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黨史讀後感5篇

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讀後感是常見的一種文體,通過寫作讀後感,可以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有價值,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黨史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黨史讀後感5篇

.黨史讀後感篇1

在慶祝建黨100週年的盛況之際,全黨上下掀起了學習黨史的熱潮。翻開中國共產黨黨史,回顧往昔崢嶸歲月,不禁感嘆中華民族何其悲慘,同時又慶幸中華民族何其幸運。悲慘的是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晚清政府腐敗統治的外患內憂,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先後登上時代舞臺開展救亡圖存運動,洋務運動、天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紛紛宣告失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幸運的是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時刻,中國迎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翻開了新的篇章,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腐敗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實現全面小康……一路走來,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離不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共產黨的艱苦奮鬥。

堅定理想信念方能行穩致遠。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確立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初聞共產主義的理論,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切實際,接近於空想,但是回顧一百年的中國共產黨黨史,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百年前的國人肯定無法想象今日中國之成就,正如今日之我輩也無法預測一百年後中國的面貌。毋庸置疑,今日我們可以為將來確立巨集偉的目標,因為崇高的理想造就非凡的成就,堅定的信念鑄就不朽的功勳,只要每一位黨員幹部堅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每一箇中國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帶領全人類達成命運共同體在時間的長河中砥礪前行。

艱苦奮鬥精神依然歷久彌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既可以說是一部熱血史詩,也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抗戰時期物資貧乏,缺衣少糧,吃樹皮野菜,枕風宿雪在尋常不過,紅軍不光要與敵人戰鬥,更多的時候是要同自然環境、自身本能戰鬥,對紅軍而言打仗靠的不是武器,而是堅強的毅力、吃苦的耐力和求生的本能;建國後,國家一窮二白,在冷戰背景下要實現國家獨立安全,首先我們必須建立起完整的重工業、軍工業體系,我國在沒有資本和技術原始積累的情況下,要打破美蘇經濟技術封鎖,靠的就是全國人民上下同心、起早貪黑、捨生忘死的無私奉獻,建立起正當防衛的盾牌;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如開閘的洪流,一瀉萬丈,一直衝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光是先進分子的敢闖敢拼,更重要的是廣大勞動群眾響應國家和時代的號召,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汗水澆築中國經濟的奇蹟。捫心自問,我輩缺少艱苦奮鬥的精神,物質充沛的時代造就了我輩強壯的體格,但是我們的精神力量卻相對脆弱,黨員幹部要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在今天乃至以後的時代難能可貴。

.黨史讀後感篇2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今年黨內學習教育的重點,也是牢記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四史”系統化學習,能夠更加深入的對當前面臨的新形式、新任務、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組工幹部來說,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絕對可靠、對黨忠誠。四史學習涵蓋了我們黨近百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是我們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論淵源、歷史脈絡和實踐邏輯,學好“四史”,能夠幫助我們即使走得再遠也不忘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未來的路,在實踐中不斷和黨中央、向新思想對標對錶,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歷史是最好的教課書,樹立正確的歷史記憶,有助於鑑古知今,學史明智。四史學習不是水煮歷史,是必修課不是選修課,不能抱著走馬觀花,挑挑揀揀的心態去學習,而是真正把四史學習作為接受政治鍛鍊的一條必經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場馬拉松,學在日常,習在經常。對浩瀚無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學、細照,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

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黨建工作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從四史學習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堅定的政治素養、提升自身的理論功底,並進一步轉化為黨建引領社群治理各項難點瓶頸工作的實踐熱度和情感溫度,從而實現黨建跟人走,人才能跟黨走的根本目標。

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就曾說過,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更要通古今。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更好地認識過去,運用好歷史這門大學問,才能把握當下和未來。發展是歷史不變的旋律,也是基層黨建永恆的主題。要善於把四史作為“顯微鏡”、“望遠鏡”,對我們現在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審視,找準基層黨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處的時和勢,在比學趕超中,在解鎖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傳奇。

.黨史讀後感篇3

翻讀《黨史》,漸漸被這些歷史吸引、打動,思緒翻湧。從小,我們便會唱那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並從歷史課本中、從祖輩的講述中知道了許多關於黨的故事,那些故事,讓我們見識了黨的偉大,也對黨充滿了敬意。參加工作後,身邊一些黨員同志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行為也深深感染了我,讓我對黨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這次靜下心來閱讀《黨史》,如同進行了一次次穿越,回到不同的歷史年代,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和嚴峻考驗,感受著黨的堅定執著和無私無畏。培根說,讀史可以明智,通過對《黨史》的學習,有幾點讓我感觸頗深:一是唯有奮鬥才能成功。黨的九十年,雖然坎坷多艱,卻壯志不改,雖然歷經滄桑,卻勇往直前,在九十年的歲月裡,從血風腥風的抗日戰爭,到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從建國後如火如荼的發展生產,到改革開放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共產黨創造了無數驚天動地的偉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李大釗、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勇敢、堅定和執著的象徵,正是他們的浴血奮戰,才讓中國從黑暗走向光明;還有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李素麗這樣的黨員,正是他們的無私奮鬥,才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可以說,在短短的九十年裡,共產黨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政黨最強大的生命力,譜寫了人類社會最壯麗的奮鬥史。奮鬥鑄就成功,現在不少電影電視都在講奮鬥,提倡奮鬥,其實,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奮鬥精神就蘊含在黨史中,學學黨史,更能懂得奮鬥的意義。二是唯有跟黨走,才有新生活。我們的祖輩感謝黨,因為是黨的領導,讓中國從黑暗走向光明,讓人民抬頭挺胸做了主人;我們的父輩感謝黨,因為是黨的領導,讓中國從貧困走向富強,勞苦大眾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我們這一代人感謝黨,則是因為我們生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時刻能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和強盛,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無論是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還是抗震救災的眾志成城,都讓我們看到了黨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可以說,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的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各項事業都有了空前的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指日可待。中國共產黨用九十年的時間證明,她是一個堅強無畏、志向高遠、能帶領13億人民走向幸福的偉大的政黨,她用九十年的時間,譜寫了一首精神的讚歌。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必須發揚這種精神,繼續黨的優良傳統,用青春和智慧創造新的歷史,鑄就新的輝煌。

.黨史讀後感篇4

黨課作為一種傳統的黨員教育形式,是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觀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行之有力措施,是我黨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黨組織生活制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參加過很多各種形式和內容的黨課,如果在自己心中選一個黨課的標籤,那就是呆板。讀完《頂天立地談信仰─原來黨課可以這麼上》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讀黨課講稿也能讓人慾罷不能,原來黨課也可以很吸引人、感動人。

黨課講稿?是的。看書名這是一本談信仰的書,但我認為它更是一本優秀的黨課教材,因為全書一共七章,談馬克思主義、談共產黨宣言、談黨章黨史、談黨紀黨規,任何一章拿出來都可以作為高質量的黨課講稿,都可以照本宣科上一堂生動的黨課。同時,全書七章邏輯嚴密的整合在一起,圍繞為什麼入黨這個問題,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把在入黨過程中應該釐清的重要話題講透講通,又是一次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向黨組織靠攏的路上,有很多話題是繞不過去的,比如得知道得想清楚什麼是信仰,為什麼要有信仰;什麼是共產主義,為什麼要信仰共產主義;為什麼是中國共產黨,怎麼加入中國共產黨;要了解黨史,學習黨章,熟悉黨建的相關內容,等等。此書就是在堅持忠於歷史、實事求是原則下,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語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動形象,既接地氣又有溫度。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內容精準,因為本書重點物件是在校大學生,所以徐川團隊主動將黨言黨語轉化為青言青語(包括網言網語),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溝通黨言黨語和青年心聲。比如,談馬克思一章,就是從網路流行的馬克思表情包入題,進而談到馬克思的生平與經歷、摯友與圈子、想法與做法,最後落腳到馬克思的歷史評價,一章讀下來,完全能還原一個真實、豐滿,有血有肉的馬克思,同時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整體印象,整章有許多地方通過諸如微信好友、簡歷、rap等流行語言和網路語言,以大學生熟悉和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闡述觀點,增強語言吸引力。

讀完這本書,我有對作者學識淵博的敬佩,有對新穎獨特表達方式的驚奇,有對深入淺出闡述道理的嚮往,但更多的是對當前如何上好黨課的一些啟發。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squo;鈣squo;,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squo;缺鈣squo;,就會得squo;軟骨病squo;。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黨課作為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在黨課方面卻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黨組織落實黨課制度不嚴不實,搞形式、走過場;有的黨員領導幹部不會上黨課,很多時候只是念一念檔案,讀一讀報紙,看一看視訊資料,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有的黨員不願上黨課,認為上黨課只是一個花架子,對自身沒多大作用。

分析上面三個問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因果關係,因為落實制度不嚴不實,導致領導幹部對上黨課不重視,久而久之就不會上黨課,從而造成黨課質量不高,黨員不愛聽,最終產生廣大黨員不願上黨課的後果。通過分析,對如何解決問題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從嚴落實黨課制度,從關鍵上來講就是要提高黨課質量。在當前推進兩學一做學習常態化制度化的背景下,應該說上黨課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因此提升黨課質量就成為了重中之重,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黨課質量有保證了,可以促進制度的落實落地,也可以吸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最終,問題就落到如何提升黨課質量這一點上了。通過本書的學習,個人認為至少以下三點有借鑑意義:

首先,情感得讓人有共鳴。講黨課貌似簡單,只要事先準備好一份講義,登上講臺人人都能講,但真正讓黨員產生思想共鳴、行動啟迪,乃至受用終身卻絕非易事。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要讓聽課的人產生情感共鳴,關鍵在於真實。要有真情實感,只有講課的人對黨、國家、民族、人民有真感情,才有可能感染打動聽眾。聽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通過幾句話就知道你是真情流露還是故作姿態。本文作者徐川為何能通過上黨課成為網紅,就是因為從他個人經歷與深情講述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黨的人,自己愛黨,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愛黨。要會真學實用,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如果授課者本身對這些都是一知半解,黨課效果可想而知。只有真學真懂,才能做到上課時遊刃有餘,才可能融會貫通,進而引起聽眾的共鳴。要說真話實話,少講、不講空話套話廢話。現在不少授課者高高在上、口若懸河,習慣於講大概念、空道理,聽講者食之無味、心不在焉,原因就是在於不講真話實話。很多人上黨課怕講錯、怕犯錯誤,用空話套話迴應一些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對一些尖銳的問題不敢說、不會說,難以形成感情認同。

其次,內容得讓人願意聽。黨課的核心其實就是內容,一堂高質量的黨課,內容一定是具體吸引力。要提升黨課質量,必須在內容上下苦工。一是準備要充分。上黨課絕非一件易事,在網上看到過一位省委黨校教師關於上黨課的報道,說他上一堂一個小時的黨課,需要準備三個月。這本書的每一章除去網路素材,也還至少有九篇的參考文獻。這些黨課專家尚且要花費大量精力來準備一堂黨課,那我們又花了多少精力呢?好一點的花個一天半天時間寫個講稿,還有不少是在網上下個所謂的黨課講稿,一念了事,這樣的黨課內容如何讓人入耳入心。二是內容要精準。毛主席教導我們: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黨員有工作領域不同、年齡黨齡長短、文化程度高低、理解能力強弱,如果不加以區分,搞一刀切一鍋煮,那效果差是必然的。比如上十九大主題黨課,就是對著十九大報告念一遍,上廉政黨課,就是學習黨章黨規,這樣的黨課能有什麼樣的效果。要在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原則下,聽眾想聽啥我們就講啥,改變我講啥聽眾就聽啥的模式。三是知識要豐富。大家都知道準備充分、要內容精準,才能上好黨課,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每個授課者很想講一堂出彩的黨課,奈何受限於自身的能力素質,講不好、講不出彩。這就要求每一個授課者都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素養。強化理論武裝是根本,同時不斷增強理論指導實踐能力,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才有可能講出高質量的黨課。

最後,語言得讓人聽得懂。再好的內容都需要以語言為媒介來表達。要會化雅為俗。就是要以最接地氣的語言,把黨言黨員轉化為群言群語,讓廣大黨員聽懂黨的創新理論。黨言黨語當然很必要很重要,但也必須學會與人民打交道,必須將其轉化人民喜聞樂見的表達,否則,黨的群眾路線就無法真正得到貫徹落實。當然,化雅為俗不是無原則的,必須要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四個自信,俗不是低俗、惡俗。要會化繁為簡。在黨課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理論性較強、複雜晦澀的內容,會講的人,把複雜的問題講的很簡單。比如這本書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時,就以兒歌《採蘑菇的小姑年》來說明,小姑娘是勞動主體,小鏟子是生產工具,籮筐是生產關係,然後以挖蘑菇的過程的變化來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讓每一位聽眾都能聽懂,同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都要增強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黨課是上給人聽的,只有讓人聽得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沒有人聽的理論,入耳入不了心。

.黨史讀後感篇5

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得“軟骨病”。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前仆後繼、英勇犧牲的歷史,蘊含著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今天,我們要從革命先烈的執著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動力,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

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樹牢“四個自信”。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黨領導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歷史。這其中,有黨艱辛探索的歷史,有黨自覺探尋新路的歷史,也有黨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輝煌的歷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學好黨史、新中國史這兩門必修課,會使我們更加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正確地把握歷史規律,清醒地認識中國國情,在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基礎上堅定“四個自信”。

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恪守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就是革命為民、立國救民、執政安民、發展富民、強國興民的光輝歷史。為了初心使命砥礪奮鬥,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正確道路,使具有70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心連心,才能廣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才會見古鑑今、明智強心。黨史、新中國史是革命先輩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的智慧結晶,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論述,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過程中明晰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好地守初心、擔使命,並從中汲取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智慧和力量。

標籤:讀後感 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