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半生緣讀後感作文

半生緣讀後感作文5篇

半生緣讀後感作文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半生緣》的讀後感,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半生緣讀後感1

說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下來張愛玲的作品。初次翻開這本書,前面講述著曼楨和世鈞相識到戀愛的過程,敘述得平平淡淡卻又情真意切。

剛開始驚訝於張愛玲對人物細緻刻畫上。沒有多餘的贅述,每一筆都恰到實處,不放過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處細微的心理變化都被很好地捕捉到並平鋪直敘地展現出來。

劇情平淡地展開,可前面越是平淡地記錄,到了變故之處突然轉折的劇情越讓人措手不及。一波三折的劇情卻又繼續用如此平淡的語言來敘述,實在是叫人害怕。

我從曼璐欺騙曼楨使被鴻才**時開始憤怒,或許時太過於投入了,我一直憤怒到了這本書全都看完也沒有平復下來。我實在是氣憤,曼璐是曼楨的親姐姐,辛苦了自己的整個青春來幫助家裡,供著曼楨上學工作,到頭來卻又是這樣的殘害她。曼楨那迂腐的母親卻又是不敢作聲,甚至逃到蘇州,成全曼璐一家對曼楨多年的軟禁。

曼楨和世鈞、叔惠和翠芝,他們互相相愛,卻又彼此錯過,到頭來卻都是在重逢時再度永別,卻道是感情上的永別。

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世鈞,說他是大豬蹄子,可他對曼楨倒也是情真意切,只不過在曼楨失蹤後沒有繼續探尋下去;說他不是大豬蹄子,可也不見得他有多好,但凡是有點心眼兒,對曼楨有絲執著,也不至於在十多年的重逢時才瞭解真相。曼楨一心一意地盼著世鈞能來解救他,可是世鈞呢,扔下曾經的誓言卻又和翠芝結了婚。

從前突如其來的不告而別,對彼此都是極大的傷害。可重複之後的真相大白,卻又時他們的這段感情真正終了。“今天從這裡走出去,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

叔惠和翠芝心裡有著彼此,可是叔惠實在是太后知後覺了,他不瞭解自己真正喜歡的,翠芝單身時卻又總是對她冷冷淡淡,翠芝不單身的時候卻又黯然惆悵。他們就像從0到2π區間裡的正弦餘弦函式,相交之後便會分離,分離之後過著幾乎平行的生活,卻又不知不覺地再相交。

“那幅長裙老在半空中徘徊著,彷佛隨之就要走了,而過門不入,兩人看著都若有所失,由此生虛度之感。”

“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淒涼的勝利與滿足。”

豫瑾對曼楨,曼璐對豫瑾卻又是那種愛而不得之感。豫瑾是真的好人,可人生的淒涼要怪罪於那個動盪的舊社會了。至於曼璐,可憐又可恨。讀後感·年輕時候全家的經濟來源靠她一人撐著,她一人要養著母親、外婆和三個弟弟妹妹。迫於生計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去賣身。可是誰又會去理解一個舞女呢,誰又看得起她呢。

曼楨衝世鈞發火時說“我幾時看不起他(世鈞父親,曾經的一個嫖客)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覺得我姊姊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誰更不道德!”

曼璐的確是可憐的,可是自己的悲劇卻更不該怪罪於家人身上。是她改變了曼楨的一生,讓她一生都註定在痛苦中悵然。她縱使再抵抗又如何呢,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確實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有的時候我們深知“只有活著才能創造一切”的道理,可有時候的狀況卻又是越活越痛苦。可這樣痛苦的生命卻又在不斷的延續,宛如行屍走肉般存活於世。

半生緣讀後感2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擁有一份完美的幸福,總想時時、事事都隨人願,工作、金錢、家庭、房子等等,無不令人趨之若鶩。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活好像在時時考驗著人們,打擊著人們的心靈,讓人感覺不到完美,就像俗語說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或許這就是生活給人們的令樣的美的享受吧。張愛玲的代表作《半生緣》,就是在字裡行間體現了這種令樣的美。

主人公沈世鈞和顧曼楨從相識、相愛到分手,讓讀者從一開始的興奮和祝福,到最後為他們惋惜、痛惜,讀者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心懸此間。相愛時她在他眼中是一個溫柔美麗可以相伴一生的人,他在她眼中是一個溫厚善良可以託付終身的伴侶,然而命運卻和他們開起了玩笑,天性單純的顧曼楨被別有用心的姐姐設計殘害,落得個受辱、關押的境地,而沈世鈞多次尋找未果又在聽信顧曼楨與別人結婚的謠言下匆匆與不喜歡的人走上了婚姻的殿堂,過著平俗的生活。極度失落的他隨工作取得成就依然放不下那曾經的一份純情,直到十幾年後真相大白卻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時間是殘酷的,生活是蒼涼的,一生的情半生的緣也只能在蒼涼中變得了無痕跡。小說的最後作者在有意無意之中又將那群十多年前的故人安排在不同的場合下再次相遇,所不同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面對曾經,唯有仰天嘆息此情可待成追憶吧。

是的,生活中殘缺時時存在,就看人們如何去面對了。就像有人喜歡初生的朝陽,認為它代表著新生和希望,但是有的人卻喜歡夕陽西下的餘輝,因為它好像自己此時的心境。有人偏愛秋那豐收的碩果,有人卻認為秋天帶來的是淒涼……不同的心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張愛玲的就給人一種殘缺的美的感受。雖然讀起來有時感受到隱隱的心痛,心底的那種異樣的感受卻是不足與明言道出的,這也是一種令樣的美吧。

半生緣讀後感3

喜歡張愛玲的大氣,對生離死別的大氣眼光。昨天還耳鬢廝磨的小情人,轉眼遭遇罪惡的磨難幾乎永世不得相見,他們茫然、掙扎,妥協退讓,他們滿懷希望,順其自然,得過且過。他們不知道竟然遭遇了這樣那樣的生活,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去。終於,後來他們又相見了,哭又何妨?那份愛變了嗎?就算那愛變成了撕心裂肺的惋惜和悔恨,那還是愛。回不去了又能如何?難道他們回去了,人生就會順風順水一輩子嗎?

生命再是比死可怕,也比死可愛。即便生命變得那麼糟那麼糟,即便每個生命有那麼多無法釋然的事,有那麼多血淋淋的傷痕,活下去的,那份堅強和滄桑,總是美麗的。

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索命的惡鬼叫無常,卻一直沒想過問一下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經歷了一些事情後回憶起來,這兩個字還真是讓人恐懼。倘若在前面再加上世事兩字,就更是有了一種絕望的力量。

那麼相愛的兩個人,卻終究未能一起。這算是個悲劇。可張愛玲那樣溫情而冷漠的筆觸,卻每每在絕境裡給人希望。慕瑾是愛著曼楨的,曼楨對於他,似乎也並不單單的是對兄長的敬重,兩個人在最後的結合可能讓很多人嘆息,可也未必不幸福。這也是我重讀了許多次才得出的感覺,猶疑的在文字間找尋證據卻並沒發覺,可還是固執的相信。

初讀時覺著沈世鈞很可憐,又覺得有些可愛,帶著些懦弱的書生意氣。人對於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總顯得特別苛刻,好像是害怕被他們重新粘到身上似的。而這次重讀,對這個男主角卻是無話可說,倘若真的從文字裡走出來站在我面前,我也只能像曼楨似的,用最平淡的口吻去問好,詢問他們這些年來的故事。

顧曼楨是我一直很喜歡的女性形象,自強,堅定,即使在嫁了祝鴻才之後消沉了一段時間,可是馬上又振奮起來,總是在努力尋找和驗證著生命的價值。這樣的女孩子愛上沈世鈞那樣的男人,甚至讓我有些覺著不平。不過事情好像還真是這個樣子,活潑的女孩子大多挎著一個穩重的大叔,而那些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女孩,卻大多喜歡和許叔惠這樣的男性交往。這樣也不錯,有些互補的樣子。倘若愛情真的是神創造的話,也一定花了不少心思來琢磨。

和主角的暗淡相比,小說裡的其他人物,雖然很多隻是寥寥的幾筆,形象卻既真實又豐滿。譬如沈嘯桐,寥寥的幾句話,便勾勒出一箇舊時代商人的形象,說起來,現在的很多父輩還是如此。大談時局的見解,拙於表達感情等等。

曼璐和祝鴻才,應該算是小說裡的反面人物,祝鴻才自不必說,作者已經給定性了是壞人。可是曼璐,張愛玲在她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細細的描繪了心理,最後借曼楨的口把她的罪孽歸結於時代。雖然她所做的事情不可原諒,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的人,應該也都有讓人可憐的地方吧。

世鈞惘然地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

看完這句話,我也是惘然的笑,可是笑了也是惘然,大時代裡幾個年輕人的故事到此為止,三十萬字,二十年的歲月,上海,南京,末尾到了瀋陽。大部分小說裡,政治都是作為一樣汙穢的背景存在的,可是在這個故事裡,幾個人的生活卻是因為政治的變革而出現轉機。張愛玲用這樣帶著點譏誚的筆鋒,把自己那些女性獨有的冷漠和溫情包容在故事裡面。

看的時候感觸頗多,可是這樣的寫下來,卻覺得很多感想不免牽強。或者這就是名著的魅力,雖然故事依附於三十年代的上海,但是其中卻自有一種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東西。時間,地域,人種,都不會成為障礙。

半生緣讀後感4

看《半生緣》到凌晨3點--沉睡了那麼久的張愛玲留下的痕跡總是這麼輕易的讓我失眠,這真不可思議。

一個本可以挽救的傷口生生的疼痛了14年,而當那疼痛已經習慣到毫無知覺時才被揭開,可那個遲來的擁抱,握緊的雙手卻再無力氣將帷幕拉回到從前,儘管世均風華仍在,儘管曼幀依然綽約,但畢竟那磨的圓溜的桌角在悄悄地提醒著那永遠回不去了的,14年。

而在此同時,心如刀絞的也許還有翠枝和叔惠。本來很簡單的一見鍾情,卻因為那個年代的那些錯綜的關係而絞的只剩下無奈的嘆息,於是那年的婚禮上新娘翠枝心痛的看著也許是自己真正愛人的叔惠一杯接著一杯的將自己灌醉--他不知道啊,無論多少杯,都澆不掉他們泛舟時身後的綠水,登山時拉著手的沉醉!

也許這半生的緣,不論對於誰,都是一輩子--儘管伴隨著這記憶的,是心碎。

半生緣讀後感5

總覺得很多人都是一樣的,無論在年輕時曾怎樣張揚肆意過,漸漸都會被歲月磨平稜角,融在人群中,成為他們最鄙夷的樣子。

張愛玲的小說結局總是悲哀的,連著將她的全集讀完,便也大抵對她故事的結束有了預測,即便早已料到必是個淒涼的結果,還是無法停止讀下去。《半生緣》前幾日讀到一半,一切都突然急轉直下,我對著曼璐與鴻才咬牙切齒,看著曼楨和世鈞生生錯過,一時放下書竟不敢再拿起。固然作為上世紀的作品,其中的橋段已不算新奇,然而每一個轉折還是牽動著我的心。張愛玲筆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物,生活在瑣碎的日常中,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懷著這樣那樣難以啟齒的心思。

那時的曼楨和世鈞還是處於他們最好的時間裡——人生比起僅有的十年青春是那樣漫長,彷彿人活一世也只有那短短十年是為自己而活——他們有未來,有彼此,哪怕家累重重,他們都並不覺得灰心。曼楨是堅強、有活力、有新思想的那樣一個討人喜歡的典型的人物,最終也失去了眼睛中的亮光。她身邊的親人加之於她的傷害成了把利劍,砍掉她所有的尖角,與世鈞誤會的分離加之生活艱難將她打磨成一個普通的麻木的中年人。她攢了那十幾年的想要告訴世鈞的話,到了可以傾訴的那一天,也就成了兩人自此之後清楚明白的永別。

他們再也回不去了。想想十幾年前的彼此,彷彿伸手便可觸及,卻已隔了一道鴻溝。小半生過去了,他們也終成了對生活妥協的中年人。

對時間,我常抱有一種未知的恐懼,因為它太過龐大,太過神祕,沒有人知道它會帶給我們什麼。我不知道,等到數十年後,我是不是也會成為庸碌生活的人們中的一個。我現在還這樣年輕,很容易對世事忿忿不平,希望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起碼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總忍不住有些憐憫被時代落下的人們。多少人都曾像我現在這樣年輕過,未經歷多少生活的艱辛,抱著激昂的夢想,又歸於平靜。我怕我會失去對事物的敏感,每天牢騷滿腹。

張愛玲的小說讀完,便有淒涼的情緒在胸中擴散。看著他們一點點被生活吞噬,將惡迴圈加至下一代身上,我覺得恨又無可奈何。《半生緣》中的人物最後都因為他們的妥協而錯位了,那些錯過的都成了念想,身上卻一輩子都套著枷鎖。

相關文章:

1.《半生緣》讀後感範文5篇

2.讀張愛玲《半生緣》有感

3.讀張愛玲《半生緣》有感範文

4.半生緣的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5.長恨歌讀後感600字

6.《大師們的寫作課》讀書心得: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

 

標籤:讀後感 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