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範文三篇

教學的改革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讀完《教師的挑戰》這本書之後,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收穫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範文三篇
《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1

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也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和努力方向,《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一書系統地研究了教師專業化問題,對什麼是教師專業化,教師專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階段、影響因素和執行模式,教師專業化的社會基礎、教育基礎和個人基礎,以及如何提高我國教師專業化的水平,促進教師教育的改革進而推動教育的整體發展與進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並結合我國教師教育實際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初讀書名以及書的內容介紹,感覺又捧起了一本深奧的理論書籍,要啃下它,非得花一番精力和時間不可,讀來卻讓人出乎意料,其間的理論是通俗易懂的,又穿插著豐富的實踐案例,使此書讀來如故事一般生動。

這種故事是其中的案例和具體材料,更是作者在分析和論述時所具有的強烈的現實感和針對性,我們能從他論述的字裡行間中感受到一種對現實教育改革和時代要求的敏感反映,也能夠比較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本人的一種情感和真實,這種故事性對於教師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這種故事將關於教師專業化研究的一種巨集觀敘事與一種微觀詮釋比較好地結合了起來,而不僅僅是一種理論的分析和抽象的規定,或者侷限於單純技術性的討論與建構。它使得人們在閱讀時能時時感受到現實的要求和湧動。第二,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首先要求的就是一種“事實”,一種充滿了鮮活和生命的人的故事。這種故事作為一種基本和直接的“文字”,是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它分析和解釋的基本物件。當然,這種故事的文字又不是缺乏生命的 “物件性存在”,它是一種包含和體現人的活動的“文字”,是一種活的“文字”。在這本書的論述中,我們甚至可以“讀”到作者本人的個性和經歷,感受到他自己的追求和風格。有了這種故事性,本書也就具有並獲得了非常堅實的現實基礎。

讀此書,讓讀者感覺,關於教師專業化的研究和實踐,決不僅僅是教師自身的事情,也不是單純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專業化實質上反映了一種整個教師培養和管理模式的變化和轉型,它內在地包含了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變化,體現了一種教師與教育管理機構之間關係的變化和改革,隱含著一種教師地位的變化。當然,這種教師專業化也意味著教師對自己的新的責任和自律。

《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2

時光匆匆,又到了一年一度讀書會的開班儀式,我們伴隨著主持人吳愛慧老師朗讀的《你說》,坐上音樂視訊的“時光機”,回首過去一年裡二實小讀書會發生的美麗花絮。回首過去,才能展望未來,傳承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書籍成為我們最好的教學助手。

本次活動分為五個流程。

一、開班致辭——為幸福讀書人點贊

“優雅的生命源於優雅的靈魂,優雅的靈魂源於優雅的書籍”,潘春珠老師為我們闡述了堅持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能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能給我們的教學指點迷津,能讓我們在這喧囂的世界,保有一份安寧,持有一份堅守,人生之美,美在心靈,書香薰染,完美人生。

二、宣佈讀書會成員名單

林錦珠老師宣佈了讀書會成員名單。

三、“書有光,讀最美”

由朱晶晶等6位新老師朗誦《一路書香,一生陽光》,餘音繞樑,我們都是最美朗讀者。

四、介紹本次共讀《教師的挑戰》閱讀計劃等

吳愛慧老師首先闡述了閱讀量的重要性,從大學聯考方向的轉變反思到我們的國小教學當中,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量,鼓勵家長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老師也應當樹立正確的閱讀態度,不要把閱讀當成一種壓力,要當成一種享受,讀書筆記以真情實感為主,不設其他要求;其次,吳老師介紹了本次共讀第七本書《教師的挑戰》的閱讀計劃並對時間安排作出了要求。

五、林校長總結

閱讀關鍵在於交流,在於談心,要使閱讀成為老師一種放鬆方式,成為老師教育實踐的鏡子,成為老師走出教學瓶頸的引領,所以,作為老師,要愛閱讀,真正理解讀書的意義,享受閱讀。

最後,林怡謀校長熱情呼籲:校長好好讀書,教師天天向上,教師好好讀書,學生天天向上,學生好好讀書,學校天天向上!

《教師的挑戰》通用讀後感3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著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為“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為,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為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為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為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為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為“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為“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援,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裡,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著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