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 初探幼兒社會教學:構建友善學習環境

本文為幼兒園社會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根據幼兒園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提高兒童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活動,帶領幼兒懂得分享、關愛他人和尊重規則等社會技能。

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 初探幼兒社會教學:構建友善學習環境

第1篇

1、教具學具準備:做鳥窩的材料:膠泥、小樹枝、羽毛、草等,喜鵲、畫眉、老鴉、麻雀、小燕子的圖片,與故事配套的電腦課件。

2、教師:如果你有了這些東西,你們可以用它們做什麼呢?引導幼兒展開想象,自由討論。

教師:喜鵲很聰明,它會用這些東西做窩。有一天,樹林裡來了幾位朋友,它們很喜歡這裡,也想做一個窩住在這裡.可它們不會做窩,怎麼辦呢?它們聽說喜鵲的窩做得很好,於是都去向它請教。

教師講第一段故事,邊講邊根據故事情節用膠泥示範如何做鳥窩。提問:畫眉鳥的窩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漂亮嗎?

教師講第二段故事,邊講邊根據故事情節在膠泥上搭上小樹枝,提問:老鴉的窩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漂亮嗎?

教師講第三段故事,邊講邊根據故事情節在膠泥四周圍搭上小樹枝,提問:麻雀的窩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漂亮嗎?

教師講第四段故事,邊講邊根據故事情節在“窩”裡放進羽毛和乾草,提問:小燕子的窩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漂亮嗎?

幫助幼兒豐富詞彙“漂亮、暖和、結實”。引導幼兒討論故事的寓意。

教師小結:因為小燕子做事耐心細緻,能堅持到底,所以,它的窩做得最好;畫眉、老鴉、麻雀沒耐心,沒有聽完喜鵲的話,所以,它們的窩做得不好。

重點講解詞語“耐心”。請幼兒用“耐心”說一句簡單的話。

討論:你想給小鳥做一個什麼樣的窩?指導幼兒自由分組學習做鳥窩。

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指導幼兒學習用膠泥、小樹枝、羽毛、草等做鳥窩。

科學領域的數學活動:數一數鳥的“故事樹”上有多少隻鳥,每一種鳥有多少隻。

請幼兒收集有關鳥的知識和圖片,與幼兒一起做一棵鳥的“故事樹”,在樹枝上貼上標籤,標籤上寫著:鳥的樣子、鳥的窩、鳥的食物,幼兒關於鳥的想法等。

在生活中: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鳥類及它們的窩,傾聽鳥的叫聲,學習與鳥類做朋友。

家庭中滲透:這建議家長帶幼兒到動物園、花鳥市場或書店去觀察各種鳥的外形特徵,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在樹林裡,大家都知道漂亮的喜鵲做的窩最好。一天,許多鳥兒都飛來向她請教怎樣做窩。喜鴰說:“做窩必須專心致志,要不就做不好。現在我先來做,你們從頭看起吧!”

鳥兒們都靜悄悄地看著。喜鵲剛剛做完了一個“圓餅”以後,一隻畫眉叫起來:“我知道怎樣做窩了,真是太簡單了!取來粘泥,輕輕地拍打它,弄成一個圓餅餅,把中間弄凹就成了,這不是很容易嗎?”它一面說著,一面飛回去自己做窩了。所以你們看,現在畫眉的窩只有那麼一點點像圓餅樣的東西,很不好看。

喜鴰又取些短枝,放在泥餅的周圍,老鴉又叫起來:“我也知道怎樣做窩了,橫豎就是攤些泥,圍幾根樹枝,這還不好做嗎?”說完它也飛回去自己造窩了。所以現在老鴉的窩只是個窩架子,做得也不好。

喜鵲又在樹枝上放一層泥,用它的小嘴把這些泥弄得又光又滑,然後取些細長的小枝,把它弄得彎彎的,放在窩的周圍。麻雀看到這裡,也叫了起來我也學會了,我也學會了!”說著,它也飛回去做窩去了。所以,現在麻雀造的窩,周圍掛了些彎彎的'草,裡面就毛毛糙糙的了。

喜鵲又取來些羽毛和細細的乾草,鋪在窩裡,這個窩才算做成了。粗心的畫眉、老鴉、麻雀都沒有堅持到最後,看了一知半解就飛走了,所以它們的窩做得都不完整。只有細心的小燕子堅持看到最後,學到了真正的本領,所以小燕子的窩既結實、美麗,又舒服、暖和。

本活動選材新穎,角度獨特,內容貼近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過程比較傳統,先以圖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分段講述逐步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但是該活動也有讓人耳目一新之處——教師在活動結束時組織幼兒動手製作鳥窩,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另外,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做什麼事都要善始善終,不能半途而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難點:理解故事的內涵,懂得應該用耐心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學習。

用勺子把土和水攪拌均勻,再用青草和稻草做一個鳥窩的形狀,在鳥窩的裡面和外面抹些泥,使草粘在一起,然後把鳥窩放在紙上晾乾;或用網兜塞滿東西,做成簡易鳥窩,然後掛到樹上觀察。

教師可以在科學活動中,向幼兒介紹各種動物的窩,為本活動做適當的鋪墊。

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 初探幼兒社會教學:構建友善學習環境 第2張

第2篇

1.物質準備:每人一個書包、一個小筐(內放幼兒用書、四線方格本、繪畫本、鉛筆、橡皮、鉛筆盒、紙巾、跳繩等)。

2.經驗準備: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國小,講講國小有趣的活動。

(一)談話匯入,引出書包,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師:小朋友們,還有幾個月你們就要幼兒園畢業了,升入國小後,你們知道每天都要揹著什麼去上學嗎?(書包)

(二)引導幼兒瞭解書包的結構及用途1.展示我的小書包,幫助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書包以及包內的各種物品。

師:今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帶了一個書包來,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小書包的顏色、圖案呢?那你的小書包有幾層呢?每一層是不是一樣大呢?前面看有漂亮的顏色和圖案,從側面看呢?後面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咱們每個小朋友的書包上面都有漂亮的顏色和圖案,還有兩根揹帶,最重要的是書包有許多層,有的大一點有的小一點,小書包的兩側還有兩個小兜。小書包有這麼多層和兜,用起來一定會很方便。

2.師:那我們去上學,書包裡都可以帶些什麼呢?哪些東西是不能帶的呢?為什麼呢?

教師小結:對,我們的書包裡,可以帶上學需要的課本、文具盒、文具、跳繩等;零食、玩具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就不要放到書包裡帶到學校裡了。

(1)師:剛才呀,我們一起了解了書包的結構,知道了上學哪些東西能帶哪些東西不能帶。現在於老師準備了你們常用的東西(幼兒用書、四線方格本、畫畫本、鉛筆、橡皮、鉛筆盒、紙巾、跳繩等),你認為書包裡應該帶哪些東西?這些東西放在書包的哪一層、哪裡合適呢?

2.請幼兒嘗試整理書包,引導幼兒分析探討整理小書包的最佳方法

師:現在請小朋友將筐子裡的物品的物品,自己裝進書包裡吧。

師:現在,誰願意起來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整理書包的呢?

師:孩子們,於老師呀請一年級的國小生給我們錄了一個視訊,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年級的國小生是怎樣整理書包的。

小結:剛才呀,我們看了一年級國小生整理書包的視訊,知道了整理書包的時候,我們要先把需要整理的東西分類,把鉛筆、橡皮、鉛筆刀放進鉛筆盒李,課本擺放整齊,本子擺放整齊,然後拉開書吧,把課本放進最大的.一層裡,本子放在課本上面,鉛筆盒放在小的一層裡,跳繩等小東西就可以放到兩邊的小兜裡。

(四)舉行整理書包比賽,熟悉整理書包的方法師:好,那咱現在根據剛才學的辦法舉行整理書包比賽,看誰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齊。

幼兒進行整理,根據整理的速度和整齊程度選出整理書包小能手。教師小結:孩子們,現在咱們都學會了自己整理書包了都是整理書包小能手。如果我們每次整理小書包都像現在這樣分類分層來放,每一樣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會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

師:書包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上學之後它會天天陪伴這你們,那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小書包呢?

幼:不能摔要輕拿輕放;不能在書包上亂塗亂畫;無論在哪裡都要把書包放好;書包髒了洗一洗……

師:老師希望你們上國小後能保持整理小書包、愛護小書包的好習慣。能不能做到,孩子們?

好了,孩子們,現在背起你的小書包,像一名真正的國小生一樣,起立,齊步走。

隨著《綱要》的進一步落實和實施,孩子們在社會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凸顯。活動中我以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流,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為孩子們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自始至終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操作的慾望。開始以聽音樂"快上一年級"匯入,激發孩子入國小的慾望。接下來讓孩子觀察書包的外形,並進一步瞭解書包各部分的用途,為下一步整理書包做好鋪墊。在整理書包時所選的學習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必不可少物品。在活動的過程中,以動制靜,充分讓孩子動手操作,並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當即生成一些問題,如"學習用品怎樣放?""放在書包的哪裡才合適?"等等,我覺得很有價值,就利用當時抓拍的錄影進行點撥,讓孩子發現問題------哪種整理書包的方法最合適?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先將學習用品整理好,然後分類分層將學習用品放在書包較為固定的地方。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讓孩子進行交流、討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並在實踐操作中解決了問題。

書包的整理是孩子最有益的經驗,通過實踐練習整理小書包,幼兒都能熟練地把小書包裡的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了。在活動最後,我又利用歌曲"上學歌",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進一步感受背上小書包的神氣,激發上國小的願望。

整個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著、研究者和發現者。通過讓幼兒觀察、思考、探究、討論、練習、體驗,他們得到了一些比較清晰的概念,學會了有規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培養了幼兒自我服務意識,滲透了責任感,為入學打好了基礎。

第3篇

1、在幼兒瞭解並學會分享實物的基礎上,初步體驗精神分享帶來的快樂。培養幼兒進一步的分享意識。

2、讓幼兒知道朋友是可以分享的,分享朋友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快樂,獲得更多的朋友。

電動汽車一輛,情景表演、情景設定及道具若干,幼兒自制小玩具若干。

1、請大三班的一名幼兒和本班的兩名幼兒表演故事《大家都是好朋友》故事大意為小羊和小兔是好朋友,小羊買了一輛電動汽車,請小兔來做客一起玩,小兔帶自己的好朋友小鴨一起去小兔家,最後它們三個都成了好朋友,一起遊戲很快樂。

1、剛才,表演小羊的小朋友是我們班馬暢和李菁的好朋友,他們想和我們大家一起玩,你們高興嗎?請新朋友做自我介紹。

2、新朋友把電動汽車帶來和大家一起玩,誰願意和新朋友做好朋友要先做自我介紹,並說:“我願意做你的好朋友”然後大家一起玩電動汽車。

3、大家帶新朋友參觀大一班,讓新朋友玩各種玩具,一起做“團結球”遊戲,成為好朋友。

1、新朋友要告別大家回大三班,說大三班的小朋友也很想和大一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大家一起遊戲一定很快樂。

2、討論:要送給大三班新朋友什麼禮物做紀念,如何向新朋友介紹自己。

3、新朋友帶著大家到大三班,給新朋友送禮物,大家一起做“團結球”遊戲,體驗分享朋友帶來的快樂。

1、使幼兒懂得,與朋友分享快樂是多麼高興的事情。

2、集體為本班小朋友過生日,讓大家體驗別人過生日的快樂,增強分享意識。

2、角色表演的頭飾(小鴨、小貓、小公雞)和各種道具(課前排練好。

3、幼兒自制小禮物一份,教師準備大蛋糕一個,生日蠟燭5根

4、大家一起來給小貓咪過生日?同唱一支歌,他們玩的怎麼樣?(非常高興)

1、今天,我們班的笑笑小朋友也過生日,我們一起來為她過生日。(生日快樂音樂起,大家圍坐在笑笑身邊唱生日快樂)

5、幼兒每人表演一個小笑話,把生活中好玩的.和高興的事情講給大家聽。

6、集體歌表演“如果感到高興你就拍拍手”,歡笑中結束活動。

小貓咪咪過生日今天,小貓咪咪過生日,屋裡就響起了小貓咪咪的歌聲:喵喵喵喵喵,我是小花貓。今天過生日,和麵做蛋糕。蛋糕做好了。啊,真香哪!小貓咪咪在上面插了三枝彩色蠟燭。

“嚓——”小貓咪咪划著了第一根火柴,點亮了紅色的蠟燭。忽然,遠處傳來了小鴨的歌聲:嘎嘎嘎嘎嘎,我是小黃鴨。小貓過生日,我是祝賀她。小貓咪咪聽到歌聲,馬上開啟屋門,請小鴨來做客。

“嚓——”小貓咪咪划著了第二根火柴,點亮了黃色的蠟燭。忽然,遠處傳來了小雞的歌聲:嘰嘰嘰嘰嘰,我是小公雞。小貓過生日,我是祝賀她。小貓咪咪聽到歌聲,馬上開啟屋門,請小雞來做客。

“嚓——”小貓咪咪划著了第三火柴,點亮了藍色的蠟燭。

三個好朋友一齊唱起了歌:嘎嘎嘎,嘰嘰嘰,喵喵喵喵喵……

大家在一起,生日真熱鬧。歡樂的歌聲飛進樹林,小動物們都來到小貓咪咪的家裡。小貓咪咪的生日過得真熱鬧!

第4篇

清晨,當我站在幼兒園教室門口向每一位小朋友問好時,我總會發現一部份小朋友總是輕輕地哼出一句聽不清的問好聲。只有少數孩子能大方地對老師回敬一句:"早上好!"或是擺擺手,鞠個躬。通過我與孩子們的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流之後,我發現孩子們不是不會說,而是缺乏在不同場合與物件交流和對話的經驗,因此表現出不敢說的行為,甚至懼怕在許多人面前大膽地表達與交流,出現我們所看到的扭捏與躲閃和跑開等現象。因此我開展了此活動。

1、願意大膽的參加活動,對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興趣。

2、嘗試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1、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和客人們集體打招呼,指導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後面的這些客人嗎?我們一起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鼓勵幼兒大膽地單獨向客人們介紹自己,並送上小星星以示獎勵。指導語:客人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做好朋友,可是他們不知到你們叫什麼名字?誰願意來介紹介紹自己。

1、播放動畫片>引導幼兒說說天線寶寶們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導語:還有幾位小客人看見你們都會大方地介紹自己,它們也想想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是誰?

(3)交流討論。指導語:天線寶寶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聽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裡怎樣?

2、聽音樂嘗試與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種打招呼的方式。

(1)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一起來學著天線寶寶的`樣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討論,利用圖示梳理記憶。指導語:你們剛才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兒說,教師一邊用圖示表示,幫助幼兒記憶和整理)

3、幼兒嘗試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們一起來玩玩打招呼。

1、出示彩色眼罩,幫幼兒戴上眼罩,體驗矇住眼睛後的一些緊張心理。指導語:這是什麼?猜猜它可以做什麼?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2、聽音樂與同伴共同體驗矇眼合作遊戲的樂趣。指導語:現在我們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來和朋友玩遊戲"甜甜的招呼"。當你聽著音樂矇眼找到一個新朋友時,自己拉開眼罩,和他來一個甜甜的招呼。然後又蒙上眼罩。繼續找新朋友。

四、結束活動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別。附:《找朋友》音樂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笑一笑,問聲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本次活動的優點,開始時採用觀看視訊匯入活動,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實際的和其他老師、保健醫、門衛爺爺等打招呼,可以增加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減少活動的枯燥。不足的地方有,一開始可以利用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想自己早上來幼兒園的情況和下午離開幼兒園時自己的表現,會更貼合實際,更有利於幼兒的發揮。讓幼兒與不同的人打招呼時,由於缺乏經驗等因素,秩序有點混亂,有待加強這方面的能力。面對幼兒的積極參與,要及時給予幼兒反饋,多表揚鼓勵孩子,並做到關注到每一個小朋友。

第5篇

在圍繞主題活動“幼兒園是我家”的實施過程中,一次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邊上、小池塘旁、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吃剩下的包裝袋、香菸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裡垃圾怎麼會這麼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裡來的?”於是,我結合主題設計了此次活動。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喜歡嗎?為什麼?(心情舒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很乾淨,看了以後心裡很舒服,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師小結:這些地方都堆滿了垃圾,太髒了,看見了很難受,玩遊戲也玩的不開心,不喜歡這裡。

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 (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筒裡。 做不亂扔垃圾的`標記,掛在各處。 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為及時提醒、勸止——)

師:我們這些小主人真棒,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使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整潔,更加美麗。

在本次活動中,把表達與表現有機的進行整合,為孩子們創設了條件,使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樹立了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們自己發現的問題交由孩子們自己解決,大家各抒己見,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表達表現自己的認識,讓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孩子與環境發生互動,互相學習,互相感染,真正發揮了幼兒學習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第6篇

幼兒園的社會教育主要是指對幼兒進行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等方面的教育。具體來講,它是指幫助幼兒正確的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如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規範、社會文化),形成積極的自然情感和社會情感(如依戀心、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同情心、內疚感、公正感、愛憎感),掌握與同伴、成人相互交往(如輪流、分享、合作、謙讓、助人)以及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兒能有效地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教育。

3、學習包括文化、歷史、地理、經濟等領域的初步概念,增加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

4、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並發展尊重這種差異性的能力

認識社群生活設施和環境,理解職業分工,萌生環保意識

如:春遊、秋遊、郊遊——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熱愛生活

第7篇

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具體來說是指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形成積極的社會情感,掌握與同伴、成人互相交往以及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促進幼兒適應社會環境、有效地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教育。

有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控制能力等。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家庭用品、家庭 一般成員的簡單關係,

瞭解並遵守基本的集體生活規則和遊戲規則,有集體榮譽感。

讓幼兒知道自己生活的小區、街道、鄉鎮、城市和家鄉的名稱,

瞭解自己生活的小區、街道、鄉鎮、城市等的主要設施和風景名勝,

認識公共設施,瞭解社會行為規則(包括不大聲吵鬧、不亂扔垃圾、不破壞公物等),

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有社會責任感,愛護公共環境等。

瞭解我國的文字、戲劇、傳統節日、人文景觀、風景名勝、主要民族及風情、民間藝術等,

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主題,設計一幼兒園社會集體教學活動。

第8篇

活動目標:父親節快到了,幼兒能自發組成小組並選擇某個主題進行商討。

教師:父親節快到了,作為小記者,你有什麼打算呢?

效果分析:對於父親節的話題,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3、採訪整個大班的.爸爸,統計出爸爸“打呼嚕”的有關情況。

9、比帥(把爸爸小時侯的照片和小朋友比比,看誰帥。

接著,孩子開始自由組合,分組並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而後,小記者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