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

觀後感9.12K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

節目以創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領路人、人民勤務員的領袖風範和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價值,更是讓人無限深思。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範本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一

從《平“語”近人》中感悟“平易近人”

2月18日晚開始,《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視火熱開播,節目以創新手法,全面深刻展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領路人、人民勤務員的領袖風範和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內涵和文化價值,更是讓人無限深思,讓我們從《平“語”近人》中感悟到了更多的“平易近人”。

“身入”更要“心至”,工作要接“地氣”。《平“語”近人》系列節目通過生動的形式、易懂的表達,為“高大上”的精神賦予接地氣的載體,讓人民群眾直觀地瞭解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故事,並從中讀懂總書記愛民的拳拳之心,感受到總書記對黨員幹部的具體要求,也領悟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作為黨員幹部,我們做群眾工作也是一樣,只有善用“接地氣”的群眾語言,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政策,群眾才願意聽,也才能聽得懂,從而也才能達到政策入腦入心的效果。工作中,只有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拋開面子,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拉家常、問冷暖,用“心”拉近幹群距離,與群眾打成一片,真正為民辦實事、解民憂、暖民心,才能真正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也才能讓群眾從《平“語”近人》中感受到“平易近人”。

“大道至簡,萬事歸民”,工作要拼“勇氣”。《平“語”近人》系列節目通過樸實的語言、真實的故事,讓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愛民之心、執政理念、實幹精神。更是對各級黨員幹部樹立了一個最鮮活、最具體、最值得學習的榜樣,教導各級黨員幹部,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老百姓謀福利。身為黨員幹部,無論挑戰再大、困難再多,也不能脫離“人民”這個中心。只有在關鍵時刻叫得響“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響亮聲音,拿得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使得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狠勁,遇到問題不繞道、遇到矛盾不上交、遇到困難不退縮,靠得住、用得上、頂得起,敢於勇挑重擔、敢於攻克難關,才能把黨的發展和群眾的疾苦落實到行動中去,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真正走“近”群眾。

“公則正,廉則威”,工作要講“正氣”。在社會普遍急躁、追逐利益的背景下,通過觀看《平“語”近人》系列節目對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故事的經典解讀,深刻感受到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尤其應“加強政德修養,打牢從政之基”,自覺以更高的標準約束自己,將“德”之力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黨員幹部明大德,就要堅守信仰,堅定信念,“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砥礪前行。工作中,要築牢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時刻緊繃廉潔自律這根弦,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慎用手中權力,不觸及底線、不觸控紅線、不觸動高壓線,始終做到懷德自重、清廉自守。只有在任何時候都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左不右,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令其身正,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走進老百姓的心坎裡。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二

以“實幹”踐初心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播出後引起熱烈反響,本集圍繞“初心”這一主題展開,從“什麼是初心?”“為什麼要不忘初心?”“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三個角度對總書記的思想進行生動闡釋和解讀。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踐行初心,最關鍵的是要帶頭“實幹”。

放下架子,涵養咬定青山的“實幹氣”。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不實,再周密的計劃只是空中樓閣;不幹,再巨集偉的藍圖也是廢紙一張。黨員幹部是時代的先鋒,是群眾的模範,寄託著國家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崇實尚實、真抓實幹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放下架子,在人民群眾面前,甘當“國小生”,甘為“孺子牛”,戒除“官氣”、鼓足“實幹氣”,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車間、工地、社群,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只有放下“架子”,帶頭實幹,才能在人民群眾心中有地位、有威信,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支援和擁護。

甩開膀子,做好服務群眾的“實幹事”。習近平同志強調:“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當我們成為共產黨員的那一刻,當我們對著黨旗莊嚴宣誓時,當我們戴上黨徽那一刻,我們心中都是激情澎湃的,都有萬千壯志想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大幹一番事業,為人民服務,受群眾愛戴,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散發無限的光彩。但是,群眾看黨員幹部,看的是行動,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援,不能靠豪言壯語,而要幹實事,幹老百姓高興的“實幹事”。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勇於擔當、敢為人先,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甩開膀子真抓實幹,真正做到幹實事、鼓實勁、出實招、求實效,讓群眾增強幸福感,對政府增強認同感。

撲下身子,永葆天下為公的“實幹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強調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隋煬帝時期的戰爭和勞役,與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事”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從歷史中領會得民心的重要性。劉少奇同志講過,“我們所有的領導人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僕,是人民的勤務員。”對群眾有沒有感情,是檢驗幹部宗旨意識的試金石,是共產黨人黨性意識的集中表現。對群眾的真摯感情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深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真正瞭解人民群眾,才能真正體會到人民群眾的真偉大、真可愛、真可敬,才會發自內心地對群眾產生深厚感情。要在群眾最盼的時候慰民心,在群眾最急的時候解民憂,在群眾最難的時候辦實事,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勇立潮頭、奮勇拼搏,擼起袖子加油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如期實現。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三

感悟“無我”的為民情懷

經典凝聚力量,金句指引方向。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中,一些典籍和名句蘊含了深刻的立德修身哲理和為官從政啟示,“典”亮著新時代的奮鬥航標。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制作的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開播,節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將全面深刻展現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領路人、人民勤務員的領袖風範和為民情懷。

《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以《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為題,再次以“人民”為開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的精神與情懷,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拳拳初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句經典,充分印證了人民群眾是治國理政的堅實基礎。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實踐告訴我們,正是因為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我們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在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時說的,深刻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為了人民幸福、為了民族復興而無私奉獻的“無我”精神。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調研和系列重要講話中不難看出,“人民”是提及次數最為頻繁的兩個字,“人民”二字在總書記心中有千鈞之重。一句句飽含對人民深情厚愛的“金句”,凝聚著強大的正能量,鼓舞鬥志、振奮人心,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更加堅定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成就一番人民群眾滿意的偉大事業。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始終與民心同頻共振,始終涵養“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不斷增強服務群眾本領,做到權力用於民、感情繫於民、行動忠於民、工作利於民,深入基層聽民聲、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暖民心,從群眾“急難愁盼”處解決實際問題,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群眾心坎上,時刻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贊不贊同、高不高興、擁不擁護、支不支援、答不答應”來衡量,堅決把一切成績交給人民、交給歷史來評價。

“為官避事平生恥”。面對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劍,面對矛盾敢不敢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不敢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不敢鬥爭到底,這些都是人民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為民服務中,要堅決放下“架子”,摒棄“漂浮”作風,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努力創新思路,凡事多想一步、行動再快一步,切實打通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要拿出頑強拼搏、不捨晝夜的奮鬥姿態,挺起勇於擔當的“鐵肩膀”,保持艱苦環境“沉得住”的耐力,培養關鍵時刻“頂得住”的能力,在越是“吃勁”的地方“吃住勁”,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紮下根,始終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平“語”近人節目觀後心得體會四

平“語”“信仰燈” 照亮奮進路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制作的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第一集《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近日播出。節目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初心”的論述,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愛民親民為民的公僕情懷,生動詮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實踐。

從全面深化改革到精準扶貧,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從樑家河到黨中央,從基層村縣到省城中央,從村支書到總書記,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到“擼起袖子加油幹”,從“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到“不忘初心”的鏗鏘實踐,平“語”就像一盞信仰之“燈”,照亮了共產黨人的前行之路。

平“語”“信仰燈”,照亮黨員幹部大公無私路。“大賢秉高鑑,公燭無私光。”從黨的十九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到2019年會見義大利眾議長時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從“有我之境”到“無我之境”,正是習近平總書記許黨許國、忠於人民的鮮明寫照,也是他大公無私的生動體現。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細細品味平“語”,把平“語”當成幹事創業的“信仰燈”,認真踐行“公字觀”;正確看待公與私、權與利的關係,堅持公事公辦,堅持公與私的原則與底線,尤其是處理與群眾關係時,要堅持張弛有度、以誠待人的原則;要牢記“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教導,要把公款關進制度的保險箱,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堅決抵制公款、公權私用,以免產生制度“破窗效應”。只有認真踐行“公字觀”,才能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心裡想著人民,把人民當主人,讓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豐富。

平“語”“信仰燈”,照亮黨員幹部為民路。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的理念,團結帶領廣大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勝利。無論是在樑家河插隊,還是在黨中央執政,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他的眼裡只有“得民心才能築民基”。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尊崇和熱愛,宣示的是人民政黨根本的政治立場,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最大的政治優勢。“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充分發揚真抓實幹精神,以平“語”為“信仰燈”,走好走穩走實為民服務路,真正將為民服務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只有“不忘初心”,始終保持“人民本色”,堅持“人民立場”,維護“人民利益”,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平“語”“信仰燈”,照亮黨員幹部廉潔路。“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一身正氣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廉潔自律是領導幹部的從政之基。從“織密群眾監督之網,開啟全天候探照燈”到“把紀律規矩立起來、嚴起來,使各項紀律規矩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從“要坦誠相見、開誠佈公,讓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政治空氣的清潔劑”到“‘老虎’要露頭就打,‘蒼蠅’亂飛也要拍”,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忘黨風廉政建設。正是這一系列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黨風廉政建設,才有了一支敢擔當、敢作為、廉潔自律的黨員幹部隊伍,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以平“語”為“信仰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原則和政治道路,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銘記初心,端正思想,切忌麻痺大意,滋生“鑽空子”“擺花把勢”的心態;要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潔從政的準則,廉潔自律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以平“語”為“信仰燈”,涵養“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視野、“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大海依舊在那兒”的信心,唯有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努力做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