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專案管理的心得通用7篇

很多人在生活得到感悟後,都是會認真寫心得體會的,如今我們使用到心得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專案管理的心得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專案管理的心得通用7篇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1

專案管理,正確理解應該是以專案為物件的系統管理方法,通過一個臨時性的專門的柔性組織,對專案進行高效率的計劃、指導和控制,以實現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專案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然而,初次接觸“專案管理”這個名詞時,我很片面的將其理解為是一個專案的專案管理者對專案所要涉及到的全部工作、資源等進行有效地管理。學了《現代專案管理學》這門課程後,不禁對當初的想法莞爾。

首先,理解“專案”這一概念。《現代專案管理學》一書認為:“專案是在一定時間內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而調集到一起的資源組合,是為了取得特定的成果而開展的一系列相關活動”,並歸納為“專案是特定目標下的一組任務或活動”。現代專案是指那些作為管理物件,按限定時間、預算和質量指標完成的一次性任務。經過學習,是我對“專案”也有了自己的認知:專案是為提供某項獨特產品、服務成果所承擔的臨時性任務。專案是一個特殊的將完成的有限任務,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以高效率地實現專案業主的目標為目的,以專案經理個人負責製為基礎和以專案為獨立實體進行經濟核算,並按照專案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的系統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的組織內,利用有限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滿足一定效能、質量、量、技術指標等要求的任務。專案的主要屬性包獨特性,每個專案都有獨特的地方,沒有兩個專案會是完全相同的;一次性,由於專案的獨特性,項作為一項任務,一旦完成,就不會重複;多目標性專案的目標包括成果性目標和約束性目標,成果目標指專案的一系列技術指標,約束性目標指項的進度、成本等;生命期,任何專案都會經歷啟動開發、實施、結束的過程,因而是有起點和終點的。 接著談到“專案管理”。專案管理的準確定義已經在開頭給出了,現在談談我對專案管理的理解:所謂專案管理,就是專案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專案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即從專案的投資決策開始到專案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以實現專案的目標。專案管理是基於被接受的管理原則的一套技術方法,這些技術或方法用於計劃、評估、控制工作活動,以按時、按預算、依據規範達到理想的最終效果。有效的利用現代專案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專案管理整體能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更好的應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科學技術的提高,市場競爭更趨激烈、殘酷,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業務的複雜化,資訊化已經成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證。更多的企業認識到必須通過資訊化建設才能夠實現企業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專案管理的思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it企業所接受,企業把越來越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it專案的建設中。權威人士認為,專案管理作為獨特性、一次性和創新性的管理模式,已成為適應新時代最具生命力的管理手段之一。如作為我們計算機專業,將來會接觸到的it專案管理,產業規模的高速擴張,帶來更多市場機會的同時也加劇了行業間的競爭。這對it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更多專案,同時還要保證專案的成功率,並且有效的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為此,專案管理作為一種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在it行業中得到廣泛的發展及應用。it專案通常包括軟體和硬體,需求的不同使it專案內容具有獨特的多樣性,進而要求開發團隊人員來自不同教育背景、具有不同的知識技能。 現代專案管理是一門不斷髮展改進的學問,其中要學的技術、知識、技能、規則等太多,需要我們用專業的態度對待之。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專案管理中的團隊合作。專案團隊不僅僅是指被分配到某個專案中工作的一組人員,它是指一組互相依賴的人員齊心協力進行工作,共同實現專案目標,專案成功需要一個有效的專案團隊。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可以放大工程專案團隊的工作能力,使工程專案的實施向著有序的方向發展,有助於工程專案按期按質完成。在所有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最為複雜的,對工程專案管理人員來說極具有挑戰性。研究優秀團隊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對於每一個工程專案管理人員都是必要的。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2

專案管理是整個專案的基礎,系統的學習專案管理及實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員工的專案管理能力。

在專案管理體驗式培訓中,我們聽了聚成公司講師的案例和實習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專案和專案管理的流程和專案管理的精髓。首先專案管理語言要求統一,減少因傳遞導致的溝通誤差,影響專案進度。公司要求我們圍繞專案管理的基本理念去體驗專案管理事實案例。我們根據講師講授的案例進行深刻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明白了專案管理的目標設計非常重要。專案設計目標要求我們對目標具備時間性和成本質量方面出發。專案管理有九大知識領域和五大過程這都需要我們去深刻的體驗與理解。專案開始前我們要做出一個示意圖,讓所有的員工都能明白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橫向“時間預算”和縱向貫穿“wbs工作分解”讓我們明確專案中關鍵所在。

通過學習專案管理的實物我深信未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專案管理是企業的行為過程,是企業發展的載體。營銷管理是企業的成果,也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通過系統的培訓與學習我發現“專案經理”在整個專案處於的角色非常重要,專案經理是整個專案團隊的引導至和溝通者。一個成功的專案經理的能力直接決定著整個專案的成功。團隊溝通能力異常重要,只有leader能力帶領團隊的溝通力越強那麼整個專案的成功率越高。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3

引言

20xx年5月26日,有幸獲得莫老師敏捷培訓526尊貴名額,成功搭上敏捷培訓管理的和諧號,駛向更高效、更靈活、溝通的專案管理知識領域的海洋。

概念解析

莫老師通過一個個的問題,把我們帶入了關於敏捷專案管理的思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適應變化”

等等每個同學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敏捷的看法和認識。結合自己最近在pmp專案管理中的學習,傳統的專案管理更適合瀑布型的軟體開發模式,強調嚴格、完善的計劃,並遵循計劃執行和監控,按流程進行變更控制。然而現在的市場環境變化、客戶需求變化之快,迫使業務也隨之變化,傳統的軟體開發模式已不適用。

早在20xx年,17名軟體開發工程師在一個滑雪勝地共同發起了敏捷軟體開發宣言。敏捷宣言的4個價值觀:

這四個價值觀震驚到我了,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跑,當初的17位工程師多有先見之明,在如今極速網際網路的時代,這套敏捷專案管理流程方法論,能夠適應未知、多變的市場環境,持續交付有價值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一個橄欖球的視訊觀看之後,莫老師完美的讓我們瞭解scrum的來源,scrum是一種輕量級敏捷開發模式下的敏捷專案管理流程之一,(之一?好吧,原諒我見識少)。

通過兩個小視訊,我們瞭解到了scrum團隊種的角色和職責,以及每日站立晨會的規則。結合工作進行反思,我們現在的每日晨會是遵循這些規則,昨天做了什麼?有什麼困難需要支援?今天的計劃是什麼?並且針對每日站會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如何提會議效率?把這些問題帶入工作當中,不斷的進行改進完善。

沙盤演練

下午的課程,莫老師帶領我們進行沙盤演練,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實踐敏捷專案管理。scrum的敏捷專案管理框架的理論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專案中的成員更好的融合,自我管理和形成自組織的高效團隊。

使用者畫像能夠明確產品的使用者,價值體現。在模擬的過程中對scrum的流程有了更好的體驗,把這種體驗帶入我們的工作中,越來越敏捷、效率。

學習體會

一次超棒的敏捷專案培訓之旅,充滿了樂趣,收穫頗多,並且能將學習中過程中的知識,結合工作使用的tapd敏捷專案管理工具,更高效更協作。相信在未來的專案管理工作中,更加沉澱自己,優化完善工作,通過pdca(plan-do-check-action)的方法進益求精。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4

高爾基說過:“幸福家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質量體系運轉良好,管理規範的組織不管是誰進行內審,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對於大多陣列織來說,選擇合適的內審員,給內審員以合適的定位並適當的培訓,循序漸進的培養就顯得很重要。

首先是定位的問題,像在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不管是組織還是培訓機構,大多把內審員定位為對其他部門的監督者、審查者。我的建議是,內審員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建設者,或者是一個優秀的完善者,這裡所說的建設是指本部門的體系建設。內審員應該從本部門的體系建設做起,對本部門的體系瞭解了,才能對整個企業的體系運轉有所瞭解;本部門的體系完善了,整個企業的體系運轉才能相對完善,內部稽核的壓力才會降低;本部門的體系沒有問題了,稽核別人的時候才有資本,說話的時候才能有理有據。這實際上是一個觀念的變革。

因此,在內審員的培訓上,不要一上來就學習標準,學習如何編制檢驗計劃、檢查表,如何給別人定罪,而是要與本公司、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首先培訓的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概念、本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結構,以及自己所在部門的質量管理體系流程、結構和管理要點,內審要從自己部門開始,支援資源要首先從內部獲得,最後才是如何編制檢驗計劃,編制檢查表,如何對外部門稽核。

最後,內審員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對待新培訓的內審員,特別是年輕人,真正的以儲備人才的態度來對待,不可急功冒進,以為簡單的三五天培訓以後就可以在體系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成為組織內部矛盾作用的工具。如果組織內各部門內部能夠堅持月度或者季度的體系自審自查,自我完善的話,一個內審員應該在本部門從事相關工作1年以上,才有資格參與對外部門的稽核。

以上是我對個別體系執行不完善並且希望完善體系工作的組織的一點建議。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5

5月8日於龍城路橋分公司參加的工程專案精細化管理探討會,對於專案精細化、管理規範化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為了能在現代社會的建築行業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求其是在現在建築施工透明化的大潮中生存,必須將精細化管理貫徹實施到底。

二、實施精細化管理,就是從小事入手,對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做到時時有計劃,事事有檢查,事事處處有人管,事事處處有總結,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點,提高管理效能。不能把精細化當做口號空喊,不能嫌麻煩搞精細化,不能脫離業務搞精細化,不能離開經濟效益搞精細化。

三、重視細節、重視過程、重視基礎、重視具體、重視效果,必須將精細化管理的五大特徵搞清楚,才能展開精細化管理的工作。什麼工作都要首先策劃控制好大局圍繞一個主題,在此前提下,展開一系列的精細化管理工作,這就必須要做到“三點要求”:將精細化管理具體化、明確化;在精細化管理上做文章、下功夫;向精細化管理要質量、要效益。

四、領導幹部是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策劃者,而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是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執行者和實施者。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掌握第一手資料、掌握最新的市場行情、掌握最真實的情況,將先進的管理方式引入到我們日常的管理工作程式中,每件事、每項工作都要得到事前控制,精細化管理才能落到實處,發揮成效。

五、關注細節,強化內部管理,增強成本意識。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效益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由細節決定。萬事都要在事前控制,我們作為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必須要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按“三要素”計算週轉材料平米含量及平米造價;用“三條線”控制人工費;按“三標註”控制施工質量和成本;用“三比一算”的方法控制材料及材料採購。

通過對專案的事先策劃、事中控制和事後總結,我們要強化我們的成本控制意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經濟核算能力和精細化管理的能力。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6

通過專案管理課程的學習,我初步瞭解到專案管理的知識體系及其架構、專案過程組合及啟動、專案計劃實施等基礎知識。專案管理總體有五個過程:啟動過程、計劃過程、實施過程、執行過程和收尾過程,包含了九大領域的知識:範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和整體管理及其方法和工具。通過線上課程學習,我進一步體會到什麼是專案管理以及學習專案管理課程的重要意義。現將學習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為如下幾點:

一、專案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

從定義來看,專案是為創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而進行的一種臨時性工作。根據這個定義,專案就具有了目標明確性、活動一次性及資源消耗性等特性。換句話說,具備前面三個主要特性的活動,都可以看作是專案。現實中的專案隨處可見,如北京的奧運會、上海的世博會、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等大型的建設專案,還有像資訊系統、結婚典禮以及家居裝修等小型專案。專案管理則是將各種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應用於專案之中,以達到專案的要求。就是用正確的行為方式來保證目標的實現,這裡除了要求結果的成功,更強調了方法的合理性。所以除了績效,專案管理還要考慮時間和成本等因素。整個過程中始終追求著這樣一個終極目標:從成功到成熟,從成熟到卓越。

任何專案都會在範圍、時間及成本三個方面受到約束,這就是專案管理的三約束。專案管理,就是以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在範圍、時間、成本三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以便專案所有干係人都儘可能的滿意。專案管理的五個過程組:啟動、計劃、執行、控制與收尾,貫穿於專案的整個生命週期,對於專案的啟動過程,特別要注意組織環境及專案干係人的分析;而在後面的過程中,專案經理要抓好專案的控制,控制的理想結果就是在要求的時間、成本及質量限度內完成雙方都滿意的專案範圍。專案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是指作為專案經理必須具備與掌握的九大塊重要知識與能力。其中核心的四大知識領域是範圍、時間、成本與質量管理。在這些知識領域中還涉及很多的管理工具和技術,以用來幫助專案經理與專案組成員完成專案的管理。如:網路圖示法、關鍵路徑法、頭腦風暴法、掙值法等,不同的工具能幫助我們完成不同的管理工作。另外,還有很多專案管理軟體,如:microsoft project、p3等,作為專案管理的工具,也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解決在專案的各個過程中完成計劃、跟蹤、控制等管理過程。

二、資訊系統專案管理

傳統的專案需要經歷的時間長,使用的是有形資源,專案成果是通過對資源的消耗與形態的轉化來逐步實現的。it專案的實質是“知識轉移”,專案是以無形的智力產品為專案目標。典型的it專案是it系統的建造(如系統整合)和軟體開發專案。因此說,it專案的實質是“知識轉移”,而建造專案的實質是“資源消耗”。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it專案管理越來越具有普遍性。需要強調的是,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並不是it專案的目的,滿足應用物件的需求和戰略目標才是其出發點,因此需要切實做好專案的需求分析,一切從業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在整合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整合要求,並在此基礎上選擇相關的成熟技術、應用系統和產品,同時做好專案的技術經濟分析,才能保證資訊化專案發揮實效。國家863計劃cims主題專家組在大量資訊化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需求牽引、效益驅動、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是it資訊化專案管理的總體指導思想。

通過專案管理培訓線上課程的學習,我從最初對專案管理的知之甚少,到初步瞭解專案管理的基礎知識,感覺收穫了很多。企業的創新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進行,相信本次課程知識學習,對我以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要想真正學好專案管理,還需不斷實踐,學習技巧、總結經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揣摩、深入體會,真正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去,達到學以致用。

最近兩週通過聽胡百師老師的講課和公司同事關於專案管理經驗的交流會議,在專案管理上學到不少東西,感受最深的是專案管理就是要合理的利用資源,而人無疑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做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工作不論繁複,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專案。而要完成一個專案就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員整合到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發揮這些人的特色,分配適合的角色,從而更快更好的完成各自的分工,就是專案最需要考慮到問題了。但要真正發揮每個人都特色卻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做到的。因此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培養自己的思考力。思考力提高了觀察敏銳了,才能發掘出他人的特色,並善加利用。

發掘出每個人都特色並分配好各人在專案中所處的職位後,就需要採取有效的管理來監督把控每個環節,以確保專案能夠按照計劃執行。以往我們在工作中都接觸過各式各樣的表格,說起來各個環節似乎都有表格可以監控。可是由於這些表格都是分散開來,針對單獨某一個環節的,結果就使得整體管理上缺乏統一性,實施起來難免會出現混亂的感覺。經常出現一個人只著眼自己負責的某一環節,卻忽視了整個專案的情況。一旦某一環節上出現了調整,其他人員卻無法第一時間得到訊息,無法及時作出調整。結果就使得整個專案的工作節奏都被打亂了。

因此就像專案管理經驗交流時有人說到的:“表格需要做減法”,我們首先應該以專案為單位,將涉及到的所有環節和資源都整合到一起,這樣大家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這整個專案中所處的位置,瞭解在專案中於自己相關的前後環節的進展情況,這樣執行起計劃來就更有依據了。

通過這兩次專案管理的經驗交流,大家準備已一本書作為一個專案,進行專案管理,設計出適合我們用的專案管理表格。這是與各個部門都相關的工作。一旦做好了,將會大大減少進度管理上的時間成本。使得管理更簡單化也更人性化。

希望這項工作能夠儘快的展開,儘早製作出適用於我們公司的專案管理表來,相信所有人都會盡力配合的。

專案管理的心得篇7

一、專案概況

20xx年3月,我加入聚光科技sap專案組,從專案成立至專案順利上線持續運營,和40多名專案組的領導同事、共同度過了9個月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的工作時光。我在這大半年作為專案助理參與支援專案組工作的過程中,獲得了來自於專案經理、各模組關鍵使用者、各業務支援部門領導同事、及九慧顧問團隊等各方面大力支援,順利完成專案組的各項工作。

sap系統是為公司的企業管理提供解決方案的高資訊化整合系統。在這大半年的過程中,專案組經過業務調研、藍圖規劃、系統實現最終準備及上線支援,通過對公司各模組業務流程深入的梳理和規劃,完成了公司從前端銷售到供應鏈、後端財務等各項業務的系統切換。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如此技術密集型的專案,也是第一次和如此多技術及業務骨幹們共事,可以說作為一個以市場、品牌宣傳、活動策劃等作為工作內容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

sap資訊整合化系統從籌備到上線,及上線運維的約9個月的時間裡,大約分為了以下幾個階段:專案準備階段、需求調研及藍圖設計階段、系統實現階段、最終資料準備階段及上線後的支援階段。我從入職後即加入sap專案組,從3月8日召開系統上線啟動會以來,經歷並且參與了系統籌備到上線以及運維期的每一個階段,深入學習sd/mm/pp/fico模組的各項業務內容和系統操作規範。我一直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重新學習公司的各項業務,從前端sd模組的專案建立、建立合同、銷售訂單下達;至系統設計人員進行配置清單下達、非標bom維護;供應鏈計劃員進行mrp執行、計劃訂單轉採購訂單;至採購員的採購執行、付款、採購收貨、發票及付款;再進入生產階段,包括生產訂單下達、發料、執行、報工入庫、生產訂單關閉;接著就是物流及倉庫的工作了。倉庫的成品庫存調撥,交貨單建立、揀配、發貨過賬、然後是發貨。供應鏈流程結束後,資料通過sap系統歸集到財務人員手中,由他們進行收入確認、收款指派、成本結算等相關業務。整個業務流線,起源於銷售,歸集到財務,包含生產、採購、發貨等各項供應鏈業務,將各項資訊和資料整合到系統,很好的用資訊化系統連線起了全過程。

二、專案助理工作日常

我作為專案助理加入sap專案組以來,除了做好專案助理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學習業務邏輯和系統操作兩方面。這約9個月的專案組工作,讓我對生產型企業各項業務邏輯有了很好的認識,而sap系統作為公司資訊化迭代的載體,將各項流程及審批歸集為流程圖,將各項銷售資料及各項成本,歸集為表格,讓人一目瞭然。可以說,加入sap專案組的這大半年,是我瞭解業務邏輯、提高系統操作、完善人際交往和問題處理能力的最好學習機會,對於公司給我提供一個加入sap專案,學習業務知識的機會,我深表感謝。

專案助理除了參與專案組的各項業務工作,主要的日常運營分為兩塊:一是專案組成員、會議、檔案等行政類日常事物,並輔助專案組跟催未清事項及專案進度;二是團隊建設、團隊文化、團隊活動、專案宣傳等各項宣傳類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我和團隊成員培養了良好的關係,大家在統一了專案目標即系統順利上線後,工作熱情高漲,特別是在8月-9月的系統上線期間,在連續並且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很多人甚至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6個小時,有人甚至持續加班到凌晨睡在公司。在專案上線前夕,專案組所有成員團結一致,激情高漲。我在完成各項會議安排,人員通知等工作,更多的做好後勤服務,保證大家的夜宵水果和紅牛、東鵬特飲等加班能量的供給。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專案組成員沒人叫苦叫累,幾乎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中秋節、國慶節也堅守崗位,奮戰在系統上線第一線,保證業務流程和評審流程高效,保證資料收集的準確及時,保證各項業務操作順利高效。

另外,除了專案組日常工作事項,團隊建設和文化宣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專案說到底就是團結一群人以目標導向為基礎,共同做一件事,所以事情能不能順利高效的完成,很重要的一部分源於“人”的因素。包括專案組按階段召開專案啟動會、藍圖彙報會、上線動員大會和最後專案總結大會,所有的方式無一不是鼓勵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凝心聚力。專案組在藍圖階段結束後進行了一次團建活動,一起體驗了富春江皮划艇、定向尋寶等一些考驗團隊能力的活動專案。輕鬆愉快的活動流程讓大家放鬆身心、為後續實現階段的工作狀態養精蓄銳。因專案藍圖規劃結束後,緊接著就進入系統開發和除錯階段的繁忙工作中。在專案上線前夕,我們安排了團隊聚餐,為大家在接下來一個多月的上線衝刺階段加油鼓勁。

團隊建設各項工作,按照專案組計劃,依照所有成員的工作狀態和當下的階段情況及時調整,對提高專案組40多位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三、專案管理學習心得

我作為專案助理全程參與sap專案的這段時間以來,在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和系統操作的同時,也時時總結和反思有關於專案管理方面的關鍵問題和注意點,尤其以團隊為單位去推動一場“變革”的時候,產生的來自於內部以及外界的各項助力和阻力,同時對於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進行了自己的思考。以下,我通過一張思維導圖,將我所理解的專案管理學習心得進行說明,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以後的新專案或是助理相關工作型別做一番啟發。

我把專案管理的關鍵點分為以下四點,並就sap專案中實際出現的情況做出自己的思考:

a、]如何跟進未清事項/掌握關鍵階段節點

sap專案本次上線的一共有四個模組,分別是sd&ps模組/mm&qm模組/pp模組/fico模組。因為專案涉及公司從前端到後端的全業務流程體系,因此勢必面臨多業務流線,不同崗位不同工種相互配合的情況。因為體量大,業務複雜,專案在上線前夕面臨龐大的未清資料收集工作,雖然專案組已經預料到資料收集情況複雜,資料量大涉及人員多,提前兩個月開始了收集計劃,並且明確各項資料責任人和時間節點,下發了sap系統資料收集模版,但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8月初,未清資料收集計劃釋出,開始收集;9月初,依據當前進度,釋出詳細版資料收集計劃,明確每一版資料收集的業務範圍、時間、各業務單元收集人、責任領導、資料複核完成時間、資料收集完成狀態,並就資料收集實際情況和出現的問題,隔天召開資料收集例會,和專案組所有成員宣貫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及時跟進進度。因為sd模組需要提前上線,資料量大且配置清單等拆分到站點複雜且耗時,一度面臨資料收集逾期,專案上線的風險性高問題。為解決此類問題,專案組自上而下達成了重要性共識,並積極尋求各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各部門一級負責人的支援,專案執行小組組長虞總多次在未清資料收集逾期清單告知郵件中提及:基礎資料的完備直接影響到sap-erp整個系統的上線是否順利成功,所以請務必重視,及時按計劃時間完成相關工作,對於工作中確實有難度和工作量的請專案組及資訊科技部一起群策群力想辦法幫助相關人員保質保量完成。請各業務單元的領導給予相關人員工作上的大力支援,需要資源的也請給予優先考慮支援。決戰時刻需要大家每個崗位的成員同心協力,互相配合支援完成,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順利成功上線。

visual project(高層計劃和任務計劃)裡強調,高階管理者需要從巨集觀層次上掌控專案關鍵點的情況,更關注關鍵點的達成情況,以及對整個專案預期的影響。根據專案組在未清事項的跟進方式來看,在明確目的、事項明細、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節點的情況下,另有四個舉措,可以更好的掌握關鍵階段節點和跟進進度:

一是需要樹立專案計劃的嚴肅性和目的的明確性;

二是需要設計專案進展的評審和審批關卡,設計關鍵點的控制,比如我們每個階段結束後的相關模組責任人簽字確認環節;

三是需要實時掌握專案執行的偏差和趨勢;

四是需要尋求支撐,拉動外圍環境建設,例如績效、獎金以及專案組一直在實施的月度之星評選的工作,以促進未清事項的完成。

總之,在專案管理中跟進各項業務進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雖然在面對不同的專案內容時會有所變化,但完成該事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因此調動責任人的積極能動性和調動資源、積極尋求支援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

b、如何協調團隊工作、處理團隊內部矛盾

有獨特想法的人未必有執行力,有執行力的人未必有獨特想法,因此我們要組建團隊。各專案的團隊合作雖然目標是做事,但做事的主體都是人。因此專案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協調團隊內部工作。

專案組內部交流有兩種基本的方式:訊息(郵件、備忘錄、微信群)和會議。重要資訊、通知等大多通過郵件來確認,緊急但不重要的資訊通過微信傳送。會議是把團隊結合在一起的凝固劑,會議成功的關鍵是隻開迫切需要開的會議。在sap專案組會議十分頻繁。尤其在業務流程專項討論階段,專題會議非常多,再加上專案組例會、培訓會等會議,有時一週的會議約有8-10個之多。而部分夯長的會議佔用了大家太多的時間精力,導致晚上要加班工作,造成了一個不好的工作影響。後來專案組養成了一個習慣,保證會議議程和參會人員的精簡,頻繁開會沒有錯,但沒必要的長會堅決不開。

sap專案組的同事都是資深業務骨幹,大部分都有超過10年深耕本領域的工作經驗,對業務流程和關鍵階段非常清楚,在業務流程方面具有相對權威的發言權。因此專案組在進行內部溝通的另一個獨一無二的方法是通過四處走動來了解情況。sap專案組除了在濱安路園區的專案指揮部(原黨工會議室),另外安排了三個小會議室讓各模組成員集中獨立辦公。只要四處走走,與各模組聊一聊,就可以獲得更多資訊,許多不太容易暴露出來的小問題和小情緒,就在這茶水間、走廊裡、轉角口的交流中被無形解決了,因此千萬別低估這些隨機事實的價值。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溝通,協調團隊工作,一定要確保經常而且公開地進行溝通。團隊的氛圍和士氣、良好心態、高效的工作氛圍這些都很重要。

c、如何完成跨部門協作共同推進工作事項/ 如何使得上下游業務相關人員接受及傳達的資訊一致

sap專案組主要分為四個模組,sd/mm/pp/fico模組分別由業務關鍵使用者、組長和顧問團隊組成,各模組業務獨立又有相關聯。因此在藍圖規劃階段,各模組除了梳理例如財務、供應鏈、事業部等的業務流程外,更多的進行跨模組業務專題的流程串聯;包括後期系統實現階段進行的整合測試和系統聯調,也是要進行跨模組的流程串聯,對如何更好的溝通模組、銜接業務,都是考驗團隊協調重要的工作方式。

有效資訊有三個關鍵點:簡潔、完整、結構。只要把這三個方面都包含在傳遞的資訊中,就可以做到資訊被人理解。因此在進行跨模組溝通時,我們會把相關模組關鍵使用者即業務責任人、模組顧問、模組組長,如有需要會邀請具有決策權的業務負責人共同參與。在會議有限的1-2小時內,就本問題在已有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優化和修改方案,並就會議討論點、會議決策點和會後跟進事項(包含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節點)郵件進行會議紀要的整理和傳送確認,如此沒有異議則討論點已確認。如此,在跨模組部門協作推進事項中,各方面均遵循簡潔、完整、結構三個關鍵點,另因為公司流程複雜,業務相關負責人多,有一關鍵點是,要找對人。要找業務關鍵責任人及其業務直接領導進行確認。

溝通只是一個過程,而達成共識才是結果。

d、如何處理新系統/新專案在推進過程中來自於外界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sap專案按照專案管理流程(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有五個階段:專案啟動、專案計劃、專案實施及控制過程、專案收尾和專案後續維護。每個階段節點的控制和進入下一階段的方式,在專案組大概有以下幾種方法:開藍圖彙報會、藍圖簽字確認、專案上線動員大會,還有專案組內部的彙報會和培訓會等等,目的都是自上而下進行資訊及專案程序的共享,做到專案組所有成員接收到的資訊都是同步且最新的。

專案在推進過程中,經常就業務專項問題或流程系統優化方案召開專題會議,首先要在心理方面理解業務部門的困難,讓他們覺得專案組的確在為他們所想;在實操方面要讓業務部門切切實實的看到優化過後的高效方案和最終效果,並報以期待共同完成該項優化任務。另外,除了主動站在業務部門實操的角度去思考優化方案外,更要用市場化的思維來思考,令對方覺得當下討論的這個方案,對雙方對公司都是一場公平的“買賣”,用雙贏的思維推進新系統/新專案的變革過程。

儘管變革是一場陣痛,但晚面對不如早面對,在調動內外部成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要抱以更大的耐心去聽取意見和建議,以達成雙贏的結果。

四、專案管理個人收穫

在參與sap專案這9個月以來,收穫良多。除了用邏輯性和縝密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以外,更多的是良好的工作和溝通習慣的養成。非常感謝專案經理陸總和九慧專案經理閆總,兩位求真求實、事必躬親的工作精神為專案組為我做了一個很好的工作表率作用,而專案組所有成員的實際工作方式教會我一件事,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一個問題或者一個難題時,不產生知難畏難的情緒,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解決、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和誰能解決。用以目標為導向的工作方式,而不是過程導向。

個人收穫總結歸納為以下四點:

a、想清問題背後的邏輯,而不僅僅停留在表象;

在專案組工作的日子裡,時常會聽到開發組或者各模組顧問老師詢問需求提出者這麼一句話:這麼做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說實話,這樣的問法,對一直學商科,一直接觸市場類媒體類相關工作的我來說,說一次很大的衝擊。因為當面對一件事情,我很少會倒回去想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大部分人思考、行動和交流都是從黃金圈法則中的最外層what層開始思考,即這是個什麼樣的問題。而黃金圈法則的思考方式是從內線到外線的,即用why-how-what的方式近似思考。

思考why,從為什麼開始。當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發掘解決這個問題做這件事的深層原因,比如為什麼要開發批量匯入bom的報表,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思考how,問了為什麼後,明白解決問題的本質原因,才思考中間的圈層who,也就是怎麼做。這裡主要是梳理如何實現why,用什麼樣的方法落實解決問題的理念以及需要通過這個問題傳輸怎麼樣的價值觀,堅定了一件必須做的事情,接下來就是為了做好這件事而去思考解決方法。

思考what,如果前面的兩個圈層思考的很清晰了,那麼what圈層也是水到渠成。知道了怎麼去做,那麼就按照既定的計劃去做。

想清問題背後的邏輯,而不僅僅停留在表象。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思維方式,競爭壁壘是認知。

b、千人千面的溝通能力;

擁有強溝通能力的人,就是擁有一個龐大的溝通行為資料庫。面對一種情境,特別是在棘手的境況下,他們可以有多種迴應方式,並會有意識地從中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對他人最有效的方式。當一種方式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時,他們會迅速做出調整。

擁有多樣的行為反應只是基礎,擁有強溝通能力關鍵的是擁有挑選恰當行為的能力,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採取什麼樣的行為最合適最有效。有三個方面的判斷方式:

一看溝通情境。時間和地點等外界的影響,常常會改變溝通的結果。

二看溝通目的。主題討論、會議、日常交流等,不同目的的溝通存在著不同的方式。

三看溝通人雙方的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你面對的每個人,都帶著他的過去來和你相遇,個人經驗、原生家庭、教育程度、經濟實力、身份地位等所有的因素都會影響溝通過程。

c、 目標導向,而不是過程導向;

在想清問題背後的邏輯,而不僅僅停留在表象中提到,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維方式。具有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這會讓你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保持堅定,有自己的判斷,也有助於解決問題。

在sap系統上線執行階段,時常能接受到來自各部門的sap系統終端使用者的“投訴”,找專案組關鍵使用者訴說自己在利用系統操作後,要完全改變原有的操作的邏輯和習慣,導致工作時間劇增,任務完成情況遠不及以前。面對這樣的問題,首先需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對方內心的焦慮和煩躁,幫助他一起拆分流程進行分析,到底是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哪一方面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在統計各個流程階段耗時和效率後,再進行整體評估,提出優化方案。

面對一個問題,我始終相信的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而大部分重複性、擁有可替換性的工作行為,都是可以尋找軟體的簡便操作方式或者利用計算機來代替解決的。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面對問題,最忌諱逃避,我們更應該以目標為導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更多更有效的辦法。

d、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用雙贏思維去完成跨模組跨部門的工作

在專案工作的過程中,共享和雙贏的思維始終充斥在專案推進的過程中,其中良好的工作習慣讓我受益良多。

一是所有重要的確認點及未確認點,都要落實到書面。在專案組,我們採用專案臨時資料夾和正式資料夾的協作模式,臨時資料夾以模組為單位,所有人都可以檢視、上傳和修改,用於在相互交流中、正在進行中及未確認事項/會議/問題的記錄;正式資料夾只有專案顧問和專案組有上傳和修改的許可權,正式確認的問題清單、會議紀要、演示ppt等重要檔案均在此處顯示。在正式資料夾的檔案呈現形式中,我們採用版本更替的做法,老版本不刪除,更改後的新版本用v2.0/v3.0的方式標出,並明確修改時間,確認以最新版本為準。共享資料夾的協同模式,為整個專案中按專案進度的變化,在各階段各模組中,出現過的各式紛繁複雜的問題和過程進行了歸類和整理,所有重要事項均用電子文字的形式永久保留下來,為專案結束後的總結和工作移交,打下基礎。另外,在進行專題會議的過程中,也是要進行會議紀要的總結,明確會議達成共識的事項,未清事項及未清事項負責人及完成時間節點。以便於進行會議資訊的共享和確認。

二是在專案協作和執行的過程中,要建立雙贏關係。雙贏關係實際上就是雙方在溝通中建立一個情感賬戶,雙方的關係能否存續長久,取決於情感賬戶的資金是否充足,而坦誠相待、相互信任、勇於擔責就是情感賬戶的資金。專案組成員來自於公司各個崗位和部門,按各自的崗位內容分成了mm/pp/sd/fico四個模組。在平日日常工作過程中相互間平等相處,相互合作,為專案順利上線而共同努力。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系統的優化升級涉及公司業務的方方面面,其中牽扯到的上線部門也有好幾十個,因此專案組成員作為來自於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同時也是專案關鍵使用者需要將各自業務系統的優化結果傳達到各自部門的終端使用者手中,並且作為專案意義的傳達者,讓更多同事接受系統各項操作方法和流程的變更,尤其是跨部門的業務,更是需要業務相關方的理解和認可。系統順利上線不是關鍵,關鍵是業務的流轉能否通過系統的優化更新,進行更好的管理和推進。

五、問題歸納

在通過sap專案,不斷深入剖析和梳理公司現有的業務邏輯時,由於公司業務複雜程度高,非標準化產品種類多,且業務分佈廣、事業部各業務單元又相對獨立,所以在推進sap系統切換上線的整個籌備期、上線期、上線後的日常運維期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召開了無數次不同內容和主題的專題會議。尤其在藍圖流程規劃階段,在會議高峰期每週專案組會組織召開超過8次各項討論會,還不包括各模組內部的碰頭會、專題會等等。

召開會議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無休止的爭論以及發散性無主題討論,是會議的大忌。在專案進行的過程中,隨著系統的更新優化,就業務前端後端的流轉進行了管控,也確實反應了公司長期以來存在的一些問題,厄待解決。

以下只是我通過專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就個人看法表達觀點,以供參考。

a、 如何把控供需,減少庫存,降低成本

sap系統中的mm模組是採購和庫存管理,主要由採購部和倉儲部關鍵使用者及mm模組諮詢顧問組成。採購管理是企業生產活動的起點。庫存管理是控制企業物流和資金流佔用的重要內容,而且是連線採購管理、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的橋樑。良好的採購和庫存管理能縮短生產週期,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增強對市場的應變能力。mm模組的內容是供需的起點,也是在業務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模組之一。

專案組在上線前收集未清資料時,盤點庫存將各庫位的物料資料匯入期初庫存。sap系統統一制訂了規則,分別就物料的特性和狀態,進行了批次號、序列號、專案號的使用,同時統一將十一位舊物料編碼升級為十位新物料編碼,在替換條碼標籤的同時,更新條碼掃描系統和掃描方式,提高了物料出入庫、各種領料投入生產的效率,節省企業的人力成本,更有利於庫存的把控。

sap系統打破了資訊壁壘,當需要檢視庫存半成品、在製品、產成品的數量時候,在時時保證貨品數量的帳卡物相符,也不需要在庫房跑來跑去,減少了因為庫存不準而導致的無法發貨,或因為庫存不足,銷售人員無法得知庫房還有貨,進而導致無法銷售。當然在實際操作中,特別是在後期系統上線運維的過程中,因為人為操作或者系統在某些細節方面不夠優化的原因,確實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後期的系統運維過程中,專案組也進行了及時響應和處理。專案組還根據業務需要,定製開發了各類查詢報表和自建表,同時也可以在sap系統中直接就excel的形式進行匯出篩選和排序,更進一步把控採購和庫存管理。

b、如何規範操作,精簡流程,提高效率

貫穿在整個sap專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終端使用者的培訓和宣貫。在藍圖規劃階段結束後,專案組就安排模組顧問進行各模組關鍵使用者的系統操作培訓。所有的業務流程按照計劃每天進行集中演示和現場系統操作,在關鍵使用者熟識了系統操作後,安排單元測試,並且開始準備書寫各模組的系統操作手冊。隨著操作的逐漸熟練,終端使用者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專案組在完善系統操作手冊後,對各業務的終端使用者進行培訓2-3輪,並進行了考試(理論+上機實操考試),並對沒有合格的終端使用者安排補考。在接下來的三輪整合測試階段,除去專案組關鍵使用者的參與,至後兩輪整合測試階段,終端使用者直接上機模擬操作業務真實場景。

整個系統培訓的過程按照時間節點按序進行。專案上線前夕,還組織了部分終端使用者進行了專題鞏固培訓,比如系統設計、售後備件、運維等部門。各模組關鍵使用者和it內部顧問,作為公司的sap系統培訓師,一直致力於業務的規範化操作,利用系統的功能性進行實際業務操作的把控,同時給各業務部門領導也開放許可權直接在系統後臺進行狀態檢視,用透明化的方式進行了流程的管控。當所有業務流程轉到財務段,進行月結和報表檢視時,擁有更高的真實有效性,確保了財務資料報表的準確和有效。

業務在實際操作方面隨著實際情況的多發性,也隨時會發生改變。如有任務操作人員因為系統操作不熟練或者不仔細,或是因為系統偶發性的情況導致業務操作出現問題,以引起客戶的投訴或者產品的質量性問題,這是必須要杜絕發生的情況,也是系統上線切換最不可以出現的情況。因此操作員在實際操作業務時,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賬卡物系統一致的情況,儘量避免出現任何人為系統操作的問題。

利用系統精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到公司的關鍵生產力上面。

c、如何通過系統更好的進行人員管理

sap公司以賣賬號為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而賬號的價格大概在兩萬元。因此一個上sap系統的大型公司並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個賬號,勢必要多人共用賬號。專案組在分配賬號許可權的時候,從兩個維度對不同業務部門的終端使用者進行了分類,分別是功能許可權控制和組織許可權控制。功能許可權指的是該賬號在sap系統內的操作是檢視、修改或是建立,組織許可權指的是該賬號在該業務範圍下需要操作的是哪些業務。從這兩個維度把實際需要操作sap系統的業務終端使用者分了組,對應到的控制權限的60多個賬號中去。因為存在多人共用一個賬號的前提,所以在業務實際操作過程中,會要求業務員在其他地方填寫工號和姓名,在部分t-code下進行人員的下拉選單選擇。而各模組終端使用者,同時也是資深業務骨幹會及時對終端使用者的實際操作進行管理和把控。另外,如需要增加許可權或者因為業務方式的更改進行許可權配置,可以通過oa流程發起許可權申請,後臺也可以實時檢視各業務發生和進行情況。

sap系統打破實體制造行業乃至多行業的資訊化管理壁壘,通過規範業務流程和操作規範,讓資料的流通更透明,使人員工作更高效。但資訊化技術的實現,只能解決部分明面上的問題,就實際業務而言,有太多的外在因素以及人為干預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的降低員工離職率,因人設崗,因崗定責,有太多需要持續思考和優化的方面。上sap系統只是手段,而不是結果。

d、如何在系統順利執行的基礎上,持續成長,創造積極變化

從表面上看,市場中有競爭力的企業都是擁有好的產品及服務的企業。而那些好的產品與服務都是由企業的技術、生產、銷售人員精心開發、生產並銷售出去的,而這樣一個連續的過程,又是建立在企業各個管理環節的有序運作基礎之上的,最終都歸結到企業員工團隊的精雕細刻。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有可能會使企業的運營鏈條斷裂,從而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

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企業可持續化成長的前提是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隨著全球化的程序,技術革新日新月異,在這種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下,企業若想持續成長髮展,只有自我革新,除了不斷改革自己之外,別無他法。除了公司的主流產品以外,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在新產品研發,在適應市場發展走向,預測未來十年的市場走向後,勇於嘗試,大膽革新,永遠都能夠擁有一顆敏銳的判斷力,創造出適應未來市場需要的新產品。

我們平時推進工作時,一般是採取所謂自下而上、層層疊加的方式。例如,在開發新產品時,會盡可能收集已有的資料和文獻,彙總手頭的技術要素,從中探求可能性;在推行一項新系統、新流程時,我們會盡可能多的做業務實際調研,研究舊模式的不足之處。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習慣於這種自下而上、層層疊加的方式。但是,採取這種工作方式,就很難產生超越常識的東西,孕育不出飛躍性的嶄新的構想。

從專案籌備至上線的八個多月的時間裡,我見證了專案組是如何齊心協力完善和修改了原有的流程和審批節點,在不斷召開各項專題討論會,邀請各流程相關責任人到專案組現場參與討論。就儘量滿足實際業務需要的同時,更要進行未雨綢繆的判斷,修改完善的系統流程,是否能夠滿足未來五年、十年公司業務的不斷髮展壯大,是否能夠將人員效率發揮到最高,把更多的時間精力從繁瑣的日常流程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重要的業務方面。這種不同於平日推進工作的“自下而上,層層疊加”的方法,需要決策人有更高的預測和判斷能力,同時考驗了一個新專案能持久執行,能否為實際業務需求發揮出最大效益。

自上而下,這種思維方式非常少見,這是現狀。這裡的自上而下不是指老闆,或者一級部門負責人從上而下發出指示,而是從專案伊始,首先有概念,建立concept,由此開展工作,這樣一種所謂自上而下的方式。稻盛和夫曾在經營哲學中提到過,這種思維方式在企業中非常少見,但如今也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明白了這種思維方法所能夠帶來的深遠影響了。

在系統順利執行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在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大膽革新,在預測市場未來發展變化的同時,不斷改革自己,精益求精。在管理模式上,應該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運用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更全面思考和看待問題。

六、個人感悟

在專案組工作的這200多天的時間裡,也確實有很多的個人感悟和體會,歸納了四條以供參考。

首先是,做成一個專案很難,團隊協作是關鍵;

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在任何時候、任何方面都是一個專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專案初期,因為各自的工作風格的差異,產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後期隨著專案進入正軌,適應了工作節奏以後,團隊合作也越來越順利。一個偉大的團隊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其平凡的成員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是決定一個專案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二是需要具備統籌協調能力,業務能力,剛柔併兼的溝通和說服能力;

在團隊中從事任何一項工作或者擔任任何一項職責時,都要用到上述相關能力。首先是統籌協調能力,運用“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用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角度對了,處事方法就對了;業務能力毋容置疑,沒有業務基礎,面對問題的出現,何談優化解決方案;溝通和說服能力是團隊合作的基礎,團隊合作雖然目標是做事,但做事的主體都是人,而剛柔並舉的方式會更加事半功倍。

三是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改革產生更積極的價值;

這裡的改革指的是改變原有的模式和規則。任何打破原有計劃的變化都會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如何使得改變產生更積極的價值,是每一次在推進專案時,都必須要提前認真思考的問題。包括產生價值的意義、產生價值的方法,以及如何實現積極的價值。

四是要用創新性思維去工作和學習,通過專案管理實現自我成長。

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現在,學習力代表未來。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都排在第一位,把事情做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超出預期。我們的人生使命是創造積極的變化,在每一次參與過程中,運用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或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pdca迴圈法、黃金圈法則、金字塔原理等,不斷的通過“發現—解決—總結”的方式,在工作中進行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以上各項內容是我在參與學習sap專案以來的個人經歷和收穫做一個總結,僅作為個人學習心得,寫的不足之處還望多多包涵,以供後期助理等相關工作人員參考。另外,感謝公司給予我的參與sap專案的學習機會,感謝專案經理陸總、九慧專案經理閆總,感謝專案組各位同事和顧問老師。我希望能夠將學習心得總結提煉,更好的投入今後的工作和安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