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四篇

會讀書的人,都能靜下心來,那麼有關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感悟要怎麼寫呢?寫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感悟不會很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於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四篇,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四篇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一

人人都說,書是人類一輩子的伴侶和朋友。古今中外,愛讀書的人太多太多。我也不例外。

當我輕輕從床頭櫃上拿起一本書,翻開來看時,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那就是林清玄寫的《散文自選集》。這本書使我知道要擁有顆天真、純善、美好和莊嚴的心。

一天晚上,窗外下著傾盆大雨,我獨自一人在家,媽媽還沒下班。我坐在床頭,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我如痴如醉地看著林清玄的這本《散文自選集》。這時,我看到了《咬舌自盡的狗》這篇散文,望著題目,迫不及待地往下讀了下去。“到宜蘭山區,把布袋開啟,發現滿布袋都是血,血還繼續從狼狗的嘴角流溢位來……”,看到這時,我的“金豆子”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看完了這篇散文,我又回想起裡面的內容:一個司機他家的狗吵得人不能夠安寧,所以不養了,把它丟棄到很遠的野外,這條狗又歷盡千辛萬苦回來找主人沒想到它的主人再次的丟棄它,結果,狗咬舌自盡了……

我想著想著,終於忍不住號啕大哭起來。媽媽下班回來,看見我在哭,於是立馬把書拿起來,迅速瀏覽了一遍,最後抱著我說:“不哭了!只要我們不好像司機一樣,無情無義、鐵石心腸就夠了!只要這樣的人,不在現今社會上出現就夠了!”

這本書使我明白: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夠顯現真實的價值。這些話無時無刻都會提醒我。

書中的行為不一定都是對的,就比如,我印象最深的這篇《咬舌自盡的狗》裡的司機,雖無情無義,但後來改過自新就是對的。有些書中人物的良好品質或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但並不全要學習。

一個人,擁有了事業、家庭、財富還不夠,如果沒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個道理我從書中得來。

今晚我又坐在床頭,打開了林清玄寫的《散文自選集》……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二

試想,你已多久未曾捧著一本書籍,靜坐於樹蔭下去品讀別人的人生了。不知從何時開始,你已對周圍人埋頭點選手機的模樣司空見慣,而你也僅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當大家都在為“4·23”世界讀書日的設立津津樂道時,我卻不禁因此而為這個社會感到一絲悲哀。也許有人會這樣認為,世界讀書日能讓這些忙碌的人停下自己的腳步,去選擇一本好書與自己相伴,鼓勵更多的人去閱讀書籍,但我想說,當讀書成為一種節日裡特定的要求時,其意義又何在呢?

讀書,自古以來便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人用他們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讀書的意義之高,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古時的文人,他們總是不分晝夜,一有機會便潛心於埋頭苦讀,正是因為這一天天的累積,才使他們充滿智慧,成為不朽的人物,為後世所家喻戶曉。

反觀當下,讀書這麼普通的一件小事,卻“奢侈”到成為一個節日,要用一個準確的時間來提醒世人,我們該讀讀書了。如若讓古人所知道,那他們該驚呼這是多麼地荒唐。對於他們而言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習慣,直到我們現在,大家也只會在世界讀書日這天才忽然有所感觸,而後又將讀書遺忘得一乾二淨。

也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發展的太快,所以我們總是會安慰自己,我們喜歡讀書,卻總是擠不出時間來讀書。難道古人就比我們時間多嗎?並不見得,如果我們真的秉持著一顆熱愛閱讀的心,那麼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有足夠的機會去讀書。而絕不是等到世界讀書日來臨的那天,才思考著要有所行動。所以,別再等著用世界讀書日這個名頭來限制自己,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像古人一般,視讀書為人生的一大樂趣,能夠真正地與之進行心靈上的交談,使之成為我們人生前進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只要我們願意,那麼現在,此刻立即放下手中的手機,去挑選一本中意的書籍,我們就會發現生活更加美好的另一面。

讀書不應成為一種節日形式,當你愛上讀書時,你便也會喜歡上這個世界。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三

讀書於我而言,是一種審“苦”。這種審苦,像一位評論家形容波德萊爾的寫作狀態: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著明晃晃的刀子給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鏡、右手持刀;最後發現刀是鈍的、身軀是虛空的。

“我”在石板上銘肌鏤骨地“觀”著。鏡子呢?鏡子還是鏡子。我從小人書開始“讀書”生涯。村裡的大小孩,從國中學校借回小人書。有些大小孩還爬到老師家或供銷社裡去偷小人書。借回來的第二天就要還,於是一本小人書在村裡輪流讀到天明,輪不著的乾瞪眼。讀國小的我放學回家,主要任務是放牛,讀小人書的機會比其他人多。當時用得最多的一個短語,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風”。在這“春風”中,我感覺到了父輩們一生的“悲慘”。這種“悲慘”感越來越強烈,最後成了未成年的我關注農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讀高中時,我拼命地思考農民的命運。讀的書越多,越深入,越感覺到世界的廣大、知識的無涯、思考的無窮,而人在其中的命運也越切近,越飄渺。我不知不覺走上抽象之路。當年的“農村之思”遠了,“人的命運”這個維度卻刻骨銘心了。為何讀書?我說不清楚,因為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讀書已經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讀書之所及,無不是“人的命運”,人在鹽米油醬醋中的命運,在世界中的命運,在人類中的命運。我關於人的命運的關注就這樣地由近及遠、由此及彼地展開了。

我信奉叔本華的理論:喜歡閱讀一目瞭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閱讀那些需要自己反覆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認為一個民族也是如此。一個沒有比較艱深著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艱深,不是因為它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因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複雜。我的閱讀也是如此。我喜歡閱讀艱深的著作。在閱讀中我強調想象和聯想。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成的聯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裡也已經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

閱讀是抽象的,關於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閱讀和現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現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說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稱之為差異閱讀法。我很少單純地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

世界讀書日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四

我讀書的愛好,應該是從我讀國小的時侯開始。

那是一個知識匱乏的年代,找本書很難。姐夫的父親是一位中學教師,早年大學畢業,他家中有很多諸如《史記》《論語》《資治通鑑》之類我看不懂的書。能夠讀懂的就是《歐陽海之歌》《雷鋒的故事》《紅巖》《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等,都是一些印著時代痕跡的小說。那時侯,國小生基本沒有作業。我把能看懂的每本書,翻來覆去地不知看過多少遍。

書讀多了,慢慢地就有了收穫。我上國中之後,作文水平明顯進步。每篇作文後面,都有一位名叫胡孔文的老先生的批語,用紅筆圈圈點點,溢美之詞,多是鼓勵。越是鼓勵,越是得意,越有信心,越是喜歡。繼而上了高中之後,作文經常被一位名叫吳福德的語文老師,在班上朗讀。及至畢業以後多年,吳老師還在埋怨:“怎麼不考文科?”

70年代末,我漂泊到了外地。接觸的第一本文學作品是《第二次握手》。此書的作者張揚,是一位18歲的高中學生,《第二次握手》起初叫《浪花》,後題名《歸來》。在不許描寫愛情的年代,作者以真誠、直率、大膽的筆觸,細膩描寫了丁潔瓊、蘇冠蘭、葉玉菡三人之間的愛情糾葛及其獨特命運的跌宕起伏,歌頌了他們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小說像一陣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喚醒了無數人對新生活的嚮往和對愛情的渴望。

我記得,當時我是在長江大堤的路燈下,連續幾個晚上讀完這本小說的。讀完之後,沉思良久,發誓當一位作家。第一次真正感覺到文學的力量和文字的魅力。

於是,我開始想法買書。雖然生活困難,但我依然對書情有獨鍾。硬是從家裡寄來很少的零用錢裡,積攢一點零頭,寧願餓著肚子,也要去買本《老人與海》。參加工作後,到上海、廣州、南京、長沙、大連、天津、北京、武漢等城市出差,新華書店總是我首先要去的地方。

後來,慢慢發現花錢買新書不值得:一是錢不夠用,二是沒有必要。於是,就想方設法淘書。在上海南京路、武漢沿江大道、廣州火車站、南京新街口、北京地鐵出站口以及宜昌的大街小巷,我都像一個淘寶者,孜孜不倦地淘我喜歡的書:托爾斯泰《苦難的歷程》、葉辛《蹉跎歲月》、《契柯夫小說選》、《拜倫舒情詩七十首》、雨果《九三年》、米切爾《飄》、賈平凹《靜水深流》、林白文集《寂靜與芬芳》,還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小仲馬的《茶花女》……都是我從地攤上淘的。

沒事的時侯,就一個人關起房門,捧著書,靜靜地讀著那些帶有音符的文字。情到深處,或扼腕長嘆,或捶胸頓足,或抑天望月,或淚灑衣襟……與書中的主人同悲同樂,痴迷到忘我境界。讀書,漸漸地成了我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

書讀多了,視野開闊了,就有寫作的衝動,總想把身邊的人或事記錄下來。當一篇篇文章變成鉛字的時侯,喜悅也隨之而來,心胸也頓時為之開闊。誰說:讀書沒有快樂呢?

找到了讀書的樂趣,於是,我不再鬱悶和糾結。每讀一本書,就像乘一葉扁舟,在歷史的長河中溯江而上,與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握手重逢。

真想,天天都能捧一本書,在清風習習的秋夜,沐浴屋外溫柔的月光,放飛心情的故事……。

書,就這樣不離不棄,充實了我的生活內涵,豐富了我的人生,成了我朝夕相伴的朋友。喜歡讀書,愛我所愛。我很難想像:假如人生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