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山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

山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

山東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徵求意見稿)

 

 

 

 

 

 

 

 

20217

 

 

 

 

 

 

 言……………………………………………………………3

第一章  發展概況和形勢研判…………………………………4

一、“十三五”發展情況………………………………………4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6

三、“十四五”形勢研判………………………………………6

第二章  總體思路………………………………………………8

一、指導思想……………………………………………………8

二、基本原則……………………………………………………9

三、主要目標……………………………………………………10

第三章  發展重點………………………………………………11

第四章  主要任務………………………………………………15

第五章  保障措施………………………………………………22

 

 

 

 

 

 

 

 

     

 

工業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產生的新興生產力,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助力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關鍵手段。“十三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突破發展工業設計作為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產品競爭力、增加有效供給的重要手段持續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為全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貢獻了重要力量

“十四五”時期是山東省全面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徵程的關鍵時期。為加快提升我省工業設計發展水平,貫徹落實《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加快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  發展概況和形勢研判

 

一、“十三五”期間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概況

“十三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發展工業設計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確立了以製造業為主戰場、推進工業設計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工業設計成果轉化的發展方向,初步形成了設計、研發、品牌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動了產品創新和產業轉型,為“十四五”期間工業設計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加強政策引導和頂層設計,出臺山東省加快工業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立工作指南》等,普及工業設計理念加快提升我省工業設計能力和水平。各市相繼出臺支援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自2016年起,省政府每兩年舉辦一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工業設計成果加快湧現。青島、淄博、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德州等市也相繼設立了市級工業設計賽事, 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省政府與工信部連續舉辦2019年、2020年兩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2020年在煙臺舉辦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頒獎和展示活動有力拓展山東工業發展的新空間,塑造“山東製造”的新形象

(二)設計水平不斷提升。山東是工業大省、製造大省,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企業普遍建立了工業設計中心,實現了工業設計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工業設計企業600餘家,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4家,數量居全國首位;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40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708。自2012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評選以來,我省有11家企業獲得金獎,佔全部39個金獎的28%。

(三)集聚效應逐漸凸顯。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青島工業設計產業園、中德工業設計中心、煙臺國際設計小鎮等園區成為重要產業支撐加速城市品牌建設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淄博冠中工業設計研究院等一區域性開放共享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後落地,緊緊圍繞區域產業發展特色,開展設計服務、產業對接、成果轉化,匯聚前沿設計智慧和創新資源

(四)人才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我省共有26所高校開設設計相關專業,全省高校的17.3%每年可向社會輸送近千名專業人才國內率先成立山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建立了山東省製造業設計培訓基地,啟動了中國工業設計聯合創新學院,開展了多期“山東設計創新企業家人才培育工程高階研修班”,累計培育了300位設計創新人才,通過不斷深化更新工業設計思維和理念,為全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與國內先進省市相比,在工業設計領軍企業培育、發展環境優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與我省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的地位不相適應。一是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仍需加強,省內工業設計融合發展平臺覆蓋面和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完善優化;二是一些工業設計園區特色還不夠明顯,入駐企業之間缺乏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園區內部完整的工業設計產業鏈尚未形成;三是製造企業應用設計的意識仍需加強,一些製造企業習慣於代工模式,設計創新投入明顯不足;四是設計服務行業競爭力亟待提升,缺乏領軍型工業設計企業。“十四五”期間,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實現快速跨越式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鉅。

三、“十四五”形勢研判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力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關鍵時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大力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一)面臨的重大機遇

一是全球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資源環境壓力、氣候變化、網路安全等挑戰嚴峻,推動綠色化服務化發展任務緊迫。通過設計創新從源頭加速提質增效、節能減排、提升製造服務競爭力成為時代焦點。

二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推進智慧世界加速到來,世界製造業格局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智慧互聯時代進一步促進中外工業設計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各國工業設計領域的聯結將日趨緊密。

三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為促進設計與製造服務的深度融合、引導製造業創新變革、重塑製造業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提供了舞臺。

四是我省在發展中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形成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並具有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優勢,為新時代工業設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存在的主要挑戰

一是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當今“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盪、相互影響,加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等,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二是國內南北差距拉大,省際競爭加劇,城市比拼激烈重慶、河北、安徽等省市工業設計發展勢頭迅猛,我省正面臨“標兵越走越快”和“追兵越趕越近”的雙重壓力,“不進則大退,慢進則小退”的嚴峻考驗。

三是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需進一步提升。我省製造業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大部分企業間的競爭還未上升到品牌競爭、戰略競爭的高度,工業設計產業尚未深度介入。隨著全球競爭愈加激烈,缺乏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將愈發難以在國際市場贏得優勢。

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仍是我省加快工業設計發展、推進製造強省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堅持系統觀念,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形勢,用好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技術革命、全球格局變化的重大機遇,發揮優勢、把握機遇,就完全有可能推動工業設計實現“新躍升”,為高質量發展形成“新動能”,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新貢獻”。


 

第二章  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製造強省的部署要求,搶抓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機遇,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工業設計的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工業設計與新技術、新業態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為建設製造業強省和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驅動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工業設計加快發展。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鼓勵行業組織、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聚焦發展重點,優化發展環境,健全服務體系,注重人才培養。

堅持提升能力與引領需求相結合。圍繞製造業短板領域精準發力,提升製造業工業設計能力,拓展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強化基於引領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功能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提升,以高質量供給催生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設計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設計創新,強化設計創新服務及支撐體系建設,引導設計創新要素向關鍵共性技術、中高階產品和服務集聚。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設計支撐能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深度融合。

堅持全面發展與重點推進相結合優化工業設計發展環境,加快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工業設計植入,全面提升製造業創新設計能力和工業設計服務水平。聚焦重點地區、“十強”產業和特色產業,打造工業設計特色園區、示範領軍企業和典型案例,推動工業設計向高階綜合服務和專業化服務轉型。

三、發展目標

以製造強省建設為核心,圍繞增強創新設計能力、加快設計產業發展、提升設計服務水平,大力推動產業設計化和設計產業化,力爭到2025年,我省工業設計產業能級得到全面提升,對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工業設計與製造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引進一批國內外工業設計機構,培育10家工業設計領軍企業;初步建成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設計產業園區,聚集工業設計機構和企業1000家以;工業設計服務企業突破1000家,新增工業設計專職人員5000人,具有工業設計師職稱的設計人員超過200人。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圍繞“十強”產業,培育建成5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擇優培育2家有特色主攻方向的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新增不少於10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5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在製造業與工業設計融合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建立5個左右工業設計培訓實訓基地

——平臺建設持續健全。建立1~2個工業設計特色類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面向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醫養健康等產業叢集,培育建成5個以上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提供設計交易、品牌推廣、協同設計等專業化特色服務;工業設計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逐步健全 

——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持續舉辦“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等賽事以及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國家工業設計獎等行業活動;加強與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獲得國際工業設計各類知名獎項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第三章  發展重點

 

圍繞製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把準製造業智慧化服務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加快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工業設計植入,提升工業設計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著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形成協同創新、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融通創新產業生態。

一、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

面向現代社會對多媒體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和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趨勢,加強積體電路、計算機及外設、智慧家電等在設計中的應用,開發引領未來產業方向的原創型新產品。以室內、移動和穿戴三大類電子資訊產品為重點,提高產品的系統整合設計和互動設計水平,推進時尚設計與產業的對接融合,發展以智慧終端、可穿戴裝置、數字視聽終端等為支撐的現代時尚電子資訊產業。依託濟南、青島國家軟體名城建設,推動工業軟體建模引擎發展,促進特殊行業和領域的專用設計及模擬軟體應用。

二、高階裝備產業

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高階工程機械、智慧農業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能源裝備、環保裝備等領域支援企業設計開發平臺建設,提升設計創新能力,提出新功能、新造型、新材料、新結構、新概念,大力開展整機、整車、系統裝備的工業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競爭力。汽車行業以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為主攻方向,提高乘用車整車系統整合和工業設計水平。農機裝備、工程機械行業順應綠色化、大型化、智慧化發展趨勢,推動外觀設計與機械化、資訊化融合。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著力完善研發設計、總裝建造、產品配套、檢驗認證、示範應用產業鏈條,提升系統整合能力

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重點發展海上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機組設計及大規模新能源裝備、分散式能源系統裝備設計。加強小微型新能源生產、儲存裝置及智慧管理設計,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零部件、系統部件和優化智慧電網設計。圍繞智慧電網建設,運用資訊科技,加強新能源裝備的智慧管理設計,提高發儲輸配電系統整合設計能力。

圍繞新型結構材料、資訊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能源與環境材料、碳材料及其複合材料、超常環境材料應用加快工業設計、創成式設計和3D列印的融合式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工業設計研究院開展專項研究、產學研專案對接、產業服務、資料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等工作,拓寬增材製造技術在工業產品研發設計中的應用。

四、智慧海洋產業

充分發揮重點企業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 EPC 總裝建造優勢,發展海上鑽井平臺裝備設計,提升耐久性和機動性。發展深海潛航器、水下機器人等海洋科考專用船舶及裝備設計。加強遠洋漁業裝備及軍民兩用運輸船舶設計,發展大容量多功能運輸船舶、民用運輸船舶準軍事化設計。加強與上海、大連、武漢等地區交流合作,提升我省高階、新型船舶和海工裝備設計能力。發展海洋牧場綜合平臺創新設計,探索海洋牧場建設新理念、新模式,發展推動海洋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

五、醫養健康產業

以高效能、普惠性醫療器械、健康監護、康復器械等智慧醫療技術和產品為重點,圍繞產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經濟性和人性化要求,融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醫療器械核心零部件設計,實現大型基礎醫療器械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設計。運用3D列印等新技術發展人體植入材料和義肢設計,加強遠端診療系統和人工智慧軟體設計開發,發展可穿戴醫療裝置和醫療機器人設計。

六、綠色化工產業

發展芳烴、乙烯、石化精深加工、生物化工、新型煤化工、精細鹽化工等節能環保設計,加快發展節能節水和三廢處置裝備設計,提高材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率。圍繞能源利用發展各類餘熱回收裝備設計,重點發展空氣和水資源淨化、垃圾分類回收及加工處理、智慧化節水等裝置設計。提高產業園區迴圈經濟設計能力,加強節能建設、社群設計和能源智慧管理等服務模式設計。

 

 


第四章  主要任務

 

一、建設工業設計載體

完善工業設計中心梯次培育體系強化對工業設計中心的培育、認定、管理和扶持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設立獨立的工業設計中心,或與高校院所等相關機構共建行業設計中心提升製造企業設計創新能力。

重點佈局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擇優培育建立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鼓勵產業鏈領航企業聯合設計機構、院校等,圍繞優勢產業叢集建設工業設計研究院,持續加強合作協同。鼓勵結合各市優勢產業基礎,建設分散式創新驅動平臺網路。探索研究院運營管理模式,強化自身造血功能。

支援專業機構發展壯大提升工業設計綜合服務能力。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培育一批特色明顯、作用突出的工業設計企業。鼓勵設計公司建立自有產品品牌,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

 

 

專欄1:工業設計載體建設工程

1.建設國家智慧製造工業設計研究院,推進工業設計與人工智慧、產業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搭建具備數字化驗證、敏捷製造、原型開發等功能的研發設計與應用平臺,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與設計攻關。

2.支援專業工業設計公司提升設計綜合服務能力,鼓勵從產品設計向包含研發設計、流程設計、品牌策劃等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建設貫穿產業鏈的工業設計服務體系,建立國內領先設計服務品牌。

 

 

二、提升設計服務能力

強化創新引領作用。圍繞我省先進製造業叢集發展,強化工業設計理論、設計標準、設計方法、設計管理、設計驗證等基礎研究工作。針對製造業設計基礎研究薄弱的短板,引導相關企業和機構聯合攻關,重點提升智慧製造、關鍵裝備、核心裝置、新工藝技術等設計能力。突出綠色設計導向,推動智慧設計和整合創新。

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體系引進培育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企業,吸引科技人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辦工業設計企業,引導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分離研發機構成立獨立運營的設計公司,支援設計工作室等各類小微企業發展。鼓勵產業集聚區、高等院校和設計服務機構設立工業設計企業孵化平臺培育孵化一批工業設計企業。

優化供給質效提升。發揮工業設計與技術創新高度耦合關聯的特性,著力提升產品的外觀造型、友好體驗以及工程易用性和環境融合性,把工業設計貫穿於產品生命的全週期,加快從注重產品外觀功能設計向包含研發設計、工藝流程設計、服務模式設計等高階增值設計服務環節延伸。支援工業設計企業通過產品交易、專利入股、品牌共享等合作方式,實現產品開發、品牌培育和設計成果轉化。

 

 

專欄2:創新設計能力提升工程

1.支援軟體企業、設計公司針對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開發一批先進適用的貫穿工業設計活動全過程的軟硬體工具,構建門類齊全、先進適用的工業設計工具體系,大力進行推廣示範。

2.開展“工業設計進百企”活動,組織摸排企業工業設計方面現狀和需求,通過對接會、座談會、成果轉化會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工業設計個性化解決方案,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三、培育設計創新人才

加強學科建設。支援中國小開展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啟蒙教育,高等院校加強工業設計學科建設,構建工業設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鼓勵高校結合“新工科”、“新文科”等學科建設,推廣CDIO(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工程教育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符合我省製造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加強高階工業設計人才引育創新工業設計人才成長激勵機制開展工業設計專業職稱評價工作支援將設計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選拔範圍,享受各級人才政策待遇。加大高階人才引進力度支援企業與高校院所面向全球引進高階工業設計人才鼓勵國內外工業設計人才來我省就業或設立設計機構。

)發展設計實訓培訓基地。鼓勵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研究院以及各類創意設計園區建設製造業設計實訓基地,創新培訓內容和模式,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支援相關企業和行業組織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培訓基地。

 

 

專欄3:設計創新人才培育工程

1.支援工業設計聯合創新培育平臺建設,以聯合研發專案管理為有效連結和發展支撐,打造產學聯動、學研一體、校企共創的機制與平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設計人才。

2.支援開展面向企業管理者、設計師的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創新課程體系,塑造核心競爭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新興產業突破發展。

3.借鑑先發地區經驗,探索工業設計職業資格評價路徑,建立健全工業設計人才評價機制,推進人才評價互認互準、人才培養共育共培、創新平臺共建共享。

 

 

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優化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為依託,支援圍繞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開展基礎研究,擬訂重大戰略與規劃,建立開放共享的行業資料資源庫、材料資料庫以及通用模型庫等,提供設計工具、設計標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建立分散式設計資源共享網路。鼓勵發揮各類專業設計機構的人才、技術和資本優勢,建立資源共享網路。支援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儀器設施使用和共享機制,面向社會開放科研設施和測試平臺。搭建設計創新智庫諮詢服務體系,鼓勵開展組織體系建設等諮詢服務。

加快工業設計與雙創融合。鼓勵通過舊廠房改造再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等方式,規劃建設一批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示範性、開放式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和支援中小設計企業創新創業,加快工業設計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設計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

 

 

專欄4: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1.加快推進煙臺國際設計小鎮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融成果展示、品牌推廣、人才培訓、產業孵化、成果轉化與交易等為一體的設計領域創業空間,助推中小設計企業孵化成長。

2.依託省內工業網際網路優勢,構建集資訊釋出、供需對接、設計展示、設計服務、成果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工業設計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眾創設計、眾包設計、定製化設計、網路協同設計等新型服務模式,促進設計資源共享,構建平臺經濟生態圈。

 

 

五、提升工業設計影響力

繼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持續辦好“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進一步擴大參賽範圍、提高賽事水平支援各級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院校開展工業設計行業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市設立市級工業設計賽事。圍繞重點產業需求,組織獲獎作品巡展、宣傳推介、推薦參展參獎,匯聚設計人才和設計成果,推動設計成果產業化

塑造山東設計整體形象。支援製造企業、機構院所積極參加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等國內外知名賽事活動,宣傳推廣我省工業設計文化,展示我省工業設計水平與實力。打造提升工業設計高峰論壇、新品釋出等活動品牌影響力,重視工業設計和齊魯傳統文化、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的融合,擴大我省工業設計知名度。

加強國家合作。持續推進與歐美、日韓等地區工業設計領域交流與合作,引入先進設計資源。支援設計企業發展以設計為核心的總整合總承包服務模式,鼓勵工業設計服務“走出去”,設立海外分支機構。鼓勵製造業企業選派優秀設計師出國培訓,加強設計領域交流互學互鑑。

 

 

專欄5:設計影響力提升工程

1.持續舉辦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以及其他一系列以工業設計成果交流轉化、理念與技術交流推廣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性會議、活動或展覽,強化活動成果展示推廣與對接轉化功能,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化、國際化發展。

2.支援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等區域工業設計一體化發展,構建區域工業設計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一體化發展氛圍,形成區域設計和品牌叢集優勢。

3.支援世界設計產業組織等行業組織在我省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合作,提供產業鏈整合、投資孵化、設計人才、設計標準等解決方案,持續增強工業設計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在組織協調、融資渠道、發展環境、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營造和優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健全各部門橫向協同、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形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強《山東省加快工業設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宣貫,指導各市出臺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省市兩級政策合力。加強地區間、部門間、行業間的協同聯動,保證各項工作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二、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和支援社會資本進入工業設計創投領域,為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服務。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增加支援工業設計企業的融資品種,拓展貸款抵(質)押物的範圍。支援設立工業設計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工業設計領域。支援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國內外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天使基金等機構投資工業設計企業。

三、優化發展環境。完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專題培訓力度,建設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平臺,促進智慧財產權的合理有效流通。探索建立健全工業設計產業統計制度及統計指標體系,及時掌握全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狀況。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協會的作用,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自媒體等各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科普教育,普及工業設計理念。探索打造宣傳工業設計活動與成果的展示演示載體。組織開展工業設計進園區、進企業等推廣活動,深入持續做好工業設計發展政策措施、設計理念、典型案例等宣傳引導工作,營造全社會了解、重視、應用工業設計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