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7篇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與其他讀者分享我們的閱讀體驗,互相啟發和交流,讀後感可以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可以是與他人分享的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風雨樹的歌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7篇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1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讀到的有關於明代人物的書,剛開始真的看不下去因為自己對這段歷史不瞭解也對這方面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慢慢看著我發現它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竟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去了解那段歷史和歷史中偉大宰相的一生豐功偉績了!張居正的改革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年僅12歲就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鄉試。然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很多天才少年成年後像方仲永那般的平庸。相對而言張居正是十分幸運的,因為他的考官是一個慧眼識英才的伯樂,他知道年少時就一帆風順未必是一件好事,於是有意讓一個天才少年落榜,讓張居正接收現實的磨練。

張居正二十三歲時踏入大明的官場,經歷四場波濤湧浪的政治風暴後,一個凌雲壯志的青年成為了一位極其狡猾,極具城府,老謀深算的頂尖政治家。他善於運用權謀心計,耍手段,施妙計,排除異己,蓄謀已久,用離間計逼走內閣首輔高供,最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宰相)。

當時大明皇朝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每年都面臨嚴重赤字,北方又戰事不斷,內部倭寇入侵,大明帝國搖搖欲墜。位極人臣的張居正擁有自己偉大的理想成就自己的改革大計,力挽狂瀾挽救正處於江河日下的大明皇朝。擁有理想的人實在太多,但是終其一生擁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捨棄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一直銘記自己的理想把他真正實現的更是鳳毛麟角,微乎其微。張居正就是其中的一個!

張居正,實行了他自己發明的考成法。偉大的考成法令本來腐敗不堪,無可救藥的大明官場變得渙然一新,生機無限。通過考成法,很多上百年的政治弊病治癒了,政府如同注入新血液,擊破各種難題,成就高效率的政治工作。

大膽實行“一條鞭法”的經濟改革,將所有苛捐雜稅化一,只收白銀,不收其他物質稅收,減輕農民負擔,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阻止大地主的土地兼併。

深謀遠慮,提拔人才,任用戚繼光,李成樑這樣的軍事天才守衛北方,三箭齊發令北方堅如磐石,外族不敢再侵犯。

可惜張居正因為長年累月的忙於繁重的國事,身體日益衰弱,五十八歲就因為—痔瘡去世了,萬曆的新政只實行了十年,因他的死亡而告終,最後竟然被他的學生萬曆皇帝抄家。要知道明朝如果沒有了張居正的偉大改革,或者提前五十年早在萬曆時就完了。

經過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後,大明恢復生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官場政治上工作效率很高,一個皇朝建立了二百年竟然還有如此景象實在是一個奇蹟。

張居正是一個孤獨的智者,因為官場庸人們沒有他的雄才大略,沒有他高瞻遠矚的政治眼界,更沒有他救國家於危難之際的勇氣和良心。張居正為了改革大計不惜幾乎以所有官員為敵,得罪了無數人,然而他沒有後悔,沒有畏懼。終其一生體現自己的大智大勇,這就是真正偉大的改革者!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2

讀完莎翁的《暴風雨》,我認為自由應該有兩種:一種是身體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劇中精靈愛麗兒所追求的,也是普洛斯彼得追求的自由之一;一種是精神上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普洛斯彼得所追求的自由中體現出來。

愛麗兒原是惡女巫西考拉克斯的僕人,但愛麗兒生性柔善,不能奉行惡女巫粗暴、邪惡的命令,因違拗了女巫的意志而被幽禁在一株坼裂的松樹中。後來在普洛斯彼得魔法的幫助下,才得以從松樹的裂縫中出來。這時愛麗兒獲得了相對的自由,可以行動,但是需要聽從普洛斯彼得的命令。愛麗兒想要完全的身體上的自由,在為普洛斯彼得服務滿約定的期限後獲得自己想要的自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普洛斯彼羅原是米蘭的公爵,因其弟弟安東尼奧野心篡了他的位而被驅逐出米蘭。普洛斯彼得帶著他三歲的女兒米蘭達流落荒島,他在島上使用自己的魔法馴服了島上的精靈,還教島上的妖怪凱列班語言,教化他,但是凱列班卻想要玷汙他視若珍寶的寶貝女兒米蘭達的清白,他只能用勞役來驅使凱列班。即便凱列班想要夥同斯丹法諾和特林鳩羅來謀害普洛斯彼得,普洛斯彼得也並沒有傷及他們的性命。對待使自己淪落荒島的仇人,普洛斯彼得使用魔法使得那不勒斯王阿隆佐、阿隆佐的弟弟西巴斯辛、自己的弟弟安東尼奧等所乘的王船沉沒在狂風暴雨的汪洋大海之中,但是卻並沒有謀害他們的性命,使他們都安全的到達了他所在的荒島,讓他們在這荒島之上受到相應的懲罰。正像凱列班所說的,他的主人是不會害人的仙人。他講到“雖然他們給我這樣大的迫害,使我痛心切齒,但是我寧願壓伏我的憤恨而聽從我的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動較之仇恨的行動是可貴的多的。要是他們已經悔過,我的唯一的目的也就達到終點,不再對他們更有一點怨恨”。對別人的仇恨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懲罰,讓自己活在仇恨中無法自拔。在收場詩中,普洛斯彼得說“既然我現今以把我的舊權重握,饒恕了迫害我的仇人,請不要再把我永遠錮閉在這寂寞的荒島!求你們解脫了我靈魂上的系鎖”“你們有罪過希望別人不再追究,願你們也格外寬大,給我以自由”。在戲劇的最後,普洛斯彼得獲得了身體上的自由,可以返回故土,也放下了對仇人的怨恨,讓自己在精神上重獲自由。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3

花了三四天時間把這本老師推薦給我的書讀完。說實話,無論是看小說還是看資料書,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快的看完一整本書了。

這本書講的是作者麗絲的成長曆程,前面很大一部分篇幅寫的都是她頹廢、餓肚子、居無定所、沒有人生目標、不知未來在哪裡的日子。

所以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我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堅持看完了。

因為我有一種直覺,看完這本書或許能改變我什麼;或許,我一直以來的難題和困惑,這本書能給我答案。

我在上完寂靜法師的課後,雖然再看書學習時有了較以往明顯的進步,但我覺得有些根深蒂固的問題還是存在。比如,我依然特別喜歡玩遊戲;比如,看書看久了還是會困。

那麼怎麼解決這兩個問題呢?一個是玩遊戲,一個是睡覺。

?風雨哈佛路》是個真實的故事,麗絲是真實存在著的人。她和我一樣是人,我們沒有什麼不同。更何況,我和她相似的地方太多,這讓我看到了和她的共鳴。

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的主人公、這個真實存在著的麗絲當做我的人生標杆!

麗絲每次想蹺課和朋友出去玩時,靠的是動力;麗絲每次起不來床時,靠的也是動力;

我覺得我和麗絲一樣,我最需要的不是自控力,而是動力。動力才更適合我!(在寫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清楚我的心裡不是盲目跟從。)

後來在把《風雨哈佛路》快看完時,我下決心要戒掉遊戲,每天花我儘可能多的時間看書寫作,就像麗絲真正下定決心完成高中學業改變她的人生一樣。

麗絲的基礎很差,我的基礎也很差。麗絲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然後趕上別人的腳步,最終超過別人的腳步。我也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然後趕上別人的腳步,最終成就自己!

儘管我和我心中的目標差距很多很多,但是麗絲不也同樣嗎?

我也要像麗絲一樣堅持下來,她最終成功了。

然而在堅持的道路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每當午夜夢迴、每當身心疲累、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都盯著電腦,心中十分的想要玩遊戲。我懷念遊戲裡熟悉的樓房建築,地圖上或寬或窄的馬路,山坡上被腳步濺起的塵土或草葉,還有隊友的歡笑聲、警惕聲,還有與他們的互動……這些都讓我無比懷念。

但我知道遊戲除了能帶給我短暫的歡樂以外,它的存在於我而言,並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它只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我的人生。

如同毒癮一樣,明知道帶給不了我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卻還是想要去做,然而又得剋制自己不要去做。

所以這一次一次想玩遊戲的衝動,都被我難受的剋制住了。至今為止已經半個月了,我沒有登入過一次遊戲。堅持的時間雖短,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剋制這種毒癮般的慾望有多麼讓人難受,就像麗絲在上課時被朋友們鼓動逃課出去玩一樣。

麗絲經受了理智與慾望的糾結,但她戰勝了自己,她拒絕了他們。

我也要像她一樣,堅持自己的信念,戰勝自己,拒絕那些對我無意義的、浪費時間的事情。

我要成功,我要早日成功。

麗絲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因為我和她一樣,我們都是人,我們沒有差別。

我不是想完全戒掉遊戲,就像麗絲不是不再和她的朋友們出去玩一樣。而是此時此刻不適合做這樣的事情!我還沒有成功,我怎麼能想著玩呢?我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加快我前進的腳步,這樣我才能過我真正的、輕鬆而有意義的生活,像個我所希望成為的人那樣生活。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4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在我看來,這是一部能激勵人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電影,它譜寫出了一曲勵志奮鬥的生命歷程,讓我們所有觀看它的`人深受感觸。

?風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麗絲,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她出生於美國的貧民窟,生活在一個千瘡百孔的家庭中,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有嚴重的家庭分裂症,甚至她的家庭也是混亂的。孤獨的麗絲需要外出乞討來維持生命,她流浪在城市的角落,吃過垃圾箱裡的食物,偷過超市裡的東西,麗絲沒有家;他曾說這樣一句話:到底什麼是家,一片屋頂,一張床,或是無論如何都會接納你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地鐵站,是樓梯口,是無人問津的街道……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然而她卻並沒有因此就墮落下去,也沒有被貧困止住前進的決心,而是憑藉著她強烈的求知慾勇敢的追求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在她的人生裡面,從不退縮的奮鬥是永恆的主題。最終,她成功的擺脫了本來惡劣不堪生活環境,進入哈佛開始了她生命的新曆程。

她用一半的時間完成了同別人一樣的學業,也正是她有著堅定的自制力和堅強,才得以改變了她本沒有光明的命運。這讓我覺得自己甚至有浪費時間和生命的嫌疑。畢竟大一新生的我空閒時間還是很多的,可我卻沒有充分的利用這些時間,而是專注於玩樂之中了,我想,我也該學著像麗絲那樣為自己的未來拼盡全力奮鬥一次了。

很喜歡影片中的這句話“上帝賦予我平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賦予我勇氣,讓我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賦予我智慧,讓我發現事物的不同……”讀了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能像生活低頭,想吃麵包的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吃到。我知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應該要好好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無時不刻的以這一目標,以麗絲鞭策自己,努力前進。

不僅如此,麗絲還有一顆感恩的心,麗絲這部影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部分就是在她得獎後記者採訪時,她所講的最後一句話“如果我的家庭能夠再次變得完好的話,我情願把一切都還回去”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我們關懷的無微不至,我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這份愛,可我們之中又有誰能真的像她那樣呵護和珍惜呢!所以我想說,讓我們開啟那扇發現愛、珍惜愛的大門吧,多給父母一些貼心的問候,多理解他們,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千萬不要等他們老去、甚至是離開的時候再後悔,要時刻記住那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與迷茫中,不願意睜大雙眼看清形勢,不認清是那些細微的因素累積在一起而造成現在的這種局面。生活就是這樣,地球的轉動不會因為其中一個人而停止,現實也不會隨著一個人的意願而改變。

讓我們為自己努力拼搏奮鬥一把吧。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5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你就只能活一次!

本次立信央企事業總部舉辦的首屆讀書徵文比賽,已於8月20日開始陸續釋出參賽文章,計劃每個工作日發1篇(視具體情況調整),綜合文章閱讀量、點贊量及評論等活躍度,結合投票,評比出10名獲獎者獲得獎金——一等獎1名獎金500元,二等獎2名每名獎金300元,三等獎3名每名獎金200元,其他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快來為你喜歡的文章點贊、評論和轉發吧~

哈佛大學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甚至是無數人可望不可求的學校,一直認為能上哈佛大學的人必然天資聰穎,有著極高的天賦,非常人所能進也。可是有這麼一個女孩兒,不僅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拿到了《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

她出生於紐約的貧民窟,父母吸毒,15歲無家可歸,母親患艾滋病去世,父親因無錢支付房租被收容所收容,可憐的她到處漂泊,經常借宿同學朋友家,頹廢度日,只為填飽肚子,因經常逃課高中只得一學分,只能進非傳統性高中,幸運地進入了預備人文學院,偶然的機會老師帶她和同學參觀哈佛大學,讓她對哈佛大學的學習氛圍有了深深的嚮往,對生活重燃了希望與渴望。她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並以全優考入哈佛大學,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12000美元,解決了學費問題。如今,在全球各地發表演說,以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

她曾因家裡沒法洗澡頭髮長滿蝨子遭同學厭棄,曾因為帶同學借宿繼父家被趕出家門流浪街頭,曾因母親的去世倍感無所希冀。“我經常靜靜地穿梭在他們的家中,從沒好好地休息過一次,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歸宿在何處”,是那段漂泊無依的內心獨白,讓我不禁心痛不已。

然而,想唱歌的人總能找到歌唱,從她對生活重燃渴望的那刻起,她堅信絕不要讓不能做的事妨礙能做的事,她對自己說,你認為對你好的東西,你儘管向前衝去努力爭取,不用管他們在背後胡說些什麼。

上帝賦予我平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賦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改變的事情,賦予我智慧,讓我發現事物的不同。這是戒毒的硬幣背後寫著的文字,讓我記憶深刻,也是女孩兒時刻去想著的文字。

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命運的反抗,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完成所謂不能完成的事情,倘若沒有實現,說明沒那麼渴望,獻給所有為夢想正在奮鬥的人,你總能看見自己辛路掙扎的身影,也會明白自己的渴望是否足夠強烈。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6

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準備承受任何風暴。

——題記

命運,有的人說它是痛苦的,有人說它是幸福的,答案不同,因為你選擇的道路不同,經歷的苦難不同。命運就好像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會對你哭,然而你對它笑,她也會對你笑。你付出了多少,回報就有多少,付出與回報總會成正比的。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這段話出自電影《風雨哈佛路》。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或許有人認為這不算什麼,但是有誰經歷過一出生血液中就含有毒 品?正如你所想的那樣,他的父母是癮君子,家庭的全部經濟來源,靠政府的救濟款,每月前六、七天,麗茲和姐姐有食物吃,而後就是漫長的飢餓。最餓的時候姐妹倆以一管牙膏當晚餐,或者吃冰塊體驗“吃”的感覺。她的童年是被黑暗籠罩的,她從未體驗家的溫馨與幸福,沒有歡聲笑語,也沒有其樂融融,只有責罵、爭吵,只有恐慌、無助,還有那漫長的黑暗……

她是不幸,同是她也是幸運的。她沒有因此屈服於命運,而是以更加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挑戰這不公的命運。她開始意識到讀書才是她唯一的出路,她開始盡力尋找學校,但卻屢遭拒絕。還好上帝並沒有完全遺棄她,最終一家“人文預備學校”給了她一次機會。接下來的兩年,麗茲像馬拉松運動員一樣,一路狂奔:學習、打工、找住處……漸漸地,她的自信隨著全優的成績慢慢增長,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四年的學業,以傲人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或許,我曾跌倒過,但是沒關係,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站起來;或許,我曾哭泣過,但是沒關係,擦擦臉上的淚水,再次振作起來;或許,我曾困惑過,但是沒關係,靜心想想自己需要什麼,繼續前進下去。人生就是不斷遭遇挫折、戰勝挫折的過程,不斷挑戰命運的險峰。在挫折面前,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選擇了低頭認命,把這一切歸結於自己的命不好。殊不知,好命源於拼命。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的人永遠都是失敗者。只有不服輸,敢於向命運發起挑戰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絕美的的風景在絕險的巔峰之上,絕美的人生在絕險的攀登之上。不願屈服於命運的人們啊,用你全部的信念與意志來挑戰命運,戰勝命運,記住上帝不是你命運的主宰,命運應由自己來掌控!

風雨樹的歌讀後感篇7

也許是對傳統文化的仰慕,也許是源自內心的書生意氣,當我讀完餘秋雨先生的《風雨天一閣》後,分明感到那源於歷史深處的思索,如嫋嫋茶韻,飄然溢於紙外。

一座普通的藏書樓,卻成了“一鍾極端艱難,而又極端悲愴的文化奇蹟。”天一閣,確實承載了太多,太多。

天一閣,建於明中葉,由其主範欽歷終身覓書建樓,延續數百年巋然不動。其藏書樓之珍,儲存之善,世所罕見。幾百年的風雨,範氏家族始終恪守著近於苛刻的祖訓,甚至只有大學者黃宗羲才成為數百年來登臨此樓的唯一一人。然而當近代的兵燹來臨,這座沒有在大火中焚燬,沒有在歲月中流散的古樓卻如那飽經風霜的古書,那麼輕易就焚燬了。印著大學者誠惶誠恐腳印的樓板,只留下偷兒日夜竊書遺下的棗核……我不禁發問:為什麼儲存了幾百年的古籍在近代烽火中顯得如此脆弱?為什麼,為什麼偌大一箇中華,終容不下一座小小的藏書樓?

作為書生,我們是否也算作範欽的後人?但我讀到範欽偉他的天一閣定下的條條鐵律時,我不禁苦笑:在偷兒和強盜面前,書生的人格又算得了什麼?也許創造了象形文字,創造了紙帛,又創造了印刷術的民族,將文化的傳承寄予這小小的藏書樓,本身便是一種無奈,一種悲劇。“血戰前行的歷史”戰火一次次焚燒著脆薄的紙頁,黑暗一次次吞噬著智慧和光明,然而範欽冷峻的理性,為何要傾注於這小小的一隅?為什麼不讓文明的星火撒向更廣闊的領域?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思想者,不該捫心自問馬?

掩卷沉思,浩瀚乾坤,千古蒼桑皆抑於此。

五千年的一個黃昏,一群茹毛飲血的的人來到一片荒原,發現這裡可以耕種粟谷,無須為狩獵而奔波,於是華夏的始祖就這樣默默定居下來……功於馬背的秦始皇“餘威振於殊俗”,“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他揚鞭一指,蒼茫燕山便出現了一條蜿蜒萬里得長城。胡騎鋒鏑,從此便越不過燕趙,攻不入中原,於是修長城便成了歷代帝王的大事。從秦一直延續到兩千多年後的明末。終於不見了狼煙四起,終於中原的王侯已安於“長樂未央”,然而不幸的是,地理上的圍障卻又將另一堵“長城”植入這古老民族的血液之中。於是,有了“梅妻鶴子”終老滄州的隱士之風;有了鍾情山水、俯視筆墨間的文人氣質;有了埋首聖賢之言、探究修身之道的理學之派。“長城將這個民族漸漸封閉,因封閉而自矜,因自矜而更加封閉。從此,沒有了馬背上的狂奔,沒有了面對大海的遐想,大漠的駝鈴終化成歷史的空靈,遠航的船隊終在一片”耀武異域,勞民傷財“聲中歸於泯滅。於是便有了”乾嘉學派“,又了這孑然一身的風雨天一閣。對於一個已經習慣了子孫繞膝、豐衣足食、終老桑梓的民族;對於一個從來無需長途遷徙、、四海為家的民族;對於一個無需苦鬥於馬背、大海的民族,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將自己的視線投向更無垠的大地和天空呢?

又是一個黃昏降臨,殘陽如血,衰草連天,當這斑駁的古樓映著欲墜的夕陽,多少悲愴盡在一片如死的寂靜中。天一閣,是否是一部濃縮的歷史?是否是一個時代痛苦悲涼的結束?

滿樓黃紙,訴不盡滿腔悲愴;千古興衰,皆溢於塵埃之上。天一閣的悲涼早已如遠去的流水,一去不返,但餘秋雨先生深沉的行文是否在告訴我們這些後來人,只有經歷了推倒的痛苦,阻隔的牆才能成為溝通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