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說禮的作文26篇 「文明之道:探討禮節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中,禮儀的重要性備受人們關注。無論在公共場合還是個人生活中,展示出恰當的禮儀舉止都是一種美德。本文將探討並強調說禮的重要性,旨在傳達尊重、關愛他人以及維繫社會和諧的重要價值觀。助您學會在各種場合表現得體,展現自己真正的風采。

說禮的作文26篇 「文明之道:探討禮節的重要性」

第1篇

人,一撇一捺,一撇表示男子的陽剛之氣,一捺表示陰柔的女子氣息。要想做好一個人談何容易。正直之人講究誠,大度之人講究胸懷,文明之人便講究禮。

不學禮,無以立。禮乃立人之本。自古至今,孔孟之道,儒家經典,無不讚頌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禮。自我們還在孃胎裡時,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便教我們要做一個知書達理的好孩子。出生之後,我們便接受最不起眼但卻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幼兒園。在這裡,我們學會了最基本的禮節,開始步入“禮”的殿堂。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起,我們便與禮結緣,同時也擔任著維護禮的重任。

紛紛揚揚的大雪中,二小生前來拜見先生。只見先生閉目養神,坐以小憩。二小生不便打擾,便恭敬侍立。雪花飄落在他們肩上、頭頂。時間在沙漏中流淌著,雪愈下愈大,然而二人毫無退去之意。俄而,先生醒,見兩人攜白雪立於戶外,忙請入室。我總是在看到那皚皚白雪時想起這則“程門立雪”的故事,尊敬師長的情愫早已深深紮根在心底,它使我每次見到老師時都自然肅立。

出於對“禮”的敬畏與嚮往,我常常有夢迴王朝的痴想。封建的帝王專制有什麼可留戀的呢?焚書坑儒、八股文,無不阻礙著中國的發展。可在這些陰霾的籠罩下又有誰能看到那聖潔的光芒呢?在那時,“禮”已被視為人之常情,談吐、舉止是每個人修養氣質的自然展現。在那裡,它已不再是因遵循儒家經典而注重的,也不是那裡風土人情的特色,而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必須之道。小到舊友見面的寒噓,大到兩國之間的交流,都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

再看看當今的社會,“禮”彷彿不翼而飛。每天不停的爭吵,甚至是打架鬥毆,這些不雅的氣息瀰漫著無禮的硝煙。然而,瀰漫了這麼久的硝煙為何沒有一個人願意驅散呢?大海本是碧波無垠,可卻因一些汙水的融入而髒了整片廣闊的天地。我們的社會本應充滿正能量,可卻因“負能量”的蔓延,迫使正能量被利用。扶起摔倒的路人,本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禮儀,可這傳揚已久的禮儀漸漸被人所利用。分心叵測,在你幫助別人時又怎能明白他人心中所想呢?當你幫助他人被反咬一口時,下次你還願意出手相助嗎?見到有人摔倒避而遠視,已成為人們的觀念。禮就這樣被人們淡忘、忽視,有識之士誰不感到痛心?

我國是禮儀之邦,不應以敷衍的態度對待禮。禮儀就像是含苞欲放的花朵,那樣的脆弱,卻又是竭力渴望陽光的沐浴。想要禮儀之花綻放,需要每一個人的呵護。一個人的禮儀,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同胞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立文明社會出一份力吧,做一個知禮,懂禮,守禮的中國人!

說禮的作文26篇 「文明之道:探討禮節的重要性」 第2張

第2篇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作為具有5000年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吃飯的文明。

吃飯是人生大事,與健康、營養、交友、業務、文化密不可分,在吃飯的時候我們領略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俗和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首先是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中國人愛熱鬧,圓圓一大桌,等各種美味佳餚呈上後,幾杯小酒下肚,臉紅脖子粗,噪門也大了許多。特別是在酒店裡經常見到打手機的食客,操著大噪門,指手劃腳的,說實話,看上去真是不舒服。外國人吃飯較安靜,很少見到有大聲喊叫或拿著手機進進出出的人,特別是在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廳用餐的人,我發現了一個規律:中國人吃麥當勞,吃畢桌上一大攤,有食品、餐紙等東西,把嘴一抹,邁著步子揚長而去。而老外,從來都是將亂七八糟的東西裝入包裝盒後起身拿到垃圾桶,將餐桌打掃乾淨後再離去。很多次都是這樣,一個細小的環節反映出國民素質的巨大差異。

中國人吃飯的時候有不好的地方,當然也有好的地方。而且,我們吃飯也有很多風俗的。吃飯時,長輩們要坐中間。如果吃飯吃到了,要罰酒三杯等等。總而言之,我們中國人吃飯是很熱鬧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毫不疑問,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第3篇

即使晝夜更替,即使四季變換,即使時間流逝,即使萬物變遷,即使時間末日真的來臨,我也不會忘記你們。

相識,九月燦爛的陽光之下。記得初到校園,對一切都那麼陌生。凝望著你們陌生的臉,倒是有些不知所措。我一直相信著,有一種叫緣分的東西,會把毫不相關的人事聯絡在一起。就如一句詩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就像我們這樣,出生在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學校,卻還是能相識。我們相識在在熱烈的九月,熱情四射的陽光彷彿也直射在了心底,留下了溫暖,亦留下了烙印。

相處,三年四季的變遷如雲。小時候一直認為與親人在一起是一種幸福,其實,與你們在一起也亦是一種幸福。早晨,來到學校,總是會有人習慣性的說一句:“天氣這麼冷,你怎麼不穿棉襖?”中午,也總是會走到一起,說:“一起回家吧。”考試前夕,總是會有那麼一句關心的話語:“一起加油。”考試過後,總是默契的說:“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假期將至,也會愉快的道別:“假期開心點,下學期見。”

三年的時光,早已有了一種默契。拔河比賽的團結,考試失敗後的不放棄,體育節比賽的堅持以及“加油”的聲音……甚至包括平時的點點滴滴。三年經歷的一切,帶來的歡笑、難過、快樂……我們都是一起走過的,那是永遠不會消散的記憶。

相別,一路上有你們真好。三年的時光既長久又短暫,離現在還不到半年,我們就要參加升會考了,各奔東西了。會想起初到校園之後經歷的一切,那不經意的關切,那一句句暖入人心的問候,那發自內心的歡笑,那一起走過的每一天……心裡有不捨,也有祝福。我們的相識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幸福。讓我在心裡默唸一遍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還讓我永遠記住,我們用62份力量凝聚的溫暖的家——九(11)班。我為我有你們,有這樣一個家而驕傲。在很久很久以後,當別人問起我:“你國中時在哪個班級?”我想我會很自豪地說:“(11)班!”我要把你們,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認真詳細的告訴每一個問我的人。

最後,讓我再道一聲:“朋友們,你們若安好,便是晴天。一起加油!”

第4篇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裡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

其次,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並以特定的方式指導人的行動,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動機。正確的自尊心應具有待人謙遜、不驕不躁的品質。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5篇

11月份,在持續了一個星期的陰雨天氣之後,29號這天,太陽公公終於露出了溫暖的笑容,彷彿太陽公公知道我們實驗國小要為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舉辦——十歲成長禮。

活動在同學們的笑聲中拉開了序幕。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老師的帶領下,頭戴生日帽,緩緩有序地穿過成長門,在舞臺前依次就坐。

下午一點半,儀式正式開始。祝福篇中,周校長為同學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和殷切的期望,祝願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心懷感恩、勇於擔當、收穫明天!

儀式進行到成長篇,每個班級表演集體節目。我們班準備的節目是詩歌朗誦《我十歲了》,恰好是第一個節目。我覺得我們表演得是最好的,無論是服裝還是氣場,還是從個人到集體,表演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都是最完美的。我們班的節目表演完以後,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其他班級分別表演了他們的節目,雖然都各有特色,但我覺得都沒有我們班表演的好。如果活動有評獎的話,我想我班的節目肯定是第一名!

接下來是第三篇章——才藝篇。我們班的才藝節目是快板《十歲的我》,是由我和李博、施鴻宇、劉梓萌四人表演。這個節目是孫老師(陳奕萌媽媽)用大半個月的時間精心幫我們編排的。我們四個在臺下候場的時候,我是激動的心、顫抖的腿啊,緊張得我直哆嗦。生怕我一個不小心演不好,把節目演砸了,拖了班級後腿。等到上臺以後,我就完全忘記了緊張和寒冷,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我牢記並按照孫老師教我的動作、語氣和神態,熟練地表演起來。我們四個配合默契,完美地把節目表演完了。當聽到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時,我心裡懸著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下來了。

在最後的感恩篇中,全體同學都站了起來,面向父母長輩,用手語演繹《感恩的心》,我們用無聲勝有聲的語言來表達對父母、對老師深深的愛。我十歲了,我長大了,我要知道感恩、懂得關愛;我要學會分享、樂於付出……成長禮在全體同學的莊嚴宣誓中落下帷幕。

非常感謝學校和老師為我們舉辦的這場活動,經過這個儀式,我感覺我真的長大了!

第6篇

從12月初的一次實踐調查到12月22日在吾悅的一次義賣,再到十歲生日,這些環節我都非常的喜歡。

義賣的昨天晚上,我準備了豐富的東西,如:書、小玩具、玩具、娃娃……對了,我為了讓他(她)們會來買我的東西,我還找了一些小贈品呢。

義買當天我和爸爸來到吾悅三樓的一大塊空地上,那裡已經有很多人來了,我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過了15分鐘就開始賣了,五分鐘以後,我的第一位客人來了,是徐源鴻媽媽,他買了我的一個娃娃,她問我:“這個小猴子娃娃怎麼賣?”“十元錢一個,再送贈品一個小鴨子娃娃”。阿姨給了我十元錢,我把兩個娃娃賣給了阿姨。過了十分鐘,一位叔叔來買來我的一個小狗玩具,共一元錢。另外一位叔叔來買了我的腦筋急轉彎書,再後來……,最後我一共收入了71元。我自己也在別的店鋪買了:互打機、小貓電風扇、三支筆和一把尺子。

後來的十歲生日禮中的“城市喚醒者"活動可惜我沒能參加。就是為環衛工人、醫生、早餐店等主送禮物,送薑茶。因為我那天晚上生病了,沒來參加,不過,我還是參加了六點半的集體生日活動,我們在賓館裡吃了早飯以後,就來到裡面的一個大廳裡,進門的右邊都掛著我們的照片呢!

後來,老師教我們做了舞動操,還發了杯子蛋糕吃。“哇”真好吃!老師又發了一個氣球,讓我們在氣球上用記號筆寫上自己的心願。我們寫完了以後,我們又來到賓館的樓下,這棟樓非常高,你往上看,高度足足有200個米給那麼高,這時一個綠氣球一下子就飛了上去,可是不到一分鐘,一個氣球又飛了上去,我數了數,一共有七個氣球飛了上去,最後,老師只好讓我們抱著氣球。

老師帶我們走出了門外,給我們排了個隊形,我旁邊的盛諾茜不小心撞到了我的手,我手裡拿的氣球就飛了起來,我跑過去抓住了氣球的繩子,我以為沒抓到,但是看了看,還是抓到了。

老師給我們拍了一段視訊,在最後一分鐘的時候,老師讓我們一起把氣球放上天,在最後七秒鐘時,我們把氣球一起放了上去,五顏六色的氣球一起飛上了天空!

第7篇

讀那百千名著,經典詩文。萬卷詩書之間,兜兜轉轉,恍然。那詩書再淵博,再有學識,正如人一般,但若讀了如此多書,卻不明白文明禮儀,那這麼多書,不皆然都是白讀?倘若一人一生只讀了一卷書,但他得以從這卷書中領悟文禮,即使只是一卷書,便也是千金難求。自出生起也在十幾年歲月中見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兩種人自然也不乏。學富五車,卻難成大器;無緣學習,卻得以被賞識提拔。

讀經典固然重要,可如果不懂禮儀文明,那般的才識只能令人生厭,並不能讓人折服。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自是缺一不可。“讀書,讀好書,是我的追求。”我至今還記得,那張稚嫩的小臉上展現出的希望,以及眸中的欣喜。當時我們都年幼,也許並不明白追求這個詞的含義有多重。但我卻很佩服她,有如此深奧的理想,不像我,一門心思撲在課外興趣上。又過了數年,我已經很久沒見過她了,幾乎就要忘了她了,可,我卻遇到了另外一個人。她也曾揚起相似的笑臉,只是多了幾分堅定,少了些許稚氣。“我嘛,反正少了那份才氣,也不想再把大把的時間花在讀書上了。至於我的追求,只是想做一個懂禮知禮的普通人,不丟我們中國人的臉就行了。”她的眼睛裡閃爍著璀璨的光,就如夜空中的星光。那雙眼睛,喚起了我對一個女孩的記憶。那張曾經稚嫩的面容,那句曾經感動我的話。我不相信她只能做一個普通人,能知禮懂禮的人,必然不會被人海所淹沒,她一定能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就如同她眼中的光芒一般。這兩個極其相似的朋友,往後也許都會名聞天下,但必然是後者更為傑出。

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最早出現的不是書典,而是文明。並不是書典不重要,而是文明過於重要。我們每一個學生皆在讀經典這一方面小有所成,可卻鮮有人在學禮儀、知文明的方面有些什麼作為。若是匆匆一生讀萬千文學精華,卻在文禮之中茫然不知得像個孩子,那這一生,亦是浪費了許多。書,文,禮,皆不能缺。

第8篇

我記著約翰?洛克曾說過一句話: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正是如此,父母教會了我“禮”。

父母教給我,禮是立身之本,是做人的根本,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為先,一個人沒有禮節便不成方圓。所以,我們家也是以禮為先。

有一天,我正在吃飯,發出了拌嘴的聲音,父母聽到了,便說了我一通。第二天,媽媽有同學會,不讓我去,於是,爸爸便說,讓我去吧,看看宴會上的人們都是怎樣的。我剛去就開飯了,我發現,媽媽很有禮貌的坐下了,並且桌子上的叔叔們也都沒有吸菸的,我還發現沒有一個人轉動大飯盤,都是隻吃身邊的菜。而碰酒的時候,都彬彬有禮,我真的很納悶,這就是傳說中的禮嗎?

在媽媽空閒的時候,我問媽媽禮是什麼?媽媽說,你要是想學禮,那我就先給你說說女生的禮:說話輕聲細語,吃飯細嚼慢嚥,溫柔理智,處事心態平和,處事心態平和,要安分守己,要脾氣溫和,要做人厚道,要心胸寬廣,要學會寬恕,要保持形象,這都是女孩應該具備的。

爸爸回來了,他拿回來了一個表,上面寫著國小生禮儀規範。吃完飯後,爸爸媽媽細細的給我講: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它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禮是立身之本,家風教育中,禮是尊敬長輩,關愛家人!校園裡,禮是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生活中,禮滲透在日常行為的每個細節裡:待人接物使用禮貌用語,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文明禮貌就是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會活動中,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總之,一個人只要講究禮儀,就會充滿魅力,事情就會做得恰到好處。

父母教會了我生活中多一點禮貌,就會多一份和諧;多一點將心比心的感悟,就會使人與人更貼近。因為文明,你能品嚐到生活百味;因為文明,你能使恩怨糾葛消失。

第9篇

今天,是4月26日。我們班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十歲集體成長禮。學校的京劇院早早地佈置起來。大門口用棕、綠兩色氣球做成的成長樹上,高掛“快樂成長”,旁邊的小畫板上寫著“祝同學們快樂成長”,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走進京劇院,室內的裝飾佈置也十分精緻。復古的吊燈,古色古香的中式八仙桌椅,各種各樣的中式壁畫,神聖又莊重。在這裡曾培養出許多京劇唱將,這裡是國粹京劇的傳承地,在這裡舉辦“感恩成長,做時代好少年”,太適合不過了。

典禮開始了,我們四位主持人上場了,喧鬧的京劇院頓時鴉雀無聲。首先,由校領導致辭,接著是學生代表王亦萱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她的信不但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也說出了我們大家的心聲。最後是家長代表,我的爸爸發言。爸爸上臺讀信,我內心是忐忑的,跌宕起伏的。爸爸十分認真地跟大家分享寫給我的信,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的觸動我的心,當爸爸讀到:“親愛的寶貝,你別怕,有我們陪著你”時,我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我多想上臺擁抱一下爸爸,我想對他說:“我愛您,爸爸,謝謝您!”

時間是最好的積累,舞臺是最好的見證。同學們個個多才多藝,精彩的節目開始了。有吳天聰表演的《太極二式》,滿滿的正能量;有韋雨彤周娜等表演的《非洲鼓》,節奏歡快、律動十足;其中相聲《珍惜時間》,是我最喜歡的節目。小韋和李梓鈺的逗趣對話,幽默詼諧。聽完她們的相聲,我很有感觸。感謝在我們的讀書時光,有家人的陪伴,老師的陪伴,對您們付出的所有,我會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好好學習的。一個接著一個的精彩演出,全場掌聲不斷。

交換書信的環節到了。我們和爸爸媽媽們互換書信,爸爸媽媽還精心給我們準備了生日禮物,在誦讀給彼此的書信時,大家都敞開心扉,真誠溝通,互相感恩對方,每顆激動的心,都化作一個個無言真心的擁抱。

最後的分享蛋糕環節,估計是我們最愛的了。一口口甜蜜,一張張笑臉,一聲聲感恩。十歲成長禮,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

未來的路,我們都將懷著感恩之心,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下去,不忘初心,做時代的好少年。

第10篇

上週日,我們麒麟青訓客場挑戰奧英青訓,最終以客場進球多的優勢擊敗了奧英,奪得了“達能杯”冠軍。

比賽已經進入傷停補時階段,我們以3:1的比分暫時領先。但由於我們首回合在主場以0:3告負,我們必須得再進一球才能取勝並奪冠,所以我們決定放手一搏!這時孔教練也作出了換人調整,用曹天齊換下了受傷無法堅持比賽的申燦旭。申燦旭把隊長的袖標交給了本場比賽已經上演“帽子戲法”的我,這可是我第一次成為一支球隊的隊長,所以我必須全力以赴!

正巧,我們獲得了一個角球。我方左後衛還建安將角球開出,我方中鋒陳冠宇一記勢大力沉的“倒掛金鉤”,球碰到了對方後衛的手臂彈出了底線,裁判果斷吹罰了點球。我們的隊史最佳助攻王兼隊史最佳射手繆照紅抱著球,走到了我面前,把球遞給了我,說:“去吧,上演大四喜吧!”我怔住了,疑惑不解地問:“什麼?我?”繆照紅點了點頭,說:“嗯,大不了就是一塊銀牌。”我接過皮球,熱淚盈眶,心裡想:我一定要把球踢進,不能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我把球放到了十二碼線前,我的眼神格外堅定。隊友們眾志成城,一個個肩並肩,高聲喊道:“楊知昊,加油!楊知昊,加油……”隨著裁判的一聲哨響,我果斷開始助跑。我把支撐腳踏到球的左側,右腳順勢搓起一記“香蕉球”,足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飛進了對方球門的死角。對方守門員判斷對了方向,盡力舒展身體去撲這個球,可也無能為力。球進了!我們把比分反超了!這時,裁判吹響了全場比賽結束的哨音,勝利了!奪冠了!

“3,2,1!”禮花槍噴出禮炮,隨著隊友的歡呼聲和雀躍聲,我高高舉起了“達能杯”的冠軍獎盃,全場沸騰了,我們在綠茵場上奔跑。正當我們激情地慶祝時,我眼睛的餘光看到了繆照紅正坐在一旁草地上低聲哭泣。直到這時,我才想起,這是繆照紅國小足球生涯的最後一戰,可他卻無私地把屬於他國小比賽的最後一粒進球讓給了我。我連忙走過去,安慰繆照紅。

成人之美,是一種無私,一種信任,更是一種尊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儘自己所能,成就別人。

第11篇

今天,學校為我們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十歲成長禮。為了這場成長禮,也為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爸爸媽媽,我們反覆排練了好多天,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成長禮上,我說出了長久以來的一個心願:希望爸爸戒菸,健健康康地生活。我一直以為,戒菸對於爸爸來說是個大難題,爸爸肯定不會接受。可當我在舞臺上對著爸爸真誠地說出時,沒想到爸爸為了滿足我的心願,一口答應了,此時此刻,我感到平時凶巴巴的爸爸是這麼得疼愛我!我藉著機會緊緊抱住了爸爸!

當我看到平時成績一般的黃汝豪,今天也展現了他優秀的一面:精彩的跆拳道表演。是為了讓他的爸爸媽媽也為他驕傲一次,鼓掌一次。全場熱烈的掌聲讓我深深地感動了。

當我聽到秦譽的微心願:想和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拍一張全家福時,我的心再一次被觸動了,看到他的爸爸媽媽丟下繁重的工作,全部趕來參加他的成長禮,對秦譽說出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原來在我們的成長中,爸爸媽媽是這麼細緻地為我們收集著每一顆珍珠,讓我們發光發亮……秦譽也如願和爸爸媽媽拍了一張幸福的合照,實現了他的微心願,我和臺下的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徐丙的微心願。他說想讓生病的媽媽早日康復,爸爸不用為媽媽的醫藥費辛苦奔波,爺爺不用為照顧他而繼續操勞。他的心願其實也是我們集體的心願,在得知他的媽媽想讓平時內向的他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於是我們三6中隊的所有同學在馮老師的幫助下,學習中生活裡都給予了他很多的幫助,還向他的媽媽傳遞愛心,贈予祝福,希望他的媽媽早日康復。在這次的成長禮活動中,我們利用表演、視訊疊加的形式向爸爸媽媽回顧了我們幫助徐丙當上升旗手的故事。看到現在自信開朗的徐丙,看到臺下爸爸媽媽動容的神情,我既自豪又感動!

最後,我們為爸爸媽媽送上了親手製作的感恩卡和感恩信,爸爸媽媽也把寫滿了對孩子們祝福的信交到了孩子的手中。隨著感人的音樂,我幸福地依偎在爸爸媽媽身邊……今天的十歲成長禮,讓我看到了每一位同學都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每一位爸爸媽媽更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每天都在這暖洋洋的愛中成長,是多麼幸福呀!

第12篇

韓國人講求“禮”,這從年青一代對長輩的態度中足以體現。韓劇中人們進門拜訪及離去出門時必不可少的彎腰鞠躬以及那無處不在的點頭等動作,昭示給人的便是他們良好的教養、豐富的內涵及對己對人深深的尊敬和誠意。禮貌,這為人處事最基本的素質,從最簡單的方面揭示了一個人的水平。用得好,它便是一張免費的宣傳單,一個免費的廣告,於無形中彰顯你的價值。但若用得不好,卻無情地把你出賣,洩露出你的底細,你的最基本的素質。是禮貌,給別人烙上自己的第一個印象。在這個層面上,它應算得上人遞出的第一張名片了。

韓國的長輩對晚輩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家中的“老資格”幾乎具有最高統治權,子女很少違抗父母的意思。晚輩與長輩對飲時,更是不得正對飲酒,而應轉向旁側一飲而盡。飲酒尚且如此,其他可見一斑。並非肯定長輩在家中的“獨裁”,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試問,一個人倘若連最基本的對長輩的尊敬都不具備,又談何“素質”,談何“教養”?不得不想起中國一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對祖父母呼來喝去,倘若一個有五千年曆史的“禮儀之邦”,比不上一個幾百年的“後起之秀”,相信如果孔老夫子還在世的話,也得給他氣回墳墓去。

韓國雖歷史不長,但各項禮節甚為完備,婚禮的繁瑣便為佐證。客人也常帶一些小禮品作為賀禮,正所謂“禮尚往來”。又不免想起中國的婚禮,不同的是中國現在流行送“錢”,既省事又討人喜歡。依感情親疏送一百、五十不等。看來從物到錢,也算是一種“進化”吧!但有的家庭本來收入不豐,但為了表面的“禮”,卻不得不省吃儉用,甚至入不敷出。當禮成為累贅的時候,恐怕它只能變成感情的絆腳石了!

韓國電視劇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個“謙謙君子”,倘若只拿它做茶餘飯後的消遣,便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其中總有一些值得學習的東西。當“禮”的意識漸漸淡化的時候,我們真該好好掂掂“禮”的分量。

第13篇

禮儀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禮儀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

禮儀沒有色彩,卻可以讓人的心情灰暗、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悅!

以禮待人,就像春天裡的一陣暖風,吹暖世間萬物,消融人心堅冰;就像夏天裡的一縷清風,清爽世間萬物,祛除燥熱之氣;就像秋天裡的一絲秋風,吹熟世間萬物,收穫豐碩成果;就像冬日裡的一米陽光,照射世間萬物,驅除陣陣寒意,溫暖世人之心。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早在幾千年前,孟老夫子就對我們這樣說,可見,以禮待人,是一個多麼高貴的品質啊!看當年:信陵君以禮待賢士,所以侯贏以生命相報,以送信陵君之行;藺相如以禮待廉頗,所以廉頗負荊請罪,與相如為刎頸之交;劉邦以禮待項伯,所以項伯以身翼蔽沛公,使得劉邦逃過一劫。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西遊記》中,豬八戒深山探路,見一村婦便道:“喂,胖婦人,前面這條路怎麼走啊?”氣得村婦直拿扁擔打他。而悟空則化做一和尚,上前施禮道:“大嫂,請問前面是什麼去處?”這才得到指點。

范增是項羽的亞父,然而項羽卻不理范增的“數目”,最終使得范增離開項羽。

李鴻章有一次出使俄國,在公共場合中隨口吐了口痰,結果被外國記者大肆渲染嘲弄,使得中國人在外國人心中沒有了臉面。

不懂禮儀、不知禮儀、不用禮儀,就會失去了別人的幫助,甚至失去人格,乃至國格!

孔融讓梨的故事,至今人們仍在傳頌;劉備三顧茅廬,也成為一段佳話;華盛頓的五十四條禮儀規則,人們應當遵守;古代張葉兩家互讓三尺地,也應值得學習。他們的事例無一不體現以禮待人的崇高價值,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中國乃禮儀之邦,因此,我們應該來傳承這千年的傳統,一起感受孔孟等儒學大家的禮儀思想吧!

第14篇

孔融讓梨因懂得敬重兄長之禮而得以聞名於世;程門立雪因懂得尊師重道之禮得以流傳至今;孟母三遷因懂得愛護晚輩之禮而得以廣為稱讚。

禮乃在世做人之根基。假若將做人比作建築一座高樓,而禮便是這棟大樓的根基。孔子有語曰:“不學禮,無以立。”講的便是一個人如果不學習禮儀就無法立足於社會。這教導我們想要學會做人就要先學會禮儀。知禮者才能明事理,懂謙讓,有內涵。有禮之人才能在社會中生存。人可以無佳餚珍饈來滿足口腹之慾;也可以無錦衣香囊裝飾玲瓏外表;也可以無別墅豪車享受精緻生活。但不可以沒有禮的浸潤與滋養。禮乃生命之養料!

禮乃與人交往之利刃。假若將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比作一條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那禮便是一把利刃,祝你無往而不利。一代忠臣諸葛亮曾說過:“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這便是在教導我們在與人交往之時要學會以禮待人。只有有禮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當然,在我們交友過程中,禮也是第一評判標準。維吾爾族有句諺語說:“沒有禮貌的人就如同沒有窗戶的屋子。”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懂禮之人。“禮”讓我們在與人交往之中游刃有餘。

禮乃走向成功之明燈。假若將走向成功的途徑比作一條漫漫長路,那禮便如一盞盞明燈。它為我們掃清眼前的迷茫,撥開層層濃霧,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走向成功的征途。荀子說過:“事無禮不成。”萬事只有以禮為輔助方可達成目標。因為禮是一個人修養與氣度的展現,並不是一兩日的刻意培養可得到的。它需要由內心出發,表現在舉手投足的細微之處,它要像滴水穿石一般,要持之以恆,它要像釀酒一般越是久存越是沁人心脾。長風破浪,讓禮為我們的成功加冕!

當然,隨時代的發展,禮不在是古代的唯父命是從;也不是三叩九拜的繁文縟節;更不是是非不分的愚忠。而是一個人對於道德的理解與詮釋,一個民族對於文明的追求與展現。

我們應以“禮”為我們的象徵;以“禮”為我們的驕傲;以“禮”為我們不懈的追求。讓“禮”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第15篇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而我們新世紀的國小生更應該注重文明禮貌。我們老壩口國小近來學習了“八禮四儀”,作為學校學生的一分子,我感受很深刻。

首先,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什麼叫“八禮四儀”:一、餐飲之禮二、遊覽之禮三、觀賞之禮四、儀表之禮;五、行走之禮六、言談之禮七、待人之禮八、儀式之禮。

四儀指的是:7歲入學儀式;10歲成長儀式;14歲青春儀式;18歲成人儀式。這套“八禮四儀”融入了“愛、善、誠、勤、儉、美”六種理念和價值取向,描繪出了一個守禮有德的文明少年的摸樣。我們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利用晨會時間,認真學習“八禮四儀”的具體要求,並落實於行動,內化為習慣。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塑造自己,力爭讓自己成為壩小博愛少年,祖國優秀學生。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是最重要的。在行為習慣上,我們要繼續發揚講文明、懂禮儀的好風貌,做一個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互助友愛、善於合作的人;做一個有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一個有鋼鐵般意志和高尚品格的人;這也是壩小“博愛文化”“博愛之心”對我們提出的重點要求,讓我們一起讓“博愛文化”發揚光大。

國小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目前我們正處於積累知識的黃金時期,需要同學們珍惜時間,集中精力搞好學習。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來到學校抓緊早讀,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聽講,積極思維,熱烈發言,一絲不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天的學習任務當天完成,決不拖到明天。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紀,它需要的是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所以,我們應當從小培養自己的特長和技能。課餘時間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如腰鼓隊、廣播站、各類競賽等,養成勤於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練就強壯的體魄。爭當壩小有特長的博愛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讓我們在“學八禮四儀做禮德少年”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讓自己成為合格的壩國小生。

第16篇

大家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的故事吧,之所以被後人廣為傳頌,是因為這幾個故事教育了我們要學會禮儀修養。俗話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它的意思是,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就不能安寧。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人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的生活、溝通、交流都息息相關,也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所以,懂得禮儀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提倡 “八禮四儀”,規範了我們在生活中的言談舉止。“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一次,我乘公交車,一上車便看到兩位年輕人在吵架。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一個怒氣衝衝,面紅耳赤,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另一個怒目相視,暴跳如雷,不甘示弱的樣子。兩位年輕人寸步不讓地吵個不停,整個車廂都要爆炸了。身旁的人也在不停地勸阻,但無濟於事。看著這場景,我的好心情一下子沒有了,相信公交車上的其他人也會感到十分不舒服。

一個人沒有禮儀,就會讓人討厭;那麼一個人有禮儀,就會讓人感到溫暖和愉快。

禮儀之風滲透在生活中,也滲透校園的每個角落。每天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年級的同學走進校園,彎腰向老師鞠躬,向老師問好;高年級的同學筆直地站立,舉手敬禮,目光正視老師;升國旗時,同學們莊嚴地向國旗敬禮,無比自豪地看著國旗冉冉升起,在空中飄揚;中午吃飯時,大家能對盛湯的叔叔說聲:“謝謝”,懂得節約糧食,儘量做到“光碟”……這些小事,都體現了我們的禮儀修養,使我們的同學更友好的相處,校園裡洋溢著蓬勃向上的學習氛圍。

“八禮四儀”不僅需要我們認真學習,還要將這種禮節融入到生活中。上學放學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告別;遇到朋友鄰居主動問好;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禮貌用語常掛嘴邊,實際行動積極配合。讓我們一起學習“八禮四儀”,養成良好的習慣,主動自覺遵守“八禮四儀”,做一個有禮儀、有道德、有文明、有修養的好少年!

第17篇

而我總是不那麼暢快,原因亦是很多,而最大的卻在家裡人的到處忙活。主

第一次送禮。簡直是全家出動,竟然還捎帶了我去。去的人這麼多,還專門開著車,應是很有趣了,我以為。然而光是在路上就兜轉了四十多分鐘,這對於一個暈車的我,實在是個難以承受的現實。一路顛簸起伏,像是活在地獄一樣。千辛萬苦跑到了一個地方,車門“嘩嘩”的開啟,他們“呼”地就躥上了樓,只留我和司機父親看車。看他們似乎很緊張的樣子,想應該不久就會回來的。然而,這一去就一個時辰。回來時他們臉上怎麼也找不出喜悅來。這一個時辰的時間我是白白扔掉了,但也不見得他們。又去了下一家,也還是如此。

第二次送禮。人數不多,但同樣“捎帶”著我。這次我可識相點了。俟他們挑完東西,我就嚷嚷著要回家。湊巧姑姑身子不舒服,也要回去。車轉來轉去不知怎的就轉到了家門。我欣然丟掉了禮,準備開門回家。而他們卻攔住了我,只讓姑姑回了家。而我卻無能為力,只能順從了他們。他們叮囑我,到那裡一定要叫爺爺,有禮貌點。這次竟要我和他們一塊兒去!儘管我不想,終於也敲響了那位“爺爺”的門……這次活動一直進行到晚上十點半,待在那兒多長時間我大概是忘記了,只記得那時我是要在家裡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再躺在床上看會書後,舒舒服服地進入夢鄉的。

後來也有幾次類似的活動,至於具體情況什麼的,我現在已記不清楚了。

現在想起,我問他們為為何要這樣做,他們只是說,經常打交道不送點禮什麼的不好意思,說我不懂,長大了才知道。我確實不懂,但我現在也不知道。他們又說,也為過節送祝福嘛,拜訪拿著也好看。我和那幾個朋友關係也都不錯,而過節什麼的也就說聲“什麼什麼快樂”而已,甚至乾脆什麼也不說,依舊照常玩耍,我們認為那樣做簡直是無聊透了。可我仍是不理解,我又想起喜歡的動漫最新一集還沒看呢,就跑去看電視了。

之後每看到他們把幾家送來的禮換了一下再送回去時,心裡就不舒服。

第18篇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到法國出差的華人到一家咖啡店點咖啡,目睹了三種不同咖啡的價格。作者疑惑不解:為什麼同是一種咖啡,會有價格差異呢?難道是種族歧視不成?他的朋友道出了真相:在這家店,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對服務生說的話?如果只說“來杯咖啡”,價格就是7歐元;如果說“請給我一杯咖啡。”價格就是4.25歐元;如果說“你好,請給我一杯咖啡好嗎?”甚至是給陌生人一個擁抱,那麼一杯咖啡就是1.4歐元。作者聽後恍然大悟,感悟頗深。

我又怎會不感慨呢?以咖啡的價格來提醒人們注意禮貌,不失為一個絕妙的主意,告訴人們應該以禮待人,以優雅高尚的方式與人相處。

提到法國,我對這個國家印象很好,因為我曾在網上看到過:在電報剛興起的時候,法國人就一個“請”字浪費了近200萬歐元。即使這樣,法國人也沒有放棄“請”字。這是什麼概念?兩百萬歐元在現在不是個小數目,當時更不是一筆小數目。由此可見,法國人對禮貌這種禮儀的追求非同一般,這個故事也更加印證了法國人對禮貌的態度。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孔子是“禮”的提倡及代表人物。追隨他,崇拜他的不計其數。我國也自古以來被稱“禮儀之邦”。可現在的社會不得不讓崇尚禮儀的人群寒心,大多人對禮這個概念漸漸淡化。通俗點說,現在上街跟陌生人致以禮貌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人們考慮的太多:萬一他是壞人怎麼辦?萬一他居心不良怎麼辦?還是不說話的好。我們不能完全批判這是什麼樣的因素所導致。或是人們自己,或是社會這個環境。

?論語》上說:“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意思是君子有三年不去習禮儀,禮儀必定會廢棄掉。這個道理多麼淺顯易懂,即使你原來會做一件事,經過長時間的荒廢,等到再想做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完全淡忘。禮也是這個道理,長時間不注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久了,怕連最簡單、最基本的禮儀都忘記了吧。

我們是新一代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豈能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手中斷送?所以,從今天起,把禮儀二字深深嵌在心裡吧。讓我國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

第19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很難看到自身留下的弊病,而他人卻可將其盡收眼底,這幾乎被視為必然。一句良言,一句忠告,道出的是使你更加完善的方法。他人之忠告,應樂而受之。

請君撥開歷史的烽煙,你可聽到戰馬嘶嘶西風長嘯。楚漢相爭,我看到了一位好漢身披長袍,指點江山。“吾將軍未若韓信,運籌未若張良,撫軍未若蕭何。”那帝王之相深知自己才能不及他人,即便統帥三軍,他也仍可因人之力,接受謀臣的建議。於鴻門一宴,沛公大驚,毫無對策,幸於張良的機敏與謀略,才得以化險為夷。倘若劉邦並未以此謀為行,帝王之位便會易主。劉邦納得他人之諫,規避許多風險,終成大漢之基業。反觀西楚霸王,雖有萬夫不敵之勇,卻因剛愎自用,視亞父之良言於不顧,一時心慈手軟,便落得一個滿盤皆輸的下場,成為歷史上一位悲情的豪傑。忠言前不空心,只得落入失敗的境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大唐建立時日未長,百姓生活仍甚拮据,太宗雖有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謀富強之企望,也不得不面臨不甚體察民情的問題。此時,一位剛直的大臣站了出來,他侍太宗左右,直言不諱,鍼砭時弊,勇於指出太宗行為的紕繆。太宗每每於此,總是認真虛心接受批評。正是由於魏徵的輔佐,以及太宗的卓識和善於納諫,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康,“貞觀之治”的盛世成為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一幅畫卷。有他人提諫,實乃人生之所幸。

禮待良言,是一種大智慧。京劇名旦梅蘭芳先生一次外出演出,演畢,他在臺下觀眾一片喝彩聲中聽到一位老人大喊一聲“不好”。散場後梅先生將老人請至後臺拜老人為師。老人深受感動,提出中肯意見。此後梅先生每到此演出,都請老人觀看並加以指點。面對老人毫不避諱的指錯,梅先生心悅誠服,聞過則喜,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藝。正是由於梅蘭芳先生樂於接受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他才能不斷完善自我,登上京劇舞臺的巔峰。諫,乃人生之財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言是完善自我的階梯,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諫,須以禮受之。

第20篇

金九銀十,法國梧桐的落葉鋪在校門外的人行道上,踩著如地毯一般,不知道將要把我們引向何方。

自新修的校門進入,走在新鋪的柏油路上,美不勝收。雅禮究竟是何種佈局?校舍如何、花草怎樣?疑問一股腦兒混入了腦袋裡。門口石頭上的“公、勤、誠、樸”,卻著實是在印象裡篆刻的四個金箔大字,端莊穩重。走近校史館,才看見它的雲霧面紗後的面目——門旁兩棵筆挺的大樹廕庇著一塊紀念碑,中英兩種文字凝成了一股結實而濃厚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隊伍踏進了學校的前塵往事之中:耶魯的幾位年輕校友、德士敦獲得允許進入長沙城選址,卻因肺結核溘然長逝;蓋葆耐和席比義幾經周折,終於在1906年,雅禮順利開學。此時的華夏大地上蜂出並作,洋務運動、列強與督撫們打得熱火朝天;然而雅禮這支芬芳的鮮花,綻開在湖湘的土地上,從未衰敗、凋零。無論改名、層出不窮的革命還是複名,她依然端坐在那裡,不管是西牌樓、沅陵還是侯家塘的四季變遷……

湖湘文脈不絕,人才鼎盛。金嶽霖、何鳳山、陳能寬、柳直荀……揚名海內外的校友從這片不大的校園走出,一張張照片映照著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那個學問興起的時代。從剛進門的黑白照片,到後面的彩色印刷,竟一口氣走完了百十年的風雨歷程。前程往事,歷歷在目。校名幾易,可改不動百十年來每一代的雅禮情懷。

校史館前門的兩扇大玻璃幕牆,幾束扭曲蠕動的陽光掙脫陰雲,從中穿透而過,與黃葷的展覽燈爭搶著每一寸光輝。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莘莘學子“風塵僕僕”來到這充滿競爭的學校裡,不知道他們在這裡起舞,是為了遠走還是留下!

十五分鐘不長,剛好在校史館裡徘徊一圈。這才看清了它的全貌:米黃色的襯底,淡灰色卻有些斑駁的房簷與方柱沉浸在百十年的風雨交加中,撐起著這屋簷——被廕庇覆蓋的尖三角是這百十年的分秒累起來的,不給於方柱一絲的喘息——付出時、拼搏時,沒有一刻能鬆懈,放下你那早已疲憊不堪的雙手,只有高擎著你那沉甸甸卻高遠的理想,才能不會為它們突然的摔落、破碎而心中似乎茫然若失一般。

但是,金色的的陽光鋪灑下,一株株青草、芳花正在雅禮的四面八方、雅禮的天地經緯上,不負秋光,努力生長!

第21篇

?拜獻》中寫道:“搭一座虹橋,指點著永恆的逍遙。在黑暗的日子裡消厄了苦難。“是禮在黑暗現實中,指點迷津,讓人們走向希望。

西周初定,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富甲一方,野心勃勃。百姓籠罩在戰爭的迷靄之下。禮樂制的提出,不輸一劑神丹妙藥,讓混亂,頹靡的西周起死回生。

這是“禮,第一次在中華文明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周的禮更多是為了鞏困統治。而至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禮更是人們修身的重要工具。如《荀子》中所說:“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降違,庸眾而野。”

那這個活躍了上千年的禮的小精靈,它的表現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有兩家人隔巷而居。有一天,西邊這家人想擴大自己的院子,於是準備挪牆三尺。鄰里之間,本就必有靈犀。正巧。東邊那戶人家也想擴大一下勢力範圍。這該怎麼辦呢?於是,西邊這家人寫了封信,給自己為當朝宰相的兒子。兒子一看是家裡邊來信,激動得不得了,結果竟是為了這麼一點小事。於是他提筆寫道“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裡的人見了這封信,羞愧難當,於是自發挪牆三尺。東邊那家人也不好意思了,於是也挪了三尺。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由來。

禮,是人們內心規則意識的外化。它多麼神奇:不廢爭執,便化干戈為玉帛,有“六尺巷”美名於世。它悄無聲息,悄無聲息地,改變著周遭環境的一點一滴。不動聲色地將美好播種,令希望發芽。

那現實中,我們遵紀守禮了嗎?路旁的垃圾,是被誰隨手丟棄的;井然有序的排飯隊伍,是被誰給打亂的;乾淨漂亮的公物上,是被誰亂塗亂畫的;國旗的莊重威嚴,是被誰擾亂的?

國家下文從未提及,法律也難以規定。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循禮呢?我們的人生因禮而存,由禮則雅。孔融四歲懂讓梨,寒香九歲懂溫席,周總理雍容儒雅的外交……皆由禮成,皆由禮得。

自西周至今,各家對禮的說法大相徑庭。可難以否認,它存在即合理。已越千年的如今,禮依然在用的自己的光輝,點亮後人,在歷史的波濤中,歷久彌香。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遵紀守禮的人,樹立規則意識,讓“禮”成為我們對世界亮出的銘牌。

第22篇

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請看《孔融讓梨》、《司馬光》等古時候的一些關於傳統美德方面的故事,可是由於現代社會的一些不良因素,如打架鬥毆、,小罵小吵等事件時有發生,成年人髒話連篇,部分國小生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受到不良影響,導致了在言行方面的不美。我希望,我們國小生分清是與非、辨明黑與白,力爭做一個遵紀守禮的高素質小公民。

公共汽車上,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一位國小生看見了,連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並禮貌地向老奶奶說:“老奶奶,您來坐我這裡吧!”老奶奶連忙說:“謝謝,孩子!”這時,車上的乘客向這位有著良好品德的國小生投去讚賞的目光。

清晨,同學們來到學校,見到老師都能用普通話給老師問好,見到同學,也能相互問好、行隊禮。

上面兩個例子是遵紀守禮方面的,下面說兩個不遵紀守禮方面的例子:有一天,我7:15來到了學校,由於沒開校門,我就站在校門口的文具店旁,當一個髒兮兮的叫花子到校門口時,五、六年級的一些同學就搬出《貓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上一些不健康的語言來罵那個叫花子你可能沒有想到,一句句刻薄的話語竟出自一個個本該天真、純潔的國小生!從這件事我們可以體會到國小生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就只管自己開心。

現在我們再說一些校內的情況:一個明媚的上午,同學們都陸續走進了學校,並且都按要求佩戴了紅領巾。突然,走進了一個矮小的同學,由於他沒戴紅領巾,被值周老師抓獲,並告訴他:“同學,請將紅領巾戴好進校。”這個同學不但不戴好紅領巾,還不禮貌地吼道:“紅領巾,紅你媽!”老師把他請到了辦公室,對他進行了思想教育,他還和老師強,但最後還是向老師勉強地說了聲“對不起”。從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語言不美的嚴重現象。

我想告訴各位同學:一定要有是非觀念,分清哪些東西該學,哪些東西不該學。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要想將來成為高素質的中國公民,就要從現在開始嚴格要求自己!我也真誠的向各位家長倡議:你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你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請你們不說髒話,不使用暴力,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

第23篇

在生活中,我們要以禮待人。只有以禮待人,才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是一名個子矮小的普通學生,學校裡的勞動難免會遇到自己做起來困難的,多虧有同學幫助我。

記得那是星期一,學校規定星期一是要大掃除的,大家都動了起來,參與到了勞動中,我也不例外。老師安排我的任務是擦玻璃,看大家都在工作,我也開始勞動了,找來了一塊布,我認真的擦著,可是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個子矮的緣故,我擦不到靠上面一點的玻璃。看大家都在各幹各的,也不好意思去打擾大家,正在我焦慮的時候,和我是“死對頭”的一位同學走過來說:“怎麼了?要是夠不到,就讓我來幫你吧,反正我也不忙。”出於著急,也只好讓他幫我了,我說:“好吧,謝謝!”就這樣,我向老師交了差,老師還表揚我擦得乾淨。

他叫小剛,一直擔任班裡的擺車任務。有一次,老師批評他車擺的不好,還說車下有垃圾。他只是向老師承認了錯誤,沒有和老師辯解。第二天,我看我們班擺車的地方有很多垃圾,接著便看見小剛在打掃,竟然沒有一個人幫助他,等他打掃完垃圾,估計車也沒時間擺了。我走上前去,說:“小剛,讓我來幫助你吧。”他微笑著對我說:“沒事,我自己來吧,你先去排隊吧,快上課了,別遲到。”我說:“沒事,還是我幫你吧,上次你不是還幫助我嗎。”他沒說話。我還是主動幫助他一起把垃圾打掃完了。接著,就剩下襬車了,看他不知所措的樣子,我便支招說:“你可以把車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啊。”他說:“方法聽起來還不錯,只好試試看了。”就這樣,我幫助他完成了任務。老師還在

班上公佈我們班的擺車加了一分,還公開表揚了小剛。下課後,小剛找到我,說:“謝謝你,要不是你的幫助,擺車也不會加分,老師也不會表揚我。”“沒事,你不是也幫過我嗎,同學之間就是要以禮待人。”就這樣,我們知道的不和諧化解了,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這件事使我加深了對“以禮待人”的理解。讓我知道了以禮待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不和諧,使人們生活在一個更和諧而高效的社會裡。

“以禮待人讓生活更美好”這句話在生活中一直提醒著我,提醒我以禮待人。

第24篇

我敬佩孔子勞碌奔波周遊列國的勇氣,亦敬佩他收徒講學編訂典籍的專注。在禮樂崩壞的時代,他固執地做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獨行者,這種做法最孤獨,也最需要勇氣。而後世也已經證明,有些事,功在千秋萬代。詩與禮,是孔子堅持最初的動力,也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詩,是堅守內心對美好向往同時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禮,是長期文明積澱之下一種更為直接和實際的智慧,是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行為規範。“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頭頂上燦爛的群星,二是人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詩是群星內化後在人們心中的印象,禮是道德準則熔鍊為生活態度自然外化的言行舉止。二者剛柔相濟,相輔相成,承載著悠悠千年華夏文明。

我想,詩與禮之所以珍貴,在於它們包含著一種樸素的權利義務意識,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精神和思想,讓人們謹記什麼該為,什麼不該為。我們今日提倡好好讀書,見老師問好,其實就是尊師重道精神的體現,它強調獲得知識的權利的同時應該有所付出,盡到尊敬師長和努力學習的義務。

我們需要詩與禮,是因為社會需要一種有序的狀態才能維繫,也需要留出自由的空間任人們幻想和進步。它讓每個人在社會普遍認同的前提下,只有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理解和接受這世間已經存在的一切。它在確保人類共性的同時,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的潛能。若每個人都有在遵從“禮”的約束同時聽從內心的“詩”的引導,那麼也就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大同社會不遠了。

聖人之道,無微顯,無內外,由灑掃應對而上達天道,本末一以貫之。詩與禮之道,在於生活每個細小的片段。而想讓生活填充滿禮的規範和詩的浪漫,應當做的不是關注外在的形式,而是貫注華夏精神於我心,以生活習慣的方式表現出來。楊時程門立雪之所以為人稱道,不是因為此舉本身多麼偉大,恰是因為它的自然。不經意之間流露的,是將詩與禮一以貫之的態度。

一聲吟誦遠去,過去了一整個秋天;數聲吟誦遠去,歲月被裁剪掉好大一截。韋編三絕的竹簡上字跡不復清晰,但是鋪展開時仍有漫長的餘音。

今夜,我願煮一壺名曰詩與禮的香茗,看月下千載光陰如流水緩緩淌過。

第25篇

“美人骨,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然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

千年之前,兩扇木門之間,翩翩君子,作輯飲茶,是一種禮。

千年之後,活在這塵世間的我們,摒棄這種繁鎖的禮節,握手微笑,也是一種禮。

然,中華上下五千年,先輩們將禮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只是時至今日,略有改變。君子,不一定具有“皮相,但一這定具有骨相”,他不一定要多麼傾國傾城,卻一定要懂禮,這從未改變。

禮的範圍很廣,言談舉止得體是禮,尊老愛幼是禮,謙和友善是禮。在不同的場合,我們應有著不同的姿態,在喜宴之上,我們要說“吉利”話,給人一種歡喜的感覺,不能過於死氣沉沉;在喪禮之時,我們應儘量少說話,不提人家傷心事,給予死者家屬安慰,不做多於的動作。在自己家中時,便可隨意一些。但到他人家作客,不可以像家中那般無拘無束,言行舉止就需要禮貌了。

在公共汽車上,我們需要給老人讓座,看到特別小,站不住的孩子,我們同樣需要讓座。在社群之內,看到有麻煩的老年人,我們應給予援手,看到小孩子有困難,我們應及時去幫助。在家中,我們需要對長輩孝敬,對於弟弟妹妹,應該謙讓並且愛護他們。

與人相處,其實也有禮,俗話說“驕傲使人落後”,這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在人前謙虛,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同時也只有謙虛一點才能學到更多東西。但謙虛並不意味著妄自菲薄。與人相處時要和善,笑容應經常掛在臉上。在與人發生矛盾時,理應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揪住一件小事不放,這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對人謙虛和善,也是一種禮。

然,在這繁華的現世中,還存在許多不注重禮術,而注重相貌之人。不知何時,現世之中存在不少之人以相貌為衡量標準,認為“美”便是“知書達理”,“醜”便是“粗鄙無知”。大多人已看不清在“皮相”之下隱藏的“骨相”。

但我始終認為,“骨相”比“皮相”重要的多,即“禮”比“貌”高出一個層次,畢竟我們幾千年中華從未離開過“禮”。我相信,與我有相同看法的人仍在現世中佔大多數,我們的世界會變的越來越注重禮術,人與人之間都能以“禮”相待。

第26篇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它不僅幫助中華人民傳遞資訊和文化,也讓人懂得中華民族五千年經久不衰的禮節,漢字,很偉大,它是中華的象徵。

謙讓,謙虛是中華之禮,它們在漢字中皆有體現,謙是民族的象徵,它流淌在漢字的河流中,綿延不斷。

記得有一次,在火車站前,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盤坐在地上,手裡拿著一把二胡。他拉了起來,引來了許多人圍觀。幾分鐘後,他停下來了,圍觀的人們響起一片掌聲,其中還有人在講:“好聽!”但那老者搖搖頭,說:“謝謝,但我有不足,要改進,謝謝大家。”看到這一幕,我突然覺得謙虛盡在一個“謝”字。

互相幫助歷來為做人之重,然而它也是中國禮節之一,這幫助不僅是一時,更在於未來。

在運動會上,我代表班級參加了二百米跑,我起跑後牢牢佔著第二。突然,第一摔倒了!我衝上去扶起他,這時,其他選手也來了,我們一個一個輪流背到終點,同時衝線。互相幫助正是如此簡單,我相信摔倒的他一定會在我困難之時出手相助,也會對我說一句“謝謝你上次的出手相助”。想著想著,我漸漸體會到了:“中國漢字之禮,‘謝’一字也是幫助的結晶。

快樂無處不在,在漢字中,“樂”的解釋很多,而我認為“樂”一字十分獨特。

在一個涼爽的夏日夜晚,我與小夥伴們在樹林中嬉戲,我們都明白:要分開了。因為我們馬上要國小畢業了,這是分別前的最後一夜,我們玩得很開心。“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吧?”我說。小夥伴們答道:“好,但我們有一句話對你說,謝謝這六年你給予我的快樂!”我潸然淚下,六年的回憶飛速旋轉,快樂留下的僅存一個“謝”字。

漢字,中國的象徵,不只在於一個“謝”字。但我認為,“謝”字是漢字文化的基石,他教會我如何謙虛做人,教會我如何出手相助,教會我品味快樂。

漢字,中國風範,學習中國之禮,從漢字中的“謝”字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