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寫心得體會是情感的整理與沉澱,也是一次心靈的淨化過程,心得體會可以提高我們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1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尤其舉足輕重。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太注重使用趣味性的語言,說話語速比較快,不符合國小一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起來比較吃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學生反應比較慢。

一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中要使用一些獎勵機制,利用鼓勵能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們課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積極,更充實,更持久地激發和保持國小生的這種興趣。這個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獎勵貼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忽略的學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嗇對學生的表揚,沒有能很好保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習近平強軍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的新飛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

作為基層武裝工作的一員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把握根本遵循,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在深化學習、舉旗鑄魂、知行合一、轉化運用上下功夫,大力推動習近平強軍思想落地生根,真正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2)要充分發揮閩西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閩西是革命老區,要進一步彰顯思想政治工作的閩西特色,始終把練兵備戰作為核心使命,推動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不斷深化改革攻堅和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建設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3)要弘揚優良傳統,全面落實黨管武裝責任,全面深化民兵工作調整改革等各項工作。聚力服務保障練兵備戰,積極解決民兵預備役後備力量建設實際問題,以更加紮實有力的舉措做好新時代黨管武裝和雙擁工作,落實基幹民兵應急分隊訓練和年度徵兵工作。以實際行動落實我鎮民兵預備役建設各項工作,團結引領廣大青年民兵聽黨話、跟黨走,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程序中作出貢獻。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3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杜卓濱 李佳雨 伍雪梅 肖洋 樑家旗 攝影報道

這個夏天,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的大山裡,一條中華鱘即將迎來“而立之年”。它在還是1釐米大小的“水花”時,就與其它49尾“夥伴”一起,被周亮的父親周世武從湖北荊州帶回宜賓。那是個秋天,老爺子用棉大衣將小魚袋裹著,揣在懷裡坐了10多天船才回到家。

如今,在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宜賓所)的養殖基地,最早的這批中華鱘只剩下3尾。

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

它已經長成兩米以上的“大魚”,體重接近200斤。它脾氣不大好,加速遊時會帶起厚重漣漪,以及遠古巨型魚類不怒自威的氣勢,於是,作為宜賓所現在的負責人,周亮專門為它設定了一個池塘。而對於隔壁和它同年出生抵達此處的長江鱘,周亮只能捂著嘴笑,“認不出第一批了,說不定已經在哪次放歸中回長江老家了。”

8月18日,據中共四川省委“中國這十年·四川”主題新聞釋出會公佈的資訊,在“千河之省”的四川,全省水環境質量近年來已大幅改善,創10年來最好水平,長江、黃河干流水質穩定達到ii類,“清澈見底、魚翔淺底”是常態。

已成常態增殖放流活動

基地裡的“大魚”們並不知道這些變化。

它們生長在宜賓所的池塘裡,不知曉祖輩旁親溯游長江的壯闊,也還沒體會過長江之大,波濤之寬。而對於這個全國最早的民營長江珍稀魚類研究機構而言,逐年遞增的養殖壓力、對新政策的期盼和長江大保護的希望,緊緊編織在一起。

另一方面,這些年來學界一直在努力推進長江鱘的人工繁育利用。似乎,一邊是已經20年沒有發現野外產卵的長江鱘,一邊是相應人工繁育技術的成熟,二者之間那道門正等待著湍急的江水將其衝破。

毫無疑問,大江大河有大魚,來自遠古時代的鱘魚,也正遊進屬於它們的新故事裡。

長江鱘,仍有希望

8月10日,四川宜賓江安縣,2000多尾長江鱘被放歸長江,這些出生在4月的魚苗,已長到成年人的手掌大小。放歸時,周亮換上比較正式的外套,他對著活蹦亂跳的長江鱘們唸叨著,“去長江裡頭過幸福生活吧。”

8月10日,2000尾長江鱘放歸現場

作為宜賓所的所長,這個夏天,他覺得忙得很有“盼頭”。

6月6日,已成慣例的全國“放魚日”四川省增殖放流活動在宜賓舉行。作為長期合作方,今年宜賓所提供了600多尾長江鱘,包括培育多年重達10多斤、長達1米多的“大魚”和6釐米左右長的魚苗。6月下旬,周亮又帶著魚苗去往重慶參與放流。今年,重慶市五中法院審理了全國首例非法捕撈、食用長江鱘重大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自願交納了生態修復金。從重慶回來後,周亮馬不停蹄趕往宜賓下游江安縣,和當地簽署增殖放流合作協議,然後匆匆趕回在宜賓長寧的養殖基地,守著這一批長江鱘幼苗——今年天氣格外熱,他總是怕魚苗缺氧和生病。

河流沒有停歇,今年50歲的周亮,一直圍著魚打轉。

周亮日常工作

大學剛畢業時就被父親周世武“拽”到魚塘邊。那是30年前,父子倆的心願還是能在宜賓所實現中華鱘和長江鱘的人工繁殖。父親離世後,周亮接過宜賓所,作為農業農村部授牌的長江鱘人工繁育機構,他如今最大的心願是能重建長江鱘的野外種群。

周亮的父親周世武

因此,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佈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時,儘管他早有心理準備,但仍有點懵,像是高速運轉的機器驟停。那天,他憑著直覺放下手上的事,開車去了趟南溪。

2003年,人類最後一次在那裡目擊並接觸白鱘。身處救助隊伍,這不是周亮第一次見到這種傳說中的動物,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父子就曾救護過另一隻白鱘。那是足足3米長的“江中霸主”,長長的吻部,和《山海經》中“似鱣而長鼻,體無鱗甲”的說法一模一樣。

“特別漂亮。”周亮記得,和更早那隻因傷勢過重,醫治無效死亡的白鱘不同,這隻白鱘傷得不是特別重,肚子裡有厚厚的魚卵。

“但可能它就是長江裡的最後一隻白鱘了。”周亮覺得,在宜賓,這個悲傷的訊息所產生的震動和影響面都要更廣更深。對於這座“萬里長江第一城”而言,江水和城市早已融為一體,每個人都能說出點和魚相關的故事。

盛夏時節,周亮檢查長江鱘的生長情況

江安縣長江巡護隊隊長周濤,是最早自發組織護魚行動的市民,他將車停在最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把新聞全文翻出來看了又看。華西都市報退休記者田富友,翻出19年前由他採寫的關於白鱘救助的剪報。某種意義上,他並不認可這個論斷,他堅信長達數千公里的長江,有很多流域是目前探測技術無法觸及的,“至少長江鱘,還有希望。”

——不少人都持這樣的態度。

在鱘魚家族裡,這種個頭相對小巧的鱘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僅在長江中上游流域有發現。儘管已經20年沒有監測到自然繁殖,但國內專家們做過仿生態模擬試驗,條件合適下,長江鱘可以自然繁殖。

“雖然長江鱘的自然繁殖已停止多年,但其上游的索餌場、越冬場等棲息地功能性依然良好。”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認為,雖未發現放歸的親鱘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但隨著大規模增殖放流的持續推進、相關長江大保護生態修復和保護措施的不斷落實,“長江鱘這一古老且瀕危物種的自然種群重建可以實現。”

2007年以來,宜賓已經累計放流各種魚類1332萬尾

遠古的魚,笨笨的魚

在南溪的江邊,周亮給杜浩打了個電話,兩人在2006年因為對長江鱘魚類保護的共同志趣而相識,隨即開啟了長江鱘人工繁育的科研合作,長江所主要完成物種保護技術研究,宜賓所配合其相關實驗並主要負責繁育工程技術。

他們對於恢復長江鱘的野外種群一直持樂觀態度。

“以前的成活率是多少,現在是多少?”電話那頭,杜浩有點激動,這位雖然年僅40歲,但已經圍著長江轉了20年的青年專家,見證了長江大保護下每一點轉變。“老爺子在時,能活一尾就高興得不得了,現在呢,你們今年孵出來的8萬多尾魚苗,死亡不到100尾吧。”

電話這頭,突然聽見父親的名字,周亮愣了下。在關於長江大保護的千萬線條中,他覺得自己拽著的那根,名為傳承。

“宜賓有一對周姓父子對長江鱘的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在四川省十大綠色先鋒的評選中,專家們曾如此評價。

從幾個主要時間點看,宜賓所在1998年首次成功實現長江鱘的人工繁殖,到2000年時,野生長江鱘已很稀少。2007年,宜賓所首次實現了長江鱘全人工繁殖成功。2010年,長江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升級為“極危級”。2015年,當時已知人工保種的長江鱘野生親本僅21尾,其中有18尾就來自宜賓所。2018年,宜賓所和長江所聯合攻關首次突破了長江鱘子三代幼苗的繁育。

長江鱘幼苗

“現在長江裡能找到的長江鱘,大部分都來自宜賓所的種苗。”作為宜賓所的長期合作方,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波的觀點是當下學界的共識,恢復以長江鱘和中華鱘為代表的旗艦種的野外種群,是長江生態修復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他們這一代研究人員的心願。

“遠古的魚,是有點笨笨的魚。”和魚兒打交道30年,周亮覺得鱘魚笨得很是可愛。例如,出生時吃了什麼,就認定不會變,“腦殼曉不得轉彎”。所以,當第一批鱘魚只吃水蚯蚓或蚯蚓時,大家只有每天往深山裡爬,去鬆軟的泥土中挖蚯蚓,一挖就是一整天。每年,中華鱘和長江鱘產卵了,他都徹夜守著,山林間星空下,聽著水聲,他總覺得,自己與那些魚兒們有了情感認知後,就想要去為它們做點什麼。

“早點回長江,回老家享福。”長久的獨處,周亮時常會對著魚兒唸叨。

從杜浩蒐集的資料看,2007至2017年10年的時間裡,長江鱘的放流規模不足5萬尾,隨著長江大保護的進行,從2018年至今,以農業農村部為指導的長江上游沿江各市開展了前所未有的長江鱘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這4年,放流的長江鱘親鱘中,不完全統計,性腺發育成熟的約600尾,幼魚近34萬尾。”

周亮很慶幸,在長江鱘走到極危之前,父親周世武憑直覺留下了魚種。那是一位做事有點“軸”的老人家,最早因為愛好開始做觀賞魚生意,期間覺得應該為後代留下長江鱘和中華鱘,再一頭扎進想要實現兩種鱘魚的人工繁殖。2016年,老爺子去世了,周亮一直留著父親寫給他的所有信件,在有力明亮的字跡中,老爺子告訴兒子,“與大自然、與科學為友,去做一個甜蜜、美好的夢吧。”

“如果老爺子走前還有牽掛的話,肯定就是鱘魚的野外種群恢復了。”2015年前後,在宜賓曾發現了一尾30斤左右的長江鱘,周亮趕去現場,他總覺得那就是他們放出去長大的。

整體資料上看,2018年以前,長江鱘在7年內的回捕、誤捕總量為591尾。而到了2021年,調查團隊在金沙江柏溪、長江江安、合江以及瀘州江段開展了長江鱘的調查和監測,僅是單日單網捕獲的長江鱘就約為15尾,遠高於全面禁捕之前的數字。

以宜賓為例,2007年以來累計放流各種魚類1332萬尾,有力促進了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推動長江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在杜浩看來,近年來的監測也佐證著,長江禁漁後的增殖放流對於其原本棲息水域內的種群恢復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放歸的幼魚體長和體重均有明顯增加,生長態勢良好。

這意味著,“笨笨”的魚,正在長江裡茁壯長大。

周亮

長江新故事

但回到長江,只是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的第一步。

如今,宜賓所共有2個養殖基地,分佈在長寧各處,第3個養殖基地將在今年內使用。在學界看來,養殖基地的“長江鱘”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江”鱘,還差一步,就是實現長江中的野外繁殖重建。

這裡麵包括了兩個方面條件,一定規模的適齡雌雄魚、合適的產卵地。

“這其實是很不容易達到的條件。”杜浩所在的團隊曾在室內實驗過,條件合適下,長江鱘在人工模擬的產卵環境中可以自發交配產卵繁殖。但長江流域是經濟活動最密集的區域,一些人類活動都會影響到魚類的發育、代謝、產卵等。因此,為了實現長江鱘的野外種群重建,長江的生態修復中還應包含對長江鱘自然產卵場環境的修復。

同時,長江里長江鱘的基數還是太少,適齡成熟的雌雄魚更是很難相遇。

2018年宜賓所開始參與到農業農村部的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中,連續兩年,增殖放流18萬尾長江鱘幼苗,“我們通過後續反饋情況,大概估計過一個不算精確的成活率,是1%到1.6%左右。這種基數下,長大的雌雄魚就更少了,還要能遇到,這就好比一對青年男女,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四川,見都見不到,怎麼搞物件。”

對此,專家們做過一個估算,建議長江鱘幼苗每年的放流量在30-50萬尾,連續實施5-10年後,就具備了野外繁殖的數量基礎。

另一方面,全國主要的長江鱘養殖基地內,每年產卵量已經能保證在百萬以上,巨大的養殖壓力,有限的專項經費支撐,如何探索以利用促保護的策略,讓長江鱘進入人工繁殖重點名錄成為業內一直在推動的事。

2021年4月,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上,專家們就召開過專題論證會,討論將人工繁育中華鱘、長江鱘子二代及以後世代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會上,杜浩拿出了在保障野外資源修復力度前提下,開展繁育利用的途徑以及“以利用促保護”的方案建議。建議提到,通過規範合理利用,可以緩解人工保種面臨的經費、場地等壓力,以利用促進保護,解決人工保種、增殖放流和科學研究的經費難題,進而促進中華鱘、長江鱘保護事業發展。

於周亮而言,他一直在為長江鱘的人工養殖做準備。在宜賓所的養殖基地內,有一個特殊的池塘,裡面是這30年來積累的、從每批數十萬尾繁育的魚苗中選出的變異長江鱘,它們有的色似白瓷、有的燦若金菊。

周亮嚮往的是父親周世武給他講述過,幼年在街頭看見漁民用推車推著巨型“臘子魚”的盛況,“後來,老爺子知道了那叫鱘魚,家鄉就在宜賓,於是,他想要留下這種魚。”

而對於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比懷揣希望更重要的,是成為習慣的保護行為。

就在這個夏天,宜賓江安,就有市民偶遇長江鱘,他們平平淡淡地給當地漁政部門打電話,然後一起放歸。

這樣的放歸,在當地已經不是稀奇事。

“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蔘與保護了。”周亮覺得自己懷揣著的是有理有據的希望。他相信在長江禁漁的十年內,傳說中鱘魚躍出江面的景象會重現,那是屬於這個時代的長江新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4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我們開縣優秀教師群體就是這個師德的具體體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們!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無類”,“同在一片藍天下,孩子們應該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我們班就有一位這樣的同學.在他的學習生活中我對他是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堅冰”,讓他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雖然我無法象太陽一樣,將自己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我卻可以象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老師們對學生如此關愛,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可?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徵。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愛前者。青少年學生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會使學生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老師合作,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讓我們時常想想教育家們的諄諄告誡:“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我從教育中體會到:尊重學生的實質就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這就是我這樣一位普通教師的高風亮節!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寫故事的心得體會篇5

本學期我校德育工作在“發展教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發揚“自立自強、團結合作”的實中人精神,堅持“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三自”育人模式,全面實踐“發展教育”的嘗試發展、自主發展和超越發展“三個階段”的發展論,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的持續發展和學校的品牌發展為目標,結合學校整體工作要求和學生實際,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落實,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精良德育師資隊伍

在學校管理的諸要素中,我們認為教師是管理的第一要素,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所以,我們奉行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堅持“尊重、培養、使用”的教師管理方針,幫忙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搭建成長階梯,促進教師成長。本學期針對德育工作又從新修訂了《中山市實驗高中高階德育教師評價方案》、《中山市實驗高中班主任評價方案》,還新制訂了《中山市實驗高中實習班主任制度》。經過對教師主角形象塑造、“三師制度”、校本培訓、職務培訓、優質化工程等方略全面提升德育師資隊伍的素質。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德育師資水平

首先、號召全體教師恪守“飲水思源、寧靜致遠”的校訓,高揚“自立自強、團結合作”的學校精神,共同營造“愛國、修身、敬業、多能”的良好校風、“愛生、垂範、善教、創新”的優良教風和“尊師、律己、會學、進取”的良好學風,經過多種途徑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和禮貌創立活動,提高教師職業水平和敬業精神。學校成立師德建設領導小組,構成了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師德教育網路,制定了《中山市實驗高階中學德育導師制實施方案》、《中山市實驗高階中學高階德育教師評價方案》、《中山市實驗高階中學教師崗位任用指導意見》等制度,在全程督促激勵下,有序推進了學校德育隊伍的建設,增強了師德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其次,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政治覺悟和道德素養。利用教師例會,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定期開展政治理論和德育知識的專題學習和研討。開展校本培訓,增強廣大教職工的政治職責感和歷史使命感,提高教師的自我主角認識,奠定隊伍建設的思想基礎。

再次,對照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表彰“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經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廣泛宣傳師德先進典型和優秀教師群體的感人事蹟(如在學校網設立“高階德育教師介紹”專欄等),完善建立德育導師制和高階德育教師制度,用制度和機制引領教師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無私奉獻,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建設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學校工作氛圍。同時加強黨組織建設,進取壯大黨員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廣大黨員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個個充當德育工作的骨幹,兢兢業業、克盡職守、創優爭先、為學校的發展做出進取貢獻。

2、繼續實施“三師工程”,搭建德育師資成長階梯

我校按照教師成長的規律,本學期繼續實施“三師工程”,探索和建立了“三師(經師、能師、人師)制度。

經師,強調提高教師的職業境界,要求教師嚴肅、嚴謹、嚴格地對待教育教學工作,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成為合格的教師。

能師,強調提高教師的專業境界,要求教師成為智慧型的教育專家、研究型的教師,同時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構成獨特的教學藝術和風格。人師,強調提高教師的事業境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獨特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完美統一,以自我的德、才、情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終生受益的影響和感化。

“三師工程”是一個師資培養和發展的系統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校制定了《中山市實驗高中教壇新秀評價方案》、《中山市實驗高中高階德育教師評價方案》和《中山市實驗高中名師評價方案》,並經過程式產生了一批教壇新秀和高階德育教師,建立了高階德育教師工作室。“三師”既是一種榮譽,又是一種待遇(享有每月的特殊津貼),還是一種崗位(有培養新教師和進行課題研究的職責)。這種做法,貫穿於整個教師生涯全過程,為教師營造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與動力,構成了“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喜人局面。

3、建立高階德育教師聯盟。制訂了《中山市實驗高中教師聯盟章程》,聯盟實行“契約管理”,聯盟與學校簽訂契約,有章程,有組織,有活動,有目標,聯盟活動經費實行“以獎代撥”。

二、實踐“三自”育人模式,繼續實施“主題教育”

本學期以來,學校德育線充分利用“三自”育人模式,以“生活德育、活動德育、文化德育”為德育方法與途徑,促進學生道德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實現學校“高遠志向、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三高”德育目標。

首先是根據國家《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繼續完善了《中山實驗高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施細則》,明確提出了德育的目標要求和方法途徑,並確定了十二個德育主題,做到月月有教育主題,包括:養成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審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激勵教育、環境教育、職責教育、成人教育、公民教育、夢想信念教育等。各年級又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了不一樣的教育重點。高一年級著重養成教育,激發飲水思源的校訓情懷,培養學生的行為規範和禮貌禮貌;高二年級著重“三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高三年級著重夢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寧靜致遠的校訓品質。高一年級在養成教育中,經過反覆的行為要求,把行為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觀念,這是現代禮貌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它是學生的“嘗試發展階段”;高二年級在“三觀”教育中,經過“三觀”的內化與外化過程,構成學生正確人生態度和道德確定力,它是學生的“自主發展階段”;高三年級在夢想信念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獨特個性和獨到的道德批判本事,學生對人生充滿期待,對未來充滿憧憬,它是學生的“超越發展階段”。經過對“三個年級”學生的系統教育,學生不斷成長,逐漸走向成熟,他們的行為方式由“他律”走向“自律”,再走向“律他”;行為表現也由“規範”走向“示範”,再走向“模範”。這樣的成長軌跡,正是發展教育理念引領下,學校德育由“嘗試發展”走向“自主發展”,再走向“超越發展”的“三個階段”中所追求的目標。

三、完善德育大體系,優化管理平臺

“三位一體”的開放性德育體系。首先是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德育處、團委和年級部負責人蔘加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學校的德育工作;聘請公安及法院的幹部任法制副校長,與政法、公安、消防、科技、環保、氣象等政府機關和人民團體加強聯絡和協作,使德育工作延伸到社會;經過發揮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的作用和經過家訪、家長會、“家校通”、學校開放日等渠道建立家校聯絡機制。能夠說,使德育紮根於家庭和社會,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開放性德育格局已經構成。例如,在五月份的家長會及“家委會”代表會上,學校誠懇地邀請家長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給學校提意見,先後收到多條十分有價值的提議和意見。

“三圈一體”的規範性德育體系。本學期繼續強化了同心圓式的以班級、年級、德育處為圈層的德育管理體系,第一圈層以班主任為主的班級常規管理,第二圈層以年級部主任為主的年級監管,第三圈層以德育處主任為主的.學校巨集觀管理,從而構成校內德育行政體系,經過強化行政組織管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規範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會一體”的自主性德育體系。“三會”是指團委會、學生會和學生自治委員會等學生組織。充分發揮“三會”在學生管理中的自治作用,讓他們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讓他們自主策劃、自主組織、自主實施開展各種大型活動。如:各種集會、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社團活動、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和志願者活動、紅十字活動,還有各種檢查評比活動等。

四、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拓寬德育

本學期我校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工作的同時,還進取創新組織管理方法,多渠道多方式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塑造學生美麗人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工作中,實行點面結合:一方面,面向全體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報告會、講座,利用主題班會課和學科教學滲透以及學生社團的各項活動;另一方面,根據不一樣群體和個體的需要,開展團體心理教育以及個別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活動,還由學生自主組織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建立學生心理熱線、創立心理網站等,開展互助式心理輔導、舉辦525心理健康周、舉辦心理健康專欄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在尋求心理輔導的同時,都能充當輔導員的主角。

還進取創新工作方法,一是心理規律與認知規律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二是採用“合與分”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五位心理教師既“合”在一齊面向全校開展工作,又把其中四位專職的心理教師“分”到各年級駐點,工作在第一線,提高諮詢輔導教育效果。同時又充分利用心理輔導室、諮詢室、發洩室和心理知識培訓室、“中一”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面向全市中國小修改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智》等平臺,開實踐式心理教育.

五、構設學校文化,推動文化德育

本學期我們圍繞著“辦學理念”和“校訓”開展文化德育挖掘。學校發展教育理念中的“發展”一詞,本身就蘊含著時間概念,發展的軌跡就是時間的軌跡;校訓“飲水思源,寧靜致遠”蘊含著“過去、此刻、未來”的時間鏈條,揭示著時間與生命、時間與發展的契合。在學校新一輪規劃建設中,精心設置於學校各節點大小各異的日晷雕塑群,用最古老的方式向現代學子警示著時間的流變;西學校教學區的太陽曆廣場,作為一種功能豐富的大型科普設施和地理課的實驗場,標示著日月星辰的時間更替。構建了以“時間”為主元素,把辦學理念、校訓等軟體與學校主建築、景觀等硬體有機地融合在一齊,渾然一體,處處彰顯著實中人對“時間”的不懈追求。從虛與實的不一樣層面上都充盈著“時間”的表徵。“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珍惜時間就是珍惜自我——“時間”激發了“自主”意識;“浪費時間,就是謀財害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時間”激發了“職責”意識。“自主”與“職責”就成為了以“時間”為主元素的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也凝練了“自立自強、團結合作”實中人精神;“自主”與“職責”也是該校師範教育的精髓,所以,它又與學校九十年師範文化一脈相承。

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德育沒有最好僅有更好,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爭取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