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聽語文專家講座心得體會5篇 提升文學素養,深化閱讀體驗——聽語文專家講座的收穫

我有幸參加了一場語文專家的講座,深受啟發和啟迪。從專家的講解中,我不僅學到了語言表達的技巧,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和重要性。在此,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聽語文專家講座心得體會5篇 提升文學素養,深化閱讀體驗——聽語文專家講座的收穫

第1篇

xx月xx日至xx日,我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共觀課5節,聽講座3個。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主要體現在曲曉芸老師所上的觀摩課上。她所執教的是古詩《乞巧》。她的課堂更是“情”的引導,“智”的生成。她的課猶如舞臺上演出的評書,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斷氣不斷,課堂中無不體現曲老師尊重學生的情感;既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聽者無不感嘆:聽這樣的課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哇!這也告知我們:語文課不僅要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

提到閱讀,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本。然而國小六年,學生僅僅讀那薄薄的幾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馬琴老師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中國國小的語文教學實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

三是中國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條件。她還強調:閱讀要注重質量。好的閱讀可使學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讓學生打好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該少一些,而學生的活動要多一些,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

陳明祥老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燦爛的微笑使人感覺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師,而是最和藹可親的爺爺。他執教的是一節作文指導課,題目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在這一節課裡,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處處表現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讓學生聽閆維文的歌《母親》時,陳老師邊唱邊演,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很入耳,動作雖有些僵硬卻配合協調。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能儲存著一顆純潔的童心,是多麼的難得。那麼作為我們長期與國小生打交道的老師,不是更應該永遠保留一顆年輕的心嗎!只有具備一顆年輕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聽到各位教育專家精彩的演講,看到他們讓人動情的觀摩課,我感到自己與他們相差甚遠。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擁有講臺,要熱愛講臺,更要研究講臺,要讓自己的生命因講臺而精彩。那麼我們如何能讓自己的講臺流光溢彩呢?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平時多鑽研,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公開課是學習;多鑽研教材是學習;與同行之間交流是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就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字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裡行間。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竇桂梅老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裡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峰。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為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聽語文專家講座心得體會5篇 提升文學素養,深化閱讀體驗——聽語文專家講座的收穫 第2張

第2篇

20xx年x月xx日,xx教師進修學校特地邀請了“中華吟誦廣東中心”的xx吳教授,為我們講授《吟誦與國學教育》。

在講座上,xx吳教授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矛盾能夠把《紅樓夢》倒背如流,魯迅幼小時期就能背下《綱鑑》,而楊振寧在初入中學時背誦過整本《孟子》……事實證明誦讀中國經典會使腦子變聰明。

帶著好奇之心,我認真地聽吳教授講課。吳教授先把吟誦的入門法則發給了我們,讓我們認真領會。然後依著法則,吳教授帶著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吟誦《登鸛雀樓》和《清明》。老師們在吳教授的帶領下由拘謹地讀到放開來讀,由原來的朗讀也變為依字行腔地誦讀,教室裡吟誦之聲此起彼伏,老師們興味盎然。對於如何找入聲字,吳教授告訴我們:我們先用台山方言把詩句讀一次,那個讀得又短促又用力的就是入聲字。根據吳教授說的辦法我們都試著找入聲字,結果基本上都能把詩句中的入聲字找出來。

下午是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分小組進行練習吟誦。各個小組根據吳教授教的吟誦方法,再加上手勢來吟誦古詩文,教室裡氣氛熱烈,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聲不斷。輪到表演吟誦的時候,有兩個小組竟然能夠以唱的形式來吟誦古詩文,令我佩服不已。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吟誦是中國唯一的誦讀方法。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一定會把所學到的吟誦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讓我的學生也能感受到吟誦的魅力!

第3篇

周特說“讀書是語文教師的行走方式”,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讀書無可厚非是我們的專業,職責所在。周特舉了兩個真實的例子,一個是周特在飯店吃飯時,遇到的一位服務員,利用業餘時間寫詩的故事,而且這位服務員還是一位國中生的媽媽。另一個是周特家樓下菜場裡的一位菜農在賣菜之餘,身處於嘈雜的菜市中還能大聲朗讀唐詩的故事。讀書,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專業,並不是必需的,但他們仍能夠在工作之餘沉浸在讀書的幸福之中。而我們,我們語文教師,則更應將讀書作為我們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在給孩子上語文課時,每當遇到那種歷史題材的,名人故事的課文時,我總是顯得有些窘迫。因為,面對孩子的眾多問題,我也是隻知一二。然而僅僅對我這所知的“一二”,孩子們也是瞪大了眼睛,聽得津津有味。而對我毫無知曉的問題,我只能對孩子說“課後自己查查資料吧”。望著孩子充滿渴望的眼神轉化為失望的落寞時,我的心總是很痛,覺得對不起孩子。我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多讀讀書呢?為什麼不能解決孩子們心中的疑問呢?為什麼不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百事通”呢?

周特在和孩子的課前對話中,當聽到孩子說“校服被你撐大了”時,立即推薦孩子閱讀《鼠小弟的小背心》。這是一種怎樣的智慧啊!更是一種閱讀量的顯露。如果周特沒有讀過這本書,如果周特沒有立即想到這本書,孩子很可能會失去一次閱讀的推薦,很可能會與一本好書失之交臂,那該是多大的損失啊!

如果,我們能多讀一些書,一些大人的書,一些孩子的書。那麼,在我們身上所顯露出來的,將是一種閱讀的氣質。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將是無限的閱讀的幸福。多讀一些書,無論是對於我們,還是對於孩子,都是幸福的。我願做一隻琴鳥,歌唱讀書的幸福。

該給孩子讀什麼書?周特說“童年裡沒有童話,人生就是蒼白的。”我們要給孩子讀童話,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我們要做“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心無旁騖地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情。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維,瞭解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世界。

周特舉了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就是《黑貓警長》裡,黑貓警長在追一隻耳時,射出了一顆子彈,這顆子彈隨著一隻耳拐了彎,射中了一隻耳。對這枚“會拐彎的子彈”,成人們提出了質疑。他們又怎能想到,在孩子的世界中,子彈就是能拐彎的,就是能打中一隻耳的,黑貓警長永遠都會成功的。世界就是那麼簡單!那麼純粹!

“誰讓子彈拐了彎?”成人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孩子們的想象力被一點點抹殺於無形。那兩個關於孩子想象力的中外案例,截然不同的態度,給我留下了太大的震撼。在我們的課堂上,在我們的習題中,總是習慣於給孩子一個固定的答案。“我們統一一下答案”,這是我們教研活動中經常說到的一句話。似乎沒有這個統一的答案,老師無從說起,學生沒有頭緒,考試也無法批改。久而久之,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回答,就越來越單一,他們總在揣摩老師心中的答案。這時,我又急了起來,“發揮想象力啊!”“願怎麼想,就怎麼想!”……可悲,可憐!孩子們的想象力早已在老師的統一答案中一點點消失殆盡,又怎能想象得出呢?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就是說,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童年要有童年的樣子,如要擁有真正意義的童年,那麼就做“花婆婆”與“種樹的男人”吧,心無旁騖地帶孩子讀童話,讓他們沉浸在童話世界的幸福之中。

周特在短短的一小時裡,為我們高聲歌唱著讀書的幸福。聽著周特充滿睿智的講座,真實而生動的例子,幽默詼諧的語言,我也由衷地想去做一隻琴鳥,感受讀書的幸福,歌唱讀書的幸福。周特的學生是幸福的,他們會在童話的世界裡茁壯地成長。聽周特講座的我,也是幸福的。我要帶著孩子們讀書,讀童話,讓我的孩子們也感受讀書的幸福。

第4篇

聽完王嶺老師的《有關語文教學生成問題的探討》,對語文課堂資源生成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生成與預設,可以說矛盾的統一體,如果說教案是預設的,那麼課堂則是生成的;預設體現對文字的尊重,生成則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課堂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學生的學習是隨機生成的。我們不能“活人圍著死教案轉”,而應從傳統的教學形態中走出來,努力構建新型的,富有活力的,生成的語文課堂。

在我的教學中,也時常發生學生的看法與老師、書本上不同,對於學生閃耀著思想火花的質疑或觀點,我多數會予以鼓勵,表揚他們會學習,善思考。比較尊重學生體驗,關注生成資源。

首先篩選資訊,辨別課堂有效“生成點”。我會關注生成資訊是否能促進學生髮展,有探究的價值。如果生成資訊的確能激發多數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我便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將課堂生成資源開展進一步探究,並與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甚至是課下查閱資料直到解決問題。對價值不大的資訊和問題,我會及時地排除和處理,使課堂教學回到預設和有效的軌道上來,以保證教學的正確方向

其次把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用舊的知識去輔佐新的認識。主要是通過捕捉、判斷、重組從學生那裡湧現出來的各種資訊,把有價值的新資訊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如果新資訊學生們都能興趣盎然的參與,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情感,我也會改變前提預設,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提升。

例如,昨天在教學《陌上桑》一文時我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

詩中是怎樣描寫使君的可恥行為的?從中可看出使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備課時我看了教材簡析,說《陌上桑》採用喜劇的手法揭露統治階級的無恥。所以我的腦海裡對使君的定位就是好色、無恥。

在課堂教學中,當我提出這一問題時,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使君是個無恥的好色之徒。就在我準備把“無恥”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有個學生卻提出不同意見:“為什麼其他人看到羅敷失態的表現就不是好色,使君就是無恥呢?”當時班裡就炸開了鍋,有學生說:“其他人其實也好色”;有學生說“其他人只是看呆了,卻沒有問羅敷:‘寧可共載不?’,說明其他人品德比使君高尚”;也有的說“羅敷又漂亮又高貴,其他人只敢看,不敢說。”……

對於學生這樣的質疑與觀點,當時我認為質疑的學生問的很有道理,生成資源的確有探究價值。所以我並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於是我笑著問學生:“如果其他人也像使君一樣有地位,有權勢,他們會怎樣?”

學生又議論開了,經過一番交流與爭論,最後得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實其他人和使君一樣被羅敷的美貌所傾倒,只是種種原因使他們不能說或不敢說“寧可共載不”。這樣看,使君被說成“好色、無恥”,實為冤枉。他之所以說出“寧可共載不”只是緣於他優越的權勢和地位。作者寫c使君應該也是一種寫作技巧

於是學生很快得出:作者寫使君也是為了反襯羅敷的美麗。說明羅敷的美麗不僅讓黎民百姓動心,也讓見多識廣的達官貴人傾心,足見羅敷之美。

在這節課上,當新的教學資源生成時,我並沒有按照預設繼續教學,而是順應了突發事件,將預設與生成內涵統一,讓興趣盎然的學生展開討論。體現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啟迪思維,明辨是非,從而明確課文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走向大雅文化。

第5篇

xx月18日下午,我們語文組的所有老師在x1老師的帶領下,首先參加了對於x2老師的磨課研討,在所有老師的激烈討論中,我們共同見證了x2老師此次磨課的收穫,也初步感受到了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幸福的語文課堂。下午4點10分,x1老師顧不上休息,緊接著又給我們做了《共享幸福的課堂生活,談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通過對這個講座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讓孩子們感受到幸福的。而要做好孩子們課堂上幸福的引導者,教師首先就應該在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中融入幸福。

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氛圍,讓學生想說就說,說出智慧火花;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想問就問,問出心中疑惑;想讀就讀,讀出真情實感;想演就演,演出個性理解。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中,感知語文學習的幸福。

對話教學是溝通、合作的,這是它與傳統教學的顯著區別之一。對話教學具有對話心態,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是對話心態基本構成因素。課堂上師生通過朋友式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才能使對話雙方精神上獲得真正的相互迴應與相互碰撞。,在這些碰撞與迴應中,享受幸福的語文課堂。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師生合作,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可以與老師交流對話讀課文,可以與組員交流討論感受,在這種合作的氛圍中,幸福的時光轉眼流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探究學習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過程,注重滿足學習的心理,給好勝心強的國小生提供一個表現的機會,使枯燥的內容學起來饒有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拋開過多的講解,因為這佔據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教師不是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學生的頭腦,而是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並通過對話充分展開思維碰撞。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在朗讀中探究感知,真正幹指出小興安嶺的美。

評價是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評價,以鼓勵為手段,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困難生採用表揚式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特殊學生的評價更要講求藝術性,既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又要顯示出你的真誠,讓他們有信心去追求進步。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引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參與中不斷豐富提高自己,通過此次磨課研討和聽講座,對自己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很有指導意義,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會致力於構建幸福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