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年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優秀範文1500字

地理上的距離不是難題,心的距離才是利器;時間不是苦藥,愛的時間才是真諦。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年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優秀範文1500字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1年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優秀範文1500字


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1
 
  一、前一階段聽課的回顧
 
  在開學一個多月的聽課實踐中,我們大體總結出了以下三種課堂
 
  教學模式
 
  ①講述—領悟型。這種課型主要針對那些基本地理規律和原理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難度較大,邏輯性較強。我們在課堂上首先採取以教師講述為主,讓學生理解這些基本原理和規律,然後再讓學生結合教材和練xxx行自我領悟,最後再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從而使學生達到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基本知識的目的。
 
  ②自主學習—探究型。這種課型主要圍繞那些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學生易於理解的章節而進行。其基本組織形式是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討論等形式自我學習(有時也在課前先佈置學生提前預習或蒐集相關資料),然後由學生根據自學或課前預習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等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後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與小結。這種課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③實踐活動型。這種課型主要是針對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內容而進行。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增加了大量學生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有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或在教室內完成的,那麼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活動課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這種課型主要就是讓學生動手、動眼、動耳等,此外,結合其它課型的學習內容,有時也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活動課。 二、今後教學的幾點想法
 
  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漸適應,後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在心得前一學段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為此地理備課組經過認真研討,對後一階段的教學達成以下共識
 
  1.作為教師,繼續加大對新課程改革理論學習的力度,同時加強備課組內、備課組之間的相互聽課活動,充分調動備課組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後一階段要重點在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課堂上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認識、如何進一步落實分層次教學等方面下功夫。
 
  2.在總結、心得前一階段教學的基礎上,我們後一階段的教學要重點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這幾方面的關係主要包括①過程與結果的關係,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係,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並非意味削弱知識的學習,而是強調能力的培養要以知識為依託、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對立;②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無論課堂教學、還是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師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③關於不同學習模式與課堂形式的關係,新課程改革針對現行教育的弊端而強調研究、探究性學習,並不排除接受性學習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課究竟採取何種學習方式或課堂教學模式,要因人、因時、因課程內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言堂”、“滿堂轉”不對,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參與是正確的,但要注重區別學生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參與還是形式參與,真正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④各類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的關係,普通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應該還是在課堂,因此任何忽視課堂教學的行為都是錯誤的。
 
  3.進一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通過前一學段的教學,我們發現,學生對各類實踐活動興趣濃厚,期望也較高。因此後一階段我們將繼續強化這方面的工作,如加強研究性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適當組織學生走出校門等。
 
  總之,新課程改革已走到我們面前,作為實驗者,我們只有加強研究,努力實踐,積極應對,這樣才能搶佔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制高點,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有助於教師自身的發展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2
 
  一、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二、抓“綜合”重“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三、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運算”促“智慧”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垂直氣溫的計算。
 
  5、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7。晝夜長短的計算。
 
  8、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覆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七、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絡、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八、抓“新知”拓“視野”
 
  每年大學聯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所以,對報刊上的“新聞”不可不留神。諸如:
 
  (1)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
 
  (2)國內外重大經濟建設專案的開工和竣工。
 
  (3)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
 
  (4)國內外新開闢的自然保護區和旅遊勝地。
 
  (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
 
  (6)人類面臨的問題——資源、人口、環境。
 
  九、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佈是沿緯線分佈的,根據其熱量的分佈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佈也應沿緯線分佈。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並非都沿緯線分佈,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十、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國中地理的心得體會3
 
  這個學期我教六個班的地理課,這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我不僅要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他們對地理的信心,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進行心得體會。
 
  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加之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靈活,難度大。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教學中除了運用一定的技巧紮實他們的知識基礎,同時滲透著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
 
  首先,備課前,我會將課本、教學大綱、會考說明認真鑽研,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收集一些相關的事實材料,把握好每節教材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完整而詳細的教案。同時,我會特別注意匯入的設計,因為這樣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其中可採用的方法很多,比如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遊戲、地理大事件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
 
  其次,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都以自己為中心,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這樣不但對老師沒有任何的挑戰意義,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今天,地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告訴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再是盲目的教授教材,傳授知識要點。而是要教授對學生的生活及終身發展有利的地理知識。教學中,我積極地學習老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先進經驗,平時主動了解時事動向,學習各種知識,並運用到教學中。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了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
 
  地理這門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卻很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行。國中學生好奇心強,這是他們的特點,也是我們要充分利用的特點。因此,如果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利用影像資料、圖片、電腦等生動的教學模式,除了能讓學生多看、多聽之外,還能調動他們積極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如果再適時地引導學生動腦筋,結合事實和生活中較常見到的事物去想問題,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好地瞭解和熟悉課本內容。這樣不僅紮實了基礎,而且使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變濃。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的時,才更為有效”。在興趣的基礎上,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學生學習的效果相當好。
 
  最後,課後時常找學生了解情況,比如上課的速度是否適宜,作業的完成是否有困難,並讓課代表收集同學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這樣就可以適時改進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讓學生的學之有效。
 
  複習期間,我以強化訓練作為主要手段,以提綱複習為輔,並抓住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通過反覆識記、理解與運用,實現對知識點的識記和讀圖題解題思路的培養,為期末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事實證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帶的四個班級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
 
  作為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為師,就應該扛起責任,為學生負責到底。因此,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心得體會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著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保持現在的工作狀態,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心得體會經驗,查詢不足,同時,將教學常規和教研活動結合起來,把常規的每個環節都落到實處。課前精心備課,做到形式多樣化,通過相互聽課、交流,讓自己從前輩身上學到更多東西,不斷的完善教學,充分地鍛鍊自己,從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