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老師讀書心得9篇 “智慧澆灌,與書共茁壯”

本文旨在分享老師們的讀書心得。作為教育行業中的從業者,老師們通過閱讀各類書籍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更獲得了一種獨特的心境。他們通過這些書籍的啟示,不斷提升自我素養,拓寬教育思路,並將所得與廣大讀者分享。讓我們一同傾聽老師們的心聲,探尋教育的動人之處。

老師讀書心得9篇 “智慧澆灌,與書共茁壯”

第1篇

記憶的花瓣隨著時間流逝到下一個時機的春天,漫天的花瓣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與豔麗,歲月的腳步總是無情地流過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閱讀過的書也伴隨著時間的無情在不斷增加。一個平凡的週末,我翻開了它,情緒隨著書上一行行的黑色宋體字忽起忽落……

大家看過我的題目後一定會百思不得其解。似乎都不明白做夢也要權利,不是睡覺就會做夢嗎?做夢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還有夢神老師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那麼想知道答案的同學們,就請聽聽我的讀後感,。聽了就會明白我這篇文章是什麼意思了!

?夢神老師不可思議》這本書講述了:高枕是金鑰匙學校的萬能替補老師。

萬能替補老師意思是哪裡缺人就去哪裡被校長稱為“消防隊員”。他似乎總是心不在焉的,所以大家都叫他夢神老師。一次無意中催眠了學生,被校長派去管頭疼的午休課。夢神老師遇上千奇百怪的事情。但他大顯身手,連發妙招,一個個年級都被征服了。可是,在學業的高壓下,夢神老師終究還是沒法守望畢業班的最後一塊夢田,黯然離去。學生們開始失眠,十分想念夢神老師。

夢是一個神氣的東西,當你的眼睛半開半閉的時候,你的眼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夢境。當你的眼皮快粘在一起只剩下一條很細的縫,差不多隻有0.0001毫米時,夢又神速的飛進去,只需要0.001秒的時間。很少大人會去關心孩子睡覺睡得好不好這種事。大多數為:作業做完了嗎?複習了嗎?這次考試幾分?在學校怎麼樣?現在的大人多數會問孩子學習怎樣,要爭名次,要升上好的學校;甚至可以連孩子睡覺的幸福都不要了,或是遺忘了。是呀!現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跟進,社會之間的鬥爭自然就會激烈了。認真學習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否則自己又拿什麼去和別人攀比呢?比自己厲害的大有人在,好的人又不少你這一個。

我們要積極向上,爭取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這年頭,不是靠嘴說話,而是靠成績說話。可是學習是一回事,睡覺是一回事,不要把這兩件事的時間摻和了。勤奮努力地學習是必須的,但也要給予自己合理的休息時間。別把睡覺時間當成學習的時間,睡覺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夢神老師神經又神奇,他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也要認真睡覺,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做夢的權利與幸福!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這幸福的時光,因為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不必為美好的睡夢去煩惱,只要安心的去享受自己的夢田。這本書還讓我明白要合理安排時間,要做到早睡早起的習慣。

讀了這本《夢神老師不可思議》讓我知道了誰都有做夢的權利與幸福!如今的我們應該有時間多去看課外書,不但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與能力。你知識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增多。建議大家讀書時要多做讀書筆記或者是讀後感。

老師讀書心得9篇 “智慧澆灌,與書共茁壯” 第2張

第2篇

暑假,學校分給每位老師一本書,我讀的書是《在與眾不同的教室裡》。下面是我讀此書的心得體會:

此書介紹了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他們工作起來都是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工作,並且,每位名師都有各自的風格,8位名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們有用不完的智慧和驚人的創造力,為他們各自的教育教學工作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這8位名師中,讓我感受最深的當數號稱“美國的老師”萊福。艾斯奎斯。

當一名教師傾其精力、美德與創造力時,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知道美國傳奇教師萊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國眾多的名師中,很難有人如萊福。艾斯奎斯一般給人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聽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人在最小的空間裡創造出的奇蹟的名師。

他每天工作12小時,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主動教學生高等數學,讓學生閱讀原版文學名著,給學生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甚至在課間教學生彈吉他、打籃球和棒球!他總是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這讓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行政老師,他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時工作時段的,8小時之外,他們同樣做著學校裡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寒暑假和雙休日對老師們來說是的休息時間,可是對他們來說,卻是的幹工作的時間。我在暑假,經常來學校鍛鍊身體,看到學校行政和部分老師,幾乎是天天來校工作,尤其是我們的x校長。

在暑假裡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幹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來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強付出,同書裡的美國名師萊福。艾斯奎斯是一樣的!學校行政這麼超付出的工作,他們不分時間的默默付出,是為了學校的明天更美好,為了保證開學後教師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了學生在新學期裡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他們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好榜樣,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強的付出,有這種爭分奪秒的時間觀,我們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績來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說的“成功無捷徑”、“卓越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

艾斯奎斯曾經“頭髮著火還在教”!在一堂化學課上,一個學生點不著酒精燈,其它同學都要求進行下一步實驗,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親自幫她點,但無意中把自己的頭髮給點燃了,要不是孩子們叫了起來,艾斯奎斯還不知道。他說,“雖然這樣很可笑,但我真的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大方向是對的——孩子們是你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須忽略。”這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做教師的意義,教師要真正熱愛你的學生,就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而不是走過場,假惺惺地說要幫學生,心裡卻不太情願。我們只有源自內心地幫助學生,努力達到象艾斯奎斯這樣的境界,這樣,我們將會是真正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的,也會成為一名極其優秀的、學生都喜愛的好老師。

艾斯奎斯說:“在國小階段,對兒童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各年級的教師”,因為他們在國小階段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為了兒童地成長,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起著的、最關鍵的作用。教師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同時要加強職業操守,全身心地工作,發揮各自的崗位作用,為教育事業多多奉獻出自身力量。

第3篇

教師讀書靠的是長期的積澱,堅持不懈的讀書,讀好書,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才會儲備真知,才會受到文化的薰陶;才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藝術,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展現個人魅力和為師者的風範。

讀書有甜。一本好的書,是一個足以讓你“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樹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態自由,興味十足。讀書有苦。讀書是一樁苦事,並非所有的書都是你所愛讀的。比如有的工具書艱澀而枯燥,但身為教師的你,不讀通工具書,顯然是無法適應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學典籍抽象而深奧,常常讓人敬而遠之,但如果你對於哲學一無所知,那麼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讀書之甜,讓人心嚮往之;讀書之苦,又足以讓人望而卻步。讀書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該有酸甜與苦辣。親近生活,勤奮讀書。讀書,讓你眼目清亮、神清氣爽,讓你充實,讓你寧靜,讓你幸福。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

就拿音樂來說吧,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輸液灌滴”、“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

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後進生”。教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後進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教師還要善於給他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而當學生產生什麼事都來做的想法時,當學生學會認識簡譜時;當學生爭先恐後的勞動時;當學生有一次作業得“優”時,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師的不要吝惜表揚,應該由衷地肯定學生的行為。你可以豎起大拇指,發自內心地告訴他:“你做得很好,我為你的行為感到驕傲…… ”。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第4篇

在深化閱讀月中,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它就是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完後,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他說我們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鎮西老師說,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說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犯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

有時,學生犯錯了,我會在班裡大發脾氣,狠狠的在班裡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說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等我罵完了,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這不,老師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尊嚴可講,事實上,老師的尊嚴已經隨著威嚴的喪失而喪失了。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為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裡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說,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盡我心去做我做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第5篇

我是個愛讀書的人,自小我就最喜愛在書的海洋中遨遊、暢想,多年下來我已有了眾多的“書朋友”,並且與它們感情篤厚。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現在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之後臺,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

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國小數學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資訊,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第6篇

這個學期,我讀了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編者精心地從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馬卡連柯、陶行知等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中之優、重中之重,並對此生髮一些感言後所編寫而成的。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瞭解了大教育家們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於是我又另外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國盧梭的教育專著《愛彌兒》,作為擴充套件閱讀。

讀了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關於閱讀的論述印象最為深刻。

“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精神修養和興趣,取決於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於:教師到學生這裡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

蘇霍姆林斯基說優秀教師教學技巧的提高,皆是因為持之以恆的閱讀,依靠讀書來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之海。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的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記得針對這條名言,有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曾說過:“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

我們常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絡,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敘述:“我私人的圖書館裡,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裡,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我們或許做不到如蘇氏般偉大,但是我們至少也可以實踐“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

對於學生,閱讀都同樣重要。“對於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為孩子提供閱讀的書籍,讓孩子讀到能使他感到驚奇與讚歎的東西。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

“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我們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到國小畢業時擁有200—250本個人藏書,個別學生有400—500本書。”要知道這只是鄉村的一所學校呀。

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xx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我國每年出版圖書不下30萬種,但是每一戶家庭的消費圖書數量不到1。75本,人均閱讀量小得可憐。有專家指出閱讀太重要了,閱讀能力高低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我們國家的閱讀力長期以來一直走低,導致國民素質降低。而閱讀習慣的培養,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因為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只有自己擁有了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關於教育,至今還未曾讀通一點皮毛,那就讓我再一次次走進,從那裡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吧!

第7篇

首次拿到《老師,你在聽嗎?——幼兒教育活動中師幼對話》這本書時,首先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隱隱感覺應該是一本關於尊重、傾聽幼兒一級如何科學有效進行師幼互動對話的一本教育叢書,覺得這與一線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是緊密相關,是具有一定實際指導和引領意義的書籍,故而對此十分感興趣。

果然,當翻開封面,初始品讀譯者序就令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強烈的期待。《老師,你在聽嗎?》一書是由美國麗莎·波曼女士,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及學校領導於20xx年推出的一本兒童教育力作。這本書秉持以兒童為中心,以關係為基礎的教育理念,主要圍繞教師如何創造一種民主對話的環境,如何支援高質量的交談,如何鼓勵、支援對話的學習和發展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在有限的語言能力前提下參與對話進行了闡述。這些研究與我而言都是既熟悉又有待更新豐滿的學習內容,相信對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是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的。

除此之外,譯者序中提到的很多教育現象,亦或者說是教育現狀,所概括的許多教育觀點同樣引起了我強烈的情感共鳴。如序中提到:事實上,傾聽與對話發生在每一個教室,每一個教育場景。要求我們仔細思考和審視日常教育中的對話有否有效,是否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產生了真正的影響。又如在書中指出,教師的聲音總是教室中最響的。這不僅指教師的聲音分貝最高,更說明許多教育環境中談話是由成人控制的。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幾個這樣的問題:“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說話的時間有多長?孩子們說話的時間總共有多長?老師說的多少句話?孩子們總共又說了多少句話?”通過這幾個問題,我們就能明白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更注意傾聽幼兒,是否給孩子更多表達思想、感受、情感的時間和機會?同時本書還概括了缺乏傾聽的對話經常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徵,以便大家參考對照,所有的這些都向我們揭示了傾聽式、對話式教育的內涵和意義,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去反思,去調整,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

?老師,你在聽嗎?》一書就是帶領大家一起探討師幼之間談話的藝術,一級一起探討通過對話教育幼兒的好途徑,它所蘊含的深刻的民主教育理念和思索,相信同樣會感染到你。就讓我們追隨的作者的教育理念,一起深入的學習下去,相信它同樣會帶給大家很多的啟發和幫助。

第8篇

這次暑假我認真讀了《老師,你在聽嗎?》一書,該書探討了師幼之間的談話藝術,以及通過對話教育幼兒的好途徑,著重圍繞教師如何創造一種民主對話的環境,如何支援高質量的交談,如何鼓勵、支援對話的學習和發展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在有限的語言能力前提下參與對話進行了闡述。向我們介紹了傾聽兒童,與兒童進行言語互動所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對於我們一線教師的來說,是一份豐盛的大餐,慢慢咀嚼,在仔細品味中收穫所需的營養;無不是一次全新的充電,慢慢感受,在滾滾的電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無不是一場美好的旅途,慢慢體驗,在新奇的景點把握美好的瞬間……

每天在與兒童的對話中應有一些問題是為了揭示兒童的想法,但仍有一些對話是為了準確地從兒童那裡瞭解資訊。但慢慢地,更多的對話是要弄明白兒童的想法,教師要開始逐漸詢問兒童的意見和想法,而不是主觀臆斷。當孩子們中產生一些特殊的想法或特別的想法時,作為老師,我們應尊重他們的想法,努力地支援他們。

如角色遊戲,有時我們老師往往會以自己的喜好把一些觀點、想法強加給幼兒,而沒有認真傾聽、尊重他們的想法。書中提到在準備活動或材料時,教師可以讓兒童自己來選擇材料製作的一些東西。其實,在我們的角色遊戲中,尊重兒童的想法也可以很好的落實、體現。就拿“百寶箱”遊戲來說,老師可以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缺少遊戲材料或想增加遊戲情節時,自主地到“百寶箱”中尋找可以替代的“寶貝”,讓遊戲更加順利、精彩地開展。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真正地做遊戲的主人。

新《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教師應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和幼兒之間應該是平等、友好的一種關係。讓我們一起努力,尊重幼兒,尊重他們的想法,把傾聽作為我們的習慣,多傾聽孩子,多用心觀察、瞭解孩子,讓孩子們更加自信、樂觀、大膽地成長,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比你想象的要更棒!

第9篇

近日,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師務必具備童心、愛心、職責心,具有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需要自己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每一天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等要求。

名師的成長經歷,讓我看到了差距在哪裡;名師的經驗體會,開啟了我智慧之門;名師的獨到見解,引發起我的認識與反思。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就應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

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往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想當年,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時的我熱情滿懷,立志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上課激情飛揚,下課跟著他們一齊做遊戲。休息天,我會帶他們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園拍照、划船。在他們生日時,我也不忘送上一張小書籤,那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是那麼開心。當我聲音嘶啞的時候,孩子們偷偷地將“金嗓子”放在講臺上。

多麼純真的孩子們,我用童心換來了孩子的童心,換來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那一刻,我是那麼的幸福。而此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好久沒寫祝福語給學生,也沒再帶學生去我家玩,也沒……而學生也早已不稀罕這種小卡片了,他們對於我,更多的則是一份敬重!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能夠和孩子一齊過年,一齊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

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必須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職責把欣賞與期盼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齊憂傷、一齊欣喜”。

愛,不僅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僅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外校的學生的愛”。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職責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完美的開端。

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