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7篇 “醫者仁心”:觸動人心的擔當與責任

《醫者仁心》是一部展現醫者良知與情感的電視劇,主要講述了一群醫生在職業和個人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挑戰。這部劇通過真實生動的劇情和情感描繪,帶給觀眾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7篇 “醫者仁心”:觸動人心的擔當與責任

第1篇

近日,在陸續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後,我忽然覺得做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是多麼的神聖自豪。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那份工作是多麼得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接待過很多不講理的患者與家屬,聽慣了那些患者對醫院對醫護人員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那份工作太不盡人意了。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患者不是刁難,也並不是不講理。他們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諮詢上的不平衡才導致對我們的那些“無理”。我們是為他們療傷的人,更不應該的是受著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

電視劇裡王歡的媽媽就是這類的人物,她的兒子王歡因兩次腎移植最終因爆發性肝炎奪去了她兒子年輕的生命,心裡承受不了鉅額的醫藥費和突然的死亡,這種不平衡讓她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再加上那個喪盡天良的胸外科王東主任的齷齪指點,讓這對善良的人對醫院、對醫生有了疑點,因此告了醫院告了給她兒子手術的醫生。雖然醫生在整個治療上並沒有任何什麼差錯,但作為家屬一方確實有著對治療費用的疑惑。但最終邪還是壓不了正。這個方面我覺得有時候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該有知情權,醫生在開出處方的時候就應當對患者做出宣告和解釋,一來可以讓患者在用藥方面可以用得明白用的放心,二來醫患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醫患關係緊張往往和雙方溝通有關聯。

總以為吃不到葡萄總埋怨葡萄怎麼怎麼酸,現在的社會如此複雜,患者認為來醫院看病,以為被醫護人員宰了一下,認為醫生就是靠他們來謀財的。帶著這個觀點走入了醫院。他們不知道古今中外醫生真正的.目的是救死扶傷,是出於人道的立場。他們看到的只是某些個別的現象來一概而論,正如影片中的那位胸外科王主任。正是有了這些觀點,讓患者對醫院對醫生產生了恐懼感。作為醫護人員就不該存在戒心,要讓他們對醫院有種安全之感,而不是所謂的商業化氣息。

寬恕是一種美德,中國從古到今就流傳甚廣的道德,古往今來,行醫這個行業並不是什麼首富行業,它出自與廉潔、奉公、人道的立場,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憑著良心做事。如今造成現在如此緊張的醫患關係的局面,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一下。

醫者仁心,用我們的愛心、親情去為廣大患者服務,我想不久的將來醫患關係將會是如沐春風的現象。讓我們一同期待這一天儘快地到來吧!

《醫者仁心》的觀後感7篇 “醫者仁心”:觸動人心的擔當與責任 第2張

第2篇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著“生命第一”的信念,忍著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裡,使我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某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為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進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進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束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為”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從法律的尊嚴?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看到我們同事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裡……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世界,我們尚未掌握的祕密太多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危險,誰又能來為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這都是值得人們重新思考和關注的。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為啥藥費這麼貴?為啥看病這麼難……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的關係,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獲取資訊,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裡?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要真正的改善醫患關係,我們醫患之間必須多些溝通、多些信任。

第3篇

看了《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我真的很感動。且不說它有多麼真實,但至少反映了當今的很多現實:醫者的辛苦、勤奮、敬業、高壓、無奈,還不被理解。在醫生的世界其實更多的是醫院和病人,而自己和家人往往是放在第二位的,能治好一個病人是醫生最大的驕傲!

看了這部電視劇,我才知道什麼叫專業,專業並不絕對是你對一門技藝的熟練程度或是高超的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細微之處,比如一塊紗布,一張床單,一種意識,一種理念或是一種制度,這才叫專業,這部電視劇裡把專業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正常人,當看到一個即將逝去的生命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時候,都是欣慰異常的,尤其是他的生命的延續是建立在對方的“專業”上的,更是令人感覺做精一門工作會有多麼的出色,因此我們也應該明白,你會多少東西可能不是最令人欽佩的,而你專攻並精於一門技術或學問,這才是了不起的。

看了這部電視劇讓人對工作更有信心和熱情,我堅信,任何一門工作,如果你做到一定程度,都會成為很優秀的人,這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和追求的,看別人的工作總是覺得好,其實你真做了的話,未必就像你想象的那樣,人應該懂得知足,人應該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讓自己在一片領域做得足夠出色。我們每一位醫生內心都是神聖的,只是現實有很多無奈,任何行業都可以有失誤,醫生不能,別人都有節假日,醫生沒有。就醫生個體而言,付出得最多,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

現在,有不少患者和家屬總認為現在的醫生有好多的不是,醫療制度有好多的`不合理。希望人們好好看看《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多理解醫生的很多無奈。當然,素質差的醫生確實也存在,他們影響了醫生的影響,也影響了醫院的現象,這只是一袋白米中的一顆老鼠屎,切不要和所有有良知的醫務工作者相提並論。作為醫生,也需要多與患者溝通,多一些群眾的就醫體驗,找出服務中的薄弱環節,優化病人的就醫流程,提升服務質量,以此來提高群眾對醫院、醫生的信任度。

第4篇

20xx年底,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全面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我國某省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發生的一件件事情。今年三月初,醫院要求全院職工觀看全集並寫觀後感,於是,再次重複看了一遍,依然有著吸引力。

電視劇裡熟悉的場景、畫面、人物、故事情節吸引著我,如同身邊的人和事,讓我痴迷、讓我感慨,其中的男一號鍾立行醫生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不卑不亢的氣節、對社會不良醫療行為的鄙視、對醫德敗壞的極少數醫生的教育和指責、為維護醫療這塊淨土而不屈不懈的努力等等,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鍾立行說:“什麼叫專業?從衣著儀態到病房管理,衛生、生活用品的配置、飲食的安排;治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同時還說:“醫學是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只要對患者有利的事就可以做。”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劇中,他憑著職業敏感接診了暈倒在馬路上的某農村姑娘,又憑著高尚的醫術、執著和無畏的探索精神,為她成功的做了心臟手術。成功的手術並沒有讓他沾沾自喜,他非常的淡定,不斷的總結、繼續攀登。相反,電視劇中另一個醫療界的敗類王冬醫生卻自私自利、拉幫結派、弄虛作假,把鍾主任主刀、團隊合作的新手術成果視為己有而大力吹捧。。。。。。面對王冬的言行,鍾立行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以博大的胸懷包容而隱忍這一切。他說:“我不喜歡拉幫結夥,也不打算排斥異己,只是希望每個人自覺的要求自己。”他還說:“一個科室主任,不僅要有出色的技術,更要有能力處理好各種各樣不同的人際關係。”由於他的努力,科室管理逐漸走向規範,年輕的.醫務人員更加尊重和嚮往他所領導的心外。

有觀眾說,鍾立行這種醫生太理想化、太過遙遠、太完美了;也有觀眾說,到醫院就醫能遇到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真是太幸運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好醫生我不僅見過,而且見過不少,他們真的是一心撲在專業上,是特別有理想和追求的一群人。像我們外科的寧群宜主任、內科劉燕妮主任等等不勝列舉,他們是我院戰鬥在第一線的領頭軍,年輕的一代醫護人員也把他們當做自己學習的榜樣,無數具有奉獻精神的年輕生力軍脫穎而出。他們沒有計較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日夜操勞,時刻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備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

第5篇

兩部電視劇,一部《蝸居》、一部《醫者仁心》,都是認認真真的看完的,有很多的感觸。

還沒有開始演的時候,一直在期盼,真正開播的時候,覺得拍的真的很好,很紀實,這是真正符合現在中國醫療環境的電視劇,也是我們每一天所經歷的,在我周圍上演的:醫患關係、醫鬧、醫療技術還有等等,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有一種共鳴,越到後面,不管是醫生、媒體、社會大眾,該如何在整個醫療行為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很值得探討的。

作為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面臨了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也在說給我聽。當初我為什麼學醫,為什麼選擇從事這份工作,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懂了,那是因為最初就嚮往醫生這個職業在人們心中的一種崇高感、神聖感,儘管我現在仍然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是錯就錯在,一直自認為這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一個有了一旦有了權力就可以無限膨脹的事情。我貪慕、我虛榮,是的,只看到的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榮耀,帶給我的光環,卻沒有看到醫生最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看到身為醫生,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患者的信任。想到外公生前一直教育我的,現在也終於懂了,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選擇了肩上的使命,一定要用自己終生的努力去奮鬥、去實現,堅持、學習,就是自我實現這個理想的必經之路。是的,一個醫生一定要有理想,有原則,有正確的是非價值觀···而現在,我為自己不是一個好醫生而感到羞愧、自責,同時我也為自己認識到這一點而感到高興,人是在認識錯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所以我也開始在成長了!

雖然在中國做一名醫生很難,但現在的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走下去,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打倒。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道德的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漫漫長路,會遇到很多事,在我穿上這一身白衣的時候,能在捫心自問的時候,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的問心無愧,我想,那才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第6篇

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同學告知中央8頻熱播《醫者仁心》是反映目前醫行事業很現實的電視劇,很想了解無影燈下白衣天使的生活,於是利用假日在網上一氣呵成看完。看後感慨萬分,為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為武明訓時刻為患者著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為丁海這群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為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為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為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神聖 的白衣天使 ,現在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控制了靈魂。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係,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深知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當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像奔向戰場一樣的驚心動魄的緊張情景,為了一臺手術站立多小時那種忘我的精神,感動的熱淚盈眶!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多麼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真不應該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要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因為我周圍許多醫務 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 如果都這樣想醫療事業的發展前途, 希波克拉底誓言有誰來吟頌!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祕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的黑暗面。深刻反映了老百姓“看病難,醫病貴”一幕幕鏡頭。道出醫患之間主要矛盾是一部分沒有責任心的庸醫給病人增加更大的痛苦。劇中武院長,鍾主任,面對複雜的困境,承受著社會,患者,難以接受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 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 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 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在 丁海,羅雪櫻一夥年輕人身上看到了青春,陽光,率真的良好心態!

第7篇

央視八套近期正熱播《醫者仁心》從一個三甲醫院的故事背景,真實的反應了現在中國醫療大的環境,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仁華醫院新來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後,對科室全體人員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獨特的表達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鍾立行是留美醫學博士,曾在美國呆了十來年,醫術精湛,頗受醫院上下的好評,更是年輕大夫的心中偶像。雖然鍾主任是醫生的榜樣,但是現實中的醫生,是普通人,卻從事的普通人無法承受之重,面對整天不斷變化的病情,做醫生的確實比其他職業付出的太多太多,劇中的王冬主任很多做醫生的人是同情他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更接近真實,更接近現實中的醫生,說他壞嗎?他的某些方面確壞的要命:嫉妒心強、虛榮、卑微、貪婪藏得很深、很深,誰也不會看見的。但確實大多數醫生和王冬一樣,渴望技術提高,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難道是錯誤的嗎?如果都像鍾主任那樣把持著技術,那麼我們這個醫院會進步嗎?要是鍾主任死了呢?那麼這個醫院不就垮了嗎?現實的確很殘酷,但有時殘酷,社會才能發展,技術也一樣,為何要消滅技術上的.競爭呢?醫學要發展,技術要提高,沒有失敗是不行的,如果都為了和諧,都像劇中鍾主任一樣,那麼也許劇中的醫院就永遠是鍾主任的天下了,那他要是死了呢,這個醫院也就跟著死了。

這部電視劇接近真實,但又離真實相差很遠,現實不會像劇中那樣簡單,作為一個臨床一線的小醫生,我們知道“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知道誠實、真相對醫務人員的重要性,但我們的壓力有話不能說,不能和社會做有效的溝通,導致整個醫療行業形成過強的自我保護,保護自身不受傷害,保護自己的學術成果,反而造成真相不能有效的揭示,醫學是侷限的,醫生不是萬能的,醫生和患者是一樣的,是共同面對人類的疾病,但是現在就是中間一個錢字變得沒法溝通,說我們醫生是服務行業,卻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實現利益的最大話。

非醫者的人們,你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醫生失去他病人的痛苦,那是因為我們的無能而無法拯救生命,而我們的能力又源於何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有心想救患者於水火而技術尚不足的年輕醫生對於理想和職業精神的呼喚、感慨、惋惜。