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目標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學目標:打造高效精準的教學體系

教學目標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能夠明確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同時也能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什麼樣的成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和達成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斷實踐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教學目標的心得體會吧!

教學目標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學目標:打造高效精準的教學體系

第1篇

通過具體的學習了目標導學法,使我對黑河市第五國小的提出的“目標導學法”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對於導學指要個人的體會是:在知識目標的前面加上了“學法指導”,這樣能使學生不但明確學習目標,還明確了學習方法,學生知道了該怎樣來完成學習目標。對於學生的學習目標的確立我個人的體會是: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讀懂教參。瞭解教師要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學生要學會什麼,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才能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教學。其次要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設計本節課學生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例如,平時我在教《什麼是周長》一課時,我預設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3、學會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重點是理解周長的含義。為了完成這三個學習目標。我給每個學習目標預設了學法指導。目標一的學法:通過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生活用品,體驗周長的概念。首先告訴學生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生活用品的方法,體驗周長的概念。充分發揮學生身邊的素材作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描樹葉的邊線得到樹葉的輪廓,這樣就給學生一個直觀感知的過程。接著讓學生到前面給大家演示你是怎樣描的?請用手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做起點開始描的,又到哪裡做終點結束。讓學生充分體驗周長;然後又通過課件演示用一隻手沿著游泳池的邊線摸一週和一隻螞蟻沿著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爬一週,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感知周長的概念。目標二的學法:教師準確地給出周長的.概念。因為周長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把具體看到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根據學情準確給出周長的概念.目標三的學法:運用概念準確地測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教師通過運用周長概念測量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及測量的方法。

目標導學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學法的指導,自主地聯絡生活經驗,體會生活有數學,使書本知識與生活遷移。遷移的過程實際就是自學訓練的過程,學法指導指就在其中。再用這些學法去學習,運用學法的自覺成分就更大。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概括、分析能力的提高。“目標導學”的學法指導的層次也要提高。遷移式導學就是實施目標導學的一種很好的途徑。教師運用遷移的方法不斷的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思考、交流、反思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目標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學目標:打造高效精準的教學體系 第2張

第2篇

的10月9號參加了xxxxx的聽課活動,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

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這次觀摩活動中是我感到我們的課堂在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數學的教學。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

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這次的課堂卻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次講課內容多樣,不像以前公開課那樣多講簡單數學認識,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本次活動,好多教師不是把小組合作流於形式,更注重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課堂中老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解決,並且能在活動前明確活動要求,活動中巡視指導,活動後小組展示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紮實有效。

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第3篇

在課程所介紹國小科學的教學設計流程的五個環節中,您最在課程所介紹國小科學的教學設計流程的五個環節中,您最難理解的是哪個環節,簡單談談原因?

一堂好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就本質而言,它是一個在分析 “課標” 要求、教材內容、學習者的特點、學習內容、教學條件及教學系統組成特點諸因素的基礎上,依據現代教學理論,統籌全域性,精心構建和選擇具體方案的過程。我學習了李亦菲博士的關於《國小科學教學設計概述》的專題講座懂得了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在有關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對教學諸要素進行的系統謀劃。國小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個環節: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設計的起始環節。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為了取得有效的資訊傳遞效果,傳播者必須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態度,包括學習者的學科預備知識和技能,已有的經驗,年齡特點,個性特徵等。故瞭解和分析學生的準備狀態,是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同時,分析國小科學的有關 “ 課標 ” 要求和現行教學資源條件;從研究新課程總目的出發,明確階段單元目標,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地位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主題。在此基礎上,來制定教學目標。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防止教學目標的偏低或超綱,力求恰到好處。 雖然不同學科的內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據這一結構,將學科能力分為 表達 學科知識的 能力、探究學科現象的'能力、運用學科技能的能力、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四個方面。設計者要從新課標的 “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 ” 三維目標要求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從我們教學的實踐看,定位比較正確,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在對教學材料進行處理前,我們教師對 “ 課標 ” 的研讀,有助於準確把握課本的教學內容,並與教學要達到的意圖或教學目標掛上鉤,與學習的物件相一致,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課時教學目標,對所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明確學習者的學習任務有哪些,它們分別屬於認知技能領域、過程與方法領域,還是情感領域。不同的學習領域,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行為策略,才能使教學真正恰到好處。教學內容就是為使學生完成與學科能力相對應的特定活動或任務(核心任務)而精心組織起來的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

可以在將核心任務按照廣義知識分解為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圍繞教學內容陳述三維目標。具體對應關係如下:陳述性知識對應於“知識與技能目標”中的知識部分,以具體事物為物件的程式性知識對應於“知識與技能目標”中的技能部分,以頭腦內部的符號和心理加工為物件的、支援高水平認知過程的程式性知識)對應於“過程與方法目標”,元認知知識對應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根據基於廣義知識觀的教學內容與三維目標的對應關係,就可以在一個具體的學科主題中,圍繞由核心任務建立起來的教學內容陳述三維目標,從而實現基於學科能力的課程目標與基於三維目標的課程目標之間的銜接。

教學事件是一個關鍵概念。如果沒有教學事件,學習活動(“事業”)不會得以引發,而“目的”也就沒有依附的載體。因此,要想將圍繞核心任務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由構想變為現實,必須依賴於教學事件。從實質上看,教學事件就是經過分解的、在教學過程中順序展開的核心任務。這樣,圍繞核心任務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就轉變為圍繞教學事件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我們需要注意:

① 必須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對於知識性較強且抽象的教學目標,可(轉載於:教學設計是指科學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訊傳輸較大的教學方法,如系統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或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對於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則可選擇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或相應的教學模式;

③ 要考慮到教學條件。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制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學條件既包括學校的教學資源條件,也包括教師的自身條件,如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養的制約等。總之,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要做到揚長避短、恰到好處。

五、評價三維目標實現程度所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的評價。

在學校中, 教學評價是“持續不斷的”、“形式多樣的”、“影響深刻的”。首先,教學評價是“持續不斷的”,這是因為評價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設計階段,有安置性評價;在教學實施階段,有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在教學結束時,有總結性評價。其次,教學評價是“形式多樣的” , 這是 因為教師和學生採用多種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如課堂評價、作業展示、作品集評價、學期考試、問卷調查、訪談等。第三,教學評價是“影響深刻的”,這是因為評價對引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情況,激勵自己不斷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在這五個環節中我最難理解的是“基於廣義知識觀的教學內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說,在以往的教學內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學科單元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的簡單羅列。

第一,將教學內容侷限於知識與技能,只涉及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和操作型的程式性知識,忽略了元認知知識以及支援高階認知過程的程式性知識;第二,簡單羅列教學內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學內容之間的關係,不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而教學內容就是為使學生完成與學科能力相對應的特定活動或任務(核心任務)而精心組織起來的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我對於“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這三個概念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不夠清晰。但通過‘“多樣的生物”主題中的教學內容分析表’的學習,我對這三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

在傳統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科學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以筆試題、客觀題為主。而新的國家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帶有明確指向性的評價理念———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宗旨,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的變化。要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 “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但是我認為在教學中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1、如何體現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如何體現“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考試是學科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通過考試可監控國小科學教學質量,能加強科學學科地位,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考試又是一把“雙刃劍”,教師的心思只為了應付考試,也讓考試“指揮”著科學教學課堂實踐,未能更好體現科學教學新理念。

2、如何體現既關注學業成績又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即從只關注結果“總結性”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性”和“發展性”?從只關注傳統“雙基”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3、“忙碌”的科學教師如何更好體現評價方式多樣化?

4、科學新課程倡導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

謝謝“國培”給我們這麼好的機會,謝謝教師團隊的各位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的業務得到了提升。

第4篇

我非常有幸參加了“20xx年xx省第十二屆中學化學優質課評比暨觀摩會議”聆聽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活動,參賽選手的激烈的比拼和專家們精彩的點評 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說真的,兩天聽下來,感覺意猶未盡,仍沉浸在化學課的魔力中。使初次教化學課的我觀看了一場化學盛演。總體的特點有: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匯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

①廣告匯入:以大家熟知的廣告,提煉出——未開酒瓶即聞酒香,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匯入《分子和原子》這節課。

②故事匯入:如師生共同朗誦小故事“飯香裡面確實存在看不見的‘香飯’嘛”引入《分子和原子》等等。

③圖片匯入:此次參賽教師展示的圖片各具特色,沒有重複,圖片都帶著濃濃的家鄉美、對家鄉的熱愛,這也是對課程資源的多樣性最好的展示。

④實驗匯入:用燒不壞的手套、一吹即著的棉花等引入《燃燒與滅火》,用梨花變桃花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32節課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探究主題廣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識都成了探究的載體;探究形式多樣,有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如在講到水和酒精混合的實驗時,利用多媒體獨有音訊、視訊效果,巧妙插入動畫,使學生一目瞭然,起到獨到的教學效果。如《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愛護水資源》和《水的淨化》等,通過視訊短片擴寬孩子的視野、加深了印象,使得教學事半功倍,這樣的例子每一課都有。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32節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在32節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磷的燃燒實驗的改進和課本完全不一樣,一個實驗引出一個結論,而且還防止了環境汙染。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說清楚。

鄭州市教研主任孫紅保說,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學習的心態和研究的視角來觀摩課,就如我們去買車,一種是買回來就能開的車,另一種是理念車。理念車雖不能開但它代表今後車的發展方向。新的形勢下我們應關注:

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說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優質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這次評比課中以實驗為主的各種探究的成功開展,再次證明了實驗的地位。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和同仁們討論、交流。例如: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第5篇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向生成最大成效的方向發展。因此,評課首先是評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明確性。

聽課前:關注目標制定的合理性,看其是否切合課程標準要求,抓住關鍵知識或觀念,體現知識結構的科學性,是否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從整體考慮三維目標的達成。

聽課中:關注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否為學生,落實目標的載體是否與目標匹配;“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與“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落實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體性;關注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是通過怎樣的活動獲得落實,三維目標的最後達成度如何。

第6篇

國小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國小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分析;根據教學內容陳述教學目標;陳述教學事件目標;開展教學目標。等五個環節。

我覺得最難理解的`是教學評價。所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的評價。教學評價是“持續不斷的”、“形式多樣的”、“影響深刻的”。教師在傳統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科學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以筆試題、客觀題為主。

我認為在教學中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1、如何體現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如何體現“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考試是學科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通過考試可監控國小科學教學質量,能加強科學學科地位,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考試又是一把“雙忍劍”,教師的心思只為了應付考試,也讓考試“指揮”著科學教學課堂實踐,未能更好體現科學教學新理念。

2、如何體現既關注學業成績又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潛能?即從只關注結果“總結性”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性”和“發展性”?從只關注傳統“雙基”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3、“忙碌”的科學教師如何更好體現評價方式多樣化?

4、科學新課程倡導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

第7篇

再論制定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觀摩同課異構課例《西歐和日本的發展》有感

今天我學習觀摩了崇媛和杜毅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課例《西歐和日本的發展》,感觸頗多。

兩位老師各展所長,獨具匠心,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

例如崇媛老師的課,在通過視訊解決西歐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時,加入了自己精準的解說詞,很好的起到了幫助學生解讀文字史料的作用,也看出了老師背後的精心預設。

通過“日本的船艦與坦克到底會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什麼?”這一問題的設定,非常有效地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了薰陶和教育。

“歐洲人的歐洲、小島上的大國、騰飛的啟迪”這三大板塊的設計也看出了老師的獨具匠心。

教師課前蒐集到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彌補了教材文字的不足,同時也增加了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但對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何取捨,我認為必須圍繞著教學目標來進行。這就看出一位好老師的教學功底了。我認為一位好的老師就是依據教學目標怎樣將課本知識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來學習掌握,在這一點上杜毅老師做的非常好。

首先,杜毅老師由探索“”之旅匯入新課,使學生清楚本堂課的預設目標是什麼:how—西歐日本經濟是怎麼發展的?

然後通過情境創設、活動探究、方法指導這三環節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充分做到了教學資源的選擇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的教學原則。

特別值得學習的是杜毅老師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教學,不是貼標籤、說大話。而是做到了論從史出。例如:老師借用日本人敬重的“皇室三神器”來勸誡日本。劍代表武力,日本的武力不可謂不強大;玉象徵財富,日本的財富不可謂不富足;但想成就大國夢想,日本更需要一面銅鏡!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武力、對抗不能換來和平與發展。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再例如:通過本課的學習,在歐洲的聯合中體會和諧,從日本的崛起中體會創新,從而認識到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是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