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第九季第七期青少年心得||兩會精神

 關於學習第九季第七期青少年心得||兩會精神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防衛線”、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線”,呈現“雙線”合併、“兩戰”疊加的態勢,一點馬虎不得、一點鬆弛不得。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學習第九季第七期青少年心得||兩會精神文章,提供參考學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學習第九季第七期青少年心得||兩會精神

 

心得體會一

寒冬過後,春暖山河。隨著武漢“解封”、春季“重啟”,全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又走出了堅實一步。但應看到,當前仍處於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防衛線”、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線”,呈現“雙線”合併、“兩戰”疊加的態勢,一點馬虎不得、一點鬆弛不得。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提振復工復產信心。信心比金子還重要。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健康危機,也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劇烈衝擊。復工復產首先在於恢復信心,要加強防控宣傳,及時釋出權威資訊,解讀防控措施,分享復工復產案例,將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到每一個企業和職工,引導正確認識疫情發展態勢,科學理性對待疫情,做到既不過分誇大恐慌,也不盲目輕鬆樂觀。要加強人文關懷,通過熱線諮詢、線上講座、發放心理防護手冊等方式,幫助企業家和企業職工做好心理干預和疏導,心理上減壓力,思想上添動力,預防和減輕因為疫情帶來的思想上的焦慮和困頓,積極穩妥推動復工復產。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疏通復工復產堵點。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疫情防控為復工復產帶來壓力困難,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帶來風險挑戰,絕對不能一擁而上、搞大呼隆。要抓好精準指導,落實分割槽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要求,堅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因地制宜幫助企業做好教育培訓、隱患治理、應急準備、防控保障,並及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動態優化調整,為企業復工復產吃下“定心丸”;要抓好政策精準支援,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綜合運用簡化審批流程、減輕經營負擔、加強財政金融支援、開闢返崗“綠色通道”等手段,為企業復工復產送去“雪中炭”,保障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增強復工復產動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最需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各級黨組織要加強組織領導,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發揮好統籌協調優勢,加強資源整合、要素融合、橫向聯合,為復工復產凝聚強大合力。廣大黨員幹部要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突擊在第一線,奮鬥在最前沿,把復工復產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關鍵少數”要發揮“頭雁作用”,靠前指揮,對復工復產中發現的問題敢於亮劍出招,拿出務實舉措和過硬作風,幫助企業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

心得體會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絕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現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階段。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時間更緊、任務更重。越是形勢複雜,越要堅持黨組織統領地位,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帶頭作用,強化人才支撐,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高標準跑完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確保扶貧工作事事落地。脫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的時刻,要敢於啃硬骨頭、攻堅貧困掣肘、發展難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要選好人、用好力、建班子、強隊伍。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明確目標,找準自身定位,拿出獎懲措施,倒逼扶貧幹部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毅力,在全國扶貧事業中獻力獻策。用好“人”的力量,讓扶貧幹部在人民群眾戰貧的汪洋大海中經受歷史的檢驗、經受人民的考驗,在決戰脫貧攻堅中發揮好每一顆螺絲釘的作用,助力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確保一超六有樣樣達標。群眾在扶貧事業中能獲得多大的“政策紅利”,關鍵在於有多少扶貧專案在當地的落地落實。決戰脫貧攻堅,要緊盯扶貧專案,用專案破除發展掣肘,用專案兜底貧困人員脫貧,用專案解決脫貧攻堅中的各項難題。要依託“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採取清單式、專案化的方式解決。要針對地區發展難題,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文化事業傳播等多方面立體化推進,真正改變貧困區域落後環境和落後面貌。

學習兩會精神就要,確保困難地區人人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扶貧更要扶志,要把貧困戶的求富之心激發出來,把貧困戶的自強意識樹立起來,讓貧困戶從心底迫切希望脫貧,敢於改變舊有的生活狀況,從“要我富”變“我要富”,從“整體脫貧”轉變為“人人脫貧”。貧困戶是脫貧攻堅成敗的關鍵因素,更是扶貧工作的落腳地和著力點,只有讓貧困戶在脫貧事業中自發性的發光發熱、出力出汗,脫貧攻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心得體會三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多數內容都與民生有關,所提供的事實與資料,都在圍繞物價、養老、環保、就業、醫保等民生話題,讓老百姓看到了一個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彰顯濃濃民生情的"人民政府",兩會裡的民生情懷,讓全國人民觸控到可以期許的美好生活。

濃濃的民生情懷體現在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裡。每一項關乎於群眾衣食住行的“民生成績單”,都是政府給群眾交上的時代答卷,在這場“趕考”中,大多數既定工作目標的超額完成,給人民更強的發展信心,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濃濃的民生情懷更是體現在對未來一年工作的規劃中。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1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政府將始終圍繞民生做好“加減法”,把民生融入發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生問題解決,民生藍圖已經繪就,唯有腳踏實地、實幹苦幹,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持之以恆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人民的日子必將越過越好,我們的發展空間一定更為廣闊。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從米價菜價到藥價房價,從食品安全到社群醫療,從教育公平到社會保障,從全面溫飽到營養健身,從遮風避雨到宜居環保,從對清新空氣的呼喚到對公平正義的期盼,民生的含義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而不斷擴充,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判斷標準也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