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孔子廟讀後感精選8篇

在讀後感中,我們的個人觀點是需要做到明確表達的,一味地追求篇幅長短對讀後感來說是沒有意義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孔子廟讀後感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孔子廟讀後感精選8篇

孔子廟讀後感篇1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聖人。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裡我讀到了:孔子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很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說比他大三十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於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裡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聖人!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

孔子那麼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為的人!

孔子廟讀後感篇2

孔子的人生,充滿了色彩。孔子的人生,富有獨特的韻味。

?孔子的故事》是孔子一生的寫照。孔子的人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不論高低貴賤;他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之己任。雖然後人評論孔子過於執著、頑固,可他們卻不能瞭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一份美好的時候,嚴酷的刑罰就會失去它的意義,用“仁”、“禮”的政策去治國也並非是不能實現的幻想。孔子是偉大的政治家。

聖人的弟子們也是實力派。孔子依材施教,對不同的弟子在同一件事上有著不同甚至相反的教導或回答。這是孔子的高明之處。而對弟子的疑惑,他總是盡善盡美地回答,從不擺高架子去面對他們,反而非常謙虛,從不不懂裝懂,對於學習、思考的態度非常誠懇。答語的內容,便是本著孔子的思想觀念和博大的巨集觀了。孔子是聰明的教育家。

孔子的美德就是這些: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仁德。民比君貴的思想和精神對後人影響至深至遠。

孔子的人生,為自己超前又懷古的思想努力著。

孔子廟讀後感篇3

讀了《孔子拜師》這篇精彩的文章,我為孔子求學的精神而感動著。

孔子18歲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30歲時,他離開家鄉曲阜,千里迢迢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孔子這種執著的精神,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培養了七十二名非常優秀的學生,他的思想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論語》這部鉅作,就是孔子思想的體現,是他一生孜孜不倦求學的結果。

和孔子那個時代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非常優越。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學習態度不太好,有時寫作業佔用好長時間,根本沒有精力去學更多的知識。讀了《孔子拜師》,我決心端正學習態度,做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生。

孔子廟讀後感篇4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穫1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裡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1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1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1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1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裡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1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1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心傳匯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1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1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10分莊嚴。因為其中有1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個特別講信念的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1種態度,是1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1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說: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孔子廟讀後感篇5

孔子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教仔有方,也富有同情心,總是虛心的傾聽、採取別人的建議。孔子的弟子顏淵曾稱歎孔子:“往上看,越看越高;往下鑽,越鑽越深,明明看見在前面,忽然又轉到身後了。老師是一步一步的誘導我,給我最廣泛、最扼要的東西。我總是費心竭力地跟他跑,但在快趕上時,他又跑到最前面了,總是跟不上。”這正是孔子教學的閃光點。

我非常認同孔子按照特長把弟子分為四類:德行、政治、口才、文學。他還能根據每個弟子的優缺點來回答問題,加以教育。比如子路和冉有都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要不要馬上實行?”,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孔子說:“你應該先向比你更有經驗的人請教,在做出決定哪兒能馬上實行呢?”以叮囑他慎重。而冉有遇事畏縮,孔子就回答他:“當然要馬上實行”,以鼓勵他勇敢。我覺得孔子這麼做是很好的,向優缺點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答案,使他們都改正缺點。

我還認為孔子洞悉事物全貌的能力很強,而且還非常神祕。一次,顏子和孔子在泰山頂時看見了吳國都城門外拴著一匹白馬,說:“那裡有一匹沒染色的絲娟”。孔子便說:“這是白馬蘆芻,因為身上反射出了光影,所以才看著像一條長長的白練”。

我特別佩服孔子日常為人的態度,謙虛謹慎、富有同情心,保持友誼。他特別喜歡唱歌,但是隻要這一天有弔喪之事,就不唱了。見到瞎子穿孝服的人,他一定會上前詢問、關心。只要是有了喪事,他一定會表示嚴肅的哀悼。有一次,馬棚失了火,孔子首先問的是有沒有傷著人,而非問傷沒傷著馬。從這裡我體會到了孔子真是關心人關心到了極致。這就是我的偶像,一個歷史奇蹟人物孔子。

孔子廟讀後感篇6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師》,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種學而不厭,不恥下問,不怕辛苦,堅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孔子拜師》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孔子年輕時,就已經是位名人了,可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他就離開家鄉曲埠到千里之處的洛陽找老子拜師求學的過程。老子名氣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學習。

讀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這種精神,我們卻沒有,之所以我們沒有是因為我們沒有恆心,做什麼事總會半途而廢,總是不能堅持到底。讀了這篇文章,我決心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學習更成功。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見到半途而廢的人。就連我們自己也經常會犯這些錯誤。比如:有一次我學書法,學到行書高階班的時候,我因為課太多所以沒學行書高階,所以導致我現在連一點書法字的影子也沒有了,就連握筆姿勢也變了,字也沒有以前寫得漂亮了,所以我們以後做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呀!正所謂“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讀了這篇文章,我告訴大家做事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你能把握好時機,那麼你就是最棒的!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學海中勇往直前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孔子學而不厭、不恥下問、堅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更近。

孔子廟讀後感篇7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受到了巨大的啟發。

這篇文章講了孔子已經是當年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驕傲,也不滿足。還是要更謙虛學更多知識。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多,還不夠淵博。所以就離開自己的家鄉曲阜,想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經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來到了洛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寫出了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好品質。

孔子這麼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啊!一想到自己, 我的臉一下變得紅的就像蘋果一樣。記得我上一年級時期末考試前的一個下午,我放學回家把作業寫完。我覺得自己學習差不多,都是99分,我就自由自在的玩了起來。爸爸回到家,看見我還在玩,生氣的對我說:“明天就要考試了,還不趕快複習還有心思玩,你明天能考好麼?”“爸爸……”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就把我的話打斷了。我只好去複習。第二天考試,第三天發下來成績,一個99。5分,一個99分。

通過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知道了學無止境。我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習,長大做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孔子廟讀後感篇8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曾學習過《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至今我還印象深刻。從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正如課文中寫的這樣: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三十歲時,他離開了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三個月後,走到了洛陽,拜了老子為師。從此,孔子不離老師左右,學到了很多知識,最後,終於成為了一位大教育家。看看孔子,再聯絡自己,我和他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每當我考試考得較好時,就會沾沾自喜。

在這次語文單元考試中,我自認為語文是自己的強項,平時掌握得好,況且這次考試題目又較簡單,“輕敵”的小苗就在我的腦海中滋生了出來,於是就沒有認真審題,沒有仔細檢查。等試卷發下來一看,我只得了“90”分,連我都驚呆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仔細一看,原來有三道基礎題目看錯了,導致全部做錯,被扣了六分。連我最得意的作文也因為有些地方寫得不夠詳細被扣了三分,這就是我驕傲自滿的結果,我後悔地流下了眼淚。我深刻地懂得了:在知識的海洋裡,學習是不能滿足的,是要我們不斷汲取的。因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