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

事關廣大職工福祉的重大民生任務,必須秉持初心抓。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產改工作持續推向縱深。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資料,提供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一

江蘇是實體經濟大省,也是產業工人集聚大省,現有產業工人2300多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視察地方就來到江蘇,賦予我們“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為江蘇在現代化新徵程上謀劃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戰略指引。作為產改全面試點省份,我們堅決用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引領改革實踐,以“為全國探路”為己任,立足江蘇實際,積極探索實踐、爭創特色品牌,努力為全國產改貢獻江蘇力量。

一、把“黨的領導”主線貫穿始終,系統展開產改整體佈局。

堅持“黨建帶工建、促產改”,把黨的領導體現到改革全過程各環節。

一是以上率下匯聚工作“一盤棋”。省委連續三年將產改納入常委會工作要點,省委書記婁勤儉同志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2020年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省市縣均成立產改聯席會議,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抓總、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

二是因地制宜繪好改革“一張圖”。科學制定全省產改總體方案,並明確政治建設、賦能成長、維權服務、支撐保障、聚力共建“五大工程”。出臺40項配套檔案、明確400多個主要政策點,指導市縣全部出臺產改方案,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改革“四樑八柱”。

三是延伸觸角打通最後“一公里”。省級層面選取5個設區市、110家企業先行試點,帶動市縣785家企業參與,在重點企業開通產改直通車,派出589名產改聯絡員、觀察員精準指導。結合非公企業“三創爭兩提升”、勞模支部“雙創雙提升”活動,持續加強改革政策宣傳,全社會關注、支援和參與產改的氛圍日益濃厚。

二、把“服務大局”原則貫穿始終,唱響建功奮鬥時代強音。

緊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時俱進推動產改貼近中心、融入大局,激勵廣大職工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功奮鬥。

一是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圍繞“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長三角一體化、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江蘇自貿區發展,在蘇州、無錫、連雲港等地,選取10個地區、18家企業展開改革探索,引導產業工人在國家戰略大局中提素質、強本領、作貢獻。近期,還將重點圍繞服務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與時俱進謀劃一批改革試點任務、重點專案清單,更好發揮產改在重大戰略實施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是全力服務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重點圍繞全省“531”產業鏈發展需要,深化落實“英才名匠”、“青苗”育人、“匠人匠心”三項計劃,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以上。著眼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深度融合,積極推進國家產教融合試點,集中力量建設10所應用型本科院校、2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平臺100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300家。

三是持續掀起創新創造熱潮。連續16年開展十大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廣泛組織百萬技能人才崗位練兵,近三年參賽職工2600萬人次。探索成立跨區域、跨行業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在省科學技術獎中專列工人創新專案,鼓勵高技能人才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工藝革新等方面奮發作為,湧現出何光華、田明等一批“大國工匠”,一線技術工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數量居於全國首位。

三、把“工人至上”理念貫穿始終,助力產業工人賦能成長。

將改革重心向“提高職工素質、維護職工權益”聚焦,圍繞工人急難愁盼,精準施策、全面發力。

一是加強政治引領提高職工認同感。出臺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雙進”活動。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黨員“雙培養”制度,在“兩代表一委員”推選、勞模表彰等方面向一線職工傾斜,目前產業工人在全省新發展黨員中佔14%、在省級“兩代表一委員”中佔10%左右、在今年候選省勞模中佔45%。

二是暢通發展通道提高職工成就感。突出“技高多得、多勞多得”,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大力推廣技術創新、能級工資等專項合同,推動工人技能水平與薪酬等級掛鉤,受益職工66萬多人。強化一線工人、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同等評價、同等待遇”,建立技能人才和技術人才的“互轉”渠道,試點技師、高階技師直接認定,去年5709名技能人才獲工程類職稱。

三是注重關愛幫扶提高職工獲得感。出臺高技能人才服務《實施辦法》,在人才公寓、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高層次人才同等待遇。完善職工教育培訓機制,創新“終身教育積分銀行”“農民工求學圓夢”等載體,去年省級投入專項經費40億元,幫助659萬人次工人提升學歷技能。堅決打好職工脫貧攻堅戰,2.3萬建檔立卡職工家庭提前脫貧解困。

四、把“試點先行”導向貫穿始終,推動江蘇產改春色滿園。

產改直接面向企業、面向職工,企業情況有別、職工需求各異,必須通過科學試點不斷積累經驗、積極穩妥推進。

一是聚焦重點行業,強化示範帶動。突出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紡織行業,鼓勵支援110家省級試點企業大膽探索實踐,中車慼墅堰所為技術工人定製10級晉升階梯,南瑞集團對在編與編外職工實行“十同”待遇,徐礦集團聚焦“十個突破”讓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均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注重簡政放權,鼓勵基層創新。放寬職稱評審許可權,選取3家企業試點自主評審,亨通集團成為全省首家獲得正高階職稱評審權的民營企業。擴大技術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路徑,徐工集團建立技能等級“雙認證”體系、SK海力士實行“操作工、技術員、工程師”職位轉換,深受職工好評。鼓勵企業自主培訓職工,全省建成紅豆大學、海瀾商學院等44所示範性企業大學。

三是及時總結經驗,放大試點成效。比如,泰州在全國率先實行的“能級工資”協商、常州推行的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我們都在全省總結推廣,已經成為江蘇產改的“靚麗名片”。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我們越發感到:產改是事關黨的執政根基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堅定不移抓;是事關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發展任務,必須久久為功抓;是事關廣大職工福祉的重大民生任務,必須秉持初心抓。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產改工作持續推向縱深,以“全面試點”新的過硬成果,為全國產改大局作出江蘇貢獻!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二

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成都作為首批全面試點城市,認真貫徹黨中央“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升、權益上維護”總體思路和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在全國總工會的關心指導下,著力在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領域創新探索,初步形成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改革政策體系,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一是堅持思想政治引領,引導產業工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重大要求,按照加強和改進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改革任務,把新思想新理念引領擺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深入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大政方針等宣傳宣講,廣大產業工人篤信新思想踐行新理念、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更加堅定。堅持工人階級地位不動搖,增加產業工人在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團組織代表委員中的比例,實現產業工人在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掛職兼職全覆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產業工人心繫“國之大者”、厚植“家國情懷”,與黨和國家事業、城市改革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爭當有理想守信念的最美奮鬥者。

二是堅持人力資源協同,著力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全面落實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戰略要求,深化技能成都建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在全國率先推出技能人才優先落戶等人才新政,吸引新落戶青年人才47萬餘人,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比重超過32%。首推全民技能免費培訓計劃,市場化運營蓉漂人才發展學院、成都工匠學院,每年免費培訓超過50萬人次。堅持產教訓融合、政企社協同,把專業辦到企業、將學院建在產業功能區,規劃建設成都國際職教城、國際合作教育園區。倡導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導向,持續舉辦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實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計劃,培育有技術會創新的“成都工匠”1812人。

三是堅持以產興城聚人,全面搭建產業工人建功立業舞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要在城市落得住,關鍵是要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成都深入落實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的改革任務,規劃建設15個產業生態圈、66個產業功能區,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加快打造“成都製造”“成都服務”品牌,實施“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打破產業工人職業轉換、崗位調整、職位晉級限制,在全國率先推出新職業人才支援政策和職稱評價辦法,引導產業工人在建設產業生態圈和功能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建功立業,錘鍊敢擔當講奉獻的精神品格,6155名優秀勞動者被評為國家省市勞動模範。

四是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加快打造產業工人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的重大要求,秉持“人城產”邏輯,堅持“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群”理念,以軌道交通引領產業功能區“獨立成市”,變職住分離的工業園區為功能複合的高品質生活社群,建成首批40個示範性產業社群,產業工人實現基本生活需求在產業社群解決。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完善產業工人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機制,建立勞動關係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聯動處置機制,以遠期產業人口編制公共服務規劃,開工建設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賃住房8.8萬套,依託4627公里天府綠道打造產業工人上班的路(回家的路)1127條,構建形成產業工人普惠服務體系。成都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創新實踐,凸顯了夯實黨執政根基的政治導向、落實製造強國戰略的目標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產業工人隊伍的思想觀念、技能素養、敬業精神、城市認同為之一新,有力推動了城市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進步。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全市產業工人規模超過600萬人,技能人才總量達234.5萬人,新職業人群規模達63.7萬人、居全國第3,成都經濟總量躍居全國城市第7位,GaWC全球城市排名從2016年第100位躍升至2020年第59位。產業實力持續提升,去年成都工業在全國萬億級城市中率先全面復工、率先增速轉正,“十三五”時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居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新經濟總量指數全國第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萬億,產業結構高階化指數高於全國6個百分點,

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基層基礎持續鞏固,黨建引領、黨群共建作用充分發揮,產業工人中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基層群團組織達7.7萬個、其中工會組織3.2萬個,基層黨群組織對產業工人的組織動員力顯著增強,匯聚起走好新徵程建設現代化的磅礴之力。成都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精神,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做法,繼續在深化改革試點中當先鋒闖新路,精心籌備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加快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大軍,為建設製造強國貢獻成都力量。

不同省份推進產業建設材料三

黑龍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十四五”時期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的戰略部署,省委將“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時代產業工人大軍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省總工會確立“造就一支巨集大的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當好主人翁、建功新龍江”工作主線,協調成員單位,聚合資源力量,為龍江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一、舉旗幟、築信念,全面加強產業工人大軍思想政治引領

黑龍江是馬克思主義傳播最早的地區之一,“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時代賦予龍江最鮮明的思想政治標識。我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職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有機融合龍江精神傳承,凝聚振興發展力量。

一是思想政治引領,立根塑魂。省委出臺加強和改進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措施,建立省直13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將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建設納入省委思想教育道德計劃。陸續製作開播電影《開國工匠》、紀錄片《豐碑》,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省總工會投入1600萬元,啟動“產業工人思想政治骨幹引領工程”,培訓1.5萬名骨幹,以工作崗位為核心,以基層單位及周邊為輻射半徑,基層工會助力搭臺,廣泛開展宣講活動,充分釋放骨幹隊伍“播種機”效能。

二是勞模工匠引領,示範帶動。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弘揚“三個精神”。在2020年評選的102名全國勞模中,產業工人佔比達41.2%。省總工會選樹100名“龍江工匠”,首次給予每人一次性獎勵5000元,以劉伯鳴、裴永斌、劉麗為代表的一批“大國工匠”脫穎而出。選樹300對“好師傅好徒弟”、評選33項職工創新專案、1000項“五小”創新成果等,獎勵資金695萬元。

三是推動思想教育有形化具象化,持續提升教育傳播效能。挖掘利用哈爾濱市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舊址,啟動“黑龍江省工人運動史紀念館”建設。大慶“新時代產業工人思想教育基地”已接待496場次、5.8萬名省內外產業工人蔘觀學習。打造鐵人王進喜紀念館、1205鑽井隊等省內15家思想教育基地,建設100家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點,做實載體,優化體驗,增強教育效果。

二、搭平臺、築賽道,打造適配龍江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的技能人才隊伍

推動龍江產業升級,讓共和國“工業搖籃”迸發出新的時代活力,是龍江振興面臨的首要任務。我們將提升職工技能素質作為產改核心任務,努力為龍江振興發展蓄勢貯能。

一是盯牢契合點,開展“五個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省政府出臺競賽實施意見,成立競賽委員會,在全省開展勞動、技能、創新、節能、安全“五個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聚焦省委確定的128戶重點企業,支援一重集團等大型國企開展示範性競賽;聚焦500個省級“百大專案”,開展勞動競賽;聚焦高階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開展技能競賽。推動3531家規上工業企業、4134家國有企業率先發力,帶動競賽向非公企業和新興產業拓展。各級工會舉辦競賽10758場,參賽企業2.6萬家,佔已建工會企業的73%,參賽職工579.6萬人次,轉化經濟效益12.6億元。初步建立培訓、練兵、競賽、晉級、獎勵“五位一體”技能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實現了企業增效益、職工提技能、全社會尊重的良好效果。

二是找準突破點,構建省、市、縣、企業系統化競賽格局。激勵引導產業工人練本領、提技能,建設技能人才發展梯隊。一年來,提升技能等級1.34萬人。黑龍江技師學院等3所院校被評為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實現歷史性突破。

三是抓住著力點,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省級下達就業補助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39.7億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5.9萬人次。目前,全省技能人才已達208萬人,佔產業工人總數的48.5%。

三、抓融合、解難題,創新技能人才開發培養模式

留住適齡勞動力資源,破解企業用工難和技能人才老化問題,是我省目前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們以齊齊哈爾市為試點,由市總工會牽頭推廣“人教崗”模式,推動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為壯大產業工人隊伍提供保障。

一是組建一套工作專班。工會牽頭,抽調工作人員,引入22家大中型企業,構建起區域聯合體。

二是建立一套資料系統。大範圍開展人力調查,據實建立“城鄉青年勞動力資源資訊庫”和“規上工業職工培訓需求庫、企業用工需求庫”,收錄35週歲以下、未繼續升學和未穩定就業人員29.33萬人,崗位1.43萬個,擬培訓職工4.98萬人。

三是打造一套工作模式。按照“調查+培訓+服務+就業”模式,以技師學院為核心,源頭輸入培養4634人,訂單就業2498人,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8.39萬人次。實踐證明,“人教崗”模式實現了技能人才開發、培養與就業之間的精準對接,符合龍江省情。為助推就業,省總工會成立“工橋通業”職工就業再就業實體服務中心,執行6個月,錄入求職人數48545人,實現就業6515人,發揮了工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東明同志的要求和本次會議的部署,推動產改全面試點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標籤:省份 材料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