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楷模心得體會最新6篇

相信很多人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寫的心得體會也是不同的,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情而產生了共鳴後,大家需要及時記錄一篇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楷模心得體會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學楷模心得體會最新6篇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1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2

心中有黨,不忘初心。最近,這個黃文秀――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名字,現在卻讓我們熟知。她是從入黨宣言開始的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就是這短短十二句,句句千鈞情,區區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她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她永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忘立黨入黨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初心是什麼,使命是什麼?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為民服務,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初心,什麼是使命。

其實,在中國,像黃文秀這樣熱血付出而又默默無聞的共產黨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本可以在城市中紮根,卻始終不忘家鄉人,選擇了紮根基層,因為都懷揣著紮根基層、服務奉獻的夢想。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就因有無數像黃文秀一樣甘於奉獻、艱苦奮鬥的青年黨員奮戰在扶貧一線,脫貧攻堅之路必將碩果累累、春色滿園。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共產黨員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她意味著使命,意味著先進,意味著銳意進取、不怕困難,意味著帶領群眾前行。共產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每一個黨員的奮鬥目標。只有樹立黨員的好形象,才能讓群眾信賴、跟隨、依靠。黨員的形象靠的是什麼?是心中有共產主義的信仰支撐。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源於理想信念的堅定,源於精神層面的堅守。共產黨員就要講理想,錘鍊黨性,要用心來踐行理想信念,只有內心充滿光芒和正能量,行動才會更有力量和目標。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優秀榜樣,如李大釗、楊開慧、__、劉胡蘭、王繼光、董存瑞、邱少雲、雷鋒、焦裕祿、孔繁森、谷文昌、廖俊波、鍾楊、黃群、王繼才……

他們心中有黨、眼中有群眾、幹事業拼盡全力,為群眾鞠躬盡瘁,他們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他們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傳承和銘記的。他們一輩子為民服務,一輩子向心於黨,不計功名利祿,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他是頂天立地,正氣凜然的人民功臣;他們是捨我其誰、一身是膽的黨員楷模,他們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他們用自己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一生淡泊名利,始終牢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才是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本色!

今年,又有二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展現出來,一位是已經95歲高齡、有著71年黨齡、深藏功名60餘載的一位老共產黨員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他曾冒著槍林彈雨,勇敢的炸掉敵人四個碉堡,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退役轉業後,他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落實國家政策,曾身先士卒讓妻子主動下崗,併為貧窮山區默默奉獻了一生的世紀老人。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老人,他一生不忘初心,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和無我精神是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好標杆。還有一位是新時代楷模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幾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張福清、黃文秀用一輩子為民服務,一輩子向心於黨,不計功名利祿,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他是頂天立地,正氣凜然的人民功臣,他們一生不忘初心,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和無我精神是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好標杆。他們用自己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一生淡泊名利,始終牢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初心和本色!

中國有著9000多萬的共產黨員,很多共產黨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著,正是有著這些人的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才有了我們國家日新月異的今天。黨員幹部要學習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堅定,胸懷大愛、無私奉獻,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優秀品質,以榜樣為標杆找差距、知不足,以榜樣為鞭策強決心、聚動力,以榜樣為參照明方向、立足工作崗位拼搏奮進,用具體行動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建功新時代。每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讓9000多萬面旗幟在祖國的大地上高高飄揚起來吧!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蹟在各大新聞媒體上被廣泛宣傳,引發了社會的熱議。作為北京師範大學選調生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裡選擇輕鬆的生活,從事輕鬆的工作,但是“固執”的她卻毅然選擇回到她那窮困的老家,因為她心中始終掛念著家鄉的困難群眾。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裡行間裡,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艱苦的。從家鄉困難群眾最開始對她的“質疑”,認為她只是來這裡鍍金的,不會真心紮根這裡幫助大家脫貧,到後來走村入戶,“死皮賴臉”的向鄉親們瞭解情況、收集訴求,全完將自己融入困難群眾之中,到後來老鄉們慢慢接受她、認可她,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也充滿了委屈。她背地裡流過多少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她始終將自己的責任扛在肩上,將自己的使命記在心中。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裡行間裡,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快樂的。“我也要讓家裡的孩子在大學裡申請入黨”,讓孩子入黨是她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是她希望將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責任繼續傳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長征,是她在駐村一年時間裡車輪走過的印記,也是她將自己奉獻給基層、奉獻給困難群眾的永恆記憶。

黃文秀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精神必將長存,必將成為所有扶貧幹部的標榜。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先進事蹟,學習她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精神,學習她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為了困難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願犧牲寶貴生命的無畏精神,她和所有奮鬥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幹部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連日來,勐臘縣勐捧農場各分場黨總支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張桂梅、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引導黨員幹部對標榜樣,築牢理想信念,樹牢宗旨意識,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推農場完成20_年“雙目標”任務。

張桂梅同志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儘管自己身患多種疾病,卻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戰鬥在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優秀教師代表。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用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各分場黨總支號召黨員幹部,把學習張桂梅、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以先進典型為標杆,結合實際檢視查詢問題,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農場改革發展的動力。通過學習,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以張桂梅、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樂於奉獻,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爭做新時代的好黨員好乾部。

廣西省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6日晚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黃文秀曾於2008年至2012年就讀於長治學院政法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並獲法學碩士學位。黃文秀因公殉職後,她的感人事蹟迅速引起了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的密切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央視、中國日報、中國婦女報等相繼刊播了相關報道,深切緬懷這位優秀的第一書記。

看到黃文秀的事蹟,在痛心和感動之餘,更加堅定了自己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理想。“深情寄語青年,‘當代青年一代,要以理想信念之光、信仰之力激勵自己,在重任面前敢擔敢上、敢做脊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砥礪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理想。’在黃文秀的身上,體現的正是這樣的信念之光、信念之力。”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守初心,真用心。將人民裝在心中位置,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榮辱與共,做廣大群眾的貼心人。把為民謀福祉、解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深入一線傾聽群眾呼聲與建議,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解決困擾群眾的一切難題,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擔使命,真出力。當前我們正處於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時代的發展呼喚擔當的力量,只有不怕難、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滿褲腿,不怕腳下佈滿荊棘,才能做好基層工作。我們必須以促進基層發展為己任,提高本領,埋頭苦幹,敢為人先,身體力行的擔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找差距,真自律。全國脫貧攻堅模範黃文秀同志用自己崇高的信仰和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我們廣大選調生樹立了一面先鋒模範旗幟。正在基層淬鍊本領的我們,更應該牢固樹立看齊意識,向榜樣學習,聆聽群眾建議,建立自我負面清單,找差距,補短板,勤自律,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基層成為我們實踐、進步的疆場。

學習黃文秀精神,就要抓落實,真有效。政策實不實,關鍵在落實,堅持效果導向是檢驗政策落實的試金石。我們在強化理論政策學習的同時務必將發揮實效作為工作落實的重要參考。行動只有發揮實效我們的政策才能為基層建設具備一定的積極導向作用;只有真正提高群眾滿意度,才能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宣部7月1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黃文秀的先進事蹟,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

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黃文秀同志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託,賡續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專案,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_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等稱號。

近一段時間,黃文秀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認為,黃文秀同志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湧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範,是用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廣大黨員和青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向黃文秀同志學習活動,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以一流業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時代楷模”釋出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黃文秀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黃文秀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宣部、教育部、全國婦聯、國務院扶貧辦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有關負責同志,黃文秀的親屬、同事、同學,及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釋出儀式。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4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大同某煤礦發生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通過電話聯絡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於當時技術手段落後,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說。

今年1月,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於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於地質情況複雜,不僅鑽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湧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之勢。

4個鑽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臺高效能鑽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鑽在鑽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鑽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後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鑽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衝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17年秋,遼寧阜新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並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範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鍊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訊、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於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5

她愛孤如子!

丈夫去世後,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她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和慈善事業上。2001年,張桂梅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剛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僅有2歲,最大的也才12歲。“因為孩子太小,一把屎、一把尿是很平常的事,想幹淨也乾淨不起來。”原本最愛漂亮、最愛乾淨的張桂梅,就這樣被這群孤苦伶仃的孩子改變了。

2003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先是領著孩子們賣鞋、賣花,後來到處籌措資金,在籌措資金過程中,很多人甚至認為她是騙子,還驅趕她,給她吃閉門羹,但她並不氣餒,她說:“求人很丟人,但孩子們如果生活得不好,我這個院長更丟人。”正是憑著執著的信念和無私的大愛,她放棄了假期閒適的生活,為籌集資金奔忙。籌款期間,張桂梅累了就在路邊歇一會兒,渴了就討口水喝,餓了就啃幾口乾糧,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張桂梅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的辛苦,都值了!張桂梅的無私大愛,感動著無數人。一生無兒無女的她,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其中《中國好人》頒獎詞這樣評價張桂梅———他鄉的生活提純著您溫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難從未撼動您執著的堅強;沒有孩子,卻被幾百個孩子稱呼為“媽媽”;日子清苦,內心卻總能安享另一種陽光……堅韌頑強,執著追求一輩子張桂梅同志始終秉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痴心和執著,創造了貧困山區教育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她胸懷夢想!

在張桂梅看來,貧困山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落後,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質女孩———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惡性迴圈。張桂梅認為,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由此,她萌發了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2002年起,她就開始為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巨集偉藍圖”招來的是許多人的質疑和辱罵。但張桂梅並沒有放棄,為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為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說完,該企業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還出來看笑話。”看著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著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街頭,靠著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08年1月7號,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說哥哥病危,一直喊著我的名字,盼著見我最後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號到中央電視臺錄製節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電視臺後,熱情的編導找了個企業家和她對話,爭取幫她解決點女子高中的困難。一邊是山裡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家承諾給女子高中50至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訊息……。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籌建學校的日子,張桂梅異常艱難、身心疲憊,但她始終義無反顧,矢志不渝,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援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她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了。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階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她堅韌頑強!

學校是建起來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學生的家,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屆學生的家。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裡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山下,師傅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但學生的家在山頂上,僅有一條不超過半米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如果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想老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這樣的家訪已持續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哪怕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發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裡的孩子因為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婚生子,然後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去……

她孜孜以求!

作為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總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親力親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時只有3個班94名學生,張桂梅喊孩子們起床上課都比較方便。第二年擴招了5個班,班級數由此增加到8個,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掃學校衛生,逐間宿舍喊學生起床,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張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會準時響起:“姑娘們,起床讀書啦。”從起床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一直迴響在校園裡。學生們說,聽到小喇叭的聲音,心裡特別踏實,如果張桂梅出差或出去開會了,一天聽不到小喇叭聲音就覺得像缺少一種什麼東西,甚至心裡都會有不安的感覺。張桂梅說:“我要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學生的身邊守護著她們,一直和她們在一起。”

作為教師,張桂梅總是把提高教學質量當做自己的本份。她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基本是降分錄取,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差,有的竟連漢語拼音都不會,普通話也說不清,成績始終提不上去。張桂梅心急如焚,決定從激發內生動力入手,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精神。她堅持補短板與講新課兩手抓,一份工作操兩份心,延長了個人備課時間,增加了批改作業量,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每堂課,她都精心設計一個新穎的開場白,有時朗誦一首美麗的小詩,有時唱支學生愛聽的歌謠,有時講述一個自編的故事,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這樣被調動了起來,慢慢地成績也上來了。天道酬勤,張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報。11年來,女子高中已經畢業1645名學生,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2019年,畢業學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線,9人上了專科線。但與此同時,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纖維化、肺氣腫等疾病日益嚴重,醫生說她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2年了,但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張桂梅總是笑著說:“感謝每天清晨能夠醒來,又能看到新的陽光!”

無私無我,於己克儉一輩子

張桂梅同志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棄小而崇大,捨己而為人,對自己的苛刻與對別人的慷慨鮮明強烈,她用愛滋養著深度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用實際行動託舉起山區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

於己,她異常嚴苛!

在華坪,張桂梅對自己的“摳門”是出了名的。張桂梅吃的異常簡單,用的、穿的也極為簡樸。有時一個饅頭就是她的一餐早飯,一碗麵條就是她的午餐和晚餐。她使用的手機,是一部歷史悠久的老式諾基亞,這也是她最重要的寶貝之一。別人問她,為什麼不換個智慧手機?她說,一來還能用,沒有必要花錢,二來手機裡存有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慧手機容易壞,她怕換手機後這些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號碼會丟失。對她來說,跟學生保持聯絡,經常聽聽學生的心聲,為他們加加油、鼓鼓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這些幸福,都與老式諾基亞聯在一起。

她穿的衣服,也很老土,多年都是一個樣。張桂梅說:“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領導、同事或好心人買了,硬往我身上套的。”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華坪縣委給張桂梅7000元錢制裝費,讓她買一套像樣的西服,穿著上北京。但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一臺電腦,供教師辦公,給學生學習。

對人,她異常慷慨!

張桂梅對自己的“摳門”出了名,對別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個學生沒有錢吃飯,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櫃地找錢,把僅有的20元錢都給了那個學生。從此,那個小男孩每週都按時得到張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國中畢業。還有一天深夜,一個學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毛背心送給了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

72歲的二姐病危,離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見的妹妹,擔心她經濟拮据不能及時趕回,還專門給她寄來500元錢路費,但張桂梅卻把姐姐給的路費,為一個生病的學生交了住院費。為此,她留下了對哥哥姐姐的終生遺憾。她每當想起這些“無情”的抉擇,每次都難以釋懷,淚流滿面。

……張桂梅這樣慷慨的事例不勝列舉。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一次性就捐給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建教學樓;又有3萬多元的獎金,張桂梅剛過手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錢最終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希望能在活著的時候,看著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的身上……截至目前,張桂梅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累計100萬元,全部捐獻給了山區的孩子們和教育事業,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分錢。

張桂梅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她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堅韌執著、鍥而不捨,奮力衝破一切困難活著、做著、奉獻著,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正如她的自我總結:“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學楷模心得體會篇6

“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是於漪老師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寫照。如今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著我,時刻鞭策著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備課不是讓字躺在紙面,而是鑽研到讓它站起來跟你對話”。多麼生動的一句話,但要真正做到實屬不易。對照自己,慚愧的很,自己在備課方面花的時間、花的精力還太少,目前備課僅僅只是讓字躺在紙裡。

“做老師的一定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孩子是有未來的,一定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讀完這句話,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為國家培養各色有用人才的。自己在工作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學習習慣差,不愛念書的頑皮孩子,對這些孩子啊自己還缺乏足夠的耐心,在生氣時甚至還會有不想再管的可怕念頭。“一定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於漪老師的這句話時刻在我耳邊迴響,促使我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活到老,學到老”。80多歲高齡的於漪老師,還在用生命在歌唱。我要向於漪老師學習。學習她的執著、學習她的無私、學習她的大愛無疆。立足崗位。讓生命與使命結伴同行。

標籤:心得體會 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