5、小結:無論對老人來講,還是對小孩來講,棗兒都是既香甜又苦澀的。

四、探究。

1、棗兒寄託著主人公複雜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品讀文章至此,重新看這個標題,讓我們聯想到許多東西,比如親情,棗兒象徵親情。除此之外,棗兒還象徵什麼呢?

2、怎樣理解作品的主題?

學生小組討論,記錄要點,教師請各組派代表彙報結果,其他小組補充,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的象徵“棗兒”意義,作品的主旨時,應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從他們的認識水平和生活體驗的層次出發各抒己見,不要生搬教參中那些深刻而透徹的評析。討論、明確:

1、也可以象徵故鄉,中國許多村落的村頭都有一棵老樹,佇立遙望著她走出的孩子,企盼著孩子的探望。還可以象徵精神家園,那背棄了妻兒的男子,那忽視了父親的青年,始終會在故鄉的胸懷中感受靈魂的安寧和溫暖。

3、不可簡單理解為對走出的人的批評,可以理解為表現親情和鄉情,反映社會家庭的關係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的溝通等。

小結:優秀的劇本,往往在精練的臺詞中寄寓著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正如老人所說的,“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細細品,才能品出其中意蘊之美,語言之美。

五、延伸拓展,深化認識。

聯絡現實生活,關注自己周圍孤獨的老人和孩子,思考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想一想,你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學生暢談見聞、感受。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關心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兒童。

六、總結(放映幻燈片)

這個世界上,需要愛來溫暖,情來慰藉的人很多,讓我們先幫幫這棗樹下的老人和孩子,讓我們跟著他們,重複地,越來越大聲地朗讀這首童謠,讓聲音迴響在農村,迴響在城市,迴響在每一個人的心頭!師生齊讀童謠。

七、佈置作業,(放幻燈片)

1、從寫作手法的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短評。

2、以親情為話題,編寫一個話劇,注意對白要口語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舞臺提示要對動作、表情作簡要說明。

紅棗兒的讀後感篇7

世界上有一種愛,叫無微不至,叫義無反顧,叫十指連心,叫魂牽夢縈,這種愛有一個偉大的名字——母愛。——題記

酷暑盛夏,正午的陽光為大地渡上了一層金。蟬兒躲在綠中間歡鳴。一個小女孩靜坐在書房裡,在浩大的書海里自由自在暢遊。淚水在她的眼眶內徘徊,最終“吧嗒”一聲落下來,滴在書頁,慢慢地融化,形成一朵淡雅清新的水墨水花,一朵,兩朵,三朵……就這樣,她沉浸在書香中,沉浸在毛蘆蘆純美的故事中,忘卻了炎熱,忘卻了時間,眼中心中只有一個個用母愛譜寫的故事。

“讀蘆蘆的散文,似乎在傾聽她的娓娓道來。因為是推心置腹,掬誠相待,話語中就多了一些輕聲細語、深心雅意,也多了一些自省自反、悱惻襟懷。”這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對毛蘆蘆作品《親愛的小紅棗》的評價。整本書中字裡行間無不表達出一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每一個小故事都一波三折,言簡意賅,意蘊深長。讀完《親愛的小紅棗》,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也浮現出了一位溫暖熱忱,寬厚綿慈的母親形象。母愛已經在這個小女孩心中深深紮根。“善良做人,勤懇做事。”這是毛蘆蘆的家訓。身為中國作協會員、衢州市作協副主席的毛蘆蘆,外表是一個樸實無華的女子。可當你看了她的作品會發現原來她有著如此不俗與亮麗的內心,就像毛蘆蘆四月橘子花開的家鄉衢城——溢滿了甘甜的芬芳。就是她這樸實又純美的文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的女兒,也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小紅棗。

陪伴小紅棗成長的,更多的是毛蘆蘆對她義無反顧的愛。你聽,“來吧,寶貝!無論如何,媽媽都不放棄你!無論什麼命運,都讓咱孃兒倆一起來扛吧!”這是毛蘆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的心聲。小紅棗——一個曾跟隨著母親食物中毒過的孩子,就這樣在他人的阻擋下留在了人間。儘管她有可能成為一個殘缺的孩子,但母親始終不放棄。我的眼睛溼潤了,不禁想起媽媽懷胎十月生下我時的痛苦,我第一次說話時的媽媽欣喜的笑臉以及我生病時滿目的焦慮,可是我們呢,可曾有想過回報她?當你報怨飯菜難吃時,請想想廚房中那忙碌的汗流浹背身影:當你埋怨媽媽嚴厲時,請想想燈下陪你讀書的憔悴疲憊的那個人。母親的愛,孩子的愛,難道不是這世上最樸素聖潔的歌嗎?也許童年會無聲地溜走,可是母愛卻永恆,她直抵心靈,永駐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親愛的小紅棗》守望的是每個孩子最純真的童心,隨著時光的流逝,童年生活中那些曾經的歡笑,那醇厚的情誼,那深沉的母愛,都將深埋在我們的心中,不管命運的風往哪個方向吹,都是吹不走的。這個夏日,儘管烈日當空,酷熱難擋,但我依然沉浸在《親愛的小紅棗》馥郁的書香中,被毛蘆蘆唯美清新的文字感動著,被濃濃的母愛籠罩著。母愛,是炎炎夏日中另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