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四篇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四篇

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更應該繼承與發揚鬥爭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加強學習,併到重大斗爭一線去努力培養鬥爭意識,錘鍊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範本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四篇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一

走進井岡山,參加為期三天的培訓,心中感觸良多,久久無法平靜。

上世紀20年代,中國大地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強敵環視,局勢混亂,民不聊生。在這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成立伊始,黨員先輩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然而,國民黨反動軍閥發動了系列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中華大地。

在這萬馬齊喑的時期,中國共產黨沒有退縮,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派的第一槍。不久,毛澤東同志領導了秋收起義。但因為當時“以城市中心起義”的革命路線決策錯誤,大多數起義均以失敗告終,眼見中國革命之火即將熄滅,毛澤東帶領部隊走上井岡山,並與湘南起義和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勝利會師。

正是在井岡山,毛澤東完善了他的革命理念,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這裡,革命先輩們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於創新、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開創了井岡山精神;在這裡,中國共產黨初步確定了黨內領路人,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線,培養了未來共和國的脊樑,也為後期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所以說,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今天,在這杜鵑花開的時節,我們近距離重溫井岡山斗爭史,感悟井岡山精神,作為一名基層組工幹部,更應該弘揚井岡山精神,常懷“三心”奮發前行。

常懷信仰之心。斯大林在《悼列寧》一文中曾說過,“我們共產黨人是具有特種性格的人,我們是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寥寥數語,為我們形象地刻畫出共產黨人與眾不同的先進性,這特種性格、特殊材料就是共產主義信仰。正是共產主義信仰讓共產黨人不畏艱難,不懼犧牲,面對一個又一個敵人與困境從不低頭,堅持不懈並戰而勝之。組工幹部作為管黨員的黨員,更應該傳承紅色基因、錘鍊純粹信仰、補足“精神之鈣”,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常懷責任之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正是這份初心和使命,讓無數共產黨人在國家面臨威脅和衝擊、人民遭受損失的關鍵時刻站了出來,以為黨和人民負責的責任和擔當,自覺履行著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當下,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組工幹部更要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不斷開拓進取,勇於爭先,爭創一流業績,更好地履行為黨和國家管理和服務好黨員、幹部、人才的重要職責。

常懷鬥爭之心。“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建黨至今,共產黨人始終懷著崇高信仰、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敢為人先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砥礪前進,攻堅克難,為民族謀獨立、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充分認識偉大斗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更應該繼承與發揚鬥爭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加強學習,併到重大斗爭一線去努力培養鬥爭意識,錘鍊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甘肅省通渭縣充分利用縣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推進四項“紅色引擎工程”,為基層黨建嵌入紅色基因“晶片”,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和幹部自身潛能,啟用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實施“紅色黨課”工程 編織黨性教育“一張網”。充分利用縣內紅色資源,建立榜羅會議紀念館、文廟街國小長征詩碑、南園紅軍文藝聯歡晚會舊址、義崗川四巖山革命烈士陵園、華家嶺阻擊戰遺址、南屏山革命烈士陵園6個黨性教育基地,通過“獻、誓、講、緬、悟”方式,將“紅色黨課”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初心講堂”之中,並組織黨員在紅色教育基地體驗“紅色實境”、聆聽“紅色黨課”、參加“紅色研討”,把黨課教育從傳統課堂搬到現實情景教育中,築牢思想之魂,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通過通渭黨建網、“通渭黨建”微信公眾號和“兩學一做”微信群建立“紅色教育微陣地”,每週向基層黨員推送1至2條紅色經典影劇、紅色故事或紅色短視訊,讓廣大黨員和幹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黨性教育。“紅色黨課”工程實施以來,全縣770個黨組織、19971名黨員全員參加“紅色黨課”活動,做到接受黨性教育黨組織全覆蓋、黨員全參與。

實施“紅色先鋒”工程 撐起作用發揮“一面旗”。分門別類制定黨和國家機關、鄉鎮和村、事業單位、企業、社群、經濟和社會組織6個領域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基本規範,全地域、全領域、全要素、全功能推進“紅色先鋒”工程實施。針對不同地域和黨員崗位實際,設立6個紅色教育黨員責任區,設定1200個傳承紅色基因黨員先鋒崗,組建531個黨員紅色志願服務先鋒隊,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組織6名老紅軍、黨史幹部講“紅色故事”126場次,激勵黨員、幹部和群眾鬥志。邀請12名離退休老黨員上“初心黨課”86場次,分享入黨故事,激發黨員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組織6名黨員勞模、一線崗位優秀黨員巡迴講“先鋒黨課”66場次,弘揚工匠精神。北城鋪鎮將“初心講堂”搬到明堯水庫堤壩,邀請2名當年參加修建的老黨員講述當年人工修建庫壩的故事,黨員、幹部現場感受當年戰天鬥地的感人事蹟,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實施“紅色名片”工程 下好黨建標準“一盤棋”。實施“打造黨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體,鍛造農村、社群、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和社會組織六個領域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速‘翼’,建設覆蓋18個鄉鎮的“通榜、襄常、三隴、玉新、通義、馬華”六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示範帶”的“一體六翼六帶”紅色名片工程,完成馬營鎮華川村“三鏈”建設升級版、華家嶺鎮高堯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10個“紅色名片”示範工程建設。圍繞建強紅色主陣地,在332個村級組織活動陣地開展“展覽革命事蹟、拜讀先烈書籍、同唱革命紅歌”活動,將“紅色名片”工程建設和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有機融合。建立黨支部自查、支部間互查、黨(工)委審查,時限到月、責任到人,邊整改邊建章立制的推進機制,9個專項督導組先後開展4輪巡迴督導,發現問題346條,現場反饋,跟蹤問效,統籌推進各領域黨支部“紅色名片”工程和標準化建設對標爭創。

實施“紅色頭雁”工程 凝聚脫貧攻堅“一股勁”。將實施“紅色頭雁”工程與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深度整合,積極構建多元“紅色方陣”。跟蹤培養作風正、能力強、肯幹事的“根正苗紅”後備幹部,從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致富能手、務工經商返鄉創業能人及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會考錄村黨組織書記12名、村文書24名,從縣鄉幹部中選派村黨支部書記15名,排摸符合村黨組織書記回聘條件的退休幹部11名。建立傳承紅色基因的農村優秀青年農民資訊庫,補充優化後備村幹部1367人,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122人。全面推行“黨建+脫貧攻堅”“黨建+基層治理”“黨建+便民服務”等“黨建+”服務模式,解決村(社群)黨組織活動場所危舊狹小問題38個,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創辦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75個,105名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26家,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力量。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三

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省考察時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他強調,創業難,守業更難。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要很好學習瞭解黨史、新中國史,守住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在一個個“小展廳”中重溫那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歷史、永誌不忘的紅色記憶、革命英烈浴血奮戰的紅色堅守,把革命英烈在“四戰四平”中表現出的崇高無私、不怕犧牲的精神傳承。

“戰史廳”裡,在一幅幅圖片影像中重溫那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歷程

參觀完序言廳,映入眼簾的便是戰史廳。透過一幅幅圖片影像,我們從一戰四平時,東北民主聯軍從國民黨軍隊中奇取四平的“四平解放戰”走到有“四平保衛戰”之稱的二戰四平,再到東北聯軍返工,國民黨軍隊堅守,傷亡慘重的三戰四平之“四平攻堅戰”,以及四戰四平時的“四平收復戰”。解放、保衛、攻堅、收復,其中的每一段,都是熱血與烈火交織的革命戰爭畫卷,都承載著先輩們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四戰四平”等戰役是扭轉東北戰局的關鍵,為東北解放奠定堅實基礎。戰史廳,是對史實的回顧,更是加強新時代黨員幹部教育的生動教材。黨員幹部要加強學習,銘記歷史,在紅色文化上補足精神之“鈣”,在啟用紅色基因上堅定更理想信念,在弘揚紅色精神上激發愛黨愛國情懷。

“支前廳”裡,在一組組生動雕塑中重溫那段永誌不忘的紅色記憶

步入支前廳,首先看到的便是人民支前的景觀復原,一組組生動雕塑,是人民支援最好的見證。景觀復原雕塑是當時場景的再現,也是那段紅色記憶的載體。通過展示著手建設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東北根據地人民對東北民主聯軍的戰勤支援,重點展示北滿和西滿根據地人民對四戰四平的有力支援,讓身處展廳內的我們,彷彿真的回到了那時那景,遇到了那事那人,回到那段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援,始終與廣大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站在一起,並肩作戰的時光,看到群眾的援助、聽到人民的認可。人民之偉力是取得戰爭勝利之根本。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人民。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在帶頭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時,要不忘群眾恩、常念群眾好,時刻心繫群眾,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用心用情為群眾排憂解難。

“英烈廳”裡,在一件件實物展品中重溫那段革命英烈浴血奮戰的紅色堅守

在英烈廳裡,不僅有英模譜,還有四平戰役中雙方使用的武器裝置、電報、檔案、獎章、錦旗以及戰時使用的器具等。一件件實物展品、一幅幅影像資料,把當年那場浴血奮戰的英雄壯舉和催人淚下的烈士悲歌生動地呈現,既介紹四戰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幾支主要參戰部隊的歷史、四平參戰概要,也著重介紹了東北民主聯軍為四平解放所付出的重大犧牲情況。東北民主聯軍四戰四平,雖然這支英雄部隊百鍊成鋼、威名遠揚,但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沒有他們的英勇無畏、不懼犧牲,就沒有當年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把革命英烈身上的崇高無私、不懼犧牲的精神傳承好,把東北抗聯精神傳承好,在愛國奉獻中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當好先鋒、做好表率。

從戰史廳到支前廳再到英烈廳,一組組生動的雕塑、一幅幅圖片影像、一件件實物展品,是對東北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那段歷史的見證,更是對革命英烈們浴血奮戰、崇高無私、不怕犧牲的傳承。我們要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中,不忘初心、勇擔使命。

重走紅色革命地心得體會四

我是一名江西紅土地上的縣委書記,從小受井岡山革命故事薰陶,多次登臨共產黨人初心的重要形成地——井岡山,接受初心教育。當年,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不僅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中國革命的嶄新道路,還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以“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為精髓的“井岡山精神”,歷經歲月沉澱,越發熠熠生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而不懈奮鬥。步入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井岡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尤其作為一類革命老區縣——宜豐的縣委書記,更應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

一、以身許黨,始終對黨絕對忠誠

忠誠是一種立場,始終聽黨話,堅決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紅軍在井岡山斗爭的兩年多時間裡,平均每天犧牲50多人,共有4.8萬人為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獻出了生命。比如,烈士劉真,時任永新縣委書記,面對死神臨危不懼,用生命踐行了“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的錚錚誓言。這些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堅定執著,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縣委書記是黨在一個縣的代表,是黨在地方的形象,更應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把對黨絕對忠誠立在前頭、烙在心中、融入血液、浸入骨髓,樹牢“四個意識”,堅定“自個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頭腦,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做到在黨為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聽從黨的指揮,維護黨的權威,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同向。

二、不忘初心,始終恪守民本情懷

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黨的力量在群眾,黨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和發展的重要法寶”。當年的井岡山處於敵人的嚴酷封鎖之中,群眾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們仍然竭盡全力援助紅軍,甚至把僅存的一點糧食和物資都捐獻給了紅軍。我們黨之所以能得到群眾真心擁護,就是因為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時代在變,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變,縣委書記是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領導幹部,更應傳承黨的群眾路線這一重要法寶。一是恪守為“民”之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二是善謀為民之策。交流到宜豐工作三年多,我經常深入村組社群、廠礦企業、學校機關,帶頭搞調查研究,從中發現問題,找準發展的歷史方位,謀準發展的戰術措施,使工作舉措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三是多辦利民之事。堅持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注重在人民群眾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的地方下功夫,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特別是著力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風險防範攻堅戰,建設精緻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真正讓宜豐人民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三、擔當實幹,始終履好為官之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成就”。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關係到一個地方的興衰成敗。唯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幹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幹事上,把能力展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幹成事上,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一是提升“想為”的境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為官避事平生恥”的教誨,時刻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夙夜在公,全身心投入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去,決不當太平官、逍遙官。二是增強“敢為”的魄力。事實證明,只有以事不避險的勇氣、攻堅克難的銳氣、戰天鬥地的豪氣,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才能推動工作高效開展。去年, 我們投入17.5億元改造棚戶3439戶,拿下了城南、窯前等片區最難啃的“硬骨頭”,幹成了幾年前想幹而沒有乾的事。今年,我縣正在推進2000戶棚戶改造,繼續圓百姓的新房、好房、樓房夢。三是錘鍊“善為”的本領。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宜豐堅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先試,率先建成生態警察中心,率先實現林區天網全覆蓋,率先“立規矩”保護天然闊葉林,持續厚植生態優勢,迸發了強勁“綠動能”,建成全球首條浮法微晶玻璃生產線,中國礦泉水行業領先品牌百歲山接二連三在宜豐建廠,借“綠”生“金”闖新路,推動新型裝飾材料、食品飲料等綠色產業向中高階發展。

四、保持定力,始終做到廉潔自律

在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之初,毛澤東創立了“三項紀律”和“六項注意”,以鐵的紀律約束官兵行為。縣委書記官雖不大,但面臨誘惑、考驗卻很多,若不受約束、任性用權就會犯錯誤,甚至違紀、違法,必須保持定力、手握戒尺、廉潔自律。一是守住“底線”。“底線”是對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行為操守,是衡量黨員幹部是否合格、稱職的下線指標。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處理好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的關係,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守住做人底線、黨員底線和從政底線。二是不越“紅線”。黨的紀律是黨員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更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經常對照規定進行自查,對照革命先輩自省,檢點自己的言行,把好感情關、金錢關和愛好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做經濟上的乾淨人、作風上的正派人。三是不碰“高壓線”。“高壓線”就是國法,是不可觸犯的。縣委書記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秉公用權、依法用權、謹慎用權,嚴格按規則、按制度辦事,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特別需把好選人用人關、重大專案決策關、生活情趣關,不碰國法的高壓線。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深的告慰。作為一名紅土地上的縣委書記,我將繼續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不忘初心,擔當“謀幸福、謀復興”的使命,爭做人民滿意的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