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職場發展的“吉祥三寶”》讀後感

《教師職場發展的“吉祥三寶”》讀後感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職場發展的“吉祥三寶”》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職場發展的“吉祥三寶”》讀後感

最近閱讀何捷老師小文《教師職場發展的“吉祥三寶”》,自認為這“三寶”的確堪稱幫助教師實現華麗轉身的“一級寶物”,除此之外,沒有之二。

一寶:觀課。聽名師的課也好,同伴的課也好,要善於統整、篩選,提取可借鑑的經驗和教學手段。何老師說:“‘聽懂’和‘做到’完全兩種感覺。‘做到’和‘做熟’不一樣。喜歡一種方法,做它兩三次,這個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方法了,只是喜歡,毫無意義。”我每次聽王菘舟老師的課,沉醉其中,欲罷不能,甚至沒有做聽課記錄的時間。但是回來之後沒有研究,沒有消化,更沒有實踐,那份曾經內心激盪的感覺也就蕩然無存。依據何老師的建議,對於王老師課堂教學用語以及大量排比式的過渡句是如何修煉而成的,是可以不斷實踐的。比如:讓自己的評價語、過渡語想方設法開啟學生的心扉,滋潤學生的心田,長期操作,自己的內功也就慢慢修煉出來。第二,反思名家課例中的不足,這一點倒是很難發現,因為名師的教學技藝和課堂魅力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也不乏一些失敗的環節:比如在學生不熟悉教材的情況之下,教師一味地霸佔話語權,“灌”的成分明顯。這個時候就應該想想,如果我犯了這樣的錯誤,別人會怎樣想,學生能力如何提升?如果連自己都看不下去,那麼,大腦會條件反射式地提醒自己:絕不能重蹈覆轍,這又是一次長進。第三:聽到疑惑處,可以商討的地方,可以用“代入”法:如果是我,這一課怎麼上?這個片段怎麼設計?也可以拿相同的課例來對比,看看那種最好。這就是我們說的同課異構,腦海中要快速做出構想。例如一位老師在執教《小魚的夢》一課時,花大力氣用在小魚的活動,種類上,然而這樣的設計偏離了單元主題。如果我來上,我首先會考慮:如何從單元主題入手,如何把握主題式教學特性,拓展環節能否滲透同一主題的閱讀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寶:磨課。刀越磨越快,課越磨越好。何老師談到他執教《匆匆》一課,前後上過十四次,十四次不同方案中,折中選擇其一。他說:“名師也是經歷千錘百煉。也許你聽說名師上公開課不用磨,其實名師的磨課機會比你多,可以把每一次的公開教學都當做研磨。關鍵在於怎麼“磨”。第一,每一次磨課都是一種嘗試,試試這個方案可以麼?那種上法小孩能接受麼?上砸了更好,至少正式上的時候不這麼莽撞。第二,每一次磨課都去感受學情,不同學情都經歷,應對課堂突發情況時,心裡有底。第三,每一次磨課都請他人來找茬,來挑刺,感激說真話的人,批評的意見越是猛烈,說明你的可塑性越強,潛力越大。”對於何老師這段話,我完全贊同。記得去年十月參加第三屆名師大講堂活動時,對於我執教的《拾穗》一課,先後一共僅有四次研磨,而且參與層面太窄,僅我一人,說白了就是走教案、卡時間,學生只是陪練而已。更別說挑刺,提意見了,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的推進都是按照自己既定的內容在進行,至於對不對,行不行,沒有考慮,以至於那天,課上下來時間不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關注學情,學生的發言和我的提問風牛馬不相及,而我卻閃爍其詞、泛泛而過。最後引來了觀課者的質疑,如果這一切發生在磨課期間,那將是再好不過,可是發生在正式展示的現場,就是一次“教學失誤”。

三寶:反思。先來看看何老師不傳的祕密,具體注意四個方面:第一,想象課堂的大板塊。環節簡單,但做什麼?幾個板塊?心裡要清楚。第二,想象師生應答。特別是多元預想小孩會怎樣回答你的預設。那些“不給糖就搗亂”型別的答案,也想一想該怎麼應對。真要遇上了,心裡不慌。第三,想象哪個細節會出彩,設計兩種以上方法,確保能出彩的地方更出彩。例如,課件運用,表演介入,音樂電影等幫忙等。最後,想象上不完怎麼辦。萬一上不完,用什麼方法戛然而止?真的受教了,我每次反思只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教師的不足。其次是學生的優點。但是現在看來遠遠不夠,這樣的反思沒有深度和高度,不利於個人專業技能的提升。

以上三點是提升個人專業的有效途徑,但是還有一點將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具內涵,更有語文味,那就是閱讀,持續閱讀,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