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3篇 傳播力:閱讀的魔力

閱讀是終生的學習過程,在閱讀中獲取知識,不斷探索,在心靈的世界裡感受生命的意義。閱讀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夠拓寬思維、強化思考、提升文化素養。這裡,我們分享一些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的閱讀之路有所幫助。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3篇 傳播力:閱讀的魔力

第1篇

認清自己的需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書中講了六個影響別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一般說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願意接受的。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於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做,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要採取的行為。一般來說,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為。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並無關係,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為了讓公眾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錶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為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願望會更強烈。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於藉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眾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鑑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捲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著生活。

影響力讀書心得體會3篇 傳播力:閱讀的魔力 第2張

第2篇

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本書我是在我們班導師的建議下讀完的,就像我們老師說的,這是我們大學生都應該讀一讀的一本好書,它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人的心理對人的強大支配作用,也可以讓我們明白,如果想在未來成功地走下去,就應該學好掌握好心理,既包括自己的心理,也包括別人的心理。

在這本書裡,主要講了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短缺。它們每一條都是能緊緊扣住當代社會氛圍下人們所體現的行為方式,具有極大的說服力,使人讀了之後受益匪淺,給人一種一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其中,我對這本書裡邊的互惠、權威和短缺這三條基本心理學原理的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條是互惠原則。以前高中的時候我們學過“雙贏”原則,也就是合作的雙方都能夠從中受益。我們處在一個合作的世界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自私地索取對自己有利的,而不懂給予別人一些回報的話,那樣這種人註定被世界淘汰掉。因為沒人會願意長時間地被你索取而沒有任何回報。所以,想要我們自己能夠長久獲得利益,那就必須先學會給予。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如果你先給予了對方一些利益,那樣對方在你提出你自己的利益要求的時候就無法輕易拒絕,這樣雙方都能從中獲益,從而達到雙贏,這樣,你的利益才會無限延長下去。

第二條是權威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對權威的服從都是盲目的。權威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有著自己思想的人,應該要理智地判斷這些所謂的權威是否可信,不應盲目地服從。我們也不能因為權威而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要保留自己的原則。不可以被權威左右。而且,有些時候,那些權威也會是因為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被用來迷惑我們的思想。

第三條是短缺原則。相信大家都有被促銷的經驗,很多促銷人員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為他們的產品促銷:這類產品非常好賣,就只剩這麼幾件了,還好你來得早,不然就沒有了。這些話語大家應該很熟悉,但是,當我們自己真的身處其中的時候,我們往往忘了這只是一種促銷的方式。因為聽了這些話之後,我們會產生一種著急的心理,擔心我們所要買的商品會馬上被買走等等,然後很快就掏錢購買了那件商品。在這個例子中,那些促銷人員就是充分地利用了短缺這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勾起消費者的購買力,促使他們購買商品。所以,從這一條基本心理學原理所反映的行為現象上看,我們應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短缺”而產生著急的心理,而應該仔細考慮我們所做的選擇是否對我們自身有益,在下決定之前要認真衡量,才能不讓自己後悔。

?影響力》是一本質量很高的書,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在日後走上社會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知識。我覺得這本書可以更好地完善我自身,讓我變得更優秀。

第3篇

本來以為讀這些理論的著作會有點枯燥,但是隨著深入閱讀,我被書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這些例子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從這本書中,我覺得自我有以下收穫:

1、讓我避免今後再上一些小商小販,傳銷者的當,學到了一些對付他們的技巧。

書中銷售商、募捐者的一個個技巧真是令我瞠目結舌,眼界大開。從這些案

例中忽然發現自我是一個很容易上當的人。例如,每次買衣服,總是大包小包的回來。主要原因就是經受不住商家諸如這件衣服很合身之類的勸說;或者在買了外套以後被要求再搭配一件毛衣。想想貴很多的外套都買了,也就不在乎多買一件毛衣了。這些例子在書中的第一章——影響力的武器中就能夠找到。咱們不必動腦筋去權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難的決定。讀了這本書以後,不敢說以後再也不會上當了。但我想必須程度上能讓自我更理性的消費,每次消費之前能讓自我更好的思考。

與同事的相處與溝通方面,我覺得書中的第二章——互惠對我的啟發比較大。

事實上,我發現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已經在用這種與人相處的技巧了。比如,辦公室中的同事經常會互相幫忙。在對那個同事建立起好感的同時,當他真有什麼事情請你幫忙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了。書中有很多技巧都能幫忙自我與學生更好的溝通。其中最有用的,我覺得還是和學生持續一致。例如要批評孩子之前,先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的……你此刻必須也很難過、後悔……,然後讓學生主動說出自我的感受,認識到自我的錯誤。當然在於孩子交談之前,也能夠和傳銷人員一樣,先問上一句:你這天感覺好嗎?高興嗎?以消除孩子的緊張感。這些技巧似乎跟暑假教師培訓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邊讀邊想讀後感該從哪個角度入手,總是想把書中的資料與教育聯絡起來,但似乎總也聯絡不上。但最後,還是從書中找到了一些與教育沾邊的片斷。例如在第三章——承諾和一致中,弗雷德曼想要阻止一些二——四年級的小男孩不玩一個很誘人的玩具。他發現,要讓一個小男孩暫時順從是很容易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威脅孩子們說,只要玩這個玩具的孩子被抓住,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如果弗雷德曼在的時候,沒有一個小孩子敢去玩。但6個星期之後,當他不在的時候,他的威脅就失去了效果。第二次試驗,他只是對孩子說當他暫時離開房間時不好玩這個玩具,正因玩這個玩具是不對的,並沒有威脅孩子。

6個星期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沒有玩這個玩具。當然,我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堅信,第二次試驗中,弗雷德曼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居然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但是有一點我還是贊同的,去威脅孩子,只能得到暫時的順從,最後效果肯定是不佳的,個性是當孩子越來越有自我的想法的時候。書中還有一些教育方法同樣對我又啟示。例如進行行為規範教育的時候,咱們可不能夠利用社會認同感的原理,給孩子看一些同類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的錄影,而不是純粹文字的說要怎樣做,或者背行為規範。

總之,讀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就應多看看這些教育類的著作,提高自我的理論水平,用理論去指導實踐,能夠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